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及评析
一、什么是案例?
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
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
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
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案例的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案题、案情、案析。
案例,是实践和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它既要有理论的
高度,又要有实践的深度。
幼儿园开展教学案例活动的意义?
1、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学理论提升的重要方法
2、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之一.
3、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4、教学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详
实的第一手资料.
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学案例分析备受教师的关注,(优势)它贴近
教师工作实际,教师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学理
论提升的重要方法,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的最佳手段.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实践证明,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接受的各种理论与学说,只有在与教
学实践的结合中,特别是在实践的反思中,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
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这需要活动案例,它是我们从教育行为的剖
析评价和反思中提升理论认识的载体,成功的案例我们通过反思总结
经验和教育规律,失败的案例中我们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去分析问题
的症结、找出偏差。这就是案例的评析,通过评析得来的经验和教训
(评析)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又用与指导教育实践、调整教育行为。
所以这个过程既是调整完善教育行为的过程,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
程.
三、教学活动案例及评析
1、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论的支撑,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需要正确
的教育观念的引领,评课也一样。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发展
观。新纲要颁布以来我们在教育观念上有了一个根本的转变:以幼
儿的发展为本。孩子是课堂的主体。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
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显然与
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既然教育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幼儿的学服务,教师教
的效果要体现为幼儿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该
看孩子有无进步或发展,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总之教学
活动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2、要掌握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活动内容、目标,准备、过程、效果,
教学活动评价的主要内容:
关注幼儿: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
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活动中师生
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
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孩子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幼儿在课堂
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等幼
儿的行为表现,是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关注教师: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幼儿的学习,如教师如何激发幼儿学习
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幼儿思考、讨论、引导孩
子去操作、探究、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幼儿的学习、等,以此来评价
教师课堂行为表现
(1)看教学方法和手段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
内容。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
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
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
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
(2)、看师生关系
1、看能否充分确立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幼儿的融洽。
(3)、看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教态:教师活动中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
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生情感融洽.
2)看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确简炼,生动形象,
提问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
挫,富于变化。
3)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多媒体操作熟练程度(弹唱).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了什么样
的要求?这既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也是是我们评析教学活动的依据,是
我们评课的基本的思路和内容。
下面我们针对以上几个环节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分别进行评
析。
一.关于教学活动的内容。内容也就是选材
1、选材内容科学生动,联系幼儿生活
2、具有科学性,教育性,与实际社会生活相联系。
3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情感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选材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水平、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
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准确.(处理是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
调整充实,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
法。)
二、关于教学活动的目标
活动的目标决定着活动的方向、影响到活动的范围、涉及到活动
的难易程度.是教学、教育活动所追求的价值所在。
新《刚要》提出的三大教育目标是:认知,情感,能力的目标,对
于过去习惯了按照文本写教学目标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既要完成教育
目标又要考虑儿童的发展;既要考虑情感、态度的发展、形成又要注
意知识、技能的学习;既要思考各领域的各自特点又要考虑综合性、
全面性即各领域之间的渗透……
(一).目标的表述方式可以是教育性的也可以是发展性的,要体
现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情感和个性、社会性品质等方面的要求.
如:案例1:小班教育活动“小鸟飞"(韵律活动)的活动目标
一为:“熟悉乐曲的旋律和ABA的结构,听辨鸟飞(A段轻柔、
连贯)、鸟吃食(B段轻巧、跳跃)的音乐。学习走小碎步,知道走时
应将前脚掌踞起轻轻移动,并能用鸟飞、鸟吃食的动作表现出两段音
乐的不同.”
二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探索手臂在不同方位上的摆动
动作,以表现鸟飞,并体验创造的乐趣。"
三为:“初步学习找空地方做动作,做鸟飞的动作时尽量不让别
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别人.”
上述三条目标清楚的表明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将要做什么和应
做到何种程度。同时,也间接地暗示了教师在活动中应怎样要求幼儿
以及怎样帮助幼儿达到要求.
该活动在提出音乐教育活动目标时,突出了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与音乐感的发展;2.学习技能、策略的获得
与学习能力的发展;3。情感与积极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在撰写教育活动目标时,除了要求按照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情
感和个性、社会性品质这一顺序撰写以外,在具体陈述时,还注意以
下几点:
第一:必须统一行为发出的主体(幼儿或教师),在表述目标时应
尽量从一个角度出发进行陈述,追求目标的一致性,克服思维的混乱.
