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蛰怎么读

更新时间:2023-01-28 09:22:57 阅读: 评论:0

2018绥化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2尺6是多少厘米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qq头像男生唯美)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七年级语文2018.11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1)着落

()(2)干sè()(3)粗犷

()(4)人声dĬng()沸

2、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10分)

①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

②,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③乡书何处达,。(《次北固山下》)

④,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⑥,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⑦《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是()(3分)

A.文艺晚会上,学生们自编自演的节目绘声绘色

....

,街舞、相声、小品等都赢得了阵阵掌

声。

B.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忍俊不禁

....

地欢叫着。

C.调查显示,广西一所小学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高到25%,这正是危言耸听

....

D.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缺乏了解,更缺乏尊重,怀有一种莫名其妙

....

的偏见。

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唯一一部散文集,原

名《旧事重提》,共10篇。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

经’的保姆长妈妈”;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的异国老师藤野先生。

B.《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共八卷,按内容分德行、言语、政

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

事,对于他们的种种性格特征和人生态度,都有细致的描绘。作者刘义庆,南宋文学

家,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

C.《父亲的病》中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

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的实质。

D.《散步》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莫怀戚。本文写了一家人在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

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5、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3分)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

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

来。

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可以抄一点。”

④“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

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

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

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ххх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

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⑦“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

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

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⑧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⑨“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①选文中的“ххх"是谁?②请概括⑥--⑨段的主要内容(概括不能超过15字)。③划

线段反映了“ххх"什么样的治学态度?

二、阅读与赏析(37分)

(一)(4分)

春日晚望

(宋)左纬

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

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

6、诗中哪个词点明诗题中的“晚”?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答:。

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柳丝无力杏花肥”。(2分)

答:。(二)(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

焉③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④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注解: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

③焉:何,哪里。④罢:停止,取消。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与人期

行②元方入门,不顾

③天又雨

④乃

往,身自罢之

9、选出与“公将焉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下车引之

B送孟浩然之

广陵

C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D择其善者而从之

10、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11、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跟虞人会面的(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

怎样的人?(2分)

答:。

(三)(6分)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

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

..

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

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篮里,他们

..

全安静不动地

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

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

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千啥还希望别

的呢!

12、选文中两个加点的“他们”各指什么?请简要说明。(2分)

答:。

13、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2分)

答:。

14、文中“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答:。

(四)(15分)

母亲的书

琦君(台湾)

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

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

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

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

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

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

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

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

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

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

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

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

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

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

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

“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

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

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⑧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

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

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

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

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

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

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

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⑨《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

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

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

就是了。

⑩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15、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4分)

答:。

16、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的妙处。(3分)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答:。

17、说说“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中

“偶然”的表达作用。(2分)

答:。

18、细读第⑧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2分)

答:。

19、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

说矛盾吗?为什么?(4分)

答:。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0、同学们!你们从熟悉的小学来到了初中这个陌生的环境,你们眼里写满了新奇和憧

憬,心里充满了惊喜和激动。同学们!初中是人生新的起点,在新的起跑线上,你可以

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张扬自己的青春。同学们!初中生活斑斓多彩,经过了两个多月

的亲身体验,你一定有许多感受和想法要和同学老师们分享,那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

尽情的抒写吧!

请以《你好,初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七年级语文答案2018.11.

1、(1)zhuó(2)涩(3)guăng(4)鼎

2、①不亦说乎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归雁洛阳边王湾

④枯藤老树昏鸦

⑤思君不见下渝州

⑥不知何处吹芦管

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D

4、B

5、①藤野先生②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③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6.以“斜阳”点明“晚”意,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

7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柳条的柔软、细长、随风轻拂的

情态和杏花茂盛、浓艳泽的风姿。

8.①约定②回头看③下雨④于是,就

9.B

10.①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②我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日期,虽然高兴,怎能不如期相会呢!

11.“饮酒乐,天又雨。”文侯是一个守信用的国君。

12.济南的山山水水。这一圈小山。

1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

醒。

14.拟人,生动形象地烘托出济南温暖舒适的环境。

15.(4分)①母亲把外婆绣花的图样夹在“橡皮纸”书里,②母亲把父亲从北平的来信夹在

“橡皮纸”书里③母亲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④母亲说起《本草纲目》来头头是道,(或

《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答对一点得一分)

16.(3分)运用了夸张(1分),突出了樱桃的鲜红,赞美了外婆刺绣水平之高(1分),表现母

亲对外婆留下的东西格外珍惜(1分)。

17(2分)偶然”与“也”合在一起使用,突出强调了母亲虽然认字不多,但是对《本草纲

目》知道得却很多,(突出母亲通晓《本草纲目》里的许多知识)。(答出“突出强调”的

作用得1分,具体内容得1分)

18.(2分)母亲在计算着父亲和大哥回家的日子(或等待父亲和大哥回来),也表现了母亲在

生活中的谨小慎微(祈求平安度日、关注生活)。

19.(4分)不矛盾,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她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1

分),比如她能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本草纲目》母亲说来头头是道。从这个角度上看,

母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2分),这样写,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我为母亲而骄傲的感情

(1分)。

20、作文切入分为45分。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09:22: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07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蛰怎么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