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渡?怎渡!
关键词:《如梦令》争渡怎渡李清照
摘要: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
“争"作何解?一为作者不由发出“怎么渡呀”的呼声,“争”解释为“怎么”,
还有人认为“争"该解释为“争抢,争夺”。这个“争”到底应怎样解释?
主要内容: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1小
学语文12册课本中选用了她的一首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教学这首词时,我遇到了一个疑问,就是“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作何解?翻开教参,没有具体的解释,百度搜索后,
出现了两种解释:一为在抢着划船,这个时候把一滩欧鹭给惊起来了.
一为作者不由发出“怎么渡呀”的呼声;一滩鸥鹭被惊起。“争”该
解释为“争抢,争夺”,还是解释成“怎么”呢?考虑再三,我认为把
“争”字解释为“竞争"、“抢先”是不大符合原词的意思。因为天
气已晚,又在藕花深处,同别人赛船是不大可能的;如果解释为“快
划",这虽然和上下文可以连贯起来,但实际上船入藕丛,障碍很多,
是快不起来的。翻开词典,“争”有以下几种解释:
(1)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
(2)力求实现:~取.~气.~胜。
(3)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
(4)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再看看
教材,我认为,把“争”解释为“怎”比较合适.在历史长河中,汉语
的意思在不知不觉地变化着,例如古人的“妻子”应该解释为“妻子
和儿女",而今天则是男人的配偶;杜甫的“涕泪满衣裳”中的“涕
泪”是指眼泪,现在则指眼泪、鼻涕。在古时候,“争”是既可以当
“奋勇争先"的“争”讲,也可以当成“怎么”的“怎”用的,因为那
时它们的读音是相同的.张相在《诗词曲语词汇释》解释“争”字条
时说:“自来谓宋人用‘怎’字,唐人只有‘争'字。”
在唐诗中“争"作“怎”的就有很多,如:“诚知老去风情少,见
此争无一句诗?”(白居易《题峡中石上》)“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
垂丝绊路人?"(罗隐《柳》)”.到了宋朝,把“争”当“怎"用的更
是比比皆是。如北宋诗人林逋,他曾写了一首《相思令》中有这么一
句“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在这句中的“争”,
就应理解为“怎”。柳永《采莲令》中“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
泪,断肠争忍回顾?”,《八声甘州》中“……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
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中的“争”都是作“怎”用的。梁庾
丹《夜梦还家》:“离人不相见,争忍对春光?“也是作“怎”解释。
因此,《如梦令》中的“争渡”解释为“怎渡"完全是有据可循的。
而且,就李清照的身份而言,天已经黑了,在荷花深处她找不着回
家的路了,此时一定是非常着急的,还会有心情争着去划船竟渡吗?
謩色苍茫,面对着幽深的荷花,诗人不知路在何方,一定焦急万分,
此时她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只会盲目地拍打着船浆,水声把在荷
花丛里休息的一些鸥鹭给惊飞了,这一切多么合情合理.由此可见,把
“争渡”理解成“怎渡”是最为恰切的.所以我认为这首词该如此解
释:
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词人依
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
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
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她情不自禁地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
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怎
么办?出路在哪呢?我该把舟划向何方?”就在词人举足无措之间,
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
参考文献和注释:
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
百科辞典
白居易《题峡中石上》
罗隐《柳》
林逋《相思令》
柳永《采莲令》《八声甘州》
梁庾丹《夜梦还家》
(备注:此文曾在《邗江教研》、《扬州市网校》发表过。)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01:34: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93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