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4分)
外婆的温度
杜若冰
①小时候,我最喜欢土豆了,外婆也最爱土豆,我们的
不同就是我喜欢吃土豆,而外婆喜欢种土豆。
②外婆将土豆当个宝,土地还未收获时,她就时不时来
看看,拂起这片叶,翻翻那边土。我常想如果土是透明的,
外婆恐怕就得天天趴在那儿看了吧。每每这时,我就站在外
婆身后,痴痴地笑她。身后一阵风吹过,土豆的叶随着夕阳
的旋律轻轻摇摆。
③好不容易等到可以收土豆时,外婆便经常带着我去掏
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掏累了,外婆就站在田埂上,她身上的
衣服被风吹得鼓鼓的,像是要起飞一样。每当看到这个场景,
我都会觉得外婆不像是这个世界上的人。我蹲下身,拿着一
个小木棒,细细地抠着土豆边缘的土,待看到土豆那浅黄色
的薄皮了,我便开心地扔掉木棍,抓住土豆白色的茎,用尽
力气猛地向上一拔。清脆的断裂声响起,我跌坐在田塍,手
中还死死捏着一片大大的叶子。
2019试题研究-内蒙古语文
记叙文阅读精选
④外婆见了,也蹲下身来,用那瘦骨嶙峋的手指绕着土
豆周围的土一圈,勾起手指一扣,一颗硕大的土豆便被大地
挤了出来。外婆拿起土豆,轻轻一抖,土块便纷纷落了下来。
外婆又挖了几颗,然后将土豆递给我,领着我回家去。
⑤风有点凉,但手中的土豆却散发着暖意。我低着头想,
土豆长在土地里,被大地呵护着,土豆是温暖的,那大地的
温度会是多少呢?
⑥到了家,土豆被外婆切成了细丝,经过油与火的双重
作用,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菜。我趴在桌子上,不停地晃着
够不到地的腿,深吸一口土豆丝散发出来的香气,外婆只吃
一点点,便将一整盘土豆丝推到我面前,宠溺地看着我将一
盘土豆丝消灭干净。
⑦饭后,外婆在小溪边洗衣服,我就趴在草坪上看着她,
有一搭没一搭地找着话题。“外婆,土豆为什么叫土豆呢?”
我好奇地问。
⑧“土豆啊,就是土疙瘩,土里生长出来的豆子,”外婆
洗衣服的手顿了一下,她就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加了一句,
“咱们这儿,土豆还叫地蛋,地里的宝贝蛋,土蛋啊,就是
土地的孩子。”我点了点头,觉得大地母亲真有福气,孩子那
么多,又那么讨人喜欢。
⑨外婆用辛勤种植出的土豆,将我喂养成结结实实的人,
我看着自己微微发黄的皮肤,觉得自己就像是大地的外孙女,
大地就是我的外婆。外婆曾对我说过,长在地里的都是好东
西,因为它们聆听着大地的脉搏,所以它们懂得大地的快乐
与痛苦。
⑩现在我搬到了城里,菜市场就在楼底下,外婆却还要
坚持每月给我送土豆。她说,外面的土豆都是人给催产出来
的,不好吃。我摸了摸外婆刚刚送来的土豆,依旧透着几分
暖意。我闭上双眼,感受着从土豆表皮传来的温度。我用了
七年的时间,量出了大地的温度,那正好是人体的温度,也
是外婆的温度。
(节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细读全文,在下面方框里,把本文事件补充完整。(2分)
看土豆———送土豆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外婆见了,也蹲下身来,用那瘦骨嶙峋的手指绕着
