悲剧框架中的
《
大雷雨
》
与
《
雷雨
》
杨晓笛
(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
,
北京
100089)
摘要
:《
大雷雨
》
是俄罗斯著名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农奴制改革前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
而
《
雷
雨
》
则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的成名作
,
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
大雷雨
》
和
《
雷雨
》
都属于悲剧范畴
,
但二者除了在悲剧结构方面有异有同外
,
在悲剧冲突和悲剧高潮方面存在较大不同
,
鲜明地体现出西方古
典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差异性
。
关键词
:《
大雷雨
》;《
雷雨
》;
悲剧结构
;
悲剧冲突
;
悲剧高潮
中图分类号
:I1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970(2012)01-0068-04
收稿日期
:2011-10-10
作者简介
:
杨晓笛
(1984-),
女
,
山西运城人
,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文学
修辞
。
在西方
,
尽管戏剧学者对悲剧的界定较为精确
,
把什么是悲剧分解为对结构
、
冲突
、
高潮
、
效果等不
同要素的明确要求
,
但判断一部戏剧是悲剧还是喜
剧
,
还是要看它的戏剧效果
。
从这一评判标准来看
,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
大雷雨
》
显然是属于悲剧范畴的
,
剧本结尾以女主人公卡捷琳娜的投河自尽渲染出一种
悲壮的氛围
。
我国的古典戏剧理论虽然没有对悲剧作
出具体界定
,
但却依据
“
令人解颐
”
和
“
令人鼻酸
”
来
划分戏剧的种类
。
据此看来
,
曹禺的
《
雷雨
》
同样是一
出悲剧
,
它的结局委实
“
令人鼻酸
”。
正是在这个意义
上
,
我们可以断言
,
西方的悲剧与中国的悲剧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
,
只不过二者在具体手法上有所不同
。
笔
者将结合悲剧理论的有关知识
,
从悲剧的结构
、
冲突
和高潮方面对
《
大雷雨
》
和
《
雷雨
》
的剧本特色进行具
体分析
,
探讨其中的异同
。
一
、《
大雷雨
》
和
《
雷雨
》
的悲剧结构
关于悲剧结构
,
亚里士多德在
《
诗学
》
中作如是
说
:“
我们不应要求悲剧给我们各种快感
,
只应要求它
给我们一种特别能给的快感
。”[1]要达到这个目的
,
除了抛弃那些
“
滑稽的词句
”
外
,
还应注意结构
,
特别
是悲剧的结构
。
可见
,
悲剧的结构对于剧本来说有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
《
大雷雨
》
结构匀称
,
剧情发展合乎内在规律
,
协
调而自然
,
体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风格
。
从整
体上讲
,《
大雷雨
》
可以说是疏散的网状结构
,
时间和
空间都较为开阔
。
在时间上
,《
大雷雨
》
前后跨越了
12
天的长度
;
地点上
,
作品同样不拘泥于一处
,
而是变
换于伏尔加河岸边的花园
,
卡巴诺娃家里
,
卡巴诺娃
家门前的街道与其后花园里
,
卡利诺夫城里古老的拱
形门下
,
风景秀丽的街心花园等不同的位置来展开故
事情节
。
这就打破了欧洲戏剧中传统的
“
三一律
”
格
式
,
即剧情不能超过
24
小时
,
地点只能是一个
,
情节
线索只能有一条
。
在
《
大雷雨
》
的网状结构中
,
贯穿着一条最主要的
情节主线
,
即女主人公卡捷琳娜的悲剧命运
,
剧本的
情节也主要围绕她的抗争展开
。
少女时代的她自由自
在地生活
,
嫁入卡巴诺娃家后的她感受到痛苦和压
抑
,
爱上鲍里斯后的她重新感受到生命的甜蜜和喜
悦
,
内心深处深厚的宗教情却又让她饱受煎熬
;《
大
雷雨
》
中的她濒临崩溃地当众坦白
,
伏尔加河畔的她
义无反顾的纵身一跃
……《
大雷雨
》
中
,
正是卡捷琳娜
的悲剧命运构成了全剧的结构主线