陈述时主语可以不出现.
如前述例子“小鸟飞"中的三条目标均是以幼儿作为行为发生的
主体的,其中“听辨”、“体验”“表现”、“探索”、“学习”等行为都是
幼儿发出的。尽管作为主语的“幼儿"两字在文中并未出现,但三条
目标所用的主语是统一的,意思是清楚的。
第二:必须陈述可见的行为,必须时刻补充该行为是属于哪一类
发展目标。如前述例子中的目标陈述清楚地表明:幼儿听辨、体验、
表现的是乐曲“小鸟飞”中两个段落在性质上的差异;幼儿学习的
是基本舞步“小碎步”和做动作时不与他人挤在一起货相互碰撞;
幼儿探索的是怎样通过手臂的方位变化里表现不同形式的鸟飞的动
作。
第三:必要时可补充说明该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和行为反应水平
的限定语.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初步”、“尽量”等,表明幼儿
在活动中的表现很可能是缺乏自信心、独立性和熟练性的,教师要关
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于孩子以指导和帮助,同时,允许他们尝试和
发生错误。
自贯彻《规程》、《纲要》后,幼教一线工作者,往往采用着发
展目标的表述方式,但常常又混淆不清。
例三:小班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的目标与分析:
(1)学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这是发
展目标)
(2)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这是教育目
标)
(3)初步探索创编歌词,提高幼儿演唱兴趣…,(前半段是发
展目标,后半段是教育目标)
(二)。目标的指向应突出重点、兼顾多项
对于儿童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获得的发展是多方面的,
诸如:情感、态度、认知经验、技能以及观察力、想象创造等.但是
作为一个具体活动来说,由于时间的短少,涉及领域的不同,我们应
根据幼儿的原有水平和本次活动的重点,筛选出主要目标。这样才能
使每次活动具有本身的特质,才能为儿童的发展构造一个一个不断前
行的阶梯。
例四:目标(1)学习儿歌,感受小主人公(李苗苗)爱动脑筋的
形象特点;
目标(2)乐意向小问号学习,并初步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五:目标(1)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问题;
目标(2)能大胆地构图,比较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例六:目标(1)初步学会唱歌《为什么》,会用提问的语气唱;
目标(2)能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目标(3)对探索周围现象有较浓的兴趣。
析:从目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知,虽然都是围绕小问号、
提问题等活动开展的活动,但却是三个不同领域的活动。例四是语言
活动,例五是美术活动,例六是音乐活动。因为每个案例表述的目标
都清楚地提出了相关领域的目标,当然又同时分别涉及到兴趣、能力、
社会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即使是综合活动,其目标也不是面面俱到的大杂烩,而应该重点突出。
(三)目标的文字叙述应精确、具体、有可操作性
作为任何一次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增强目标意识,每个活动的
目标越清晰越具有教育价值,越能促进幼儿发展.
例:中班综合活动《会变的脸》的目标:
(1)感知并能用表情表现高兴、伤心、害怕、生气、愤怒等情
绪变化
(2)能大胆想象并用绘画或泥塑的方法表现某种情绪,注意眼睛、
眉毛、嘴巴等细节的变化
(3)体验表现成功的喜悦
析:本目标一目了然地表达了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在社会(情绪
变化)、艺术(表现技能)等领域的发展程度。
例:小班绘画《美丽的鲜花》目标:
(1)通过学画各种形状的小花,提高幼儿对花的认识与理解;
(2)培养幼儿耐心细微的良好品质,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修改:
如果以教育目标呈现,可以这样表述:
(1)引导幼儿感知花园中多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花的美丽
(2)鼓励幼儿大胆地选用手指或棉签点画出自己喜爱的花。
如果以发展目标呈现,可以这样表述:
(1)能感知花园中多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花的美丽
(2)能大胆地选用手指或棉签点画出自己喜爱的花。
(四).目标应兼顾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
另外,在目标表述时亦应尽量改变过去那种喜欢把活动途径、
方法写进目标的现象。诸如“通过活动”、“通过看看、说说、讲讲……"“在
采集、分类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学习儿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交
通安全的知识……"“引导幼儿欣赏和写生花瓶,提高幼儿对美的鉴赏
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为达
成目标服务的,但它们自身不是目标,因而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在目标
中呈述.
