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身边的物理现象

更新时间:2023-01-27 15:11:50 阅读: 评论:0

英语课程顾问面试-秋天的英语单词


2023年1月27日发(作者:女士正装)

【益生分享】那些你不知道的,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

2017-09-20佟洪江团队益生学校

1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

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

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

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

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

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

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

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

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

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

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

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

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

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

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

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

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

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

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

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

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

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

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

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

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

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

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

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

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

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

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

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

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

量的“白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

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

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

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

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

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

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厨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器皿以及做饭、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定会发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

一、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

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

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虽然水是热的不良身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

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度减小就上浮,周围的

凉水就流过来填补,通过这种对流,就把锅底的热不断地传递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变

热。而凉粥或饭,既流动性差又不易传导热。所以,当锅底的粥或饭吸热后,温度就

很快上升,但却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周流动,大量的热就集中在锅底而将锅底的粥烧

焦。因热很难传到粥的上面,所以上面的粥依然是凉的。加热凉粥或饭时,要在锅里

多加一些水,使粥变稀,增强它的流动性。此外,还要勤搅拌,强制进行对流,这样

可将粥进行均匀加热。

二、用砂锅煮肉或烧汤时,当汤水沸腾后从炉子上拿下来,则汤水仍会继续沸腾一段

时间,而铁、铝锅却没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

因为砂锅是陶土烧制成的,而非金属的比热比金属大得多,传热能力比金属差得多。

当砂锅在炉子上加热时,锅外层的温度大大超过100℃,内层温度略高于100℃。此时,

锅吸收了很多热量,储存了很多热能。将砂锅从炉子上拿下来后,远高于100℃的锅的

外层就继续向内层传递热量,使锅内的汤水仍达到100℃而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铁、

铝锅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三、炒肉中的“见面熟”。逢年过节,人们总要炒上几个肉菜,那么怎样爆炒肉片呢?

若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去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肉

片变得干硬,甚至于会将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鲜味。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傅们

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则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

的水分蒸发,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蒸发,仍保持了原来肉的鲜嫩,还减少了营养的损

失,肉又熟得快即“见面熟”。用这种方法炒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

四、冻肉解冻用什么方法最好?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冻鸡,如何将其解冻呢?

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因为冻肉温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

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

传递热的本领也就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而形成硬核。若将冻肉放在冷

水中,则因冻肉、冻鸡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因1克水结

成冰可放出80卡热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热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热量被

冻肉吸收后,使肉外层的温度较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

度也就较快升到0℃。如此反复几次,冻肉就可解冻。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

升温的方法也是科学的。

2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一、力学方面

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

向相反)

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

持力平衡

5、汽车拐弯时: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拐

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

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④用力踩刹

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摩擦成滑动摩

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

8、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

9、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

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

10、交通管理部门要求: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

止惯性的危害;②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擦、

惯性等;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

11、简单机械的应用: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②调速杆,自动开关

门装置是杠杆

12、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13、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问题;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

14、认识限速,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

二、声学方面

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

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

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

三、热学方面

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

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

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

玻璃上并凝结

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

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

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四、电学方面

1、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

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

的车轮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

存起来,此时蓄电池是用电器;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时

蓄电池才是电源

3、车载蓄电池还被用来为汽车上配装的空调、电扇、收录机、CD机及各种用途的电

灯供电,方便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声能、光能等等。

油罐车的尾部通常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这样做有利于使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产生

的电荷迅速传到大地上,避免因静电放电而带来灾难。

4、车灯发光:电能――光能

五、光学方面

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

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

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

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

4、汽车尾灯灯罩: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保证后面车辆安全。

5、汽车头灯:凹面镜反射原理,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

3

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你知道自行车上有哪些物理知识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1、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

①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

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

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②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

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

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不过,要问自行车为何能前进?这还是依靠后轮与地面

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

碍车的运动!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正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

以自行车作匀速运动。不过,当人们在地上推自行车前进时,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方

向都向后。那谁和这两个力平衡呢?脚对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③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

刹车时,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手的压力越大,刹皮对车圈的

压力就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

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

④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

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转动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

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

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

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

2、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知识。

①自行车上的杠杆

A、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

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B、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

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②自行车上的轮轴

A、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半径)。

B、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手把转动的半径大于前叉轴的半径)。

C、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齿轮半径小于后轮半径)。

3、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

自行车内胎充气: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铁轮,颠簸不已。现代自行车使用充气

内胎主要是使胎内的压强增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小自行车前进的阻

力。

气门芯的作用: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只让气体进入,不让气

体外漏,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

4、自行车上光学知识。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

车的尾灯是由很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而每一个“小室”是由三个约成90度的

反射面组成的。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会产生反射

光,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

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学知识。

1.测量中的应用

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71米或0.66米。那么转

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即约2.23米或2.07米,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

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n×2.23米或n×2.07米。

2.力和运动的应用

(1)减小与增大摩擦。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

部位加润滑剂。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

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

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

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2)弹簧的减震作用。

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

3.压强知识的应用

(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

(2)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

不易感到疲劳。

4.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自行车

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使用了轮轴: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

5.功、机械能的知识运用

(1)根据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费距离。因此人们在上坡时,常骑“S形”路线就是这个道

理。

(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如骑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就容易上去些,这里是动能转化为势能。而

骑车下坡,不用蹬,车速也越来越快,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

6.惯性定律的运用

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前轮受到

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根据惯性定律,人和后轮要

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

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

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

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

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

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

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

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

有"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

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

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

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

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

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

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

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

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

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

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

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

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

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

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

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

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

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

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

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

墙外。

18、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

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

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

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

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

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

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

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

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

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

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

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

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

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

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

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

高山不易形成霜。

32、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

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4℃以

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

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

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

的天寒。

33、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

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34、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

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35、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

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

不见物体。

36、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我国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东移动的,早晨看到的

虹,是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显然,西虹是

本地天气将要降雨的预示.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降雨层

的水滴上而形成的东虹,它预示着西方天空已没有降雨云了,天气必然是晴朗的。

37、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参考上则)

38、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当“日头低”时,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

这时出现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若此时空气中

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间很广,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还可以看到霓,霓顶的半圆弧

比虹高且接近天顶,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39、照相的底片——颠倒黑白——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

相时,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

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这样浅色

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

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40、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41、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

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

蛋将破裂。

42、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

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43、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

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44、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

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45、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46、鸡蛋碰石头——完蛋——蛋壳承受的压强远小于石头能承受的压强,鸡蛋碰石头,

鸡蛋先破。

47、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

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48、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15:11: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67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大雪节气图片
下一篇:小酒窝的歌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