。
而瓦拉瓦拉与库
德利亚什
、
鲍里斯与季科伊
、
卡巴诺娃与季洪等的命
运也都作为分散的支线点缀着剧本的结构主线
,
起到
了有力的陪衬作用
。
作者正是将这些线条有机交织在
一起
,
用对照的手法突出了剧中人物的个性
,
也合理
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
此外
,
在这五幕中
,
作者还精心安排了故事情节
,
以
“
现在的戏剧
”
为主
,“
过去的戏剧
”
穿插其间
。“
过
去的戏剧
”
主要是指卡捷琳娜少女时代自由自在的生
活
,
这是剧中冲突的基础
,
它直接向观众展现了卡捷
琳娜前后生活的鲜明差异
,
这种差异性也必然导致她
内心的剧烈冲突
。《
大雷雨
》
的结局以女主人公卡捷琳
娜的自我毁灭来表明
“
历史的必然要求
”
在现实中不
可能实现
。
这符合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结构的要求
,
即
摒弃
“
大团圆
”
的结构安排
,
获得
“
一悲到底
”
的纯正
2012
年
1
月
第
31
卷第
1
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LuoyangNormalUniversity
Jan.,2012
Vol.31No.1
悲剧风格
。
相对于
《
大雷雨
》
的网状结构
,《
雷雨
》
可以说是
一个纠结的
“
线团
”
结构
。
全文将周家和鲁家两代人之
间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与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全部集
中在从夏天的上午到午夜的短短十几个小时内
,
在周
家客厅和鲁家住宅两个场景的有限时空中表现
,
时
间
、
地点高度集中
,
故事情节高度凝练
。
可以看出
,
作
者遵循了西方古典戏剧的
“
三一律
”
原则
,
矛盾冲突高
度集中
。
曹禺在安排
《
雷雨
》
的结构布局时很注意大处着
眼
、
小处落墨
,
既能
“
立主脑
”,
又能
“
密针线
”。
在
《
雷
雨
》
中
,
数条结构主线紧紧纠缠在一起
,
连成一个死
结
,
盘根错节
、
密不透风
。
周朴园对蘩漪的压制与蘩
漪的强烈抗议
,
周萍三年前与蘩漪的
“
闹鬼
”
事件
,
周
朴园
30
年前与鲁侍萍的私情
,
四凤对周萍纯真的爱
恋
,
蘩漪对周萍的爱恨以及对四凤的嫉妒
,
周冲对四
凤纯纯的爱恋等等
,
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
,
却又在命运之手的安排下相聚在一起
,
上演了一幕真
实的命运悲剧
,
震撼着观众的心
。《
雷雨
》
中这八位主
人公的命运紧紧交织在一起
,
没有一个人的命运脱离
群体而单独存在
,
因此
,
任何一个人的悲剧也就造就
了八个人的悲剧
。
《
雷雨
》
中
,
也有
“
过去的戏剧
”
穿插其间
。
这
“
过
去的戏剧
”
是指周朴园与侍萍三十年来的恩恩怨怨和
蘩漪与周萍三年来的乱伦关系
。
这段
“
过去的戏剧
”
较
之
《
大雷雨
》
占有更大的比重
,
它像一颗威力强大的地
雷
,
随时都会把卷入其间的人炸得粉身碎骨
。
而能在
极其紧凑的故事情节中
,
让这段
“
过去的戏剧
”
巧妙地
通过剧中人物的口交代出来
,
穿插到
“
现在的戏剧
”
中
来
,
且没有留下一点生硬的痕迹
,
不仅显示出作家组
织情节的高超才能
,
而且体现了他熟谙民族戏曲结构
的底里
。
尽管情节复杂
,
但为了照顾观众的欣赏习惯
,
人物的关系
、
事件的缘起及其周折变化
,
作家都交代
得清清楚楚
。
在结尾部分
,
曹禺并没有按照中国古典
悲剧
“
善恶有报
”
的形式来进行创作
。《
雷雨
》
中
,
四
凤
、
周冲与周萍显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
恶人
”,
却
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
蘩漪与鲁侍萍本身也并无大错
,
却落得痴傻的结局
;
唯一算得上有些过分的就是周朴
园了
,
但他却反而是健全的
。
可见
,
在
《
雷雨
》
的结局
部分
,
作者有意识地在传统悲剧结局的基础上做了革
新
,
主人公的毁灭多少也有些
“
历史的必然要求
”
在现
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意味
。
但是
,
