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一」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借种树喻育人。课文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
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
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才有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我紧扣目标,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读课文,抓主要内容。
林清玄的散文吸引读者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善于从生活小事或不起眼的事物中
感悟到做人的道理。读了课文学生不难说出,本文主要讲:作者看到种桃花心木的
人一些奇怪的举动,经过与他的一番对话,悟到了一个人生道理——在不确定中生
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相机板书:
奇怪的举动——一番对话——人生道理
2.抓住线索,突出重点进行教学。
种桃花心木的人有哪些奇怪的举动呢?学生读文概括出:一是浇水的时间不
定,二是浇水的水量不定。假如老师就是种树人,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纷纷发
问:为什么你不按时来?到底一次浇多少水?等等。然后在读读文中作者的疑问。
3.回归课题、体会写法。
本单元要让学生体会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归课题——桃
花心木。以物命题,意图何在呢?意在街桃花心木让人知道,人也要会在不确定中
生活尤其重点体会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不是单纯地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生
长,来比喻人的成长。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
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树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以此体会到文章在表
达上借物喻人的方法。
上完这堂课后,细细琢磨,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做的欠缺:
1、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还不够精。要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咬文嚼字,在
朗读指导中,要注意技巧,从语速、语调等方面有层次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
而更好地感悟文本的内容。
2、评价语言没有特色。尤其是鼓励性的语言少,因此没有带动起学生的气
氛,导致我和学生都没有进入到最佳状态当中,因此感觉师生不能同步,有些脱节
了。
学无止境,无论是“教”还是“学”都需要我们孜孜以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
会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多学习,多研究,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二」
我教《桃花心木》时,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
的道理。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带领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1、题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联系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
解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2、题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
例,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者对比,最后归纳到第三题的问题上“为什么在
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
活在艰苦环境里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
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
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这样,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
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
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
领,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反之,就会被社会淘汰。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上完了,回头想想,这节课上得不赖。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检查朗读――自学生字――归纳主要内容”。在
每个环节里,我都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回顾实施过程为:
一、检查朗读
因为课文是双休日布置学生回家预习的,从书本上的阅读批注可以发现,只有
少部分的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绝大多数的学生只在重点句段选了一二处,简要写
下了自己的体会,与《匆匆》一课相比,读得并不认真,所以在检查朗读这个环
节,我特意多加了几分钟。
“谁准备好了,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谁先举手,我就叫谁,读得正确流利
的加二分,读得有感情的加三分,并让学生下去写在黑板上的小组积分栏里。原本
寥寥无几的举手,因了这加分的诱惑,逐渐多了起来。原本我是想让学习基础较差
的学生多读的,但他们并不举手,我就只能叫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现在想想倒也不
坏,好学生读一遍,他们在心里也跟着读了一遍,把自己没有把握的地方听会了,
就有信心举手了。等到第一遍课文读完之后,再读第二遍的时候,举手的同学越来
越多,加分的同学也越来越多。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
能读出自己理解的段落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读第十四自然段,你读完了我
读,我读完了他读,特别是学习靠后的朱晓东同学读得慷慨激昂、富有感情,我给
他加了十分的时候,教室里沸腾了,学生都举手想要展示自己的朗读和理解,看着
那一张张热情的小脸,我想,孔主任提倡的“争先恐后读课文”的场面,我做到
了。反思学生所以热情的原因,加分的诱惑有之,老师的鼓励有之,读到一定时候
教室里那特殊的“读”的气场的感染亦有之。这个环节我对自己、对学生都非常满
意。
二、自学生字
一共五个生字,采取小组合作自学发现需要注意的地方,指名到黑板挑写的流
程,提问到的小组不参与板演,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
三、归纳主要内容
有难度的问题,没有采取小组讨论,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默读、思考,然后指
名回答问题。在听取两个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导学生梳理怎样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
答问题,小有收获。还应该展示一下批注做得好的同学的课本,不能仅仅加分了
事。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三」
《桃花心木》这是一篇借种树来喻育人的课文,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
理。为了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尽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处
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给他们质疑、朗读、释疑等发表自己的想法,见解
的机会,让他们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1、以朗读训练为主线,理解文本:
在设计本文的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男女
生读,找到种树人的话和作者想的内容入情入境地分角色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体验,让学生边读边想的读,深入理解词句的读,对课文读熟之后,继而理解质
疑,使学生能在联系生活情景中体验性的朗读,分角色体验性的读,达到体验理解
课文内容为目的。
2、以质疑探究为导向,开启思维: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问
题的解决。教学中,提出质疑,作出自己的评价──“种树人为什么这样做,这样
做是不是有道理?”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了课文后将自己的肺腑之言说出来,
写下来。”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并进行表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
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也培养了个性和表达
能力。
3、以联系生活为支点,感悟哲理:
这篇课文,人与事都来自平凡的生活,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我想,联系生
活经验能使课文所含着的道理变得容易理解,如课文中一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
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
心。”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谈感受,学生对本文心中有了了解,知道了
“不能有依赖心理,要自主。”“不要做温室里的花草”、“只有做坚强的野草生
命力才会更旺盛”等,我相信孩子们今后一定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锻炼
