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
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
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
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
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
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
学习英语和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英语课程有利于学生体验中外文化差异,
丰富思维方式,增进国际理解,提高人文素养。英语教育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
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良
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形
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课程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
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
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个
性化的活动,学习者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
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
益。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教学
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灵活多样,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
(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且需要逐渐积累。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与之相衔接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
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
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连续性和渐进性。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
水平及相应等级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
(四)强调学习过程,体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
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
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
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
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
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特别要注意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
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强调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和进步,使评价在培养学生自信和保护学生自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终结性评价应
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六)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
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教师要因地制宜,
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
报杂志、网络信息为学生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同时,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和支持
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三、课程设计思路
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
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
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根
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五个方面设计整体课程目标和分
级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它们相互联系,相
辅相成,使英语课程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注重优化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较强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以初中三年级为终
点(即义务教育9年级),并与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相衔接。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
课程(含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形成循序渐进、持续
发展的课程。采用分级方式设计课程主要是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和教
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分级方式,力求体现不同年龄段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使国家英语课程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九级目标体系中,一至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相当于3~9年级)的目标要求。其中,
一级为起始级别,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
的基本要求。六至九级为普通高中(相当于10~12年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为高
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
设计的目标。在九个级别的目标中,一级、三级和四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过渡级别,六
级为高中阶段的过渡级别。过渡级别的设置有利于在课程实施中对各阶段的教学进行指
导,同时也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课程目标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
阶段的各个年级。但是,分级目标对3~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各年级的教学和评价
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性要求,有利于课程的整体实施。在义
务教育阶段,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完成
二级目标;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周课时不少于80分钟。7~9年级分
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周课时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执行。衔接,尤其要做好小学与初
中阶段的平稳过渡,促进地区英语教育的均衡发展。师资与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
英语课程起始年级可以适当提前。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英语课程
的实施措施。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
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
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
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
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有效的
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所以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与发展思维能力有
密切的联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能够进一步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习者从多角度
理解世界的多样性,提高分析能力与认知水平。
实现英语课程在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
同构成的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
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本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级别要求。其中,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
读、写等技能提出五个级别的不同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
意识提出了二级和五级的目标要求。
一、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
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
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
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
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
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
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表2是语言技能的分级目标。
二、语言知识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
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
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表3是二级和五级语言知识的分级目标。详细内容参见附录一、二、
三。
三、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
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
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
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
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使学
生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表4是二级和五级的情感态度分级目标。
四、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
动和步骤的信念。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
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
加以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
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
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教
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在英语
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
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可持续性学
习奠定基础。表5是二级和五级学习策略分级目标。
五、文化意识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
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
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
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
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
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
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
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表6是二级和五级的文
化意识分级目标。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
同时,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
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
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努力适应英语课
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为此,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应努力做到:
(1)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发展要求,选择适当的教
学方式和方法,把握学习难度,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
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并使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不断进
步。
(2)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尊
重学生个性,充分利用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3)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
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
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
出现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灵活的方法妥善处理语言实践中出
现的错误。
(4)强调打好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
言素养和基本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积
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具
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而服务。
要积极尝试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
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应注意处理好学习知识与
发展能力的关系、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以及教学与考试的关系。在设计教学活动
时,要体现以下要求:
(1)活动要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要为学生提供展
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语言实践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运用能力。(2)活
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尽可能接
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3)活动应包括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
过程,应使学生通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整合,
从而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活动应能激励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特别是用英语获取、
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事情。(4)活动不仅限于课堂,还可延伸到课堂之外。活动应有利
于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联系,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
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3.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教师应做到:
(1)结合学生母语学习的经验和认知发展需求,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
和异同,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学习策略的能力:感知和模仿英语发音的特点;有效记
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理解英语句型的结构和语用功能;初步运用听说读写四项语
言技能获取、处理和传递所需信息;在具体语境下开展有效交流;主动反思和调控自己
学习的策略等。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应强调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2)根据学生
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整体安排学习策略的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发
展具体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的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和示范不同的英语学习策
略,创设有利于学生使用各种学习策略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效运用学
习策略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积极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尝试和自我监控使用策略的情
况和效果,并指导学生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逐步
形成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并符合个人学习风格和需要的英语学习策略。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语言素养包括文化素养。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异国文
化、形成跨文化意识、拓展文化视野,同时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做到:(1)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
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流做准备。(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根据
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
体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5.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从以
下几个方面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1)根据所在地区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
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对教材所做的补充和删减,
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避免一味为了满足考试需要而对教材作调整。(2)
