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余秋雨简介

更新时间:2023-01-28 11:04:12 阅读: 评论:0

济南天材和学大待遇哪个好-谚语和歇后语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坟墓风水)

1/7

余秋雨散文特色

余秋雨

大家都认识,但是你有没有深刻了解过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余

秋雨散文

特色,欢迎借鉴!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国

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

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

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剧协副

主席、青歌赛评委。2006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其文化散文集,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地

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

历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以整整二十年不懈努力,为守护和解读中华文化作

出了先于他人杰出贡献。

余秋雨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戏

剧理论史稿》,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文化发展和

戏剧思想史论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

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于1985年发表中国大陆首部戏剧

美学著作-《戏剧审美心理学》,次年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其学

术成就可见一二。

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流之于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

其丰赡高深。

余秋雨作品集

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

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华》《何谓文化》等,

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学术

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

2/7

程》《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等。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

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987年授予)、“上海市十大高

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其中,《信客》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都

江堰》被选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选修《现代诗歌

散文欣赏》语文教科书。2010年,余秋雨出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院长,他名字典藏于“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霜冷长河》

惊人安静,但这种安静使它成了一条最纯粹河。清亮、冷漠、坦荡,岸边没

有热闹,没有观望,甚至几乎没有房舍和码头,因此它也没有降格为一脉水源、

一条通道。

它保持了大河自身品性,让一件件岸边事情全都过去,不管这些事情一时多

么重要、多么残酷、多么振奋,都比不上大河本身存在状态。

它有点荒凉,却拒绝驱使;它万分寂寞,却安然自得。很快它会结冰,这是

它自己作息时间表,休息时也休息得像模像样……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一书,精选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一些著名篇章,

但每一篇都由作者本人进行了大幅度精心修改。书中后半部分有关边远地区少数

民族生态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全书230千字。

《借我一生》

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经历,

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

者以平实、真实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

“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

止。”——余秋雨

《行者无疆》

行者独步于遥远旷野,素昧平生未知,遭遇处处难题,只因为一个执着信任,

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疆土。

《千年一叹》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

车跋涉四万公里经历。

3/7

他们一行人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

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只是一串串真实

恐怖故事

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

天天都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尺尺寸寸产生了眷

恋。那是人类文明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

我心间。”

《寻觅中华》

纵观《寻觅中华》全书,并没有多少优美词句和华丽词藻,其间多是睿智语

言,以及一则则通俗故事。余秋雨也很少对山水名胜作具体描述,往往是笔锋一

转,人为地构造出了一幅幅浓郁而又深沉人文图景,紧跟着便进入了直抒式咏叹,

继而以纵横四海气势,挥洒着对中国文化种种遐想和议论。它为每一名读者解读

了中华文化壮阔和黄河文明盛衰,使读者为文章情绪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作者发自内心感悟,从而以一种崭新姿态去思索人生、思索未来。

寻觅中华》精选中华文明史和文化史上代表性人物和经典故事,将中华文化

源源流长娓娓道来,试图从中引出一条清晰完整中华文化发展之路,从而厘清中

华文化精髓及其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仅存硕果原因所在。作者从中华文化源头黄

帝开始,按照历史前进脉络,逐一讲述了中华文化史上璀璨明星,从老子、孔子、

墨子到屈原、司马迁,从曹操父子、魏晋七贤到陶渊明

、李白

、杜甫

,从王安石

、司马光、朱熹到耶律楚材、曹雪芹。叙事宏大、条理清晰、语言精辟、发

人深省。

此外,每个篇章后皆附有高级语文教师、诗人和知名文化人等三种不同风格

精当评点文字,故称之为“点评本”。

这部系统地表述了作者从灾难时期开始,一步步苦苦寻觅出来中华文化史,

共19篇,除一篇之外,都没有在以前出版书里出现过。

《山居笔记》

《山居笔记》一书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

4/7

为了写作此书,作者辞去了学院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时间十分纯

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

但作者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很多写到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记得

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

只得再去了一次。这种做法如果以经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诞不经,但文章事情另

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

《文化苦旅》

依仗着渊博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这些文章,

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范例。

《笛声何处》

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只是,后一种

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这本书要捕

捉,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昆曲笛声。在《笛声何处》当中,余秋

雨依旧以其一贯文化视角、散文风格,关注则是另一种历史、音乐非物质文化。

余秋雨称,《笛声何处》创作准备早在12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文化苦

旅》还没有进入台湾,余秋雨赴台所到之处一系列活动,均是以昆曲学者身份受

到接待。

5/7

6/7

7/7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1:04: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12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金孔雀轻轻跳
下一篇:一字成语
标签:余秋雨简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