自己,养成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其实,有时候课文中蕴含的道理不用教师耗费苦心地去说教,只要稍微动点脑
筋,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研中心组织的课例大教研活动中,我聆听了田晓玲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桃
花心木》,收获颇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深刻的问题,每
一个授课老师可能都会思考和反思这样的问题,而且都有自己的见解。听了田老师
的课,我感觉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课堂的效率才会有一个质
的提高。
一、让学生自主预习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力更是
势在必行。田老师的预习不是简单的读通课文,解决字词,还给学生提供一些思
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
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
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
提高听讲效果。。在有准备的碰撞中迸发的思想火花自然更绚丽,更有层次,更
有高度。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方面。
自主学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目前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
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浮于表面。比
如,很多时候,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
要内容,或者是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
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匆匆收场,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缺乏积
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肤浅。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
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方面找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教师担心让学生充
分地自主学习,影响了教学进度,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第二,教师忽视对学生
自主学习的指导。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没有对其进行引导。而田
老师的这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
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
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减少了,针对性,实效性增强了。这样,问题由学生提
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
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
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
高涨,其乐无穷。
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一堂课只有40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所以,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
浪费,应尽可能把它都用在语文教学内容上,且必须要把这40分钟用在刀口上,
这一点田老师做的就非常好。课堂上,田老师抓住了种树人怎样浇水?你有什么
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我”从种树人的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谈谈你的理
解。让学生在书中划出重点词句,谈感受,品词析句,老师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
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在教学中,老师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进行合作学习,
老师参与进去,并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避免了小组学习的盲目性以及走过场。另
外,老师的板书思路明晰,采用对比板书,把“种树---做人”联系起来,对比
很强。巧妙地环节设计,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根本无暇走神和玩耍。
总之,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分清轻重缓急,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
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
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开设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才能
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四」
通过今天改同步训练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听课效果并不好,这表现在
如下两个方面:一、其中一个小题让学生填空,内容是桃花心木是怎样一种树?这
项内容不难,课文中就有现成的答案,只要熟悉课文,这算不了一个问题。结果却
不是这样,好多学生不着边际地随意乱填一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让人啼笑皆
非;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词语把握不准,写错字,漏写字,忘掉字等一类错误,多有
出现,不一而足。改题过程中我十分生气,如此简单的问题,错误都花样百出,我
当时气愤填膺;改完作业,我静下心来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其实原因非常简
单,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杜绝此类问题出现的方法是:学生多读课文,好的课文
还要学生进行抄写,再通过学习,如此,对于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课文内容谙熟
于心是不成问题的。一部分学生课文不好好读,课上不认真听讲,如此学习状态,
作业不出错才怪呢!这反映了班上一部分人的学风问题,懒散,靠抄袭别人的作业
来完成作业,课上、课下就是一个字:玩。为今之计,刹住这股不良风气,必须改
掉。否则,期末成绩将会差的不可想象。
其次,其中的一道小练笔题: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写一
篇小短文。结果学生写得很勉强,很多甚至谈不上借物喻人,只是人和物很牵强地
放在一起,学生以为这就是借物喻人了。其实,学生没有掌握借物喻人的根本之处
在哪里?是物和人有相同或相似的特性,写物为主,水到渠成,写人点到为止即
可,如本课的写法。看来,知识点或写作手法,学生由学会到在实践中掌握,绝非
以道里计,更不会像学生所说的那样——会了吗?会了——如此简单。
《桃花心木》是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
深刻的育人道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
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本课时教学,把感悟
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本课中“不确定”是一个具有独特作用的关键词语。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挈
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
的道理。因此,本课的教学以“不确定”这个词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关键词,
针对关键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
中的作用,并借此串连起事理和哲理的。
确立了这个教学思路,我投入地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自以为很充分了,
没想到在试讲时却遇到了挫折。学生顺利找到了本课蕴含的哲理:“在不确定中生
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
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不确定”出现两次,在我
的启发下,学生也找出来了。我接着问,“你还找到了哪些关键词?”学生卡壳
了,良久,才有学生找到“比较、锻炼”等不关键的词。课下和指导课的老师一交
流,觉得这个问题问得过早,学生还没有真正读懂这句话,怎么能体会出哪个词关
键呢?于是,我改变策略,这里先引导学生把句子读好,读出语气。“读好这段
话,要抓住哪几个关键词?”学生知道读好重音就能把句子读出语气,于是,找出
来“生活的考验、独立自主、巨大能量”等,把这几个词读重,果然语气出来了。
学生很有成就感。接着引导学生质疑,“针对这几个关键词,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抓住关键词提出的问题,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带着自己的问题研读课文,也
正是探究性阅读之所在。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五」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上完了,回头想想,这节课上得不赖。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检查朗读――自学生字――归纳主要内容”。在
每个环节里,我都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回顾实施过程为:
一、检查朗读
因为课文是双休日布置学生回家预习的,从书本上的阅读批注可以发现,只有
