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
文天祥《过零丁洋》古诗赏析
《过零丁洋》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其全诗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
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
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相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坚
决果断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扬的爱国热忱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
节,以及杀身成仁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
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
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受。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
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斗争。寥(liáo)落:荒芜冷落。一作“落落”。四
第2页共8页
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
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
祥在江西被元军战胜,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方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
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
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
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旧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
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
册。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
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
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
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
第3页共8页
出示此诗以明志。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
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
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
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
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
事业,必需入仕,要入仕,作为学问分子必需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
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
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
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
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后
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疏阔即稀疏、
疏散,与寥落义同。《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
这里所讲状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
和个人两方面绽开和深化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
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反抗。文天祥、
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
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裂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
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
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颈联接着追述今昔不同的境况和心情,从前惶恐滩边,忧国忧民,
第4页共8页
诚惶诚恐;今日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
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
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
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
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
亲身经验。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
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担心。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
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
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
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突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志
向,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
转为开拓、豪放、潇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
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射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
示光线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
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
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昂扬,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多数志
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金陵驿》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其全诗如下: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第5页共8页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金陵驿二首》是南宋末期诗人文天祥的组诗作品。第一首从景
物写起,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抒写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殉国之志;
其次首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并告诫自己,在生死关头要以
大丈夫自勉。全诗奇妙化用前人成语旧句,描写婉曲,风格悲壮,用
典贴切,语言精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⑴金陵:今江苏南京。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
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
大都路过金陵。
⑵草合:草已长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⑶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
常百姓家”诗意。
⑷别却:离开。
⑸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
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⑹金瓯:金属制成的盛酒器,后借喻疆土的完整坚实。
⑺衮衣:衮服,古代帝王及上公绣龙的礼服。
⑻恶:病,心情不佳。
第6页共8页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祖国的大好
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满地的芦
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现在要离开这个熟识
的老地方了,从今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这组诗写于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后,其次年(元至元十六
年,1279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径金陵(今南京)时所作。时值深秋,
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
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经过旧地,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
两首沉郁苍凉寄予亡国之恨的闻名诗篇。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
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
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
似乎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跑的君王。“草合离宫”
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
与个人命运亲密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
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慢慢西斜、慢慢下落
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视、久久深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
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
个境况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
随之跃然纸上。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照旧,可短短的四
第7页共8页
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
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
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
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显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满地芦花”如同遍地
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
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
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
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家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
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
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覆盖
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
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
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此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显明地表达
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毅决心。
过零丁洋古诗原文
文天祥传的过零丁洋
第8页共8页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08:36: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05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