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鉴赏
一、中国坛庙建筑的思想起源,发展过程,主要类型以及艺
术特色?
1、中国远古社会的原始崇拜
2、①坛庙建筑的初期
②坛庙建筑的定型:
将山川神抵系列固定化,消除地方性山川神抵
武德二年建国及孔子庙,按祭奠此为文庙建造之始
儒学宗教化—文庙成为当地重要建筑
武则天自立为帝,提倡建造明堂
北宋后土伺,始建于汉武帝,至今保存
金元时期,坛庙数量大减
3、①自然神抵坛庙
②宗庙和历代帝王庙
历史上的宗庙
北京太庙
文庙与武庙
先贤祠庙
家祠
明堂与辟雍
4、①世界建筑史上最为特殊的一种主义思想性的建筑
②规模现实人间社会行为,宣传儒家礼制
③突出教化内容为主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
1、围院的平面空间,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
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
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
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其
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
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不
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2、轴线的空间艺术,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
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
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
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
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
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
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建于隋,改建
于宋,保存至今。
3、诚实的结构,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是散见于各
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式。
4、“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处理建筑与自然环
境的关系不是持着与大自然对立的态度,用建筑去控制自然环境;相反,乃是持
着亲和的态度,从而形成了建筑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态度。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意识,
更自觉更深刻地体现在园林建筑中。广义的中国传统建筑应包括园林建筑。在园
林里面,建筑不必拘泥于一正两厢。伦理象征或多或少地被冲淡甚至完全消失,
建筑布局获得最大的自由度。建筑与山水、花木等有机地组织为一系列风景画面,
使得园林在总体上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建筑美与自然美相互融揉的境界。
5、以人为本”的建筑在西方,建筑不仅是遮蔽风雨的居住场所,而且是遮蔽灵
魂的场所,人们从早期的崇拜高山大漠到崇拜各种自然神。建筑高大空旷并赋予
神性,传统建筑中一开始就以建造各种神庙为主。而在中国,开始是崇拜祖先,
后来是崇拜族长、君王、帝王等,而且在中国古代,神权从来都是依附、从属于
皇权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历代建筑是人的居所,而非神的居所。即使是后来的宗
教建筑也是这样。非神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其核心之一。历来中国人
都非常注重把人和现实生活寄托于理想的现实世界。中国传统建筑考虑“人”在
其中的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这种人文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其深
厚的文化渊源。例如,在建筑材料上,中国传统建筑用木材,不追求其永久性,
是非永恒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基础中非永恒观决定的。而在西方,那里是石头的
史诗,追求建筑的永久性。在建筑体量上,中国建筑以人体尺度为原则,要求“大
壮”,又要“适形”。建筑高度和空间都控制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初
级的人体尺度思想,即使是皇宫、寺庙也不能造得太大。造型上中国建筑讲究平
和自然的美学原则,平稳,注重水平线条。即使是向上发展的塔也加上了水平线
条,与中国的楼阁建筑相结合。在园林中,建筑是凝固了的中国绘画和文学,它
以意境为创作核心,使园林建筑空间富有诗情画意。同时,园林布局的自由从一
个侧面说明了儒、道两种思想在中国文化领域内的交替互补,也足以说明园林艺
术之通过曲折隐晦的方式反映出人们企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憧憬返朴归真的
意愿。我国传统造园的立意、布局和手法已在国内外现代建筑中被广泛借鉴。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2:0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14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