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生命赞礼

更新时间:2023-01-27 14:48:39 阅读: 评论:0

初中英语教辅书推荐-碳酸镁是沉淀吗


2023年1月27日发(作者:三国杀曹丕)

语文课堂——《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

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和追

求自由的情怀。

重点难点

1.掌握并积累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读通大意。

2.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

描绘景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语言精练清新,适合背诵。学

生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

本内容。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通过诵

读能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感受作者高洁的志趣和寄

情山水的情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

求。他们用心灵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甚至生命。

语文课堂——《与朱元思书》教案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给我们描绘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色,让我们

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初读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独自读文,注意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

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急”“猛”

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轻快)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舒缓)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惊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语文课堂——《与朱元思书》教案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慨叹、平缓、轻慢)横柯/上蔽,在

昼/犹昏;(惊叹)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疏通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

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5.词语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1)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跟、随)

(3)水皆缥碧(青白色)

(4)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5)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6)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7)疏条交映(互相掩映)

通假释义

(1)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古义:表示约数。今义:赞许,允许。)

语文课堂——《与朱元思书》教案

(2)鸢飞戾天(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指规划、管理国家大事

的才能。)

(4)蝉则千转不穷(古义:止,息。今义:贫穷。)

一词多义

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猿则百叫无绝(断绝、停止,动词)

上负势竞上(向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横柯上蔽(在上面,方位名词作状语)

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3)负势竞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4)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5)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6)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7)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均用作动词,意思

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翻译句子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语文课堂——《与朱元思书》教案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都)可以看到,毫无障碍。湍

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远

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

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挡住了上面的天空,(即便)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在

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多媒体显示译文: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

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里(的水路上),

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江底)游动的鱼儿

和细小的沙石,(都)可以看到,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

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借着(高

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夺高处,

语文课堂——《与朱元思书》教案

直插云天,形成了千百座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

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则长久不

断地鸣叫,猿猴也不停地长啸,声音不绝。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

(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

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

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

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四、整体感知

1.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呢?请根据文章说说水的特点。

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水声清越:

泠泠作响。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分析句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山的

特点。

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无绝。

拟人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

从侧面表现了高耸的山峰可以让人平息名利之心,更突出了山的“奇”。

语文课堂——《与朱元思书》教案

五、合作探究

1.品味意境美。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

述。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我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风静雾

散,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

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

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游来游去的鱼儿,水

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

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

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

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首先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

然晴空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其次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

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

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

不能,便“千百成峰”。再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

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蝉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

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

谐、欢乐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日,在白天也只

语文课堂——《与朱元思书》教案

是“有时见日”的幽暗景象。这一段写山之色、之声、之形,都紧扣

一个“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的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

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

两岸的“奇山异水”。

2.感受志趣美。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的轻松惬意;

作者笔下的泉声、鸟声、蝉声、猿声,勾画出一个热闹、和谐的世界,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在描绘山景时,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议论,不

仅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

的厌弃。

3.品析语言美。

(1)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本文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有一种清丽之美。

(2)结合加点词赏析下列句子的妙处。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该句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直接写水的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则是从侧面表现出水的清澈透明。

语文课堂——《与朱元思书》教案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这句话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箭、奔”把水流的快速和水浪

的奔腾情况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一个“寒”字,写出了树因高大、茂密而使树色显得暗,进而让人感

到寒意。一个简单的“寒”字,却包含了这么多的意思,作者用词之

精,令人赞叹。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负、竞、轩、邈、争、指”化静为动,把原

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赋予了它们生命和动感,突出了山峰高耸

入云的雄奇美景。

⑤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现了作者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对美好自然的爱慕和避世退隐的

高洁志趣。“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表现了景色之美能使人忘却

世俗的功名利禄,突出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好。

4.鉴赏艺术美。

作者在描摹奇山异水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请举例分析。

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侧面描写的手法,如,游鱼细石,一动一静,

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侧面衬托出水之清澈,且逗人游兴,给山

水增添无限生趣。

六、拓展延伸

1.采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说说课

语文课堂——《与朱元思书》教案

文中的美景。

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美

在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说说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

上寻。”(清·刘嗣绾)

3.仔细品味作者的情趣,比较其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态度,

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态度有何不同。

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赞礼。他

比前者少了一份严肃,多了一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一份悲观,多了一

份开朗,因而更具有一份常人的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

切。

七、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miǎo)

泠泠(líng)嘤嘤(yīng)经纶(lún)

横柯(kē)鸢飞戾天(yuān)(l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

语文课堂——《与朱元思书》教案

(2)从流飘荡(跟、随)

(3)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

(4)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5)水皆缥碧(青白色)

(6)急湍甚箭(超过)

(7)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

(8)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9)鸢飞戾天者(至、到达)

(10)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声,文中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朝代)文学家。

(2)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

张,脉络分明。

(3)《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5.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

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语文课堂——《与朱元思书》教案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

成趣。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感受到文章的韵律美;

疏通文意,感受到了富春江的景物美。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营造出了

美的意境,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九、布置作业

背诵《与朱元思书》。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学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14:48: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66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论语 全文
下一篇:扬州茶馆
标签:生命赞礼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