土豆周围的土一圈,勾起手指一扣,一颗硕大的土豆便被大
地挤了出来。(从描写角度)
(2)我点了点头,觉得大地母亲真有福气,孩子那么多,
又那么讨人喜欢。(从修辞角度)
3.请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这样表达的
好处。(4分)
4.本文以“外婆的温度”为题有什么妙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4分)
蓝莓谷
津子围
①那年夏天小鸥15岁,打猪草去了后山谷。奶奶摔骨折
后小鸥不得不辍学了,打理家事,侍候奶奶。
②小鸥有好几年没去后山谷了,走到谷口,他发现以往
入山的小径拦了一道篱笆,门口的立石上雕刻着三个字:蓝
莓谷。小鸥想,后山谷大概被包出去,成果园了,以前他从
没听说后山长蓝莓。小鸥好奇地趴在篱笆墙上向里面张望。
③“嗨!嗨!”声音从小鸥背后传过来,毫无防备的小鸥
吓得几乎坐到地上。小鸥抬起头来,发现一个头发灰白、身
材魁梧的老头正目光炯炯地盯着他。小鸥告诉老头儿,他住
在不远处的村子里,进山打猪草。老头儿打量小鸥一番,板
着脸严肃地说:“我警告你,不要打里面的主意!”看来小鸥
猜对了,老头儿是看果园的。
④进山之后小鸥的心情并不愉快,自己长得像偷蓝莓的
人吗?他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季节里蓝莓是否成熟,那个老头
真是令人讨厌!不想,接下来的事情加重了小鸥和老头的对
立情绪,再进山时,小鸥发现篱笆墙上加了块醒目的木牌,
上面写着几个大字:严禁偷蓝莓。小鸥四下望了望,村子里
萧条寂寥,山上更是人迹罕见,这块牌子显然是给他立的。
⑤小鸥安置好打满猪草的篮子,从一处树林茂密的地方
摸进果园。“站住!”随着一声大吼,看园老头从一棵树后现
出了身影。小鸥撒腿就跑,两个人在园子里追逐着,小鸥跑
不动了,手扶大腿呼哧呼哧喘气,老头和他相隔十余米,也
弯着腰喘粗气。
⑥起初,小鸥并没想摘一粒蓝莓,他只想作弄作弄那个
老头,奇怪的是,去蓝莓园和老头“斗法”成了打猪草之余
的乐趣,因为无论小鸥从什么地方进果园都能撞上老头儿,
好像老头预先设了埋伏一般,这样反而激发了小鸥的斗志,
他动了不少脑筋,比如把衣服挂在甲地,从乙地进入,比如
头上身上用树枝伪装起来,可是,刚刚进入果园,老头就在
不远处现身了,大喊:站住,这回看你还能不能跑掉。小鸥
还是跑了,他终于发现:老头儿原本就追不上他。
⑦小鸥开始轻松地作弄起老头了,他大摇大摆地进出,
反正老头追不上他,不想,老头制作了一个带绳索的竹竿,
有点类似套马杆那种,大意的小鸥还真被套住一次,可惜那
个绳索不结实,一拉就崩断了。
⑧这期间,小鸥还是尝到了蓝莓的滋味儿,他捡的是落
在地上的蓝莓,捡蓝莓时他想,这老头真不善良,宁肯烂在
地上也不给别人吃。小鸥拿蓝莓回家给奶奶,奶奶刨根问底,
小鸥撒了谎,说蓝莓谷的老头给的,“你看都是熟透的,不吃
也烂了。”奶奶相信了,说蓝莓真好吃!
⑨后来老头儿又发明了大弹弓,不过老头的弹弓总也射
不到他。下大雾了,小鸥又上山打猪草,他的心里惦记着蓝
莓谷的老头儿,他想,这样的天气总不会再撞见了吧。他又
偷偷溜进了果园。“好小子,你又来了,这回看你能跑哪去?”
