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之涣的故事
王之涣,字季陵,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卒于唐玄宗天
宝元年(742),享年56岁。据《王氏零派通谱》为“山西太原府·祁县世系”,后
迁居至绛郡(今山西绛县)。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父王昱,鸿胪主簿、
浚仪县令。
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
才”,可谓对王之涣一生的完美概括。
诗人王之涣的故事:豪侠少年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
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从曾祖
到父亲,皆为官,但均为小官。王之涣出身于普通仕宦之家,排行第四,他从小就
很讲究义气,喜欢帮助弱小,时常和豪侠子弟交往,一边饮酒一边谈论剑术,青史
上记载的许多侠客,都是他模仿的对象。整天和权贵子弟纵酒谈乐,击剑悲歌,这
样的生活持续一段时日,才悔悟先前的颓废无知,从此立志向学,专心于文章写
作。他有两个文章写得很出色的哥哥,王之咸、王之贲,在他们的指导下,王之涣
很快掌握了读书学习的方法,作起文章也不输两位兄长,令人刮目。由于天性豪
迈,对于参加科场考试一点兴趣也没有。而到处拜访名人精研文章,穷经典之奥。
在十余年间,诗名大振,与王昌龄、高适等相唱和。
诗人王之涣的故事:续弦李氏
王之涣饱学诗书,然仕途不济。开元初,当他二十五六岁时,才以门子调补冀
州衡水县主簿。王之涣任冀州衡水主簿时,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王之
涣与李氏的婚姻,可能还有一段罗曼史。开元十年(722)两人结婚时,王之涣是已
婚并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岁,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之涣小17岁,正是妙龄女
子。县令的千金,嫁给父亲部属——35岁又已婚的小小县尉,颇耐人寻味。这应
该是为王之涣的才华所倾倒吧。李氏嫁给王之涣后,两人恩爱。王之涣在家赋闲期
间,李氏安贫乐素,跟他过着清苦的生活。王之涣再入宦场,生活刚有了转机,却
染病身亡,使李氏不到40岁而守寡。王之涣死后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因王之
涣有前妻,两人竟不能合葬。
诗人王之涣的故事:旗亭画壁
诗人王之涣的故事:拂衣去官
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簿的职位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
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
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的亲
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
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职。他在职以清白著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
道。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岁之壮年,卒于官舍。
诗人王之涣的故事:智审凶犯
王之涣不仅蜚声诗坛,而且也是一位清官。他在河北文安县当官期间,秉公办
案,为民除害;光明磊落,毫无媚骨;还动员县城财主,集资办学,兴教育人,兴建
了一座四梁八柱,十间大瓦房的“义学堂”,至今传为佳话。
王之涣在文安县做官时,受理过这样一个案子。30多岁的民妇刘月娥哭诉:
“公婆下世早,丈夫长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我和小姑相伴生活。昨晚,我去邻家
推碾,小姑在家缝补,我推碾回来刚进门,听着小姑喊救命,我急忙向屋里跑,在
屋门口撞上个男人,厮打起来,抓了他几下,但我不是他的对手,让他跑掉了。进
屋掌灯一看,小姑胸口扎着一把剪刀,已经断气。”王之涣问:“那人长的什么样
子?”刘月娥说:“天很黑,没看清模样,只知他身高力大,上身光着。”“当时
你家院里还有别人吗?”之涣又问。“除了黄狗,家里没有喘气的了。”刘月娥答
道。“你家养的狗?”“已经养3年了。”“那天晚上回家,你没听见狗叫吗?”
“没有。”这天下午,县衙差役在各乡贴出告示,县官明天要在城隍庙审黄狗。
第二天,好奇的人们蜂拥而来,将庙里挤了个水泄不通。王之涣见人进得差不多
了,喝令关上庙门,然后命差役先把小孩、妇女、老头轰出庙去。庙里只剩一百多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王之涣命令他们脱掉上衣,面对着墙站好。然后逐一查看,发
现一个人的脊背上有两道红印子,经讯问,是刘月娥的街坊李二狗,正是他行凶杀
人。
王之涣这次破案与审狗有什么关系呢?王之涣听到刘月娥说家里有条黄狗,晚
上又没叫,从而断定凶手必是她家熟人;听了刘所说与凶手厮打的经过,进一步肯
定凶手是个高个子,背上有抓痕。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09:1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07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