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讲玉石之谜
贾宝玉无疑是《红楼梦》的第一号角色,探讨《红楼梦》不
能不涉及到他。我的秦学,并不是只研究秦可卿,我只是从秦可
卿入手,先弄清楚曹雪芹写作这部书的时代背景,他的家族和他
的个人命运,他的创作心理,他提笔时所面临的巨大的外部压力
和内心痛苦。我已经在上面几讲告诉大家,我认为曹雪芹他心里
是有政治的,不可能没有,他是有政治倾向的,具体来说,他和
他的家族都对康熙皇帝充满感情,但对雍正就不一样了。他们家
本来以为接替康熙当皇帝的应该是康熙两次立起来的太子胤,他
们家跟这位差一点就成为清朝历史上的第五位皇帝的太子关系
密切得不得了,但是后来的事态,却是雍正当了皇帝。雍正对他
家很不好,给治了罪,他对雍正皇帝心怀不满,是很自然的事。
后来雍正暴亡,乾隆继位,乾隆努力平复雍正时期留下的政治伤
痕,曹家从这种怀柔政策里获益,所以曹雪芹他对乾隆应该又是
比较能接受的。他不想干涉时世,也就是说他并不想在乾隆朝充
当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写一部表达反乾隆统治的书。他不想搞政
治,但政治这东西,它却轻易饶不过曹家。废太子的残余势力,
特别是胤(雍正时这个名字已经改成了允)的嫡长子弘皙,自以
为是康熙的嫡长孙,想谋夺皇位,为此当然也要广搜可以利用的
社会资源,曹家不消说是首选之一。于是曹雪芹的父辈又卷进了
弘皙逆案,由此他家遭到毁灭性打击。乾隆处理完弘皙逆案后,
销毁了相关档案,以致曹雪芹他家到了他那一代,简直就没留下
什么官方的正式文字记载了。但我们根据同时代的一些非官方资
料,可以知道曹雪芹确实是曹寅的孙子,而且他撰写了《红楼梦》
这部巨著。
《红楼梦》里有政治,有政治倾向,甚至有“赖藩郡余祯”
那样的政治黑话,还通过书中林黛玉这个角色,骂皇帝是“臭男
人”,这些我前面已经讲过了。但是我也一再地告诉大家,曹雪
芹写这部书,他最终的目的是要超越政治,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上面几讲我分析妙玉,就指出妙玉形象的塑造,已经体现出作者
的思想超越了一般的政治情绪,他告诉我们,有比关注权力属于
谁更重要的人生关怀,那就是不管在怎样的政治社会情势下,都
要保持个体生命的尊严,要自主决定自己的感情、生活方式与生
命归宿。
但是更能体现曹雪芹对政治的超越,体现他那超前的,甚至
可以说具有永恒性的,在全人类中都普遍适用的人文情怀的艺术
形象,那还是贾宝玉。
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曹雪芹真是呕心沥血地来塑造他。他
给他设计了一种来自天界的身份。
不过,有位红迷朋友跟我讨论,他说他读《红楼梦》,读得
有点糊涂。《红楼梦》第一回开头,就写到女娲炼出了三万五千
六百零一块石头,三万五千六百块都用去补天了,单留下一块没
用,这块石头便被弃掷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它因为自己无
材补天,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后来来了一僧一道,在他面
前谈起人间的情况,它就乞求他们把它携入红尘,去经历一番人
间的悲欢离合、生死歌哭。于是那仙僧就大施魔法,让它可大可
小,最后变成扇坠般大小,还给镌上了字,就把它带到人间,让
它下凡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
乡了。那么,这块下凡的石头,是不是就是书里的贾宝玉呢?
我告诉那位红迷朋友,石头不是贾宝玉。他不服气,他说,
第五回《终身误》曲,头一句就以贾宝玉的口气说:“都道是金
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木石前盟”不就指的是贾宝玉跟林
黛玉的自由恋爱并发愿要结为夫妇的誓言吗?第三十六回,贾宝
玉午睡,薛宝钗就坐在他的卧榻边绣鸳鸯,他忽然梦中喊骂:“和
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贾宝玉自比为“石”,那不就说明,他是那块女娲补天剩余石,
下凡到了人间吗?
