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古代送别诗
干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
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
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
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送别诗以它
独特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布
衣鸿儒。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情中有情人晶莹的泪
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有朋友的依依
不舍,“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
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有母亲鬓边的白发,更有赤
子拳拳的情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
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也许相见就意味着
离别。离别就意味着伤感,但有谁能够否认这离别是美的,尽管有
些凄凉。有些伤感。诗人将浓烈的情感化做语言的珠玑散落在历史
的玉盘中,闪耀在色彩斑斓的文学星空里。离别是一种痛,痛得令
人肝肠寸断。但离别也不只有涟涟的泪水和无尽的哀伤,有相当多
的诗人敢于跳出送别诗伤感的通套,他们的诗别开天地,或对美景
加以赞扬,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
秋。”(戴叔伦《送人游岭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或对友人寄以祝福与劝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
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与君离
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这些诗清新秀丽,毫无悲酸之态,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
高远,情深意浓,为送别诗添上了明快积极的一笔!当然,也有既非
抒生离死别,又非劝说祝福的,而是以送别为题,寄长期不平的际
遇于无限的人生感慨中。
借送别言志,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
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尽管“言志抒情”原是中国古代诗歌数千年间积淀而成的一种
民族特色,而非独为送别诗所专擅,然而这类诗在抒情方面较其他
类属作品却来得更为挚厚、强烈。正如前人所说:“古伤逝惜别之
词,一披咏之,楸然欲泪者,其真情也。”(《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
录骚隐居士语)此为送别诗特征之一。其特征之二是以感情的悲剧
【心声】 I百家纵横I
●平卫龙
性;中突和心灵的巨大波荡唤起读者的共鸣、同情与悲悯,展现出主
体意愿与严酷现实的矛盾,在情感上体现为“欲留不能。欲舍不
忍”。举一诗为例: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
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卢纶《送李端》)
少小孤独,正需要亲友抚慰,却过早为客,一可悲也;相识恨
晚,当抵掌促膝,朝夕同处,然又临别,欲留不能。二可悲也;适逢衰
草暮雪。哪堪凄凉时节?三可悲也;别后期聚,却不知相会于何时何
地,四可悲也。正是这种主体意愿与客观现实的严重违背导致了作
者渐次腾涌的感情冲突,从而使作品染上一层浓郁的悲剧色彩。
借景言情,是中国古典诗歌重要的表现艺术之一。送别诗亦是
如此。值得一提的是,为感情内容和创作环境所决定,其借以言情
的客观物象及其所构成的美感形态有其独特之处。古人送别多在
歧路旁、津渡口、长亭间或都门外。在这样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环
境里,可供作者触目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
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所谓“登山
临水送将归”是也。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便构
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阔而深沉的美感形态。“荆吴相接水为乡,君
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
杜十四之江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J,“远芳侵
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莫不如此。这些送
别诗多从大处、远处和动处着笔进行描写。不仅使人从其空间的无
限扩展和延伸产生一种知交远别的失落感,而且给人以“兰舟催
发”的躁动感和忧烦感,从中体味到离别的惆怅与悲伤。
虚实相生,是送别诗创作上的又一艺术特色。“醉别江楼橘柚
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
《送魏二》)诗的后两句即是推想。虚拟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
“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恬的幻象,借以加
倍地表达作者的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当我们随凄清哀婉的送别而辗转伤怀时,当我们为清新明朗
的送别而欢欣鼓舞时,当我们为离别中渗出的身世之感际遇之悲
而扼腕叹息时。我们才算走进了送别诗。只有走进送别诗,才能感
受到诗歌美丽的文字中流淌出的悠长韵味;只有走进送别诗,才能
感受到诗歌优美的词句中蕴涵的深沉魅力。
(乐清市蒲岐巾学)
人文地理知识加以整合。
三、强化专题复习
促进知识重组和迁移,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地理专题
复习是以某一地理要素、地理重要能力、地理热点或焦点问题等为
线索或情景,对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主干知识进行跨章节的迁移
和重组,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复习形式。其复
习目标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进一步巩固、夯实所学的基础主干知
识,甚至是对主干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二是培养和训练学生以某一
主题为线索,对所学主干基础知识进行跨章节迁移、重组的能力;
三是培养训练学生根据所给情景,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
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专题复习按主要目标的不同,可分为:以地理学科中的主
干基础知识作为专题来跨章节进行知识迁移和重组的主干基础知
识专题复习,这是基础的复习。专题复习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主
干知识或以主干基础知识查漏补缺、训练和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
重组的能力等,如等值线专题、区域空间定位专题等。以高考地理
考试中强调的重点能力,或以学生的弱项能力作为专题的重点能
力专题。是专题复习的核心。复习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解题能
力(思路、方法和技巧等)。如选择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专题
和信息的提取专题等。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某一重大现实问题为
专题的地理热点专题,是专题复习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专题复习的
归宿。复习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关注重大社会问题的观念和意
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等,如人口问题专题、农业问题专
题等。通过地理专题复习,构建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体系,提
高综合分析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唐山丰南一中)
2009_7-◆75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12:4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61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