突然,传来老头的声音。大雾三米内见不到人,小鸥一边躲
闪一边咯咯笑,影影绰绰地和老头儿捉起了迷藏。
⑩阴雨天里小鸥再去蓝莓谷,这次被大弹弓击中了,他
先是惊了一下,后来发现那个弹丸是胶皮的,就肆无忌惮地
和老头在园子里绕开圈子。老头跑不动了,远远地落在了后
面。小鸥路过农舍,透过玻璃发现屋里有两台电脑,他拉开
窗户,看到电脑连接着果园四周的监视器,电脑旁边的手绘
地图上,标着红色指示箭头和密密麻麻的黑色小字。小鸥狡
黠地笑了。
⑪那天晚上天晴了,小鸥突然想到,蓝莓树可践踏得不
轻,第二天早晨,他就摸进园子扶那些倒掉的蓝莓树,这次
老头没有出现。小鸥已经知道监视器的盲点在哪里了。
⑫小鸥和看园子老头斗法、追逐了整个夏天,后来父亲
把他接到遥远的省城插班就读。一天,父亲急匆匆来到学校
问小鸥蓝莓谷的事,他紧张得要命,不知从何说起,后来知
道,蓝莓谷的老头去世了,他不是看园子的,而是蓝莓谷的
主人,早在七年前就患了癌症。老头去世前留下遗嘱并做了
公证,他将蓝莓谷送给了小鸥。
(原文有删改)
1.本文中小鸥和蓝莓谷的老头之间的故事可谓乐趣横生,引
人入胜。请根据提示将下面情节补充完整。(2分)
(1)起因:。
(2)发展:老头写了木牌,小鸥觉得是写给他看的,加重了
他的对立情绪。
(3)高潮:。
(4)结局:小鸥离开,老人去世后把蓝莓谷送给了小鸥。
2.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
(1)小鸥撒腿就跑,两个人在园子里追逐着,小鸥跑不动了,
手扶大腿呼哧呼哧喘气,老头和他相隔十余米,也弯着腰喘
粗气。(从人物描写角度)
(2)小鸥狡黠
..
地笑了。(请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文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老头能及时发现小鸥入园是因为装
了监控?请任意找出一处。并分析作者在后文借助小鸥所见
来交代原因的好处是什么?(4分)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作
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6分)
那份深不见底的失望
杨照
①女儿的钢琴由江恬仪老师启蒙。女儿六岁进小学音乐
班,在江老师之外,还有廖皎含老师教她钢琴。两位老师都
对她很好,不只疼她,而且努力想出各种方式让她在钢琴演
奏上取得进步。
②女儿上中学之后,换了钢琴老师,但她跟江老师、廖
老师都保持联络。有一回,她跟廖老师借琴房练琴,练了一
阵子休息时,在廖老师摆放乐谱的架子上,发现一件有趣的
东西。
③那是她自己之前写的一份悔过书,稚嫩的笔迹白纸黑
字地承诺着:“要保持手指站好,要耐心慢练,要专心上课,
不能心不在焉……”最后面是:“如果没有做到,老师可以拒
绝教我。”女儿用手机把那张还贴在架上的悔过书拍下来,将
照片放到“脸书”上,一下子就吸引了许多朋友来点赞和留
言。留言中有好几则来自廖老师的学生,他们带点兴奋又带
点哀怨地说:“啊,我也写过!”之后,出现了廖老师的留言:
“这下大家都知道我是个恶老师了!”
④女儿的妈妈有点担心:老师是不是生气了?女儿倒是
很有自信:“一定不会,廖老师很有幽默感的。”几天后,妈
妈和廖老师在电话里聊天,果然老师以玩笑的态度说:“有一
个在美国教琴的朋友看到那张悔过书,还叫我把内容翻译成
英文,她要拿去让她那些不认真的美国学生也照着写!”