二.关于教学活动的准备
幼儿园的教学过程是幼儿在与教师、同伴、材料互动中得以主动
发展的过程,因而任何一次教学,教师都必须根据课题目标、课题内
容作认真的准备。
(一)教学准备应重视儿童的经验准备。
教学准备应该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两部分。经验准备是教师
在备课时对儿童已有基础的分析.教师要树立过程意识,即幼儿的学
习、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组
织任何教学时都要反复“思前”、“顾后”,使每一次教学成为幼儿一步步
成长的阶梯、一个个发展的平台,实现教育的联系性和发展性的结合。
例二:小班科学活动《黄豆爷爷找宝宝》
准备:黄豆、各种豆制品、磨豆浆机、餐盘和勺子等
(二).物质准备要考虑周到、适宜
物质准备是对于每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具、学具、操作材料、
场地等的思考和准备,物质准备充分可以保证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物质准备还要努力从便于儿童的活动、便于教师的组织,利于儿
童的整体发展等多方面考虑.许多活动,如科学、音乐、体育等还要
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物质材料、设备的摆放位置和调整……,教师细致
的考虑和合理安排可以减少儿童的等待、减少组织环节的混乱、减少
不良行为发生的机率。
例四:中班科学活动《妈妈的小帮手》,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供剪
刀、锤子、餐刀、磁铁等工具和青菜、黄瓜、小玩具、沙子等物品,
还要仔细考虑每组的物品怎样摆放、垃圾放哪…….如果应该准备的、
必要的物品没有准备充分,也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如帮妈妈摘青菜小
组,既要有放着没有摘的青菜的筐子,还要准备放剪了根、摘好了的
青菜的筐子以及放青菜根的物件,特别是放菜根的东西如果没有准备,
孩子们就会乱丢,又怎样自然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三)努力让准备的过程成为儿童主动发展的过程
新的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是学习
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的环境中自内而外的不断“生长”。所以教师在思
考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尽量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动者,让孩子在参与
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的过程中学习、思考、提问、积累、
尝试解决问题、与别人交流等等。
例六: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准备:1、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共同谈论关于动物过冬的话题。
2、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书籍、音像等资料.
3、物质准备……(本文略)。
析:这是一次互相启发、经验分享、共同提高的集体学习活动,
在准备过程中教师不仅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共同谈论关于动物
过冬的话题”以了解儿童的已有经验、兴趣点、问题,还“与幼儿共同
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书籍、音像资料",儿童可以在幼儿园收
集,也可以在家庭、社区中收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
增强探索动物过冬方式的积极性,而且在与同伴、成人不同程度地自
主获得相应的知识。事前有准备,教学过程中儿童才能积极思维、大
胆参与讨论、尝试归纳动物过冬的方式,从而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得
到科学、语言、社会、情感、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四).教师自身作充分的准备,以应对临时的需要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幼儿情感、引导幼儿思考、支持幼儿实践、
提升幼儿认知和能力、促进幼儿诸多发展的师幼互动过程,在教学的
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声音,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创造,…….
因而教师必须为教学认真做好自身的经验准备和充分的物质准备,使
教学更加有效.
做好自身的经验准备就是要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经验,力求了解
儿童文化,尽量缩短成人和儿童的心理距离,实现教师和儿童的有效
沟通。先人告诫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缸水",在信息社
会儿童有多渠道自主获得沟、川、江、河、湖、海“水"的机会,因而
教师必须拥有“纳百川而成河海”的浩瀚之水。
例九:大班主题活动《卡通俱乐部》为了进行好这个主题,教师
不仅拥有原有的《西游记》、《猫和老鼠》、《唐老鸭和米老鼠》、
《葫芦娃》、《蓝猫》等故事,还要主动关注当前的动画片、儿童读
物,如:《百变小樱》、《大耳朵图图》、《喜洋洋和灰太狼》等,
这样在讨论“我喜爱的动画片”“我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时,
才能实现与儿童的有效对话,才能走进童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与他们共欢乐、同思索.
