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西瓜虫

更新时间:2023-01-28 09:37:38 阅读: 评论:0

平面镜成像实验等效替代法-什么什么的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qq空间代码怎么用)

1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当孩子邂逅西瓜虫

类型: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幼儿园中班幼师随笔,幼儿园幼师随笔

标题: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当孩子邂逅西瓜虫

邂逅西瓜虫,本是一个孩子随机观察到的现象。作为教师,应跟

随孩子的步伐,敏感地去捕捉孩子感兴趣的教育信息,通过孩子

的自主探索活动,引领孩子真正走进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在一次由孩子邂逅西瓜虫后生成的观察认识型科学活动——《认

识西瓜虫》中,我对教师的引导作用有了一些思考。

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和观察点,增强幼儿主动探究的

积极性

皮亚杰曾经说过,如果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有什么价值的话,

那就是对儿童观察能力的训练。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起码也

表明了观察对儿童学科学的重要意义。巴甫洛夫的实验室里也有

这样的座右铭:“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科学家的

研究也离不开观察。

2

案例偶然的邂逅

雨后的早晨,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老师,地上爬出来好多小虫

子。”当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西瓜虫上时,就敏感地抓住了

这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

我们将西瓜虫宝宝小心翼翼地请进用鞋盒自制的昆虫盒内,并提

供给孩子人手一只放大镜。活动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来引发

幼儿的学习动机。如在第一次自主观察中,我们提问:“你看到

了什么?”让幼儿对观察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与印象。在第二次

细致观察中,我们提问:“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来激发幼儿内在

的学习动机。

教师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和观察点,从西瓜虫的外形特征入手,

把对活动计划的关注转化为对童心的关注,并引导幼儿在学习中

观察,在观察中学习。

教师的引导

西瓜虫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常见的,所以孩子并没有在意它的存在。

五、六月份的雨后,是西瓜虫出没最为频繁的时候。孩子们对动

3

物有着天然的感情联系,虽是偶然观察到的现象,但充满好奇,

急切地想知道有关它的所有问题。比如,它有没有眼睛?有没有鼻

子?是怎么走路的?它住在哪?它吃什么?它有朋友吗?它有敌人吗?

等等。因此,当孩子邂逅西瓜虫的那一瞬间,教师就应该利用这

种从生活中发掘的学习题材,促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拉进

幼儿与科学之间的距离,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身边的科学

知识。

适时帮助幼儿形成问题,使幼儿获得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意识的邂逅以后,教师应引领幼儿去进一步触摸科学,感受科

学。

案例邂逅之后的相识

当有幼儿说出它的名字叫西瓜虫时,教师适时提出:“为什么要

叫它西瓜虫呢?跟它的外形、长相有关系吗?它的名字根据什么而

来的呢?”幼儿再次用放大镜进行深入观察。有的孩子说:“西瓜

虫身上有一条深一条浅的花纹,象西瓜皮一样。”有的孩子说:

“我轻轻碰碰西瓜虫,西瓜虫就蜷起来了,圆圆的,象小西瓜一

4

样。”此时,答案的正确与否似乎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

们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的适时

引导,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

教师的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把围绕

西瓜虫进行的观察、讨论、寻求正确答案等机会都交给孩子,引

导孩子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了解为什么它的名字叫“西瓜虫”,

而不是直接告知:“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认识西瓜虫。”这样的

引导主要是发展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

的能力,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

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是重要的教育内容

案例相识后的相知

在“进一步了解西瓜虫的生活习性”这一环节,教师给孩子提供

了自制大昆虫盒。昆虫盒内为小西瓜虫们创设了一边干燥、一边

潮湿的环境。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孩子猜想:“西瓜虫喜欢潮湿的

地方还是干燥的地方?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接着,孩子们有的选

5

择西瓜虫在“用太阳表示干燥的指示牌下”,有的选择西瓜虫在

“用雨滴表示潮湿的指示牌下”,双方通过辩论的形式说出各自

的理由。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在干燥的地方,因为这样就

不会觉得冷。”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在潮湿的地方,因为

它会怕热。”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有太阳的地方,因为太

阳晒在身上很暖和。”还有的孩子说:“下雨的时候,我就喜欢

踩水,觉得很好玩,西瓜虫也喜欢有水的地方”……最后孩子在

明确实验目的后,再通过亲自操作、观察,进行“西瓜虫找家的

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的引导

虽然是科学活动,但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必要的。猜想、

辩论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倾听、质疑。倾听他人的发言也

是相互学习的过程。至于质疑,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儿

童总是在还没产生疑惑的时候就先得到了答案,孩子就失去了探

索的需求。如果儿童在任何时候都依赖从成人那里获得答案,那

么,他们对所有事物的解释都缺乏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他们就会

6

彻底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成长的自信。因此,养成质疑的

习惯对于幼儿自信心的发展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其次是多种表达方式。此环节主要是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