我提醒那位红迷朋友,贾宝玉在天界是谁,书里可是有明确
交代的。也是在第一回,你往下看,就写到甄士隐这个人,他做
梦,梦见一僧一道,说要去找警幻仙姑,把一些有待下凡的“风
流冤家”交给她做具体的安排,并且说要把一件“蠢物”夹带其
中,让它一起下凡经历经历,记得吧?后来甄士隐上前搭话,还
请求把那“蠢物”拿给他看看,人家也就让他看了,但并没有暗
示那“蠢物”就是以后的贾宝玉。反倒是在看“蠢物”之前,甄
士隐听见仙僧讲到一个天界故事,就是在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
注意啊,那可是一处跟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完全不同的空间,在
那里,有一座赤瑕宫,里面住着个神瑛侍者,他现在也要下凡去。
因为他每天用雨露浇灌一株绛珠仙草,那仙草修成女身,也要下
凡,所以说到了人间,那女子就要把一生的眼泪,用来报答这位
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而这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天界身份啊。
红迷朋友就扳上手指头了,说这下子有了多少个概念,出现
了多少个问题啊: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的那块女娲补天剩余石,从仙界到人
间,究竟化为了什么啊?
贾宝玉既然是天界赤瑕宫的神瑛侍者下凡,赤瑕、神瑛都指
的是玉,他在凡间的名字本身也说明他如宝似玉,他怎么又自称
是石,笃信“木石前盟”“木石姻缘”呢?
甄士隐在梦里和第八回薛宝钗在梨香院所看到的那块通灵
宝玉,应该是女娲补天剩余石变化成的吧?那么,作为“侍者”
的贾宝玉,他所侍奉的“神瑛”又是什么名堂呢?
这位红迷朋友注意到,通行本的《红楼梦》可能为了省事,
修改简化了古本《石头记》的有关文字,把女娲补天剩余石跟通
灵宝玉跟神瑛侍者全画了等号,意思是它们三位一体,到头来都
是贾宝玉。这样一来,一些古本里头用女娲补天剩余石口气写下
的叙述文字,当然也就被通通删掉了。比如古本里写元妃省亲,
有段文字就是用石头的口气写的,说只见园中说不尽的太平气
象,富贵风流,此时回想当初在大荒山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
若不亏癫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还说
本欲作《灯月赋》《省亲颂》,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
俗套什么的。这位红迷朋友说,他读到古本里这样一些文字,一
度认为曹雪芹是把贾元春的来历,设计成女娲补天剩下的那块石
头,因为想写《灯月赋》《省亲颂》的,应该是贾元春啊。
我觉得,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仔细阅读古本《石头记》,
是完全可以捋清楚的。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那块女娲补天剩余石,缩成扇坠般
大小,镌上了字,本是没有修成人身的一件东西,所以仙僧称它
为“蠢物”。它单独是无法下凡到人间的,只能是在警幻仙姑将
一干风流冤家布散人间,安排投胎入世的时候,顺便夹带于中,
因此它其实就是贾宝玉落生时,嘴里所衔的那块通灵宝玉。第八
回薛宝钗托在掌上细看,它大如雀卵,虽然用了一个“大”字,
其实是说它很小,因为雀儿下的蛋,体积是很小的,一个胖大的
婴儿落生时衔在嘴里——不是完全包含在闭合的口腔里——是
完全说得通的。所以说,贾宝玉是贾宝玉,通灵宝玉是通灵宝玉,
只不过他们同时来到人间,而且贾宝玉后来天天佩戴着它,共生
存,他们之间有一种神秘的关系,贾宝玉一旦丢失了它,生理上
精神上就会出现严重危机,曹雪芹是这样来设计的。
按曹雪芹的构思,青埂峰的石头被夹带着下凡,后来被贾宝
玉时时佩戴在脖子上,成为了一个见证者;它有灵性,在王熙凤
和贾宝玉双双被赵姨娘暗算——通过马道婆把他们魇了——几
乎死去的情况下,由于仙僧到来,把它拿在手中持诵,结果像它
上面镌刻的文字所宣称的那样,除邪祟,疗冤疾,叔嫂二人康复
如初。由于它有灵性,不是一般的佩带物、吉祥物,因此,贾宝
玉到了何处它固然也就见闻到了何处,但是,贾宝玉没把它带到
的地方,它也能全知全晓。作为人间悲欢离合的见证者,它最后
回到了青埂峰,空空道人发现了它,那时候它已经恢复了巨石的
形态,并且上面写满了字,什么字?就是《石头记》,就应该是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文字,它们正是空空道人抄录下来,传布到
人间的。