三、把握教学过程体现集体教学效益
(一)教学过程应尊循一般的教学规律,体现活动顺序的层次性。
1、看教学思路、脉络、主线是否清晰。
教学思路就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
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
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操作练习等。
另外看教学的层次要主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脉络清晰,由易
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2、设计思路与实际教学操作是否符合
有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对活动预设不够,对孩子的了解不
够,或者教学思路不清楚,导致在活动中遇到情况无法很好的处理。
3、看教学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环节是否流畅紧凑。
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
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指导与练习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看幼
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
动过多,关注个体的时间过少的现象。
4、发现幼儿需求,体现因人施教
5、关注活动生成,灵活处置计划。
例一:《“盒、碗、碟、杯”在歌唱》(音乐)
简要过程:1、出示盆、碗、碟、杯。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知道其名称、各自的特征。
2、请幼儿自由敲打盆、碗、碟、杯,倾听其不同的音色。
3、欣赏歌曲《盆、碗、碟、杯在唱歌》
4、学习敲打节奏XXXX︳XXX︳。
5、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敲打。
要求节奏敲打正确、整齐。
6、引导每个幼儿在教室里除玩具乐器外再找一件生活用品,进
行拍打、敲击、摇晃.
7、鼓励幼儿将各种生活用品创编进歌曲,同时为它创编新的节
奏.
评析:
例二:《自己画脸谱》(大班综合)的简要过程:
1、分享关于京剧脸谱的经验。
(1)介绍自己制作的脸谱.
(2)概括京剧脸谱的特点。
师生共同小结:脸谱是我国戏剧独有的艺术,用夸张的色彩、线
条和对称的方法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特点。
2、戏剧老师示范画脸谱。(外请人员)
(1)戏剧老师介绍材料、工具。
(2)戏剧老师给自己化妆。
边画边介绍化妆过程和注意事项,重点:小笔勾线、大笔涂色,
从上往下画,每种颜色用固定的笔。
3、幼儿自己画戏妆.
(1)幼儿选择自己想化妆的角色.
(2)幼儿自己涂画脸谱(轻放背景戏曲)
教师和戏曲老师共同观察幼儿的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在自己
脸上画油彩,给予个别幼儿一些必要的帮助。
4、自由表演
幼儿边听戏曲边自主表演。
评析:
(二)、教学过程应该突显重点提高主要目标达成度
好的教学过程应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突出重点,分析可能
出现的难点,使目标在循序渐进的环节中自然达成。
例四:数豌豆(中班、数学)简要过程:
1、感知豌豆夹中豌豆的数量。
看看豌豆夹的外型特征,数数豌豆夹中豌豆粒。
2、剥剥、数数、记记。
每人二个豌豆夹,剥后数一数并用自己的方法作记录.
3、分析记录单:
重点:怎样记录看得清楚?
豌豆夹里的豌豆粒一样多吗?
4、再次操作:
用清楚的方法记录3—5个豌豆夹中的豌豆粒.
5、交流并小结
讨论:豌豆夹里的豆宝宝一样多吗?最多的几粒?最少的几粒?
析:豌豆夹中豌豆粒的差异,可以引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积极
性,过程紧紧围绕剥豌豆、数豌豆展开:一个豌豆夹里有几个豆宝宝?
多的有几粒?少的有几粒?“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为幼儿展现自己的数
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又在同伴交流互动的学习情
景中,感受记录的不同方法,同时又在分析过程中逐渐把握“怎样才
能把几次操作的结果表述清楚”,…….这是一种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
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比较最多的和最少的几粒,不仅进行了数学能力
培养,更埋下了到生活中继续探索研究的积极性:豌豆夹中比较多的
是几粒?豌豆夹的多样性可以引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探索的丰富性.
活动过程应该努力围绕主要目标、重点突出的进行。
(三)、选取合适的方法、途径,讲究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手段是连结教师和儿童以及教师、儿童和学习内容的媒介,
在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时,幼儿教师们注意教学过程的趣
味性、活动性、但有时产生为生动而生动,为多样而多样的追求形式
的问题。
例五:散文诗欣赏《白云》(中班语言)简要过程:
1、出示一朵白云(图片)
谈谈白云的家住那?