作者依然是根植
于民族戏剧的土壤之中来进行写作的
,
在作品中利用
序
幕和尾声部分来舒缓观众的紧张情绪
,
起到一种
“
间情
”
的作用
,
有利于观众保持正常和健康的精神状
态
。
正如作者本人所言
:“
是想送看戏的人们回家
,
带
着一种哀静的心情
。”[2]这也是对中国古典悲剧特色的
继承
。
由此可见
,《
大雷雨
》
的结构有别于西方传统的
“
三一律
”
结构原则
。
作者为观众精心编织了一张跨度
为
12
天的大网
,
以悲剧女主人公卡捷琳娜的命运为
结构主线
,
采用变换的时空
,
使剧中各个人物游走于
“
网
”
中
,
剧中各个人物之间并不全都存在直接联系
。
而曹禺则是巧妙地借鉴西方古典戏剧的
“
三一律
”
结
构
,
把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复杂的结构主线纵横交错地
组织成一个紧紧纠缠的线团
,
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把
冲突推向高潮
,
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
较之
《
大
雷雨
》,《
雷雨
》
的结构安排显然更为纷繁复杂
,
矛盾
冲突也更为集中紧凑
。
在
《
大雷雨
》
和
《
雷雨
》
中
,
都有
“
过去的戏剧
”
穿
插在情节中
,
有力地推动着剧情发展
。
而在悲剧的结
尾部分
,《
大雷雨
》
继承了西方古典悲剧的特色
,
以悲
剧主人公卡捷琳娜的自我毁灭来表示
“
历史的必然要
求
”
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可实现
。
而
《
雷雨
》
中
,
作者也
借鉴了西方古典悲剧的这一结局特点
,
摒弃了传统
“
善恶有报
”
的结局
,
以众多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表达出
“
历史的必然要求
”
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可实现
。
但同
时
,
作者又照顾到了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
,
以一种
“
间情
”
手法来缓和观众的情绪
。
二
、《
大雷雨
》
和
《
雷雨
》
的悲剧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灵魂
,
是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冲突
经过剧作家的艺术创造在戏剧作品中的集中反映
,
是
戏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
在
《
大雷雨
》
中
,
整个戏
剧是冲突逐步升级的抗争过程
,
主要是以行动的抗争
来展开冲突
。
正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那样
,“
悲剧中
没有行动
,
则不成为悲剧
”,
别林斯基也认为
,“
悲剧
的实质
……
是在于冲突
、
斗争
”[3]。
《
大雷雨
》
中
,
卡捷琳娜之所以饱受心灵折磨并最
终投河自尽
,
是源于她对现实压抑生活不屈的反抗
;
卡巴诺娃之所以如此严厉地约束儿子和儿媳
,
是源于
对周围环境中自由空气的抵抗
;
瓦拉瓦拉之所以和库
德利亚什私奔
,
是因为他们对于现实生活无法成全自
己爱情的反抗
;
库利金因对现实的不满而梦想发明永
动机来改变这个社会
;
季洪之所以借酒浇愁出门远行
是因为他无法直面母亲的专横和妻子的无助
,
于是他
用消极逃避的方式来反抗现实的阴郁
……
就这样
,
在众多人物被压抑与反压抑的抗争中
,
戏剧冲突也依次展开
。《
大雷雨
》
中的冲突随处可见
:
卡巴诺娃与卡捷琳娜的冲突
,
鲍里斯与季科伊的冲
突
,
卡捷琳娜与季洪的冲突
,
瓦拉瓦拉与卡巴诺娃的
冲突
,
库利金与季科伊的冲突等等
。
这些冲突基本围
·96·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年第
1
期
绕新风尚与旧传统
,
被压迫者要求自由生活的权利与
压迫者维护宗法秩序之间的斗争而展开
。
可以说
,
用
行动来抗争是
《
大雷雨
》
中冲突的实质
,
这种冲突可以
称为一种
“
挣扎的冲突
”,
它更多地表现了人与自身
、
人与异化了的社会
、
人与上帝
、
个人与国家等方面的
冲突以及人对于其对立物
(
命运
、
