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
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
读后感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
整理的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
帮助。
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1
于中国而言,忠良死节之士定如繁星一般闪亮夺目。”就车而去,
终已不顾”的荆轲或许内心中惟念家国,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聂政在完成刺杀后为使姐姐不受牵连便将尖刀指向自己,皮面决眼,
自屠出肠,遂以死;多次刺杀但最终失败的豫让,被重兵包围之时请
求得到大王的衣服,拔剑三跃而击之,遂伏剑自杀。临死之前还喊出”
吾可以下报智伯矣”的感人之言;面对齐国国君,曹沫毅然上前挟持
桓公,毫无惧色,还逼迫齐归还鲁多次战败失去的土地。虽不及荆,
聂二人那样失去性命,但亦不失为一位视死如归之士……
《刺客列传》中一共描写了五个刺客,“人气”最高,但业绩最
低的就是荆轲了。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不但一无所获,
反而损失惨重,不仅丢了自己的性命,还丧失了燕国督亢地区图,樊
於期的性命也白白搭了进去。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可能是他剑术不精,
可能是失去了帮手,也可能是想要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一样挟持秦王。
荆轲可以要挟秦王,做出对燕国有利的事,如若不成,再刺杀也来得
及,可是事情连第一步都没有进展成功,他就被秦侍卫所杀。荆轲为
人慷慨,临行前,燕太子,高渐离等人为他送行的场面十分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体现了荆轲刺杀秦王的
决心。可能荆轲的脑子里想法太多,到底是刺杀还是挟持,让他犹豫
不决,最终成了遗憾。或许他“感情用事”不适合当刺客,如果他果
断一点,就会成功。司马迁这样评价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
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使公孙季功、
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
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明也。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
也哉!”
我们听过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却也曾
见过辛弃疾笔下的”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似乎是那个时代的
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
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或许只是因为时代没有给当代
人一个人去抛头颅洒热血,杀身成仁、英勇就义、慷慨赴死的机会,
但我想这绝不意味着是英雄的缺失,而是当代的英雄们就在我们身边
默默的奉献着。指挥交通的交警,城市美化的环卫工,奔波大家小巷
的外卖员,建筑城市的工人……不正是他们这些人才撑起了我们的这座
城吗?或许并没有那样的光彩夺目,但着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对有无英雄的质疑,是否又像食马者与千里马那样呢?正如太
史公言曰: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
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2
这一篇写了五位刺客,分别是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刑轲。
曹沫,鲁人,以勇力事鲁庄公。鲁庄公派他带兵与齐国战,屡战
屡败,连失几城。曹沫觉得很惭愧,但庄公仍很信任他,“犹复以为
将”。齐恒公与鲁庄公于柯邑会盟,曹沫趁隙执匕首劫持了齐桓公,
齐桓公的左右投鼠忌器,无法近前,问曹沫,你想干嘛,曹沫说:
“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已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这时候其实他说什么齐桓公都会答应吧,只要不杀齐桓公,于是齐桓
公答应“尽归齐之侵地”,曹沫也干脆,齐桓公一答应,他立马扔掉
匕首,回到鲁国群臣的位列中,谈笑自若。齐桓公心里当然愤怒,回
去就想背约,管仲劝他,“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
天下之援,不如与之”这样,“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復予鲁”。
曹沫很有勇气,心理素质好,机智。他是本篇介绍的几个刺客中
唯一从刺杀现场平安脱险的幸运儿。
专诸,吴国人。伍子胥了解专诸的能力。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
后就向吴王僚游说伐楚之利,被公子光否定了,说伍子胥提出伐楚是
为报私仇,不是为吴国作想。伍子胥因此推断公子光“将有内志,未
可说以外事”,这个内事是提公子光有杀吴王僚以自立的图谋。于是
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公子光想
杀吴王僚自立是有原因的,因为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的四
弟季子札贤,诸樊想把王位传给他,但季子札坚辞不受,于是诸樊不
立太子,将王位传给其二弟,二弟死了传三弟,三弟死了准备传四弟
季子札时,季子札跑了,于是吴国人立三弟的儿子为吴王,即吴王僚,
这下子诸樊的长子公子光就不乐意了,认为王位应该是他的。他很有
耐心,等到吴王僚派其弟领兵攻楚,同时派季子出使晋国以观诸侯反
