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50ppm

更新时间:2022-11-14 03:32:15 阅读: 评论:0

六年级期中语文卷子-煜怎么读拼音


2022年11月14日发(作者:英语简历模板word)

ppm浓度换算,爆炸下限%LEL,爆炸上限%UEL,爆炸极限浓度及浓度单位换算

(一)、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可分为质量浓度(如质量百分浓度)和体积浓度(如摩尔浓度、当量浓度)和体积浓度三类。

1、质量百分浓度

溶液的浓度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的叫质量百分浓度,用符号%表示。例如,25%的葡萄糖注射液就是

指100可注射液中含葡萄糖25克.质量百分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体积浓度

(1)、摩尔浓度

溶液的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来表示的叫摩尔浓度,用符号mol表示,例如1升浓硫酸中含18.4摩尔的硫酸,

则浓度为18.4mol。摩尔浓度(mol)=溶质摩尔数/溶液体积(升)

(2)、当量浓度(N)————————这个东西现在基本不用了,淘汰单位,但是在50年代那会的书里面还是很多的。

溶液的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来表示的叫当量浓度,用符号N表示。

例如,1升浓盐酸中含12.0克当量的盐酸(HCl),则浓度为12.0N。当量浓度=溶质的克当量数/溶液体积(升)

3、质量-体积浓度

用单位体积(1立方米或1升)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数来表示的浓度叫质量-体积浓度,以符号g/m3或mg/L表示。例

如,1升含铬废水中含六价铬质量为2毫克,则六价铬的浓度为2毫克/升(mg/L)

质量-体积浓度=溶质的质量数(克或毫克)/溶液的体积(立方米或升)

4、浓度单位的换算公式:

1)、当量浓度=1000.d.质量百分浓度/E

2)、质量百分浓度=当量浓度E/1000.d

3)、摩尔浓度=1000.d质量百分浓度/M

4)、质量百分浓度=质量-体积浓度(毫克/升)/104.d

5)、质量-体积浓度(mg/L)=104质量百分浓度

5、ppm是重量的百分率,ppm=mg/kg=mg/L

即:1ppm=1ppm=1000ug/L

1ppb=1ug/L=0.001mg

式中:E—溶质的克当量;

d—溶液的比重;

M—溶质的摩尔质量;

(二)、气体浓度

对大气中的污染物,常见体积浓度和质量-体积浓度来表示其在大气中的含量。

1、体积浓度

体积浓度是用每立方米的大气中含有污染物的体积数(立方厘米)或(ml/m3)来表示,常用的表示方法是ppm,即1ppm=1

立方厘米/立方米=10-6。除ppm外,还有ppb和ppt,他们之间的关系是:1ppm=10-6=一百万分之一,1ppb=10-9=十亿分

之一,1ppt=10-12=万亿分之一,1ppm=103ppb=106ppt

2、质量-体积浓度

用每立方米大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数来表示的浓度叫质量-体积浓度,单位是毫克/立方米或克/立方米。

它与ppm的换算关系是:X=M.C/22.4

C=22.4X/M

式中:X—污染物以每标立方米的毫克数表示的浓度值;

C—污染物以ppm表示的浓度值;

M—污染物的分之子量。

由上式可得到如下关系:

1ppm=M/22.4(mg/m3)=1000.m/22.4ug/m3

例1:求在标准状态下,30毫克/标立方米的氟化氢的ppm浓度。

解:氟化氢的分子量为20,则:

C=30.22.4/20=33.6ppm

例2、已知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5ppm,求以mg/Nm3表示的浓度值。

解:二氧化硫的分子量为64。

X=5.64/22.4mg/m3=14.3mg/m3

3、在土壤、动植物、固体废弃物中ppm、ppb与质量含量换算:

1ppm=1mg/kg=1000ug/kg

1ppb=1ug/kg=10-3mg/kg

1mg/kg=1ppm=1000ug/kg

1ug/kg=1ppb=10-3ppm

可燃气体检测仪的测量范围0-100%LEL是什么意思?

“LEL”是指爆炸下限。可燃气体在空气中遇明火种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简称%LEL。英文:LowerExplosion

Limited。可燃气体在空气中遇明火种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简称%UEL。英文:UpperExplosionLimited。

那么什么是爆炸下限?

