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贴春联习俗大全
导语:每年年关将至的时候,人们总是要提前做好过年的各项准
备,购置年货、打扫家中,忙碌而充满着喜悦。千百年来,在这欢欢
喜喜准备过大年的过程中,流传下来许多春节习俗,接下来小编整理
了腊月三十贴春联习俗大全,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
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
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
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
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
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
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
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
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
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
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
联”。古代的汉族民俗文化。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
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以以避邪,后
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
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
美好愿望。
简介
新春开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
十九),家家户户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
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
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
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
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
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
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
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
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
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贴春联用白纸,蓝边
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春联发展
春节贴春联的汉族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
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
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
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阉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
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
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到了清代,
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
《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
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典故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
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
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
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
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
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
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
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到了宋代,
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
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
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
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
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
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
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
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
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
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
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
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
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写
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
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
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
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
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
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京族“哈节”
节日时段
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巫头在农历六月初十举行,历时3时
■节日来源
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请神听歌的意思。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
传说,其中一个说是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
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
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
■庆祝方式
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哈亭雕梁画栋,飞檐高顶,亭内
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内设有过去京家信奉的诸神神座。偏殿内设
有坐位,听歌与宴饮时要按长幼次序入座。
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
同欢庆,一派升平喜庆景象。唱哈的主角有三人,男歌手一人,称哈
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哈妹,一个持两块竹板,另一个拿
一个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
爱情故事等。锣鼓声中,常有妙龄少女登台献舞。其中最有特色的是
头顶天灯舞。只见少女头顶瓷碗,碗上迭盘,盘子里点燃蜡烛,两手
端着酒杯,也各有蜡烛一根。载歌载舞时,三根蜡烛闪闪不灭,若是
群舞,一片烛光闪烁,煞是好看。
哈尼族苦扎扎节
节日时段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节日来源
苦扎扎节,也叫六月年,在每年农历6月中旬举行,是红河哈尼
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届时,哈尼
山寨到处兴高采烈,热气腾腾。人们穿上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成群
结队的相聚到磨秋场,打磨秋戏耍娱乐,欢度节日。
按照哈尼人的规矩,磨秋杆必须是黑夜砍好后,小伙子们在黎明
前扛回来。他们一路唱着山歌,把用坚硬结实的木头做成的秋杆抬到
寨边的秋场,将一根木头栽进土里,顶端削细当轴心,然后再把长长
的横杆从中间凿凹,架在上面。两边的横杆长短要一样,还要削得滑
溜溜的,以免划伤手。下午,穿着绚丽服装的哈尼人摩肩接踵的聚到
了磨秋场,按照哈尼人尊老敬长的传统习惯,先由几个德高望重的老
者开秋,他们象征性的甩了几圈以后,一对对、一双双的小伙子们、
姑娘们轮流上去转。打磨秋是一项哈尼人充满情趣的体育活动,它要
求磨秋两边的人数要对等,骑坐的人用脚蹬地面,时而飞速旋转,时
而升降起伏,反复转动,悠悠荡荡。甩秋人的速度越来越快,围观的
人也显得更加开心,人群不时发出哦嗬嗬,哦嗬嗬的呼喊声,为其加
油助兴,气氛十分热烈。那些艺高胆大,身手不凡的小伙子,往往成
了姑娘们爱慕的对象。
夕阳西下,磨秋场上响起了一排清脆的枪声,通知人们前来唱歌
跳舞,那些躲到树林里谈情说爱的青年男女成双成对的聚拢来了,老
人和孩子也聚拢来了。老人们围坐在场上喝酒取乐,孩子们追逐戏耍,
青年人则围成圈子,跳起了扇子舞、竹棍舞、乐作舞。锣鼓声、琴弦
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在群山间回荡,一个不眠的狂欢之夜开始了。
庆祝方式
打秋千、摔交、歌舞
祭灶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
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
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
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
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
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
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
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
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
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
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
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
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
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
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
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
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中间是灶君夫妇神
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
突出的是糖瓜。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
称麻糖。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
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还
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据说它们都是灶君
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
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
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
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
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
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
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
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
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
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
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
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
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
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
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
洞房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
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
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
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
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一齐贴。
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
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
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