应,而楚国虽正值国丧,但并不示弱,派兵从背后断了吴军退路;这
时候公子光认为机会终于来了,就与专诸商量,是出手的时候了。公
子光发请帖请吴王僚吃饭,吴王僚也是有防备的,带了一大批护卫来
赴宴,大家喝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公子光称脚痛进入内室,专诸将
鱼端给吴王僚吃,近前后抽出藏于鱼肚子内的匕首刺吴王僚,“王僚
立死。”专诸也被迅速扑来的吴王僚的随从杀死。吴王的人见僚已死,
一时惶乱。公子光这时带入事先埋伏的人一拥而上,把吴王僚的人全
部除掉。然后公子光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吴王阖闾封专诸的儿子
为上卿。
专诸的特点应该是刺杀技术好吧,快、准、狠,一发即中。他刺
杀成功后被对方杀死于现场,死得其所。
豫让,晋国人。他开初是范氏及中行氏的`手下,不受重用,就改
投到智伯门下。智伯“甚尊宠之”。后来智伯死于与赵襄子的战斗中,
赵襄子对智伯怨恨极深,不但与魏韩合谋灭了智伯,三分其地,还
“漆其头以为饮器”,这个,有点变态了。豫让逃到山中,立志为智
伯报仇。他报仇的手段一直走的悲情路线,先是扮囚犯到赵襄子宫中
去刷厕所,想趁赵襄子上厕所时刺杀他,被发现并抓住了,赵襄子念
其忠义,放了他。然后他就扮乞丐,“漆身为厉,呑碳为哑”,连他
的妻子都认不出他了,他一个老朋友在街上认出他来,都感动哭了,
说以你之才,假装投到赵襄子门下,他一定会收留并重用你的,这样
你不是更有机会接近他并杀掉他吗。豫让比较死脑筋,认为我心怀二
心投到赵襄子门下并杀他,一是对智伯不忠,二是对赵襄子不义,不
能做这种事。他躲在赵襄子的马车必经的一座桥下,结果马惊,赵襄
子立即意识到是豫让在附近,于是豫让又被抓住了,赵襄子忍不住指
责他,说你也曾经是范氏中行氏的手下,智伯灭范氏中行氏你无所作
为,而今我灭智伯你却执意要杀我为智伯报仇,这是为什么。豫让的
回答比较经典,说范氏中行氏以常人待我,我就以常人报之,智伯以
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赵襄子默然,说我已放过你一次,你这
样不依不饶,我无法再饶你,豫让也有他的逻辑,他说“臣闻明主不
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你要
杀就杀吧,临死前希望能刺穿你的外衣来成全我为智伯报仇的意愿,
赵襄子感其义气,就脱下外衣让手下拿着,豫让三跃而击之,曰“吾
可以下报智伯矣”。然后伏剑自杀。
豫让作为一个刺客其实并不专业,他像是一个彻底入戏的演员,
专门向世人演示什么是忠义,只专注于表演过程而不计结果,是个失
败的刺客。其实他蛮聪明的,很会说话,是个挺有才的文人,只是死
脑筋,中毒太深,枉送了性命。想像他连续三次跃起去刺击赵襄子的
衣服,然后伏剑自杀的画面,感觉他像一个用生命在演出的小丑,有
点悲怆的喜感。唉,这让我想起一句被篡改的歌词:“原谅我一生放
纵不羁笑点低”。
聂政,轵。深井里人,轵在哪里?不大清楚。杀了人后躲避仇家,
与母亲姐姐一起搬到齐国居住,以屠宰为生。濮阳严仲子本来是韩哀
侯的臣子,与韩相累侠结了怨,就跑回老家,一心想除掉累侠,到处
访求勇士。听说聂政勇,多次去齐拜访聂政,又备了酒席到聂政门前,
并送上百金给聂政母亲祝寿。聂政“惊其厚”,“固辞”。严仲子避
开他人,向聂政讲了来意。聂政说我是因为有母亲要赡养才避仇在此,
“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最终没接受严仲子的厚礼,严仲子
“卒备宾主之礼而去”。后来,聂政的母亲死了,“既已葬,除服”。
这时候,聂政就去找严仲子了,说:“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
在;今不幸而亲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
仲子就把详情说了,并说了困难之处:对方为韩相,且是韩君季父,
在韩国宗族众多,护卫严密,我谋划了很久,终不能成。并说“今足
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拒绝了严仲子
给他增派人马的提议,说濮阳与韩国相距不远,韩相耳目众多,我们
人多了就难免生是非,有是非就容易泄漏机密,若事情传到累侠耳里,
“语泄是韩举国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聂政独自去到韩国,仗剑
闯入累侠府中,当时累侠正坐在府中,左右护卫甚多,聂政直接冲上
台阶刺杀了累侠,左右大乱,聂政大声呼喝,砍杀几十人后,“自皮
面决眼,自屠其肠,遂以死。”
聂政是个孝义双全,冷血果断的杀手。他的每个决定其实都有其
道理,你知道他为什么临死前要自已割面挖眼毁容吗,那是因为他还
有个姐姐在,他不想让韩国人查到他的身份去杀他姐姐报仇,可见他
心思细腻,侠骨柔肠,乃重信诺有担当的真汉子也。说到他姐姐,也
不是个耙角,她在齐国听说韩相被人刺杀,韩国将凶手暴尸街头,悬
赏征询凶手身份时,意识到可能是弟弟聂政,就去韩国认尸,伏尸痛
哭,最后哭死在聂政的尸体旁。
荆轲,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刺客,可能要写的会比较多,不如下
一篇再写。
关于已写的这几个刺客,一个是在齐鲁会盟时劫持齐桓公胁迫其
归还失地的曹沫;一个是帮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后被僚的手下刺死的专
诸;一个是立志为智伯报仇结果只刺穿了仇人衣服后自杀的豫让;还
有一个是受严仲子之托刺杀韩相累侠后毁容自杀的聂政。四个刺客各
有所长,曹沫有勇,专诸有能,豫让有忠,聂政孝义。说到这里,想
到中国古代道德观最强调的四个字:忠、孝、节、义,鉴于当今社会
节操如水银泄地覆水难收的现状,那“节”字就暂时不提也罢。“忠”
是忠君,报君主知遇之恩;“孝”是孝亲,报父母养育之恩;“义”
是为朋友两肋插刀,报朋友善待之情。其实我觉得到现代对这几个字
已经不能只从字面上机械解释了,应该理解精神实质,就像豫让说的,
彼以常人待我,我以常人报之,彼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实
际上就是对方怎样待我,我就以相同规格回报,这才是合理的逻辑,
不能死忠愚孝蛮干。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15:3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68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