可燃性气体的浓度过低或过高它是没有危险的,它只有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或更确切地说遇到氧气形成一定比例的混合

气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燃烧是伴有发光发热的激烈氧化反应,它必须具备三个要素:a、可燃物(燃气);b、助燃物(氧

气);c、点火源(温度)。可燃气的燃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扩散燃烧,即挥发的或从设备中喷出、泄漏的可燃气,遇

到点火源混合燃烧。另一类燃烧,是可燃气与空气混合着火燃烧,这种燃烧反应激烈而速度快,一般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和

声响,又称之为爆炸。燃烧与爆炸没有严格的区分。

有关权威部门和专家已经对目前发现的可燃气作了燃烧爆炸分析,制定出了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它分为爆炸上限(英

文upperexplodelimit的简写UEL)和爆炸下限(英文lowerexplodelimit的简写LEL?)。低于爆炸下限,混合气中

的可燃气的含量不足,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高于上限混合气中的氧气的含量不足,也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另外,可燃

气的燃烧与爆炸还与气体的压力、温度、点火能量等因素有关。爆炸极限一般用体积百分比浓度表示。

爆炸极限是爆炸下限、爆炸上限的总称,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只有在爆炸下限、爆炸上限之间才会发生爆炸。低于爆

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都不会发生爆炸。因此,在进行爆炸测量时,报警浓度一般设定在爆炸下限的25%LEL以下。

我公司生产的各种可燃气体检测仪的测量范围为0-100%LEL。

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的通常设有二个报警点(与报警主机的型号有关):10%LEL为一级报警,25%LEL为二级报警。

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的通常设有一个报警点:25%LEL为报警点。举例说明,甲烷的爆炸下限为5%体积比,那也就是说,

把这个5%体积比,一百等分,让5%体积比对应100%LEL,也就是说,当检测仪数值到达10%LEL报警点时,相当于此时甲

烷的含量为0.5%体积比。当检测仪数值到达25%LEL报警点时,相当于此时甲烷的含量为1.25%体积比。

所以,您不必担心报警后是不是随时有危险了,此时是在提示您,要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啦,比如开启排气扇或是切断一

些阀门等,离真正有可能出现危险的爆炸下限还有很大一段差距,这样才会起到报警提示的作用与ppm有关的浓度及浓度

单位换算溶液浓度的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及其各自定义。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收后,迅速弥散穿透肺泡、毛细血管或胎盘壁,其中80%~90%与血红蛋白进行可

逆性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分压越高,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的百分

比愈大,到达饱和度的时间也愈短。如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为115mg/m3时,接触1小时后血中碳氧血红

蛋白为3.6%,8小时则达12.9%;35mg/m3下接触1小时,血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为1.3%,8小时可

达到4%。空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如达10%,则60%的血红蛋白将于1分钟内转变为碳氧血红蛋白。活动时,

肺通气量增大,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量增多,可比静止时高3倍。吸收后的一氧化碳绝大部分以不变的形

式由肺排出。进入血中的一氧化碳除与血红蛋白结合外,还有10%~15%与含铁的蛋白如肌球蛋白等结合,

而被氧化为二氧化碳的不足1%。一氧化碳还可弥散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停止接触一氧化碳后,在正

常大气压下(氧分压为O.21绝对大气压),一氧化碳的半排出期为128~409分钟,平均为320分钟。但

吸人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要7~10天方能完全排尽。提高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可缩短一氧化碳的半排出期。

如吸入1个大气压的纯氧,平均半排出期为80分钟,而吸入3个大气压的纯氧时,一氧化碳半排出期将

缩短为23.5分钟。体内一氧化碳半排出期与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接触一氧化碳的时间和吸入的浓度无

关。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的组织缺氧,早于1895年即被ClaudeBernard认定是一氧化碳的急性

中毒机制。此后研究证实,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50~300倍,一氧

化碳与血红蛋白一旦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后,其解离又比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解离慢3600倍,且碳氧血

红蛋白的存在还影响氧合血红蛋白(Hb02)的解离,阻碍氧的释放和传递。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与接触一氧化碳的浓度及时间有关。我国车间空气中一

氧化碳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有资料证明,吸入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为240mg/m3共3小时,

碳氧血红蛋白可超过10%;一氧化碳浓度达292.5mg/m3时,可使人产生严重的头痛、眩晕等症状,碳

氧血红蛋白可增高至25%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170mg/m3时,吸入超过60分钟可使人发生昏迷,碳氧血