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需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活动加以替换。也可根据需
要扩展教学内容或添加活动步骤,比如增加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难度。
教师还可适当延伸原有的教学活动,比如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或辩论活动,增
加词汇学习活动或写作活动,从而丰富教学内容。(3)根据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对教
材编排顺序作适当的调整。(4)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具体
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
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调整教材中建议的教学方法,采用最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
方法和步骤。
6.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
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同时也要充分利
用常规的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使各种教育技术都能科学地、合理地、恰当地、简约地
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而服务。为此,了有效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努力做到:
(1)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
实物等常规媒体,同时积极利用音像、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教
学内容和形式,(2)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等多种资源,提供充足
的条件,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和空间。师资条件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学校应当充分利
用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推进英语教学。(3)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更应注意使
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以适应儿童
的认知特点。
(4)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与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实例,丰富教学内容,正
确处理讲授与多媒体手段使用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要注意目的性、
恰当性、合理性。多媒体的使用不能替代师生课堂上真实而鲜活的语言交流、思维碰撞、
情感互动和人际交往活动。
7.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英语课外活动应是课内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应能为学生用英语做事情提供更大的平台。
活动要有助于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语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
智力和塑造性格。英语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应注意:
(1)形式多样、因地制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发
展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创造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的课外活动,
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剧,以及英语角、英语墙报、校园或班级刊物等,还可以举
办演讲会、英语演出会、英语主题班会、英语作品展示会等,甚至可以参与社区英语活
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参与有组织的国际学生交流活动。
(2)注重兴趣,鼓励参与。英语课外活动设计应注意课内外活动的沟通、延伸和拓展,
要着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注意鼓励、动员、吸引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为他们设计适合的形式和内容,使他们能够乐于参与,并通过亲身体验产生学习兴趣、
动力并获得成功。在活动中要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热情,尊
重他们的参与方式,并注意因势利导。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课外活动具有新鲜感
和活力。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尤其要突出童趣。
(3)鼓励自主,提供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策划和选择,
要关注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做好活
动的顾问和服务工作。学校要积极引导英语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避免使英语课
外活动变成课业补习活动。
8.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
在实施英语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深对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理解与认识。既要
充分吸收和继承各种教学方法的可取之处,更要根据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进一步优
化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教师要特别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努力适
应英语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应做到:
(1)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语言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掌握并不断
更新学科专业知识。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知识包括系统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扎
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应能用英语阅读专业文献,表达观点和看法,
用英语实施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并随着社会
和语言的发展不断更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不断积累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英语学科教学知识既包括基本的教
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也包括有关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教师要了
解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根据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和学习环境对英语学习的
影响,不断探索学生英语学习的客观规律。教师要能够确定合理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
目标,设计合理、连贯、清晰的教学过程,选择并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
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还应注意观察教与学的过程,监控教与学的效果,并及时调
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3)开展教学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发展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反思,加深对教育教学
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要通过建立
教学团队,构建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机制和氛围,鼓励分享,促进交流,提炼适合个
人特点的教学信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
的英语教师。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上述教学建议一,特提供部分教学案例供广大教师参考。见附
录五。
二、评价建议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
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加以及时、有效地监控,以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维
化。
1.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应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
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
2.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以及评
价的实施等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
与者和主动的合作者。
3.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
评价的内容与标准要依据课程标准。因此,教师应当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
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及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
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内容,采用恰当形式
4.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在设计和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阶段教学的特点与评价目的,充分考虑学生
的年龄、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选用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可采用与课堂教学活动接近的形式以及平时测验、成长记录袋、问卷调查、
访谈等形式。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
终结性评价应采用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和表现性的评价形式,在诸如期末、学业等考试中,
应采用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笔试中,客
观性和主观性试题要合理配置。
5.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
形成性评价是日常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习
行为、学习结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实际课
堂教学的目标,设计合理有效的评价活动,及时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观察和了解
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困难,为下一步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
供依据。形成性评价应坚持激励原则。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
结果,使学生通过参与展现自己学习进步的各种评价活动,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有
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采用描述性评语、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方式,
也可采用测试与非测试、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与学生开
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并应主动争
取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
6.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如期末考试、毕业学业考
试等。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手段,应依据课程标准
的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终结性评价应根据教学的阶段性
目标确定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包括口语、听力、阅读、写作和语言知识运用等部分。
口试要重点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策略的使用。听力测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理解
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避免单纯辨音题等脱离语境的题型。终结性评价应以具有语境的应
用型试题为主,合理配置主观题和客观题。对语言知识的考查不能孤立地考查知识点,
更不能考查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小学的终结性评价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
恰当的形式和内容,做到简单、实用。学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教育行政部门也不
得根据成绩对本地区或学校作任何形式的排名。
7.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教学与评价都是英语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的关键环节,评价是及时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正确处理二者之
间的关系。评价要服务教学、反馈教学、促进教学。平时的教学要避免为考而教、不考
不教、以考代教的倾向,特别是要避免采用题海战术干扰正常教学的做法。要坚持以考
查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使教学始终立足于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发
展。
8.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9.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
查初中毕业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级别水平的程度
英语学业考试的命题应遵守以下原则:(1)要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
(2)要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避免单纯考查语言知识;(3)要充分考虑
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4)要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根据语言实际
使用情况命题;(5)要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偏、旧的试题,要控制题量;
(6)要根据试题的考查目的和考查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
三、教材编写建议
英语教材是指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练习册、活动册、读物、自
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挂图、卡片、教学实物、计算机软件等。义务教育阶段英语
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材要以课程标准规定的课
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依据在满足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应尽可能灵活多
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材编写应体现以下原则:
1.思想性原则
英语教材既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媒介。
教材选材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既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
精华和中外文化的异同,还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提高文化鉴别能力,树立民族自尊心、自
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材中还应选编一定比例的介绍
祖国文化的内容,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
育以及民主与法制教育。
2.科学性原则
英语教材的编写要依据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语言水平学生
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教材的编排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精选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和终身学习的语言材料,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教材应根据不同阶段英语
学习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各有侧重。教材在内容、目标和要求等方面应全
面体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使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等目标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教材应尽可能选择真实、地道和典型的语言素
材,保证重要语言内容有较高的复现率。
3.趣味性原则
教材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
趣、爱好、愿望等学习需求,为此,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具有时代
气息的语言材料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设计生动活泼、
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灵活性原则
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
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以便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取舍和补
充。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
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如录
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广播影视节目、各种形式的网络资
源、报刊杂志以及班级、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等等。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交流学习资源、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组织学
生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柜;鼓励学生制作班级小报、墙报;还可以尝试组织学生的网
上交流和讨论,制作班级英语网页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班级和学校进行英语环
境设计。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13:32: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62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