因为书里空空道人称呼那块女娲补天剩余石“石兄”,二者
讨论了石头上的文字,因此有的论者认为,《石头记》,也就是《红
楼梦》,它的作者也就应该是“石兄”,这个“石兄”在生活里真
实地存在着。那么曹雪芹是什么人呢?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虽然做了这么多工作,但他只
是一个编辑,他整理编辑了“石兄”的原始文稿;也有的人只承
认《红楼梦》里的诗词歌赋是曹雪芹的手笔,是他填入别人的文
稿里的;更有人说曹雪芹是“抄写勤”的谐音,此人的工作主要
是抄写人家已经写出的文稿。有的人因为以前没接触过红学,看
到我这样介绍一些人的观点,可能会大吃一惊,并且仅仅因为立
论新奇,就很乐于认同,甚至去跟亲朋好友频频道及。其实,《石
头记》也就是《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红学界从过去到现在,
是一直存在歧见的,除了认为原作者是“石兄”的,还有认为是
曹,或者认为是曹顺,或者认为是曹寅另外的侄子的,更有人仅
仅因为第一回正文和批语里先后连续出现过“吴玉峰”“孔梅溪”
“棠村”的名字,就认为其作者是吴梅村(因为三个名字里各有
这个人姓名里的一个字)……我觉得,关于《红楼梦》的作者究
竟是谁,以上这些观点,以及另外提出的见解,都是应该允许存
在的,都可以作为读者的一种参考。但是,经过红学界多年的研
究讨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独创作品,这个论断是被绝大多
数人肯定、认同的。我个人也坚信《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提出作者是其他人的论者,完全是猜测与推想。比如关于作者是
吴梅村的猜测,吴梅村(1609—1671)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人,
死在康熙十一年,他所生活的时间段和他个人的经历以及他印行
的诗文,跟《红楼梦》并不对榫,因此《红楼梦》不可能是他写
的。
曹雪芹拥有《红楼梦》的独家著作权,有不少文献都可以证
明。比如富察明义写了十二首《题红楼梦》组诗,他在前面小序
里就直截了当地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
月繁华之胜。“撰”就是著述的意思,没有编辑整理的意思在里
头,某某人撰就是指某某人著。富察明义生于乾隆初年,曹雪芹
大约在他二十七八岁的时候才去世,他们是同时代人。尽管曹雪
芹在世时他们不认识,但富察明义得到的信息应该是准确的。曹
雪芹去世五六年后,另一位贵族,永忠——他是谁的孙子,或者
说他爷爷是谁呢?就是前面我多次提到的康熙的第十四阿哥胤
祯(“赖藩郡余祯”的那个“祯”就是他名字里的一个字,雍正
当皇帝以后把他名字的两个字全改了,胤字改为允,祯字改成很
怪的一个字,示字边加一个是,再把是字最后一捺拖长,放进一
个页字,读作“提”)。这当然是血统很高贵的一个皇家后代——
他从一个叫墨香的人那里,得到了一部《红楼梦》,读完后非常
激动,一口气写了三首诗,第一首是这么写的:“传神文字足千
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第
二首里又赞:“三村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他是曹雪芹
的同代人,他知道《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如果他认为曹雪芹
只是一个编辑者、抄写者,他会这么写诗,称曹雪芹为“曹侯”,
赞扬他的文笔吗?好,不多罗列材料了,其他各种关于《红楼梦》
是这个那个写的主张,都拿不出一条如此过硬的佐证来。
其实关于出现在楔子(这部分文字在甲戌本《红楼梦》里才
有)里的“石兄”,他不可能是《石头记》的作者,而且曹雪芹
也不可能只是披阅增删的编辑者,脂砚斋在批语里有非常明确的
申述:“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一篇楔子又系谁
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狯已甚。后文如此妙处不少,这正是作者
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括弧里的字是原抄形误,经红学专家校正的,为避免琐碎,以
后不再加这样的说明。)
我说《红楼梦》具有自叙性、自传性,但是它的文本并不是
用一个人讲述自己的经历那样的口气来写的。我们现在写白话
文,讲究叙述人称,一般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用第二人称的