红蛋白约高至60%。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1700mg/m3时,数分钟内可使人致死,碳氧血红蛋白可增高至

90%。

一、安全生产十五项禁令

1、严禁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更不得强令他人冒险作业。

2、防护用品穿戴不规范、个人装束不安全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现场和工作岗位。

3、安全教育培训和岗位技术考核不合格者、特种设备作业和特殊工种人员未持有效证件者,严禁独立顶岗作业。

4、工作场所、工作时间严禁聊天开玩笑、嬉戏打闹,分散注意力;上班时间,不准脱岗、睡岗、串岗或做与本职工作无关

的事。

5、未经授权严禁进入危险区域场所,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生产区。

6、严禁发现事故隐患时不排除不报告,出现事故征兆时不采取措施;冒险作业。

7、严禁用手代替工具操作、攀坐不安全位置和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8、无上岗资质、体能情绪状态不佳、防护穿戴不规范、监护措施未落实、未办理安全作业票、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的,严禁

实施危险作业。

9、严禁安排患有肢体残疾、功能障碍、心智欠缺、心脏病、癫痫病、高血压病、严重贫血病、深度近视、精神病等病症的

人员从事有相关职业禁忌的作业。

10、严禁操作者身体的任何部位进入设备的运行轨迹和工装的合模区域内。

11、严禁使用失效的安全用具、消防器材和生产工具;不得使用无接零、接地、漏保和外壳防护不达标的移动式电气设备

和手持式电动工具。

12、严禁使用安全附件和防护装置失效的机械设备或受压容器;不得擅自拆除防护、照明、信号、防火、防爆装置、显示

仪表和警示标志等安全装置。

13、机械设备运转时严禁下列操作:离开工作岗位、戴手套操作旋转机床、不盘束长发、敞开衣襟、触及运转的皮带及齿

轮和加工件表面、直接用量具测量运动的工件、擦洗或拆装转动部件、上下装夹工件。

14、严禁开启、关停情况不明的电源或动力源开关、闸、阀。未进行安全联络确认挂牌,不准从事设备检修;检修设备时

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不准启动已挂牌停机和封存报废的设备;检修、保养清扫或处理故障时必须切断设备的

能量源,若不能切断能量源,必须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15、理化性质不同,灭火方法差异大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严禁同库混放;剧毒物品必须双锁双人保管。

二、防火防爆十大禁令

1、严禁在厂内吸烟及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物品入厂。

2、严禁未按规定办理用火手续,在厂内进行施工用火或生活用火。

3、严禁穿戴易产生静电、火花的服装鞋帽和钥匙饰物进入油气区工作。

4、严禁在易燃易爆区使用非防爆的电器、电讯与音像设备器材。

5、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衣服、工具及地面等。

6、严禁未经批准的各种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罐区及易燃易爆区。

7、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学危险品。

8、严禁在油气区使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且不得敲打、撞击。

9、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改动、挪用、损坏消防设施和防爆装置。

10、严禁无现场应急预案和监护防范措施的检修调试、断路动火等危险作业。

四、起重作业“十不吊”

1、超载或被吊物重量不清不吊;

2、指挥信号不明确不吊;

3、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滑动时不吊;

4、被吊物上有人或有浮置物时不吊;

5、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坏时不吊;

6、遇有拉力不明的埋置物件时不吊;

7、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和指挥信号时不吊

8、被吊物棱角处与捆绑起吊钢绳间未加衬垫时不吊;

9、歪拉斜吊重物时不吊;

10、容器内装的物品过满时不吊。

九、防止中毒窒息十条规定

1、进入有中毒窒息危险的设备、设施、场所前必须检测,确保氧含量达标、毒害物质浓度低于限值时,方可进入工作。

2、必须对有中毒窒息危险岗位的相关人员,进行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

3、在有中毒窒息危险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必须按规程配备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器具,至少应拴牢安全绳、口含通气管,

且现场有专人监护。

4、有中毒窒息危险的岗位场所,应落实防范措施、配置相应的防护救援用具。

5、进入有中毒窒息危险的设备内作业时,应将与其相通的管道加盲板隔绝,并保证除出入口外,至少还应再打开一个对流

通风口。

6、作业时要保持通风良好,定期检测毒害物的浓度,使它符合国家标准。

7、对各类有毒物品和防毒器具必须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

8、对产生、接触有毒物质的工艺装置、机械设备、监护仪器(如易燃爆气体的报警器)要加强维护、定期检查。

9、发生人员中毒、窒息事故时,应急处理和现场救护要及时、正确、有效。

10、健全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长期达不到规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应停止作业。