⑤我不记得自己写过悔过书。照理说,成长过程中犯过
那么多错,一定写过,但就是一次都记不得了。或许都是以
敷衍态度写的,没有真正的悔过之意,时日久远,就记不得
了。但我有一段跟女儿写悔过书类似的经历,却在脑中留下
无法磨灭的痕迹。
⑥小学五六年级时,我跟一位个性暴烈的老师学小提琴,
课堂上经常被打,痛苦不堪。有一次上课,我心中充满了怨
怼,老师愈打我,我愈是不愿意好好将他要的声音拉出来。
几次之后,老师突然冷静地说:“收琴,别拉了。”我收了琴,
鼓足勇气挺胸正眼对着老师。
⑦老师说出我完全没有料想到的话:“琴留着,你走,回
家去。罚你一星期不准练琴。”老师接着又说,“下星期来,
你明白告诉我,还要不要学琴!你若说不要,我就把琴还你,
以后你就再也不用来了。”
⑧老师后面这一段话,我听了,但没有真正听进去,因
为心里光想着要赶快在老师还没有改变主意前离开那里,坐
实一个星期不用练琴的“惩罚”。走出老师家门,那种如释重
负的快乐,更让我无法真正去思考老师到底说了什么。
⑨一直到星期天,距离下次上琴课只剩下两天时间。再
也逃避不了了,也没办法假装忘记老师交代的:“你明白告诉
我,还要不要学琴……”我想了想,郑重其事地暗下决心:
宁可被老师挥两个巴掌,也要勇敢地说出“不想学了”!
⑩对,说出来,忍两个巴掌,就从每周一次的痛苦中解
脱了。
⑪我步伐沉重地走到老师家门口。老师开了门,手里提
着我的琴盒,眼睛看着我,没说话。显然他没有忘掉上回的
事,他在认真地等我的回答。停了一秒钟,我开口说:“对不
起,请老师继续教我拉琴。”话说出口,自己都感到很意外,
这不是我准备好要讲的,我要说的明明是“对不起,我不想
再学了”,为什么话在出口前自己转了弯呢?
⑫多年之后,我才理解在老师家门口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那个时候,在内心深处我明白,如果说“我不想再学了”,
老师会有多失望。我甚至明白了,为什么我那么受不了被老
师用旧琴弓抽打肩膀——不是因为痛,而是因为老师打人时
表现出的失望。他的失望比琴弓打在身上,更让我感到痛。
⑬我做错准备了。我准备着忍受老师盛怒下冲动的两个
巴掌,但在那个时候,我知道不会有那两个巴掌,只会有老
师很可能完全无言的、深不见底的失望。
⑭我没办法面对那样的失望,就是没有办法。
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章中第⑤段的作用。(3分)
2.细读第⑪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
理的。(3分)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为什么最终开口说的是“对不起,
请老师继续教我拉琴。”(3分)
4.本文中女儿的老师和“我”的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截然不
同。哪个老师的方式更好?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4分)
那时·那人·那书
张淑娟
①三十多年前,我出生在农村,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
间是在大清河边度过的。
②记得那时,爷爷每天都去河边放羊,我特别愿意跟着
爷爷,走在羊群的后边,丝毫不管家人的阻拦。尤其到了夏
天,河堤上的树木枝叶浓密,整条河水都被树荫包围着。我
在河边捉蚯蚓找田螺,常常玩得不亦乐乎。爷爷抱着他的收
音机,一听就是一下午。有一次,爷爷把我叫到他跟前:“这
条河叫什么河,你知道吗?”“大清河”,我脱口而出。“会写
吗?”说着,爷爷用手拿起一截小木棍儿,另一只手轻轻抚
.
平
.