比较少,也有两种或三种人称混用的。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
候,还没有关于叙述人称的这些个文学理论,但他的叙述文本却
非常高妙。我认为,他设定一个天界的石头,说它到人间经历一
番以后,又回到天界,回去后石头上出现了洋洋大文,这样一来,
既避免了一般以“我”的口气讲述的主观局限性,又避免了一般
以“他”的口气讲述的客观局限性,使得整个文本呈现出梦境般
的诗意。
那么,既然贾宝玉并非石头下凡,他怎么又自称跟林黛玉的
缘分是“木石前盟”呢?贾宝玉在天界——跟大荒山无稽崖青埂
峰不同的一处空间,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住在赤瑕宫里。赤
瑕,我在讲妙玉的时候其实已经顺便讲到了,你还记得吗?就是
有红色疵斑的玉石。脂砚斋批注指出,这是病玉。贾宝玉在天上
就不是什么无瑕美玉,曹雪芹这样设计,是有深刻意蕴的,跟后
来贾雨村说贾宝玉也属于正邪二气搏击掀发后形成的那种秉性
是相通的。贾宝玉在天界是神瑛侍者——瑛,你去查词典吧,什
么意思呢?不是无瑕美玉的意思,瑛是“似玉的美石”,本质是
石头,只不过像玉罢了。所以,虽然家长们认为贾宝玉他如宝似
玉,他自己却知道自己更接近石头,就算是玉也是块病玉,所以
他把自己跟绛珠仙草的姻缘,说成“木石姻缘”,这是非常合理
的。当然,女娲补天剩余石是夹带在贾宝玉嘴里一起来到人间的,
这说明早在天界,他就注定要侍奉“神瑛”,也就是这块特别的
石头。神瑛侍者的名称应该也可以做这样的理解。
周汝昌先生最近写出一系列文章,提出他的独特见解,认为
“木石前盟”“木石姻缘”里面的“木”都是指史湘云,连“金
玉姻缘”里的“金”也是指史湘云,因为史湘云佩戴着金麒麟。
他认为贾宝玉对林黛玉是怜多于爱,林黛玉向贾宝玉还泪,是认
错了人,其实神瑛侍者是甄宝玉,贾宝玉才是青埂峰下的那块大
石头……周先生是我秦学研究始终如一的最强有力的支持者,我
是他的私淑弟子,我对他的钦佩感激难用语言表达。而且不少听
我讲座看我红学论著的人指出,我的总体思路,许多观点,是追
随周先生之后的。当然,有的是不谋而合,有的是我先提出来得
到他肯定的,比如对太虚幻境四仙姑的诠释,月喻太子,认为贾
珍是贾氏家族最具阳刚气的男子,为他说“好话”,等等。因为
与周先生观点重合处甚多,以致有的听众读者怀疑我是否剽窃了
周先生的学术成果。在这里我顺便说明一下,凡我讲述行文中与
周先生观点重合处,其使用宣扬,都是得到周先生允许的。说实
在的,我的这个讲座,从自我动机上说,就有替周先生弘扬他的
观点,使之更加普及流布的意思,只是我不便一再点明,这样的
观点是周汝昌前辈最早提出,并曾予以强有力论证的罢了。但是,
毕竟我的研究心得,也有与周先生不同甚至抵牾之处——吾爱吾
师,吾更爱真理——那么说到这里,我就要跟大家说明,我是不
同意周老关于石头、神瑛侍者、木石前盟、金玉姻缘(他认为薛
宝钗的金锁是“假金”,史湘云的金麒麟才是“真金”)、贾宝玉
对林黛玉并不存在爱情、林黛玉错把贾宝玉当甄宝玉爱了,以及
史湘云才是《红楼梦》第一女主角等观点的。我的观点,上面已
经讲了不少,下面我接着来阐述。
我进行的是原型研究,前面已经指出过,我认为贾宝玉的原
型就是曹雪芹本人,所以我认为《红楼梦》具有自叙性、自传性、
家族史的特点。但说书里艺术形象有原型,并不是说二者就划了
等号,也不是说作为艺术形象的原型一定是一对一的,有的就是
两个人合并成的。比如我前面就给你很详尽地分析过,北静王的
原型就是生活里的祖孙两辈,是两个人,曹雪芹经过综合想像,
把他们合并为了一个青年郡王的飘逸形象。
曹雪芹究竟生于哪一年?红学界有很多种说法,我个人是膺
服周汝昌先生的考证。他指出,《红楼梦》文本里写贾宝玉生日,
没有明点是几月几日,但曹雪芹第二十七回写四月二十六日交芒
种节,大观园女儿们饯花神,探春还特别跟宝玉讲到为他做鞋的
事,那其实就是为哥哥准备的生日礼物;紧接着又写冯紫英请宝
玉赴宴,跟去的小厮里忽然出现双瑞双寿,这两个名字之前没有
之后也再没出现;又写清虚观张道士在四月二十六日为“遮天大
王”的圣诞做法事,宝玉本是应该去的;他还在宝玉住进大观园
后,点出外面人们都知道荣国府里这位十二三岁的公子诗写得好
书法也不错;又写在宝玉和凤姐被魇得生命垂危时,仙僧忽然出
现,拿着通灵宝玉持诵,对那通灵宝玉说:青埂峰一别,展眼已
过十三载矣!通灵宝玉并不是贾宝玉,但那“蠢物”却是夹带在
贾宝玉嘴里,跟他一起来到人间的,他们在人间的岁数当然相同,
可见书里所写的那一年,主人公贾宝玉十三岁。查万年历,雍正
二年,即公元一七二四年,这一年闰四月,二十六日恰是芒种,
从那一年算到书里所写的乾隆元年——我在前面已经详细论证
了上面那些情节的真实历史背景是乾隆元年,这里不再重复——
恰是十三年,生活真实与艺术描写是对榫的。曹雪芹确是以他本