少部分的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绝大多数的学生只在重点句段选了一二处,简要写
下了自己的体会,与《匆匆》一课相比,读得并不认真,所以在检查朗读这个环
节,我特意多加了几分钟。
“谁准备好了,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谁先举手,我就叫谁,读得正确流利
的加二分,读得有感情的加三分,并让学生下去写在黑板上的小组积分栏里。原本
寥寥无几的举手,因了这加分的诱惑,逐渐多了起来。原本我是想让学习基础较差
的学生多读的,但他们并不举手,我就只能叫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现在想想倒也不
坏,好学生读一遍,他们在心里也跟着读了一遍,把自己没有把握的地方听会了,
就有信心举手了。等到第一遍课文读完之后,再读第二遍的时候,举手的同学越来
越多,加分的同学也越来越多。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
能读出自己理解的段落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读第十四自然段,你读完了我
读,我读完了他读,特别是学习靠后的朱晓东同学读得慷慨激昂、富有感情,我给
他加了十分的时候,教室里沸腾了,学生都举手想要展示自己的朗读和理解,看着
那一张张热情的小脸,我想,孔主任提倡的“争先恐后读课文”的场面,我做到
了。反思学生所以热情的原因,加分的诱惑有之,老师的鼓励有之,读到一定时候
教室里那特殊的“读”的气场的感染亦有之。这个环节我对自己、对学生都非常满
意。
二、自学生字
一共五个生字,采取小组合作自学发现需要注意的地方,指名到黑板挑写的流
程,提问到的小组不参与板演,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
三、归纳主要内容
有难度的问题,没有采取小组讨论,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默读、思考,然后指
名回答问题。在听取两个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导学生梳理怎样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
答问题,小有收获。还应该展示一下批注做得好的同学的课本,不能仅仅加分了
事。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六」
本学期我校推行“高效课堂”,在实施摸索过程中,老师们都在进行尝试,这
无疑又是一次推动教师素质提升的大好时机。
我在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时,我针对理解、领悟“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句话蕴含的道理,(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确立了这样的预习思考题: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第一题学生能
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
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第二题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
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经过引导,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
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
比,最后归纳到第三题的问题上“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
考验”?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
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不确定中
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
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
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
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
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
展。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
社会淘汰。由于我备课充分,再加上我提前给了学生预习题目,因此,课堂上我
所费时间不多,却使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
所以,我想:“高效课堂”其实是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备课要求,只有我们教
师对教材吃透了,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点去训
练,才能真正高效地完成教学目的。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七」
通过今天改同步训练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听课效果并不好,这表现在
如下两个方面:一、其中一个小题让学生填空,内容是桃花心木是怎样一种树?这
项内容不难,课文中就有现成的答案,只要熟悉课文,这算不了一个问题。结果却
不是这样,好多学生不着边际地随意乱填一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让人啼笑皆
非;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词语把握不准,写错字,漏写字,忘掉字等一类错误,多有
出现,不一而足。改题过程中我十分生气,如此简单的问题,错误都花样百出,我
当时气愤填膺;改完作业,我静下心来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其实原因非常简
单,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杜绝此类问题出现的方法是:学生多读课文,好的课文
还要学生进行抄写,再通过学习,如此,对于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课文内容谙熟
于心是不成问题的。一部分学生课文不好好读,课上不认真听讲,如此学习状态,
作业不出错才怪呢!这反映了班上一部分人的学风问题,懒散,靠抄袭别人的作业
来完成作业,课上、课下就是一个字:玩。为今之计,刹住这股不良风气,必须改
掉。否则,期末成绩将会差的不可想象。
其次,其中的一道小练笔题: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写一
篇小短文。结果学生写得很勉强,很多甚至谈不上借物喻人,只是人和物很牵强地
放在一起,学生以为这就是借物喻人了。其实,学生没有掌握借物喻人的根本之处
在哪里?是物和人有相同或相似的特性,写物为主,水到渠成,写人点到为止即
可,如本课的写法。看来,知识点或写作手法,学生由学会到在实践中掌握,绝非
以道里计,更不会像学生所说的那样——会了吗?会了——如此简单。
本文是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占整个语文教学的大半壁江山,非下功夫教
好不可。上完《桃花心木》这一课,对讲读课文的教学我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在预习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让学
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针对学生的疑问,我及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发
现问题,老师及时进行点拨。讨论以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基本明了,弄清了
课文主要写的什么。对种树人的一些奇怪做法有了初步认识,对种树人的语言也有
了新的看法,获得了人生新的感悟。
二、让学生学会品读课文的重点句段
课文中有不少富含哲理,意蕴深刻的.语句,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研读。
例如: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就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还有不少类似的句子,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
交流,认识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让学生深刻领悟文章主旨
文章虽然说的是桃花心木,说的是种树人的奇怪动作,奇怪语言,更深层的含
义是说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大有作为的人。
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是本文升华主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及时渗入品德教育,小
学生也受到良好的人生观的教育。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八」
我教《桃花心木》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
含的道理。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
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带领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第一题学生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
第二题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
例。知道只有在不确定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
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
来之不易的一切。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教者所费时间不
多,却使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联系现
实生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
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20:11: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80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