被水浸过的沙地,然后一笔一画地写了一个字。“古人啊,
早就知道人是最厉害的,他们以人为大,所以,这个字造得
很像一个站立的人。”看着地上的字,听爷爷这么一说,我突
然觉得,原来认字也可以这样有意思。
③慢慢地,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大概七岁的时候,我
就能和爷爷一起听评书了。因为喜欢评书,所以我特别爱看
连环画,《岳飞传》《大战爱华山》《小商河》这些好看的小人
书,曾让我痴迷了好长时间。有一次,我因为太专心竟然忘
记了吃饭。奶奶嗔怪我变成了书呆子,爷爷反而乐呵呵地说:
“爱看书是好事儿啊!多读书,别人抢不走。不读书,别人
也替不了。”爷爷鼓励我多读书,但是他反对我死读书。小学
二年级的那个寒假,爷爷拿起我的小人儿书翻开岳飞激战的
一页,他用大手盖住下面的小字然后问我:“这一页讲的是什
么?”凭着超强的记忆力,我得意洋洋地复述出那些烂熟于
心的文字。满以为爷爷会夸奖我,可是,爷爷却不停地反问
我追问我,我只好调动全部词汇,尽力把那张图说得更完整
更详细。最后,爷爷用爽朗的笑声肯定了我。油然而生的成
就感像个顽皮的孩子在我小小的心里上蹿下跳。
④这段时光对我来说是难忘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我
从未感到过枯燥或孤单。直到后来上了大学,我依然喜欢把
大把的时间花在图书馆。读书慢慢变得和一日三餐一样重要,
一些感触开始在心里慢慢累积,我也开始尝试写一些文字。
2001年,我的一首小诗和一篇散文先后在两家刊物发表,我
开心地领到了一百多元的稿酬,那次回家,我特意向爷爷炫
耀了一番。读大二的那个冬天,外面飘着鹅毛大雪,我赶到
家的时候,爷爷已经到了弥留之际,我泪流满面地喊他,他
才勉强睁了一下眼,很快,那眼神就望向了奶奶。我只顾伤
心地哭,却不知道这临终的一眼饱含着怎样的深意。直到爷
爷下葬后的第三天,奶奶才把我叫到屋里,她手里攥着几张
皱巴巴的钱。“这是你爷爷卖羊剩下的钱,让我留给你……”
话还没说完,我和奶奶已经泣不成声。那群羊跟了爷爷很多
年,那是他这辈子唯一的积蓄。爷爷子孙满堂却只有我一个
人还在读书。直到临终,他什么都没有对我说,可是,他又
好像把什么都告诉了我。
⑤如今,走到了中年,突然发现,小时候的经历对我的
影响竟是那样深远:当初,爷爷用小木棍儿教给我的字,每
天还活跃在我的眼前,我依然很享受翻开新书的瞬间。“耕读
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过书才能在琐碎庸常的生活里妥善
地安置自己。爷爷只是一个地道的庄稼汉,他没有说过太高
深的道理。可是,他却让我明白:世界上没有白读的书,就
如同没有白受的苦。爷爷走了,永远地离开了。可是,他给
我留下了一个可靠
..
的朋友,一个清明的世界,还有一个温暖
的春天!
(选自《燕赵都市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2分)
大清河边爷爷教“我”认字→→
→人到中年,享受阅读
2.选文以“那时·那人·那书”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3.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爷爷用手拿起一截小木棍儿,另一只手轻轻抚平
..
被水浸
过的沙地,然后一笔一画地写了一个字。
(2)可是,他给我留下了一个可靠
..
的朋友,一个清明的世界,
还有一个温暖的春天!
4.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
析。(3分)
5.细读第④段画线的句子,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他又好
像把什么都告诉了我”的深意。(2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6分)
奶奶妈妈
胡豆周
①早晨,到小区面店里要了碗面条,正埋头吸溜,一句
脆生生的童声敲击着我的耳膜:“奶奶妈妈,我要吃小馄饨!”
②奶奶就是奶奶,妈妈就是妈妈,哪来“奶奶妈妈”这
样的怪称呼?
③我好奇,从面碗里抬起头,侧身去看。一个剪了个童
花头的小姑娘,也就三岁多的模样,白白净净的,坐在一位
大嫂的腿上,在吃大嫂喂到嘴边的面条。大嫂五十开外的年
纪,瘦瘦弱弱的身形,她怜爱地望着小女孩,“好好好,再给
你下馄饨。”
④“大嫂,这是你家孙——女?”我忍不住想打听,但
问得有些迟疑,怕唐突了。
⑤“比亲孙女还亲呢!”大嫂微笑着不吭声,而一旁的几
个食客却几乎异口同声,语气中是满满的赞叹,“她妈妈在,
也带不了这么好!”
⑥什么意思?女孩这么小,妈妈就不在了?我有些吃惊,
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
.......