人为基础,作为原型的核心,来塑造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的。
有人可能要问了,那曹雪芹为什么不在书里明说贾宝玉的生
日呢?他写别的很多人物的生日,都很明确地写出日期,比如贾
元春是正月初一,薛宝钗是正月二十一,林黛玉是二月十二,探
春是三月初三,巧姐是七月七,贾母是八月初三,王熙凤是九月
初二,等等。既然笔下都写出四月二十六了,怎么就不肯明说那
天就是宝玉的生日呢?我认为,第一,他以自己为原型来塑造贾
宝玉的形象,但他的生日是在一个闰月里,闰月不是每年都有的,
如实交代很麻烦,另去虚构一个日子又不愿意,而这样含蓄地写,
也很有味道。第二,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他实际把贾宝玉从外貌
到精神都理想化了,已经很难说是他自己的自画像;他固然是原
型,但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里,也吸收了真实生活中一些他所熟
悉的人物的因素,他笔下的贾宝玉,最后已经成为一个谁也无法
取代的独立的生命,这也正是他艺术上的绝大成功。
裕瑞,这个人我一开讲就提到过,他大约出生在曹雪芹去世
八年以后,不是一个时代上离曹雪芹很远的人。他的长辈,跟曹
雪芹同时代,有的是认识曹雪芹,与之有过交往的。他在《枣窗
闲笔》里有这样的记载:“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其人身胖
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景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
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又闻其尝作戏语云:若有人
欲快睹我书不难,惟日以南酒烧鸭享我,我即为之作书云。”这
记载应该是可靠的。
有的红迷朋友见我引出这么一条资料,对其中所说的关于曹
雪芹的性格、才能、生活与创作状况的说法,可能会全盘接受,
但是对其中有关曹雪芹外貌的描述——虽然裕瑞是根据亲身与
曹雪芹交往过的前辈姻戚对曹雪芹外貌的形容所写的——就可
能难以接受。大家可能会问,怎么会是这样的呀?生活原型居然
是这么一种模样,跟书里贾宝玉的面貌,简直是完全相反啊!
我却觉得,事实可能恰恰就是这样的。曹雪芹著书时,本人
就是“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撰《石头记》,对与之交往的一些朋
友也是不保密的。他的好友敦诚寄怀他的诗里有“残杯冷炙有德
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的句子,他去世后另一好友张宜泉伤悼他
的诗里也有“北风图冷魂难返,白雪歌残梦正长”的说法,可见
他们都知道曹雪芹是在村居写书,而写的就是《红楼梦》;八十
回后虽然也写了,但还来不及修理毛刺,统理全稿,后面的就迷
失了,可惜不完整,本应是一个长梦,却残了。
从生活的真实到艺术的创造,作者有非常宏阔的想像空间。
曹雪芹少年时代可能不胖,头也不显得过大,皮肤也不是黝黑的,
但也未必有书里贾宝玉的那种容貌风度。第三回里通过写林黛玉
初见贾宝玉,形容他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
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第二十三回写贾政一举目,看
见宝玉神彩飘逸,秀色夺人,再看贾环呢,人物委琐,举止荒疏;
特别有意思的是,曹雪芹他还让赵姨娘说出这样的话,她说贾宝
玉长得得人意儿,贾母、王夫人等偏疼他些也还罢了——连赵姨
娘也承认他形象好;到了第七十八回,那时候已经抄检过大观园,
晴雯已经夭亡了,宝玉身心都遭受了重大打击,但是曹雪芹还写
了那么一笔,你有印象吗?秋纹拉了麝月一把,指着宝玉赞美,
说那血红点般大红裤子,配着松花色袄儿,石青靴子,越显出这
靛青的头、雪白的脸来了。曹雪芹就是这样来描写贾宝玉的外貌
风度的,这应该是一种对原型生命的二度创造,结果塑造出了一
个独特的艺术形象,比生活本身的那个存在更真实,更鲜明,更
富诗意,具有了不朽的生命力。
正像我上面一再强调的,曹雪芹写《红楼梦》,目的并不是
要写一部政治书。他有政治倾向,他把大的政治格局作为全书的
背景,但他写作的终极目的,是要超越政治,写出更高层次的东
西,表达出比政见更具永恒性的思想。他塑造贾宝玉这么一个形
象,就是奔这个更高的层次去的。
书里面的贾宝玉,跟书里那些“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政治,
也就是最高权力之争,是有纠葛的。他跟冯紫英这些政治性很强