十、登高作业“四个必有、六个不准、十不登高”

(一)、二个必有1、有洞必有盖;2、有边必有栏;

(二)、六个不准

1、不准往下乱抛物件;2、不准背向扶梯;

3、不准身体依靠临时扶手或栏杆;4、不准嬉戏、打闹、睡觉;

5、不准穿凉鞋、拖鞋、高跟鞋;

6、不准在安全带未挂牢或低挂高用时作业。

(三)、十不登高

1、患有禁忌症者不登高;

2、未经认可或审批的不登高;

3、未戴好安全帽、未系安全带、不扎紧裤管和无人监护者不登高;

4、脚手板、跳板、梯子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登高;

5、石棉瓦、玻璃钢瓦上无垫脚板不登高;

6、攀爬脚手架、设备不登高;

7、穿易滑鞋、携带笨重物件不登高;

8、高压线旁无可靠隔离安全措施不登高;

9、酒后与体能情绪不佳者不登高;

10、照明不足和暴雨、大雾、六级以上大风及大雪冰冻时,露天不登高。

(三)在设备检修工作中,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分析起来,主要原因是思想麻痹,图省事,违章作业。

可以这样说,事故往往发生在工作快干完了时。发生在没有想到时;发生在“没有问题上”发生在被视

为一般检修项目上,这就是发生事故的一般规律。导致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视,放松了主

观上的努力,给事故开了大门,使原来的安全转化为不安全,在不险中产生危险,所以在检修中,不管

干什么工作,都要时时处处高度重视安全检修,在思想上认真做到“七个对待”1、无气当有气对待2、

无压当有压对待3、无毒当有毒对待4、无电当有电对待5、无液当有液对待6、无险当有险对待

7、无腐蚀当有腐蚀对待(事无巨细,要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复杂的问题坚持抓)

8、为什么发生事故

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条件=事故小事故是大事故的隐患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九措施

在工矿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的检修中,罐内作业是较为频繁的。罐内作业是指凡进入塔、釜、

槽、罐或其它闭塞容器内进行的作业。其作业危险性大,如果安全技术措施落实不好,极易造成人身

伤亡事故,所以加强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是企业检修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1.清理刷洗

这是罐内作业首要的、且极其重要的步骤。

对盛装酸、碱和有毒物质溶液的罐清理时,首先应采取正常方法排出液体物质。当排放不尽时,再从

放净口放出,但需要妥善处理,严禁乱流或冲人下水道;对罐内的固体残渣应用长柄工具进行清掏,

但对起爆药制造设备内的残渣,严禁用任何工具进行掏挖,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化学处理。

在清理完罐内的物质后,应再用压力不低于150KPa,密水柱大量冲洗罐内壁。对于能产生有毒

气体的罐,要使用临时抽风机排除毒性气体,井注意疏散无关人员。对刷洗的废水废液应处理后方可

排放,严防中毒、着火、腐蚀和环境污染。一般把废液进行稀释沉淀、过滤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到

允许排放标准后排放;或使用化学药品,通过中和、氧化、还原、凝聚、吸附或离子交换等方法把酸

性或碱性液处理至排放标准后排放;或排人废水废液处理车间,统一处理后排放。

2.可靠隔离

需要进行作业的罐槽必须与其它设备可靠隔离,井将与罐槽相连的一切管线切断或用盲板堵死,

避免其它设备中的介质进入检修的罐内。

3.切断电源

进入有搅拌或其它有动力电源的罐内作业前,必须切断电源,上锁或设专人看管,井在电源处悬

挂“严禁合闸”的警告牌。

4.气体分析

入罐内作业前必须对罐内空气中的含氧量进行测量,氧含量应在13%~21%的范围内。若罐内

介质是有毒的,工业卫生人员还应测定罐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使其低于《工业企业设计卫

生标准》(TJ36--79)中《车间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规定。对涂漆、除垢、

焊接等作业过程中能产生易燃、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应加强通风换气,并加强取样分析。

5.个人防护

入罐内作业应穿戴好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具,穿戴好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防毒面具(或氧气

呼吸器)等,必须系牢安全带,并严格检查,确保防护用具完好。入罐作业要定时轮换,时间最长不

得超过15分钟。

6.预救措施

企业应根据作业情况做好相应的预救方案,在罐外准备好急救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氧气呼吸