性格
、
社会
、
道德
等
)
的挣扎和斗争
。
同时
,《
大雷雨
》
中的悲剧冲突也
追求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人物或多或少带有某方面的
致命缺陷
:
卡捷琳娜热烈向往着自由和爱情
,
却又有
着深厚的宗教情结
;
卡巴诺娃一贯的蛮横霸道
,
却是
为了遮掩内心对于新生事物的恐惧感
;
季洪口口声称
自己深爱着妻子
,
却又慑于母亲的淫威而无力保护她
等
。
在
《
雷雨
》
里
,
戏剧冲突展开方面最明显的特色是
它们大多不单是外露的人事纠纷
,
而且是兼世态
(
社
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重重矛盾冲突
)
与人情
(
剧中人物
与人物之间情感上的冲突
)
于一体
,
而又重在深入展
现内向的情意波澜
,
可说是落笔在世态
,
开掘在人情
。
剧中的冲突可称为评判的冲突
,
带有鲜明的伦理批判
倾向
,
侧重于展现苦难
(
苦情
)
的冲突历程
。
作者在渐次展开
《
雷雨
》
的主要戏剧冲突时
,
并没
有把笔触仅仅停留在周朴园与蘩漪
、
周朴园与鲁侍萍
以及周萍与蘩漪
、
四凤之间的
“
人事
”
冲突上
,
而是更
深入地写出了各个主人公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
,
努力
追求自己的幸福却连遭不幸
,
被生活逼到绝望之境而
引起的内心种种悲情苦意的波澜
,
以及这种情意波澜
的激荡与高涨
。
没有爱情的婚姻已让蘩漪窒息
,
周萍的冷漠又进
一步粉碎了她仅有的希望
,
于是她所有的期待都化为
愤怒
;
鲁侍萍对于自身的命运早已屈从
,
然而生活却
并没有放过她
,
一次又一次地将她逼上浪尖
。
在得知
亲生女儿与儿子相爱并已怀有身孕时
,
她的精神也达
到崩溃的边缘
;
周萍一直为自己三年前与蘩漪的私通
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
,
后来他遇到了四凤
,
寻到了生
活的希望
。
就在他准备带上四凤远离蘩漪时
,
却发现
四凤原来是自己同母异父的亲妹妹
……
曹禺在处理剧
中的这些冲突时
,
能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
或者表现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灵交锋
,
或者刻画人物内心的自
我交战
。
所表现的争执
、
外部的冲突都包蕴着剧中人
的内心交战
,
而一切外在的冲突
、
争辩与日常生活场
景
,
都在酝酿
、
激发与表现内心冲突
。
于是
《
雷雨
》
一
剧就这样落笔于
“
人事
”
冲突的展开
,
在紧张激烈的戏
剧冲突中展开人物之间的心灵交锋
,
同时又着力于情
意
波澜的揭示来塑造人物形象
,
表现主题思想
,
从而
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
。《
雷雨
》
一剧中的矛盾冲突
多达数十次
,
且次次冲突都是以社会伦理道德为背景
来激化矛盾
。
在这一点上
,
曹禺同样很好地传达了中
国古典悲剧冲突的特色
。
由此可见
,《
大雷雨
》
中的冲突描写继承了西方古
典悲剧的特色
,
是逐步升级的过程
,
主要以行动的抗
争来激化矛盾
,
从而引发冲突
。
而
《
雷雨
》
中的冲突则
主要以伦理道德的批判为主
,
侧重于展现苦难的冲突
历程
,
通过世态描述来揭示人情冲突
。
在戏剧冲突方
面
,《
大雷雨
》
与
《
雷雨
》
有着较大差别
,
前者侧重于
“
行动的抗争
”,
突出崇高之美
;
后者倾向于
“
伦理的
批判
”,
传达悲苦之感
。
三
、《
大雷雨
》
和
《
雷雨
》
的悲剧高潮
悲剧高潮往往是全剧最紧张的一点
,
戏剧的一切
行动都朝一个方向发展
,
最后达到高潮
,
高潮回落
,
冲突解决
。
它也是观众寄予最大期望
,
而且达到最高
兴奋点之所在
。
动作处于某个平衡状态中
,
观众就期
待着下一个动作
,
这种期待就是戏剧的魅力
。
当观众
期待着的动作一方面符合观众的思考
,
另一方面又出
乎观众的意料
,
使观众在已有的认识上取得新的理
解
,
这种期待的完成就是成功的
。
《
大雷雨
》
中
,
戏剧一开始
,
由库利金
、
库德利亚
什等人的闲聊中引出卡巴诺娃和自私专横
、
爱骂人的
季科伊是同一类型的人
。
接着鲍里斯向库利金诉说自
己的苦闷和烦恼
,
诉说叔叔季科伊的蛮横
。
季科伊的
霸道引起观众的好奇
,
与他相似的卡巴诺娃究竟是怎
样的一个人
?