的做法、想法和发现。有的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把他们观察到的

现象用图画的方式记载下来;有的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用语言表

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在此次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游戏,幼儿理解

了“蜷”这一现象,从而大胆地用动作、体态来表现自己的观察、

发现等等。

无论是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还是多种表达方式的培养,出发点

都是为了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学习,从而习得与他人不同的经验。

支持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开发、生成和深化教育内容

与西瓜虫的相逢、相识到相知,教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索时

间、空间,使孩子能积极主动地自我建构知识经验,在与环境的

积极互动中自我成长,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当然,怎样引发幼

儿后续的探究兴趣,使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兴趣与期待,还有

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思考。

7

案例相知后的期待

活动即将结束,教师抛出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你还希望知道有关西瓜虫的哪些事情?”这下,孩子们的思维再

一次活跃起来。有的问:“每只西瓜虫长得都是一样的吗?”有的

问:“哪个是西瓜虫爸爸?哪个是西瓜虫妈妈?”有的问:“西瓜

虫会说话吗?”有的问:“西瓜虫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还有的问:

“西瓜虫会生小宝宝吗?”等等。多么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啊!“这

么多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去一一解决,那我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

查查百科书,上网去找找,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关于西瓜虫的秘

密,对吗?”

教师的引导

“有关西瓜虫,你还希望知道什么?”这个问题,你说它是激发幼

儿继续探究的欲望也好,是引发幼儿的进一步思考也好,是拓展

幼儿的经验也好,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关注幼儿的需要,始终使

幼儿对身边的事物保持高度的兴趣,并期待下一次的邂逅。

8

邂逅无处不在,它不分地点,不分时间;邂逅是一种偶然,更是

一种发现。教师只要适时引导,真正做到将学习的主动权还到孩

子手里,就一定能引领孩子真正去喜欢观察、善于观察、学会观

察并期待观察。

邂逅西瓜虫,本是一个孩子随机观察到的现象。作为教师,应跟

随孩子的步伐,敏感地去捕捉孩子感兴趣的教育信息,通过孩子

的自主探索活动,引领孩子真正走进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在一次由孩子邂逅西瓜虫后生成的观察认识型科学活动——《认

识西瓜虫》中,我对教师的引导作用有了一些思考。

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和观察点,增强幼儿主动探究的

积极性

皮亚杰曾经说过,如果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有什么价值的话,

那就是对儿童观察能力的训练。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起码也

表明了观察对儿童学科学的重要意义。巴甫洛夫的实验室里也有

9

这样的座右铭:“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科学家的

研究也离不开观察。

案例偶然的邂逅

雨后的早晨,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老师,地上爬出来好多小虫

子。”当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西瓜虫上时,就敏感地抓住了

这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

我们将西瓜虫宝宝小心翼翼地请进用鞋盒自制的昆虫盒内,并提

供给孩子人手一只放大镜。活动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来引发

幼儿的学习动机。如在第一次自主观察中,我们提问:“你看到

了什么?”让幼儿对观察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与印象。在第二次

细致观察中,我们提问:“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来激发幼儿内在

的学习动机。

教师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和观察点,从西瓜虫的外形特征入手,

把对活动计划的关注转化为对童心的关注,并引导幼儿在学习中

观察,在观察中学习。

教师的引导

10

西瓜虫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常见的,所以孩子并没有在意它的存在。

五、六月份的雨后,是西瓜虫出没最为频繁的时候。孩子们对动

物有着天然的感情联系,虽是偶然观察到的现象,但充满好奇,

急切地想知道有关它的所有问题。比如,它有没有眼睛?有没有鼻

子?是怎么走路的?它住在哪?它吃什么?它有朋友吗?它有敌人吗?

