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世界十大名校

更新时间:2023-01-28 12:17:06 阅读: 评论:0

英语中考冲刺-假专八证能查出来了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三天三夜 张玮)

2017年中国十大名校排行榜|世界十大名校排名2017

2017年中国十大名校有哪些呢?关于中国十大名校历来争议很大,那么2017年中国十

大名校排行榜你怎么看呢?小编精心收集了2017年中国十大名校排行榜,供大家欣赏学习!

2017年中国十大名校排行榜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

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

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

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

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

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创建时间学

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1898年公立综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

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

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

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

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

科类型隶属单位1911年公立综合教育部

3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

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

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

“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文理科综

合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创建于1927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

所高等医学院校。建院时定名为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1932年改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1952

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创建

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1905年公立综合教育部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1958年9月创建

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

针,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设置系科专业,创造性地把理科与工科即前沿科

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注重基础课教学,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

科技人才。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1958年公立理工中国科学院

5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

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

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

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其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学校设有7个学部,36个学院。拥有一

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

年9月,我校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居全国高校第二;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

位,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1897

年公立综合教育部>>>点击下一页阅读更多关于2017年中国十大名校排行榜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2:1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15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郝红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