接下来卡巴诺娃出场
,
用她自己独特的
方式解答了观众的疑问
,
与此同时又引出了新的疑
问
:
在她无理的压迫之下
,
卡捷琳娜
、
瓦拉瓦拉和季洪
又会怎样去回应呢
?
季洪的懦弱逃避
,
瓦拉瓦拉的无
拘无束似乎都能够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出路
,
那么卡捷
琳娜呢
?
自由自在的少女时代还在她脑海里不时浮
现
,
嫁为人妇的苦闷却让她无处排遣
。
这时观众会注
意到
,
她与鲍里斯的处境颇为相似
,
有着同病相怜之
感
,
他们之间是不是会发生些什么
?
接着卡捷琳娜向
瓦拉瓦拉坦承自己爱上了别人
,
并感到深深的愧疚
,
那个人就是鲍里斯
。
卡捷琳娜努力控制自己的情感
,
企图在丈夫身上找寻生活的希望
,
可是季洪的懦弱却
让她失望
。
这时
,
她对鲍里斯的爱
,
或者说是在鲍里
斯身上所寄托的新希望自然就更加强烈起来
,
而鲍里
斯也向库德利亚什坦白爱上了卡捷琳娜
。
于是在瓦拉
瓦拉的帮助下
,
他们开始约会
,
满足了观众的期待
。
观众之所以对这段爱情充满期待
,
是因为他们对
卡捷琳娜充满同情
,
却又不禁为她担心
,
毕竟这是有
悖于教义的爱情
。
而随后卡捷琳娜的矛盾和挣扎证实
了观众的想法
,
她的慌乱
,
她的自责
,
她对于大雷雨
到来的惊恐
,
让观众隐隐感到这段感情的结局不是太
·07·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年第
1
期
乐观
。
雷声越来越频繁
,
雷雨一触即发
。
这时的卡捷
琳娜再也忍受不住内心的煎熬
,
在婆婆的逼迫下
,
当
众忏悔了自己的罪过
,
观众不禁感到惋惜
。
这时
,
他
们更期待卡捷琳娜接下来的命运
。
卡捷琳娜从被禁锢
的家中跑了出来
,
在伏尔加河沿岸久久沉思
,
悲从中
来
,
伤心痛哭
。
这时她看到了鲍里斯
。
观众又一次充
满期待
,
等待他们的选择
。
然而
,
由于之前对鲍里斯
性格的了解
,
他做出的选择
(
拒绝带卡捷琳娜一起出
走
)
在观众看来合情合理
。
直到最后时刻
,
卡捷琳娜
的命运结局成为观众期待的最高点
。
刚烈
、
不甘忍受
压迫的卡捷琳娜最终纵身投入伏尔加河
,
结束了自己
年轻的生命
。
观众期待的最后完成
,
也就是戏剧动作
的全部结束
。
一切动作趋向同一个目的
,
动作的不断
展开引导观众逐渐进入一个自觉认识冲突形式的环
境
,
观众对形势愈有了解
,
他对最后的期待也愈明确
。
观众的期待就在这既合情合理
,
又出人意料中得到满
足
。
在
《
雷雨
》
中
,
剧本以人物的自我表白为主
,
甚至
行将推出的行动也早有说明
,
观众便没有了预先的期
待
。
剧本开场于某教堂的附设医院内
,
白发苍苍的周
先生来看望楼上神经错乱的太太和楼下精神失常的鲁
奶奶
,
并借姑甲和一对姐弟之口道出了这个屋子曾经
死过三个人
,
并且闹鬼的故事
,
将结局清楚地交代给
观众
。
随后在第一章里由鲁贵和四凤的谈话中
,
观众
可以了解到四凤和大少爷周萍以及这家太太蘩漪之间
的关系
,
感受到周冲热烈而纯真的爱情
。
第二章中鲁
侍萍和周朴园的谈话道出了鲁侍萍与周家的恩怨
,
蘩
漪与周萍的对白则透露了她性格中的执拗和不甘
,
而
借蘩漪之口说出的藤萝架上旧电线的脱落也初现悲剧
的端倪
。
观众几乎不需依靠动作表现就能了解形势
。
戏剧引导观众所经历的似乎不是对形势认识的过程
,
而是一个对情感认识的过程
。
观众知道蘩漪必然不会
轻易放弃这段感情
,
鲁侍萍必将面临艰难的选择
,
也
知道这样的一个局面必将导致真相浮出水面时的震
撼
。
剧本第三章进一步展现了周萍和四凤的内心挣
扎
,
周冲的单纯稚嫩和对爱情的美好期待
,
蘩漪的誓
不罢休
。
第四章中将所有矛盾都集中在一起
,
鲁大海
带着从矿上拾得的手枪欲找周萍算账
,
却又出于对妹
妹的怜惜将手枪归还周萍
;