2、欣赏散文诗“白云“(配乐)
3、大班幼儿表演(真实情景)
4、学习散文诗并理解词汇(幻灯)
5、幼儿练习朗诵(动画片)
6、自主选择头饰边念边表演(头饰)
析:散文诗欣赏与学习是提高幼儿对文学艺术的感受、理解力.
散文诗充满了想像和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图要多种手段让幼儿
经历回忆经验—欣赏—学习—理解—表现的过程,但是这几点应该反
思:
1、整个过程进度过快
2、教学形式太多。
3、应充分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防止追求形式变化而把简单的事变复杂了,
我们尽量不要做高投入而低收获的事。应该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教
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法、教具,防止为直观而直观,为生动(丰富)
而生动(丰富)等现象,应该讲究教学的实效性。
例六:彩色的雨滴(小班美术)简要过程:
1、进入“下雨情景”
玩音乐游戏:“下雨了”和“大雨和小雨”
2、教师示范点彩画
欣赏画有天空、草地的大背景图(三张铅画纸拼成)
•教师选不同颜色用手指点画雨滴
让幼儿感受雨滴是从上往下落下的;
•强调:换颜色时要先把手指上的颜色擦干净。
(2)幼儿跟随老师用手指书空练习:一点、一点
3、幼儿作画(配“下雨”乐曲)
•提醒幼儿自己选择颜料,找一处合适的位置操作.
•观察幼儿如何点画雨滴,给予个别幼儿以必须的提示。
鼓励幼儿可以多画几种不同颜色的雨滴.
4、欣赏:
感受自己和同伴共同彩色雨滴的美景
5、幼儿听着音乐的“雨声“、“撑着小伞"离开活动场地。
析:这是一个以美术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观察范画到自己练
习保证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开场选用音乐游戏,调动了每个幼儿的
已有经验和身临其境的情绪,在“雨声"音乐伴奏下作画,可以使幼儿
在“下雨”氛围中尽情地表现对下雨的感受,幼儿作画时选用了大副背
景图拓展了幼儿的想像空间,创造了既源于真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
的艺术氛围,当孩子“撑者小伞”(想像情境)在雨中漫步时该是何
等的满足。这样的自然综合在相互关联的情境中,可以使幼儿如身临
其境,既得了点画雨滴的新经验,又同时巩固并丰富了科学、音乐,
身体动作、自我保护等多方面的经验与表达技巧.
(五)、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互动、不断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提问的误区
主要表现为:
1、无效问题多,启发性问题少
很多时候,教师往往没有仔细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就随意发问,形成了无效问题。
2、封闭性问题多,开放性问题少
封闭性问题有明确而固定的答案,只需幼儿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的重述,或通过认知、记忆
和选择性回想进行再认识,就可以知道问题的答案,如“这种动物叫什么"“兔子是几条腿"“你们看看
老师带来了什么”等,封闭性问题在教师的提问中占很大的比重。开放性问题则往往有不同的答案,需
要幼儿比较和分析信息,建立一种关系,进行概括和解释,如“你知道动物都有哪些防御自己的本领吗”
“人们为什么喜欢花呢”等.着类问题才能真正对幼儿的高水平思维形成挑战。
3、提问面对少数幼儿,多数幼儿冷场
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建议
……教师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事先设计问题
2、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3、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
4、提问要尽量使多数幼儿参与思考
除了延长提问后等待回答的时间,教师还要处理好两种策略的使用比例——充分应用海门(Hyman,
1979)所强调的高原式策略,而避免过多使用尖峰式策略。
所谓尖峰式策略,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指名回答后,连续提出较深入的问题由同一人回答,直到某
一阶段后才用另一人回答另一系列问题。高原式策略则是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并由多人回答后,再提
出深入一层的问题.
如:T:教师C:幼儿
尖峰式策略
T:小朋友,请说出自行车有哪些零件?
C:轮子
T:轮子有什么功能?
C:省力,行走方便。
T:自行车一定要有轮子吗?
C:一定需要轮子。
T:好!还有哪些零件?
C:链子。
T:链子的功能是什么?
C:带动轮子.
T:通过什么带动轮子?
……
高原式策略
T:小朋友,请说出自行车有哪些零件?
C1:轮子、车把、坐垫……
C2:链子、刹车。
T:还有吗?
C3:踏板、后架。
C4:车条、反光灯。
T:共有9项零件了,它们各有什么用处呢?