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
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
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
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
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
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
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
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
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土家族“八月八”唢呐节
尚寨位于贵州省镇远县城北部48公里,北通石阡温泉,南有省级
名胜风景漂流区高挂河。尚寨既是民族乡,又是森林之乡、桂花之乡,
土家风情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示。每年农历八月初八,是镇远尚寨土家
族隆重的唢呐节。唢呐及其吹奏曲,是土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乐器与
曲调,尚寨土家族人都有吹唢呐的习唢呐节土家青年表演上刀梯惯和
技巧,这里寨寨有唢呐,人人会吹奏唢呐,尚寨被称为唢呐之乡。唢
呐调有72种。在立新房、住新房、结新房、给老人祝愿等喜庆场合,
普遍吹《大红花》等曲调。曲调轻松活泼。尚寨现有唢呐500余支,
每5户1支。唢呐节上赛曲调、赛技巧、赛花样一人吹一支,一人吹
两支,有一人吹三支;有抱腰式、闪腰式、滚地式;还有独脚吹、旋
转吹、半蹲吹等,别有一番情趣,观赛者人山人海。
土家人为什么爱吹唢呐?据传说土家人居住深山老林,老弱妇幼
常被老虎一类野兽咬死咬伤,为改变被动挨咬局面,一老汉用铁皮制
成长8米、直径28厘米的圆筒形防兽武器,形似望远镜。随着时间的
推移,为携带方便,逐步改小,最后演变成现在的唢呐。
二月二苗寨祭桥节
农历二月二,黔东南州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祭桥的习俗。祭桥分为
架桥和敬桥二种。架桥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家无子。无子的人家
架桥目的就是保佑上天送孩子来。二是主家有子。有子的人家就祈求
上天保佑孩子除病消灾,健康成长。架桥方式也很多。有的人架石桥,
有的人架木桥,还有的人兴架石凳(俗称坐桥)。架石桥或木桥的多
为求子,一般在节前就请人备好石料,请巫师占卜择地,只等二月二
动工。开工前,有的苗寨还要请巫师烧香烛纸钱,用麻线、背带、蜘
蛛、鱼、蛋、酒和几尺红布,进行祭祀仪式,方能动工。桥架好后还
要由巫师剪符念咒,贴于桥两侧,多数还兴桥头用石块垒一土地庙,
意为土地神守桥。
架石凳桥多为孩子瘦弱多病的人家所为。这类架桥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架桥,而是在水井边、大树脚、山坳口休息处,用石块搭成桥
(这类桥禁别人踩),供人休息。架桥者也把此石桥视为孩子们的桥,
意为给孩子架个桥,保他平安成长,除病驱灾。
农历二月二这天,孩子们尤其高兴。因为小孩子们这一天都得到
特别优待:不必打猪草、砍柴和放牛,也不干其它活儿,还能得到红
蛋,吃上好饭菜。这天即使犯了过错,会得到大人的谅解,免遭打骂。
祭桥通常要在节前备好鸡、鸭蛋、泡糯米,准备敬桥。没有孩子
的.人家,则准备架桥求子。
节日清晨,各家起早蒸糯米饭、煮蛋。蛋煮熟后,染成红色、绿
色或其它色,用精心编织的网套装上红蛋,给幼小的孩子们吊在胸前,
其余的蛋同鱼肉酒放进竹篮。早饭前后,人们带上香烛纸钱,领着孩
子们去敬桥。来到桥旁,在桥头燃香点烛烧纸,摆上鱼、肉、蛋、酒
等
贡品,口念敬桥词,求其保佑孩子。之后,敬桥者在桥旁共享祭
品,此时若有人路过碰见,主人须邀其同享祭品,不能吝啬,怕桥神
怪罪敬桥不虔诚。若是此人有事不能停留,主人家就要劝其饮两杯酒,
并送糯米饭、肉或红蛋,让其带走,以示诚意。
然而,三穗县寨头的苗族村寨,则把祭桥作为了一种节日集会来
举行。从初二至初六结束,这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吹笙跳舞、
对歌、斗鸟、剪纸比赛、工艺品展示、赛篮球等活动。二月二这天,
他们认为是好日子,通常还有好几对年轻人在这天举行婚礼。但他们
还是把祭桥作为重头戏。初二清晨,全寨12房族的男女老少穿着盛装,
抬着猪、拿着鸭或鸡来到位于寨头东北面的一座叫也雾山脚下的一座
桥上宰杀,把鲜血淋在桥上,然后把糯米粑、鸡蛋、鸭蛋、米酒等贡
品摆上,点燃香烛纸钱,燃放鞭炮。接着在桥下的大田中各自架起锅
灶,把杀死的猪、鸡、鸭进行烹调。以此同时年青的男子就开始吹芦
笙,姑娘们就合着芦笙的节奏跳起舞来。烹调好后,摆上酒菜,开始
吃喝划拳、闹酒、唱酒歌。因为是12个房族,加上房族中的亲朋好友,
人多的时候竟达万人。
架桥敬桥的兴起,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苗族中有对夫妇,男
的叫垢包,女的叫务扁,夫妇俩勤劳忠厚,吃穿不愁,就是无儿无女。
一天,一只喜鹊落在门前树上叫个不停。垢包和务扁就问喜鹊:喜鹊,
喜鹊,你这么高兴,知不知我夫妇的苦愁啊?喜鹊回答说:垢包、务
扁啊,你们只要给我缝件白色短袖袄,让我穿上挡挡太阳光,我就告
诉你们怎样才会有娃崽。垢包和务扁说:喜鹊啊,只要能有娃崽,莫
说缝件短袖袄,就是一百件,我们也心甘情愿。于是,务扁找出自己
织的土布,给喜鹊缝了一件白短袖袄。喜鹊穿上非常高兴,再也不脱。
为答谢垢包和务扁夫妇,喜鹊就说:娃崽从天上来到凡间,路上常常
遇到溪河,因腿短过不来。你们只要二月二到溪边小河边去搭桥,娃
崽就会到你们家来。
垢包和务扁照喜鹊讲的话去搭了桥,果然生了个儿子。为了纪念
搭桥生崽,到了第二年搭桥的那天,就去桥边敬桥。别人很想仿效这
夫妇搭桥得了儿子,也在二月初去搭桥。以后得了儿子又敬桥。人人
仿效,成了习俗。
其实,农历二月二在我国古代很早就作为春社节。《礼记月令》
载:仲春之月择元日,命人社。元日,是一个吉利的天干日,《左传》
襄公七年记: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孟献子曰:吾乃今而
后知有卜筮。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
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从也。春秋时,鲁国用的是周历,周历的夏四
月即是夏历(农历)的春二月。启蛰是指冬蛰之虫春季破土而出。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启蛰而郊,意思是在正月冬虫出土后举行
郊天之礼。郊天之礼指祭祀上帝。由于周人的始祖是后稷,所以在郊
天时要以后稷陪亨。《孝经》云: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公羊
传》宣公三年记:郊则曷为必祭稷?王者必以其祖配。后稷被神化为
神农后,启蛰而郊便以祀后稷、祈农事为主要内容、并与传统的二月
祭土神活动复合在一起了。先秦时期的社神不止一个,且分等级,国、
邑、乡各有各自的社神,王者所立的社为大社,诸侯立的社曰国社、
侯社,大夫以下立的社曰置社。最基层的组织称为里,由二十五家组
成,里亦称为社,是最小的祭祀单位。《古今图书集成》引云南《嵩
明州志》云:二月初旬,以鸡豕祭先农,鼓乐迎道。祭毕,则老幼男
妇,群聚而饮福酒,此即古祈年之礼。事实上,远古时期,春社之时
是氏族内部或相邻氏族间的春季狂欢节,其间曾经盛行的群交、杂交、
纵欲行为,多同氏族统治者重视人口增殖,壮大氏族集团实力的愿望
相关联。俗话说龙不抬头不下雨,龙抬头正是下雨的征兆,从下雨联
想到天地交泰、致中和是合乎逻辑的。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育
焉的必要条件,因而二月二便成为祈子的日子了。从二月二的祈子行
为,似可看出远古狂欢节的变型样式延续下来的痕迹。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08:32: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05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