器、安全带和救生器等,以便在缺氧或有毒的环境中使用。另外,在罐内从事清理作业,有可能接触

酸、碱等物质时,罐外应预先准备好大量的清水及相应的药水,以便急救用。

7.现场监护

在罐内作业时,应指派两人以上进行罐外现场监护。监护人应了解罐内介质的理化性能、毒性、

中毒症状及火灾、爆炸性。监护人应处于能看见罐内作业人员的位置,眼光不得离开作业人员,并与

罐内人员有信号联系。监护人不准擅离岗位,除向罐内作业人员递送工具、材料外,不得从事其它工

作。发现罐内有异常时,监护人应立即召集人员设法营救,在没有其他监护人时,不得自己入罐营救。

另外,凡进入罐内抢救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安全带等防护器具,严禁冒险人罐。

8.办理手续

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后,应按有关规定到技安管理部门办理作业手续,并经技安人员、主管领导

检查批,准后方可作业。

9.善后处理

罐内作业结束后应清理现场,把所有工具。材料等拿出罐外,防止遗漏在罐内。

入罐作业谨防窒息死亡

一、事故发生经过

北京某厂是钢铁连轧污水处理的生产企业,污水处理过程中过滤罐滤料采用石英砂和无烟煤,罐体直径

5m,高8m,正常操作中罐为密闭状态,由于在过滤罐下部安装有许多过滤滤帽,在滤帽发生漏料时需要

停水检修。

2002年2月4日,四台过滤罐因滤帽漏滤料而停水检修。2月8日18时30分左右(过滤罐停水72小

时后),操作工人在打开其中一个罐罐顶人孔及罐侧开口(为卸滤料而设的)仅20分钟,且无任何保护措

施的情况下,入罐进行作业时发生了死亡4人的重大死亡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当地公安部门对尸体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确定为窒息死亡。当地劳动安全部门于事故发

生后5小时对发生事故罐中气体进行了采样分析,其中氧气含量为5.05%(正常值为21%),二氧化碳为

1.78%(正常值为0.03%);13天后对相同操作条件的另一个过滤罐中气体进行采样分析,其中氧气含量

为2.4%,二氧化碳为8.4%,甲烷为1.1%。

从分析结果可以明确得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为罐中气体成分中严重缺氧(研究表明,当吸入空气中

氧含量低于18.7%时,开始出现轻度的缺氧反应,当空气中氧含量降至6%以下,即刻出现死亡),造成工

人窒息死亡。

是什么原因造成罐中气体严重缺氧,而二氧化碳、甲烷浓度明显升高的,专家经过对罐中滤料样品采样

分析及查阅资料,从多方面分析各种可能性,最后认定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过滤罐中污水排出后,在滤料表面截留了大量的微生物,罐中适宜的温

度、湿度、PH值以及滤料上的油污为微生物的滋生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和营养,在密闭的空间内,经

过长时间的繁殖,大量的好氧菌消耗了罐内有限空间气体中的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大量的厌氧菌产生

了二氧化碳及甲烷气体,使罐中气体组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罐中微生物的作用是造成本次事故的

间接原因。

三、事故教训

这是一起上到厂方领导,下到操作工人严重缺乏安全知识而引发的事故,其一,污水过滤罐清洗、检修

岗位根本没有安全操作规章制度,工人无章可依,只是凭经验操作。事实上,事故发生前的许多次下罐作

业也都是在不作通风处理,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的,只是碰巧没有发生事故而已,所以工人认为

是安全的。其二,本应只是死亡一人的事故,却死亡了4人。在第一人倒在罐内时,接连3人均是在无任

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入罐救人的,结果是救不了人反倒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上。

在检查中发现,该厂在建成投产后,未经劳动安全验收审批即投入生产,管理部门对安全工作不重视,

操作工人缺乏安全常识,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这些均反映了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存在

的问题。

四、防范措施

1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必须严格遵守《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第3

号令)和《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验收办法》(劳安字[1992]1号)的要求。

2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教育,使之能有效行使国家有关安全的各种规章制度,最大可能的保证生产

的安全及职工的健康。

3对有危险作业的岗位,制定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为工人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并使其行之有效。

4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与响应措施。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03:32: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0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质心系
下一篇:赢粮而景从
标签:50ppm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