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作》原文及赏析
《除夜作》原文及赏析
除夜作
朝代:唐代
作者:薛能
原文:
和吹度穹旻,虚徐接建寅。不辞加一岁,唯喜到三春。
燎照云烟好,幡悬井邑新。祯祥应北极,调燮验平津。
树欲含迟日,山将退旧尘。兰萎残此夜,竹爆和诸邻。
祝寿思明圣,驱傩看鬼神。团圆多少辈,眠寝独劳筋。
茜旆犹双节,雕盘又五辛。何当平贼后,归作自由身。
译文
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
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佳节思亲是常情,
历来如此。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
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
成的伤感。
注释
1、除夜:即旧历除夕。
2、凄然:凄凉,悲伤。
3、霜鬓:两鬓白如霜。
赏析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
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
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
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
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
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除夕之
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
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
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
意境。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
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称“客”。诗中问道:
“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
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
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
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
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诗中写完一二句后,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他
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
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意思是说:
“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
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晚。”其实,这也正是
“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
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
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
诗人增添新的白发。清代沈德潜评价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
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为诗人
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这在古
典诗歌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
月,闺中只独看。”诗中写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
感情的折射。
明代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如……高达夫‘故乡今夜
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
六)。所谓“意尽”,是指诗意的完整;所谓“添著一语不得”,也
就是指语言的精炼。“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把
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
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因此,就这首诗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
特色而言,已经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的艺术效果。
1、萧涤非等撰写.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xx:
396—397.参考资料:
王永成编.唐诗鉴赏大典上:金城出版社,20xx:387—
388.@萧涤非等撰写.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xx:
396—397.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09:41: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08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