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河中学校本研训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中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精神,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好地发挥
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根据我校具体
情况,特制订本校本研训制度。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研训一体,即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一体化,在实施以校
为本的行动研究中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并且实现教
师专业发展的任务。
2、坚持”以校为本”、"行动为本"和”合作为本"。"以校为本”
就是研究课题基于学校,研究目的为了学校,研究实践在学校中,以研
究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为载体,以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
的专业发展为目标;”行动为本”,就是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坚持理
论学习紧密结合实践,教师在行动实践中学习,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中发展;"合作为本”就是坚持研究中的合作和互助,在研究中不论
是专门教研人员、骨干教师还是一般教师,大家都是伙伴关系,和谐相
处,平等对话,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3、坚持"专家"引领。"专家”引领和"合作为本”是相辅相成的,”
合作为本”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参与者的聪明才智,但是如果没有"专
家"引领,研究的水平很难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面。因此在一个研究
团体中必须有骨干教师或专门研究人员参加.
二、校本研训目标
1、培养一批教学观念新、教改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教学
管理能力强的科研型教师,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专业素养。
2、探索形成新课程教学的新策略及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
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创建与新课程和教师发展需要相适应
的工作方式。
3、形成一批课改、教研、科研新成果.改变以往不适应课程改革
需要的教学研究制度。
4、建立本校的校本研训机制,使校本研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系列化。
三、校本研训实施的思路
1、走培训、教研、科研工作一体化的校本教研之路.
培训、教研、科研工作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其中教研工作是基础,
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由之路;科研工作能提高学校学术地
位,为教研工作提供智力和理论的支持,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培训是通过学习交流等活动提高教研、科研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
(1)教研与培训相结合,使教研工作成为培训的实践基地,使
培训工作成为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有效方式。
(2)科研与培训相结合,使科研工作成为培训的实践基地,使培
训成为推动科研深化的助推器。
(3)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研活动成为科研工作的实践基地
和第一手材料的来源地,使科研工作成为教研活动的理论指南.
2、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相结合的教师专业成长之
路.
专业引领指在本学科领域中的专家和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的专业
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学习和实践,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同伴互助
是指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营造求真务实、
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教研质量;自我反思是指教师要以研究者
的眼光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
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新的
工作方式。
四、校本研训的指导原则
l、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践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多种
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研训,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师教学中现
实的和未来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与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
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
3、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注重培养的系统性,以达到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自主性原则。对教师进行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
习、自主发展.
5、开放性原则。注重校际合作与交流,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寻
求先进地区师资援助和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借助远程教育手段,实
行开放的校本培训。
6、协同性原则。在校内实行教学、教研、培训的有机协同与组
合,校外与培训机构有机协同与结合。培训机构要实行基地培训向校
本培训的延伸,并与学校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
五、校本研训的工作措施
1、建立校本研训的工作机制。
建立由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和教研组长组成的校本教学
研究中心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校本教学研究工作,并指导各
教研组及备课组深入开展各项校本教研工作。
2、建立理念业务学习培训制度,增强全体教师的研究意识.
教师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
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
动性、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
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学习作
为个人发展第一要务,把学习、工作、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全新
的职业生活方式。
(1)倡导开展全员读书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养。
教务处列出推荐书目,教师自主选择阅读,摘好学习笔记,开展
读书交流等。每位教师每月至少要有3课时的自学。
(2)每月搞一次全校性业务学习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
养。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更新观念;深入进行新课程
理论学习、新课改研究培训、课改成果展示交流等。
(3)学校为教师开展教研提供硬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
网、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为教师学习、收集理论资料提供有利的条件
3、建立校本教研活动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1)教研组周开展一次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做到统筹规划,形式
多样。各教研组要以课例为载体,叙事为抓手,有计划、有主题、多
形式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做到“四定”和“六有”,即定时间、定
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和有问题、有设想、有过程、有记录、有成果。
教研组要着重围绕教学研究主题,分专题开展学习培训、问题研究、
课堂研究、课题研究,组织教师撰写课例,在课例中开展叙事研究等,
努力实现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
相结合,切实提高校本教学研究质量。
(2)各备课组每周要搞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课、教学
资源开发利用、教学检测与评估等开展研讨活动,切实提高教研活动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开展“一帮一,师徒结对子活动.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队
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质、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4)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1-2节教研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听
课12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达15节以上,校长听课30节以上,主管
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听课30节以上。青年教师要设有专用习题
解答本,做到每天一题。教师每学期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或研究性论
文1-2篇.
4、建立完善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课题研究是深化校本教研的重要措施。对市级立项课题加强过程
管理,深入开展“以课带研”活动,强化过程交流和资料积累及成果展
示交流推广等,提高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5、建立校本教研交流制度,奖励校本教研成果.
创设校本教研交流展示平台,征集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叙
事)案例、优秀论文等,推荐参加上级各类评比.深入开展课堂教学
展示活动、课改经验交流活动、课改成果展示活动等,对上级获奖的
校本教研成果予以表扬奖励。
6、建立专业引领制度,探索新型的教学指导模式。
积极与市内外名师,教育学院、进修学校专家联系,采用“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校本研训的开放度和层
次性.
六、建立校本研训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1、建立校本研训激励制度。给每位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价。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为教师成
长提供各种条件.每学期召开经验总结交流会,评出“优秀教研组”、
“优秀备课组".
2、建立校本研训保障机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校本研训予
以保障。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定期外请知名专家为教师讲课,
为教师教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19:5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7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