的人物过从甚密,甚至由于跟蒋玉菡交好,还被卷入了忠顺王和
北静王之间的蒋玉菡争夺战,为此被父亲贾政打了个皮开肉绽,
而且之后他也并没有悔改。他也经常表达一些政治性的观点——
凡读书上进的人,他就给人家起个名字叫“禄蠹”;又毁僧谤道
——在那个时代,皇权是和神权结合在一起的,僧道都是皇帝所
笃信的,雍正在这方面尤其重视,他登基前,他那个雍王府就已
经整个儿是座喇嘛庙的气象了,现在给我们留下了一处北京的名
胜雍和宫;贾宝玉还有过对“文死谏,武死战”的讥讽性抨击;
他对当时政治的理论基础孔孟之道大放厥词,说除“明明德”外
无书;与对现实政治的厌恶相匹配,他在行为方式上则懒与士大
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甚至于仅仅因为
薛宝钗劝了他两句读书上进的话,他就愤愤地说:“好好的一个
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这些,大家都是熟悉的,过去红学界分析贾宝玉,必定要提到,
而且会据之得出他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思想的结论,说他是那个时
代里的新人形象,有的还更具体地论证出,贾宝玉是当时新兴市
民阶层的典型形象。
从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里提炼出上述因素,加上他跟林黛玉
如痴如醉地偷读《西厢记》,大胆相爱,愿结连理,向往婚姻自
主,由此做出他具有反封建、争取个性解放的思想的正面评价,
我是赞同的。但是,我觉得这样理解贾宝玉,还是比较皮毛的。
其实,曹雪芹塑造这个人物,并不是着重去表现他对不好的政治
的反对,以及他身上如何具有好的政治思想的苗头。我个人的理
解,曹雪芹想通过贾宝玉表现的,是对政治功利的超越。
曹雪芹写《红楼梦》,他的创作心理中是有政治因素的,写
这样一部具有自叙性、自传性、家族史性质的小说,他无法绕开
他的家族在康、雍、乾三朝里所经历的政治风暴,无法绕开政治
风暴中他的家族的浮沉毁灭,他无法不写秦可卿、贾元春那样的
与政治直接挂钩的人物,特别是秦可卿,这个角色的所谓神秘之
处,就是政治的隐秘面、狰狞面被掩盖上一层美丽的纱绫。但是
现在我要告诉你,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他有一个自我控制,这
一点从古本《石头记》里可以找到蛛丝马迹。他原来曾经想把关
于秦可卿的故事写得更多,“家住江南姓本秦”,大概想把秦可卿
的家庭背景虚构到江南去。当然,究竟他原来设计的,是哪条江
的南边——也不一定是长江的南边——现在无从测定。我上几讲
讲妙玉,说在第十七、十八回里,有个仆人向王夫人汇报妙玉的
情况,有的红迷朋友听了就来问我,你为什么不说那个仆人是谁
呢?不就是荣国府大管家林之孝吗?——我是故意不说林之孝
这个名字,因为讲妙玉的时候我不能伸出这个枝杈来。现在,终
于到了必须枝杈出去的时候了。那么,我告诉你,在几个主要的
古本《石头记》里,第十七、十八回向王夫人汇报情况的那个仆
人,写的并不是林之孝,而是秦之孝!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几个古本的文字状态完全一样,显然不
是抄写者抄错了,而是曹雪芹最初就是那么设计的,他设计荣国
府的大管家跟秦可卿一个姓!一般来说,跟女主人汇报,应该是
由女管家出面,应该是秦之孝家的,而不是秦之孝,除非这个姓
秦的仆人身份十分特殊,而所要汇报的事情又实在机密,但几个
古本也写得完全一样,就是秦之孝,而不是秦之孝家的。这部书
在流传的过程里,由于后面写到荣国府管家时,都写的是林之孝
夫妇,他们还有一个女儿林红玉,也就是小红,因此,后来的抄
写印行者就把前面的秦之孝先改成了林之孝,又改成了林之孝家
的,当然,这样就前后一致了,由女仆向女主人汇报,也顺理成
章了。
我的判断,就是曹雪芹最早写第十七、十八回(两回还没有
分开)的时候,他根据生活原型构思人物和情节时,还想糅进更
多的政治内容。
那个时代,在真实的生活里,贵族家庭的仆人是其动产,跟
房屋等不动产一样,可以被主人随意支配,比如赠予亲朋好友什
么的。曹寅在世时,与两立两废的太子胤关系非常密切,双方礼
尚往来,互赠仆人是完全可能的。到了小说里,曹雪芹把来自胤
家的女儿设计为姓秦,也让她养父姓秦,很可能,他还设计了几
个属于同一系统的角色,全设计成秦姓。那么,秦之孝,在真实
的生活里,可能就是从胤家来的,到小说里,他就跟秦可卿同姓。
我推敲,秦之孝夫妇这对仆人,也是有生活原型的,本来曹雪芹
想通过这样的角色,熔铸进更多一些的政治性色彩,但他后来进
行了自我控制,觉得不能让小说文本那么奔泻下去,他要超越政
治,写更高层面的东西。于是,后来他就不去让秦之孝夫妇这样
