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伯夷叔齐不念旧恶翻译赏析
文言文《伯夷叔齐不念旧恶》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
如下:【原文】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
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
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
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
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
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
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
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
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
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
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
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
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
善人,其何如哉?【注释】是用:因此孤竹:古国名西
伯昌:即周文王姬昌。时为西方诸侯之长,故称木主:牌位。上
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爰:就及:发动宗周:尊奉周王
室为宗主国于(xū)嗟:叹词、表示悲叹徂:通“殂”,死亡
七十子:指孔子门下弟子。孔子收徒三千,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七十,
2
是举其成数回也屡空:回,颜回,孔子的门徒;屡空,经常贫困
【翻译】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旧仇,因此很少怨言。”又
说,他们“追求仁而得到了仁,又为什么怨恨呢?”我悲怜伯夷的心
意,读到他们留下的逸诗而感到事实是令人奇怪的。他们的传记里写
道: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君,等
到父亲死后,叔齐又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意愿。”
于是就逃开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避了。国中的人就只好立他
们的另一个兄弟。正当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敬养老人,
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
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他为文王,正向东进发,讨伐
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
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而杀害君王,能说得上
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士
啊!”扶起他们,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顺于周朝,
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
采集薇蕨来充饥。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
“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用暴力来取代暴力,却不知这种做法的
错误呀!我所向往的神农氏[指炎帝],虞[指舜帝]和夏王朝时代不知
不觉中都灭亡了,我应该回归到哪里呢?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
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从这种情况看,伯夷、叔齐是怨呢?还是
不怨呢?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为善
之人。”那么,像伯夷、叔齐,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
3
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而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
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永远穷困潦倒,连
糟糠都难得饱足,终于过早的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
善人的说法,又怎样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2:02: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14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