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山中

更新时间:2023-01-28 09:47:22 阅读: 评论:0

初三寒假有必要补课吗-互相帮助英语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身体力行)

《山中》赏析

《山中》赏析

王勃,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下面

小编给大家带来《山中》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山中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

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注释

⑴滞(zhì):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

⑵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⑶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

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赏析

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

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

意境。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

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

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可以参证的有作者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

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

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

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

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

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

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

“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

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古代诗人

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

借大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

化。诗人客居巴蜀,一颗心为归思缠绕而无法排解,因此,当他在山

上俯瞰长江时,竟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

伤心悲痛,以至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这新奇的想象,既缘于诗人

的“移情”作用,又符合生活的实感。人在山上望长江,由于距离远,

看不清它的滚滚奔腾的波涛,往往会感到江水是凝滞不动的。所以,

这句诗中长江悲伤滞留的形象,也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直觉感受。悲

愁的长江与悲愁的诗人相互感发、契合、共鸣,强烈地感染了读者的

情绪。诗一开篇,境界便很悲凉浑壮。

诗人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象之后,才在第二句“万里念将

归”中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

深感叹。“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

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

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

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

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

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

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

“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

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悲”、“念”二字,是全篇之

“眼”,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诗的前两句中“长

江”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

“已滞”和“将归”是从时间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

紧接着,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写出了“况属高风晚,

山山红叶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

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

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

萧瑟、凄凉。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

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

愁绪。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

情。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兴”之意。从“兴”的作用来

看,在这样凄凉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

“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黄叶,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

零旅况的象征。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

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意,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迹,

又使读者增添一层联想,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诗来说,

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

情的成分。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

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

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

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之妙。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此诗道:“寄兴高远,情景俱足。”从

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诗人采用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

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以景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

动、开阔的画面中,让读者从画中品味。这样,便收到了语虽尽而思

绪无穷的艺术效果。该诗首尾三句写景,第二句抒情叙事,采取景情

景的'结构。由于情在诗结尾处藏于景中,所以《山中》的意境含蓄而

耐人寻味。

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

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

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

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

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

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

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

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

《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

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

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

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

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

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

“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

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

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

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

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

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

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

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

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

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

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

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

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

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

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

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

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

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

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明代谢

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

之胚,合而为诗。”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

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

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

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

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

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

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

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这首《山中》诗完全相同,抒写的

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

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两诗参读,有助

于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感情并领会诗笔的运用和变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是王勃旅蜀后期时的作品。

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纪行诗序》里他写道:“五月癸卯,

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经。”在游《游

山庙序》里也说:“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

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似乎很洒脱,而内心是很复杂的。被逐出沛

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

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09:47: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08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厚道
下一篇:顾炎武
标签:山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