的角色承担那样的使命,他把秦之孝的名字改成了林之孝,这样
这个角色就和“家住江南姓本秦”的那条政治线索彻底地脱了钩。
尽管如此,小说里关于林之孝夫妇的文字,还是留下了一些
曹雪芹早期构思的痕迹,他本来打算把他们写成秦姓一支,把他
们和秦可卿勾连起来。也许在真实的生活中,这对来自胤家的仆
人,在胤被彻底废掉后,在曹家采取了低调生存的姿态。这种情
形被写入小说里以后,王熙凤说他们一个天聋,一个地哑,也是
很低调,尽量不去显山露水。而且,林之孝家的应该已经是个中
年妇女了,她却拜年轻的主子王熙凤为干妈,想必那人物的原型
也是采取这样的办法,来尽量转移他人视线,隐去自己那“不洁”
的来历。小说里林之孝两口子身为荣国府的大管家,却并不仗势
把自己女儿小红安排为一、二等丫头,小红在故事开始时,只是
怡红院里一个管浇花、喂雀、给茶炉子拢火的杂使丫头。第二十
六回,写小丫头佳蕙去找小红,小红却说出了两句惊心动魄的话:
“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
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我一度不大理解,
这话怎么让小红来说呢?她哪来的超过贾府诸人的见识呢?竟
大有秦可卿的口气!后来我琢磨出来,如果林之孝这个人物曹雪
芹原来是写做秦之孝的,这个人物的原型就可能是跟秦可卿原型
一样,来自同一大背景。那么,他的女儿在家里,听那其实并不
天聋地哑的父母私语,听他们感叹原来的主子好景不常,特别是
太子一废和二废之间也就是三五年的事儿,听得多了,自然也就
比其他的丫头们能够看破。她不寄希望于在府里长期发展,攀个
高枝也只为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情也得见识见识;
自己发现府外的廊下芸二爷还不错,就换帕定情,早为出府嫁人
之计。顺这样的思路琢磨下去,曹雪芹尽管下笔十分狡狯,我觉
得自己也没有被他瞒蔽了去。又想到第六十一回,大观园里丫头
们为争夺内厨房的控制权,一时搬倒了柳家的,于是林之孝家的
赶紧安排了秦显家的去取代柳家的——曹雪芹原来是想在书里
设计出上、中、下几种秦姓的人物啊,由秦之孝提拔本来在园里
南角子上夜的秦显家的,太自然不过,本是同根生嘛!但曹雪芹
最后却放弃了将秦可卿带来的政治投影扩大化的计划,他把秦之
孝改成了林之孝,尽管留下了我上面钩稽出的这些蛛丝马迹,但
林之孝夫妇在小说里终于成为了跟政治无关的角色。他一定为自
己的这个改动得意,因为写到“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时,写林之
孝家的来看望贾宝玉,宝玉一听立刻急了,认为是林黛玉家派人
来接她了,叫把林家的人打出去,贾母也就命令打出去——把秦
改为林,还可以派上这样的用场,当然还是改了好。
曹雪芹在从生活原型到艺术形象的创造性劳动中,不断调整
他的总体设计与局部设计,而且因为他虽然大体写完,却来不及
统稿,剔掉毛刺,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文本中,出现了一些明
显的笔误和矛盾之处。比如第四十八回写林黛玉教香菱写诗,她
跟香菱讲作诗的ABC,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
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
对虚的……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说错了,这是不应该的,也是曹
雪芹不该写错的。中国古诗词,对对子,应该是虚的对虚的,实
的对实的,说成虚对实实对虚是一个低级错误。有趣的是所有古
本,这个地方全这么错着,高鹗、程伟元也没改,一直到现在的
通行本,也没人去改,就那么印。我想,这是因为没什么人会因
为曹雪芹这么一个笔误,就去讥笑他,就去否定他的整本书,或
者去否定林黛玉这个形象。这种不改动,并不影响我们对《红楼
梦》的阅读。
但是,书里的有些交代,形成前后矛盾,让读者纳闷,还是
应该深究一下的。比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贾赦有两个
儿子,长子叫贾琏。后来书里也写到贾赦另一个儿子贾琮,黑眉
乌嘴的,年龄似乎比贾环还小。但奇怪的是,书里人们都称贾琏
二爷,他的妻子王熙凤也就连带被称为二奶奶,这是怎么一回事
呢?有人说,这是按宁荣二府的大排行叫的,贾珍是大爷,所以
比他略小的贾琏是二爷。但是既然讲究大排行,那贾宝玉就应该
跟着往下排,他应该被叫做三爷,贾环则是四爷才对,可是,书
里宝玉也被叫做二爷,贾环则被称做老三。况且,如果是论大排
行,那该把贾珠也排进去,那宝玉应该是四爷,贾环则是五爷了。
显然,贾政的儿子是单排的,大爷是贾珠,所以二爷、三爷是玉、