C2:轮子可以转动,方便行走而省力。
C1:轮子还可以……后架……
多运用高原式策略,有助于更多幼儿参与到思考问题中来,调动更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5、给予幼儿平等的机会回答问题
教师往往会将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予那些个性主动、知道答案的幼儿,结果,这部分幼儿的机会越
来越多,知识掌握的越好;那些表现不活跃的幼儿则更加不愿意参与进来。这种恶性循环的直接后果就
是积极的幼儿掌握控制课堂发言,不活跃的幼儿长久保持沉默,使“学习机会人人平等”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提问时目光应面向所有的幼儿,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在问自己,应给予所有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
照应到每个角落的幼儿.
6、对所有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
这是提问的延续,对保证提问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教师要认可和接纳所有幼儿的回答,不一定是
赞同,但要让幼儿知道教师已经听到了他的回答,知道了他的想法,如使用一些表示认可的语言:“嗯,
还有别的想法吗"“那是一种可能”“你们对这件事都有一些有趣的想法”。幼儿可以根据彼此的看法
确定、调整或重建自己的观点。
7、不诱导幼儿跟随自己的想法
如果教师不赞同幼儿的想法,应该去探究幼儿不同想法背后的原因。因为幼儿往往会在没有真正
理解的情况下就把教师(权威)的观点当作事实接受下来。如在幼儿测量了自己投沙包的距离后,教
师问“是3块砖长,还是5把尺子长",一名幼儿回答:“5把尺子长”时,教师请他“再想想到底哪个长”,
幼儿看着教师的眼睛沉默了片刻改口答:“3块砖长”,没想到教师又让他“再好好想想”,于是有几
名幼儿意识到正确答案,马上回答“一样长"。上述教师的提问引发的不是认知冲突,而是一种对教师
想法的揣测,其实是换了一种方法使幼儿接受自己的想法。
8、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并分析错误背后的原因
幼儿的错误对教师有很大的意义,如果教师能看到错误背后的原因,就能预测幼儿当前的发展水
平,了解幼儿思维的线索。因此,当幼儿答案错误时,教师不应马上纠正或通过语言(包括语气)和表
情让幼儿感到自己出了错,而是要迅速判断幼儿的经验水平,调整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总之,教师的提问
技术至关重要,同样的情境,如果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或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期提出,幼儿探究的
主动性、深度和广度会完全不同。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把握活动节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双边活动的有效性。正如拉瓦里所说,“教师在最为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问题,这样就有
可能推动儿童在较高的水平上进行活动”。
在提问技术的使用上,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值得教师铭记与借鉴,即通过不断的诘问
使学生产生怀疑、不确定、迷茫或困惑等心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行为。利用提问促使学生形成初
步的假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假设产生怀疑——促使学生承认自己并确定自己的假设是对还是错—
—引导他建立一个正确的假设.
(四).教学过程应努力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幼儿教师们已认识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
是传授现成知识的过程,更是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信息
时代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过程。因而应努力把教学过程变为儿童自
主建构的过程.但如果教师没有真正实现从“指挥型”角色转化为“指导
型"角色,在过程设计中必然会表现为形式上的创造性。
例七:小兔玩筐(中班体育)简要过程:
1.筐散放为障碍。
•教师扮兔妈妈和小兔随音乐进入“森林”,模仿不同的小动物作、
跑、跨、跳等。
2.以筐为石头铺路。
(1)妈:不好走路,铺成石头路吧。
(2)铺成不同颜色的石头路。
妈:“石头”有不同颜色,我们来铺路吧。
(3)铺成不一样的石头路。
一条平平整整。
一条高低不平。
(4)数每条石头路的数量。
3.玩筐。
•妈:大筐象什么,玩一玩。(一物多玩)
4.用筐运货:帮河马经理运饼干给熊奶奶.(按数取物)
评析:
四、看教育活动效果
1、目标达成度高,幼儿参与主动。
2、师幼关系融洽,和谐民主互动。
3、活动延伸,激发探索兴趣.