等等。因此,当孩子邂逅西瓜虫的那一瞬间,教师就应该利用这

种从生活中发掘的学习题材,促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拉进

幼儿与科学之间的距离,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身边的科学

知识。

适时帮助幼儿形成问题,使幼儿获得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意识的邂逅以后,教师应引领幼儿去进一步触摸科学,感受科

学。

案例邂逅之后的相识

当有幼儿说出它的名字叫西瓜虫时,教师适时提出:“为什么要

叫它西瓜虫呢?跟它的外形、长相有关系吗?它的名字根据什么而

来的呢?”幼儿再次用放大镜进行深入观察。有的孩子说:“西瓜

11

虫身上有一条深一条浅的花纹,象西瓜皮一样。”有的孩子说:

“我轻轻碰碰西瓜虫,西瓜虫就蜷起来了,圆圆的,象小西瓜一

样。”此时,答案的正确与否似乎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

们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的适时

引导,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

教师的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把围绕

西瓜虫进行的观察、讨论、寻求正确答案等机会都交给孩子,引

导孩子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了解为什么它的名字叫“西瓜虫”,

而不是直接告知:“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认识西瓜虫。”这样的

引导主要是发展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

的能力,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

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是重要的教育内容

案例相识后的相知

在“进一步了解西瓜虫的生活习性”这一环节,教师给孩子提供

了自制大昆虫盒。昆虫盒内为小西瓜虫们创设了一边干燥、一边

12

潮湿的环境。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孩子猜想:“西瓜虫喜欢潮湿的

地方还是干燥的地方?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接着,孩子们有的选

择西瓜虫在“用太阳表示干燥的指示牌下”,有的选择西瓜虫在

“用雨滴表示潮湿的指示牌下”,双方通过辩论的形式说出各自

的理由。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在干燥的地方,因为这样就

不会觉得冷。”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在潮湿的地方,因为

它会怕热。”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有太阳的地方,因为太

阳晒在身上很暖和。”还有的孩子说:“下雨的时候,我就喜欢

踩水,觉得很好玩,西瓜虫也喜欢有水的地方”……最后孩子在

明确实验目的后,再通过亲自操作、观察,进行“西瓜虫找家的

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的引导

虽然是科学活动,但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必要的。猜想、

辩论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倾听、质疑。倾听他人的发言也

是相互学习的过程。至于质疑,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儿

童总是在还没产生疑惑的时候就先得到了答案,孩子就失去了探

13

索的需求。如果儿童在任何时候都依赖从成人那里获得答案,那

么,他们对所有事物的解释都缺乏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他们就会

彻底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成长的自信。因此,养成质疑的

习惯对于幼儿自信心的发展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其次是多种表达方式。此环节主要是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

的做法、想法和发现。有的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把他们观察到的

现象用图画的方式记载下来;有的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用语言表

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在此次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游戏,幼儿理解

了“蜷”这一现象,从而大胆地用动作、体态来表现自己的观察、

发现等等。

无论是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还是多种表达方式的培养,出发点

都是为了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学习,从而习得与他人不同的经验。

支持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开发、生成和深化教育内容

与西瓜虫的相逢、相识到相知,教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索时

间、空间,使孩子能积极主动地自我建构知识经验,在与环境的

积极互动中自我成长,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当然,怎样引发幼

14

儿后续的探究兴趣,使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兴趣与期待,还有

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思考。

案例相知后的期待

活动即将结束,教师抛出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你还希望知道有关西瓜虫的哪些事情?”这下,孩子们的思维再

一次活跃起来。有的问:“每只西瓜虫长得都是一样的吗?”有的

问:“哪个是西瓜虫爸爸?哪个是西瓜虫妈妈?”有的问:“西瓜

虫会说话吗?”有的问:“西瓜虫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还有的问:

“西瓜虫会生小宝宝吗?”等等。多么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啊!“这

么多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去一一解决,那我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

查查百科书,上网去找找,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关于西瓜虫的秘

密,对吗?”

教师的引导

“有关西瓜虫,你还希望知道什么?”这个问题,你说它是激发幼

儿继续探究的欲望也好,是引发幼儿的进一步思考也好,是拓展

15

幼儿的经验也好,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关注幼儿的需要,始终使

幼儿对身边的事物保持高度的兴趣,并期待下一次的邂逅。

邂逅无处不在,它不分地点,不分时间;邂逅是一种偶然,更是

一种发现。教师只要适时引导,真正做到将学习的主动权还到孩

子手里,就一定能引领孩子真正去喜欢观察、善于观察、学会观

察并期待观察。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09:37: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08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只争朝夕
下一篇:蔺相如
标签:西瓜虫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