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认为,这是因为在真实的生活里,贾
琏的原型是有个哥哥的,只是曹雪芹想来想去,觉得把这个人写
进来没多大意思,也太枝蔓,因此,就把他省略掉了。但是,生
活里头,王熙凤的原型,这个二奶奶实在太鲜活生猛了,白描出
来就是个脂粉英雄,而且二奶奶这个符码称谓,像嵌入了这个人
物的身体一样,若改口去叙述她的故事,倒别扭了。因此,曹雪
芹就保留了二奶奶这个家族中的口头语,也就连带保留了对贾琏
原型称二爷的口头语,最后便形成了现在这么一个文本。
其实,曹雪芹可能一度也想交代出贾赦有个比贾珍、贾琏年
龄都大的儿子,他甚至都设计好了一个名字。第五十三回写贾氏
祭宗祠,有一个古本,就是现在还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那个古
本《石头记》,其中写祭祀场面,有一句是“当时凡从文字傍之
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傍者,贾玫为首”。“贾玫”两个字清
清楚楚,应该是曹雪芹一度根据生活真实设计出的名字,以完满
贾琏是各房单排的二爷的身份,但他并不想再去写这个老大的故
事,所以谐音为“假设没有”的意思。
尽管我们现在看到的《红楼梦》有这么一些没有剔除尽打磨
完的毛刺,但曹雪芹对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的刻画,仅就八十回
而言,已经是非常完整丰满、光彩照人了。
我们可以算一算,贾宝玉在书里,他自己和别人给他取了一
些什么名号?
王夫人初见林黛玉,告诉她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混世魔
王。这两个称谓虽然没有流布开,却也着实说明,以那个时代那
个社会那种制度的正统价值标准来衡量,贾宝玉确实具有叛逆
性、颠覆性、危险性。再说清虚观的事儿,还记得吗?在四月二
十六,张道士做了个什么法事?为谁的圣诞做法事?书里写的,
是为遮天大王的圣诞做法事。遮天大王,这是个什么样的符码啊!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谁的象征?前面讲的还记得吗?四月二十
六,其实也就是生活中的曹雪芹和书里贾宝玉的生日啊,这一笔
还不够惊心动魄吗?
大观园里,探春发起诗社,大家都要取别号,薛宝钗对宝玉
说,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得很。后来又说,天下
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了,就叫你
“富贵闲人”也罢了。“无事忙”和“富贵闲人”的符码说明了
宝玉的另外一面,就是他并不一定是要去颠覆现在的政治,他是
要超越现实政治,去忙活他自己选定的事情,他有另样的追求。
什么样的追求?他更小的时候,就给自己取过一个别号:绛洞花
王。他还把自己的住处题为“绛芸轩”。他认为自己是红色洞天
里的一位护花王子,他觉得他的生存意义,就是要去体贴青春女
儿们花朵般的生命,保护她们不被污染,不被摧残。
根据我的理解,第一回里的女娲补天剩余石,下凡后是通灵
宝玉,并不是贾宝玉,贾宝玉则是神瑛侍者下凡。但是通灵宝玉
后来回到了青埂峰,恢复了巨石的形状,上面写满了字,那些文
字里有这样一些脍炙人口的句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
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
若彼钗裙哉?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其
短,一并使其泯灭也……其实这都是作者曹雪芹的话语,既不必
胶柱鼓瑟地非说是“石兄”写的,更不能说是贾宝玉的独白,这
是曹雪芹高妙的艺术想像。正如第一回里写到石头口吐人言时,
脂砚斋批语说的,“竟有人问口生何处,其无心肝,可恨可笑之
极!”
关于贾宝玉,要进入他的精神世界,了解他的人格构成,我
们必须弄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仙人提出来的,一个是凡人论证
的。那么,究竟是哪位仙人与哪位凡人,分别提出、论证了哪两
个概念呢?下一讲,我会同大家一起探讨。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18:46: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76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