集体教学的过程,是完成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
程,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真
正以幼儿发展为本,无论是教学步骤的安排、教法的选择、提问的设
计、教具的使用等等,教师都应努力从“独奏者”“表演者”转变为“伴奏
者"“引导者”,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尽量满足幼儿发展需要,
充分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务实求真,保证幼儿在与人、事、物
的互动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积累、有所提升。
长凳游戏
—--------大班体育活动设计及评析
目的:
1。利用长凳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
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勇敢、果断、互相帮助、临危不惧的良好品质和自我选择、主
动参与锻炼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与能力。
准备:
木制长凳(长为2.5米,宽为0.3米)8条、海棉垫2块、塑料弧形积木8
个、录音机、磁带.
过程:
1。幼儿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随老师一起做热身操。
2。教师把活动器材---——-长凳介绍给幼儿:“长凳是用来坐的,可今天
我们要用长凳做各种有趣的活动。"
3.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自由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儿
示范自己的玩法。
4.带领幼儿进行各种钻爬游戏.
(1)爬过“地道”---—-长凳横向间隔2米左右摆成一排,从长凳下爬过。
(2)钻过双层“地道”———-—将长凳两个两个叠起来,从凳子间隙中爬
过。
(3)开“火车”——--——-—将长凳横向间隔0。5米左右摆成一排,请
幼儿肩搭肩从长凳上迂回走过。
(4)爬过“暗道”——-—-—将长凳并拢,让幼儿从长凳下爬过后站到凳子
上。
5。让幼儿分别用各种方法从纵向放置的一个长凳、两个并排的长凳、两个
并排但左右分开的长凳上用各种方法走过“桥",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
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6.将两个长凳叠在一起,让幼儿走过“桥”,并从“桥上”跳下。然后从塑
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7.集合幼儿,教师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领:屈
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身体下蹲。
8。将三个长凳叠起来并铺好海棉垫,让幼儿自己爬上凳子走过“桥"并从
“桥”上跳到垫子上,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起伏桥”上走回来。
9。视幼儿情况逐渐增加“桥”的高度,鼓励幼儿尝试从“桥"上走过并跳
下.
(1)教师加强保护,尤其要注意幼儿过“桥”的安全.(可让配班教师协助
保护.)
(2)引导幼儿帮助爬凳子有困难的同伴.
(3)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教师可在其过“桥”时把手伸在“桥”当中设置
障碍,让他跨过。
10。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
品质。
11幼儿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随教师做放松操。
12幼儿离场。
评析:
利用长凳开展体育活动,颇有新意。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把长凳摆放
成各种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一系列爬、钻、走、跑等活动,充分发挥了长凳这
一“自然”运动器械的多功能性和可变性,幼儿不仅从中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绪
体验,而且发展了钻爬、攀登以及平衡的能力。
从活动组织形式来看,有自由探索活动、分散活动和集体活动,这三种组织
形式既符合活动内容的需要,又符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而合理、科学地调节了
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提高了体育锻炼的实效性.
从活动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活动过程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如幼儿“自由
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这一环节是后面”钻爬游戏”的铺垫,“走桥”则是“钻爬
游戏"的延伸。此外,由于幼儿的体能、动作发展水平、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教师没有采用简单划一的活动形式或提出同一要求,而是有意识地在场地
上设置高低不同的“独木桥”。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教师还在其过“桥"时把手
伸在“桥”当中设置新障碍,增加活动难度;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则及时给
以鼓励,并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让他们力所能及地参与活动,从而让每个幼儿
通过锻炼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从实践效果看,本次活动的全过程,幼儿都处于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教师的
教态十分亲切,语言幽默、生动,富有启发性,而且教师自始至终不忘与幼儿进
行情感交流,如教师一边带领幼儿参与活动场地的布置,一边与幼儿自由交谈,
这既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又使幼儿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当幼儿说凳
子并排放置就象要“看戏”时,教师机智地说:“那就看我的表演吧。"从而自然
地过渡到示范动作的环节。
由于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料性,因此,教师常常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
出调整,如有一个男孩较为胆小、内向,他不敢从4张叠放的凳子上跳下来,教
师就以轻松的语气鼓励他试一试,并适时、适当地助了他"一臂之力"。当这位幼
儿初获成功体验时,教师又请他连续跳了3次,从而逐渐消除了他对高度的恐惧
感,为培养他的勇敢精神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动的执教者是位男教师,因此,在培养幼儿勇敢、
果断、抗挫折、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14:45: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66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