四凤因想念周萍而没有下
决心碰触那根旧电线
;
鲁侍萍做了最艰难的决定
,
让
周萍带着四凤远走高飞永不再回来
。
但观众知道
,
这
一切不可能如此完结
,
因为蘩漪不会允许的
。
于是
,
在观众的期待中
,
她叫来了周朴园
。
当周朴园厉声斥
责周萍跪认鲁侍萍为母时
,
矛盾达到最高点
。
在众人
的惊愕中
,
四凤奔向雨夜触电身亡
,
周冲为救四凤也
被电击
,
周萍用那把归还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蘩漪和鲁侍萍精神受到重创而失常
,
周朴园也失去了
昔日的风采
,
刹那间苍老了很多
……
可以说
,《
大雷雨
》
的观众由于未知而期待
,《
雷
雨
》
的观众由于已知而期待
。
未知而期待
,
要求戏剧
出人意料
;
已知而期待
,
要求戏剧入情入理
。《
大雷
雨
》
引起观众情绪震动的是动作高潮
。
剧本中也有每
幕
、
每场迭起的高潮
,
但这些高潮上升都不形成回落
,
而是螺旋式上升
,
最后才按落潮解决的规律完成
,
以
动作的完成作为戏剧的高潮
;
而
《
雷雨
》
引起观众情绪
震动的是情绪高潮
。
剧本节节尽情
,
将感情痛快淋漓
地抒发出来
,
步步升级
,
达到情浓意真
,
打动观众的
效果
。
这是两部作品在悲剧高潮中的不同之处
。
综上所述
,
就悲剧体裁而言
,《
大雷雨
》
和
《
雷雨
》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西方古典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
差别
。
二者除了在悲剧结构中都以
“
过去的戏剧
”
穿插
于
“
现在的戏剧
”
中
,
并在结局中采用了
“
一悲到底
”
的纯正悲剧风格外
,
在悲剧的主结构
、
冲突和高潮上
都存在较大差异
。《
大雷雨
》
在悲剧主结构方面摒弃了
西方传统的
“
三一律
”
原则
,
但在悲剧的冲突
、
高潮方
面都很好地体现了西方古典悲剧的特点
,
即以
“
行动
的抗争
”
来展开悲剧冲突
,
以
“
未知而期待
”
的方式展
现悲剧高潮
;
而
《
雷雨
》
则在悲剧的主结构方面有所突
破与创新
,
巧妙地借鉴了西方戏剧
“
三一律
”
的创作原
则
,
但其在悲剧的冲突和高潮方面又很好地继承了中
国古典悲剧的特色
,
即以
“
伦理道德的批判
”
来展开悲
剧冲突
,
以
“
已知而期待
”
的方式展现悲剧高潮
。
总
之
,《
大雷雨
》
与
《
雷雨
》
在悲剧框架中的异同既体现
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与曹禺对各自国家戏剧文化的继承
和发展
,
又展示了作者个人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杰出的
创作才能
。
[
参考文献
]
[1]
曹顺庆
.
比较文学教程
[M].
北京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6.
[2]
曹禺
.
雷雨
·
序
[M]
∥曹禺
.
曹禺作品精选
.
武汉
:
长江
文艺出版社
,2006.
[3]
吴家荣
.
比较文学新编
[M].
修订版
.
合肥
:
安徽教育出
版社
,2004.
[
责任编辑杨倩
]
·17·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年第
1
期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2:35: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16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