。
⑦小馄饨来了,冒着热气,烫。大嫂站起身,拉着小姑
娘到外面喂去了。
⑧面店里的人似乎对这小姑娘的事特别感兴趣,也特别
了解,连不停招呼客人的老板娘也停下手中的活计,给我介
绍情况。
⑨原来,小姑娘叫君君。她爸爸是河南人,就在这面店
的旁边租了个车库,做点小生意。在君君一周岁时,她妈妈
给她过了人生中第一个生日。过完生日后不几天,她妈妈就
把衣服整理打包全带走了,把君君丢给了她爸爸。
⑩而这位大嫂呢,姓杨,就住在前面一排楼房里。她是
个热心人,谁家有困难,她都伸援手,帮一把。君君妈妈在
的时候,小夫妻吵架,总是杨大嫂去做“和事佬”。现在君君
妈妈走了,杨大嫂看不过焦头烂额的君君爸爸,更看不过嗷
嗷待哺的君君,于是从喂奶、把尿开始,逐渐地把君君的喂
养、洗刷等一揽子事全包了,成了自己的“亲孙女”。
⑪门外,君君吃完了馄饨跟隔壁的小姐姐玩去了,杨大
嫂拿着空碗又走回店里。
⑫“杨大嫂,您真不容易!带小孩儿,就是亲奶奶都累
得叫苦不迭啊!”
⑬“就搭把手,不能眼睁睁地看她遭罪啊。”杨大嫂摆
着手说,“其实也不是我一个在帮她,整个新村里的邻居都同
情她,她身上的衣服都是邻居们送的,我爱人单位的同事逢
年过节也给她买衣服。”
⑭“杨大嫂,你带这个小孩,你全家人都支持吗?”
⑮“那是肯定的,有一个人不支持都带不成。”杨大嫂
点着头说,“这么小的孩子,我一个人是搞不定的。比如,君
君刚学走路时,我们全家三个人都张开手,像老母鸡护小鸡
似的,就怕她磕碰了。帮她洗头、洗澡,也要几个人一齐动
手的。”
⑯我跟杨大嫂抱歉地说,想问她个俗问题。
⑰“是不是想问我,图什么?”大嫂说,这个问题有不
少人问。她反问我,“就是带个亲孙女,你能图什么?图她给
你养老送终?”大嫂哈哈一笑,说,“带君君确实辛苦,但也
有快乐,比如她长高长胖了,会唱儿歌了,会叫人了,比如
她忽然稚声稚气地冒出一句大人话,都让我们很开心。她现
在成了我们家的开心果。这就是给我们的回报。”
⑱我听得频频点头:“在带君君的这两年多,有没有过
纠结?”
⑲“这倒真有过。”杨大嫂接过话头,有一吐为快之感。
⑳去年,杨大嫂的爱人在一次朋友聚会时说了带君君的
事,桌上的几个朋友大多不赞同带这个孩子。有个朋友引用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的俗谚,断定杨大嫂
的行为最终落不到个好,会伤害了自己和家人。
㉑大嫂坦言,开始她也纠结了好几天,后来想通了,“只
要君君在这里,而且她爸爸愿意让我帮着带,同时我也有精
力带,就带着呗,即使于我没有所谓的好结果,我也认了,
总不能怕尿床而整夜不睡啊!”
㉒“君君知道妈妈待她最好,所以她觉得谁好谁就是妈
妈。”杨大嫂说,“君君除了叫我‘奶奶妈妈’外,还叫我女
儿‘阿姨妈妈’,有几次还叫我爱人‘爷爷妈妈’呢。”
㉓“奶奶妈妈,我冒汗了!”君君满头冒着热气,冲进了
面店。杨大嫂赶紧从口袋里拿出一块早就准备好的白色手帕,
衬在了君君的背上,“赶紧回家换衣服,不然要感冒了!”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6月19日,有删改)
1.概括君君叫杨大嫂为“奶奶妈妈”的原因。(4分)
2.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正埋头吸溜,一句脆生生的童声敲击
..
着我的耳膜:“奶
奶妈妈,我要吃小馄饨!”
(2)什么意思?女孩这么小,妈妈就不在了?我有些吃惊,
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
.......
。
3.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4.从全文看,以“奶奶妈妈”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6分)
多了一把锁
肖春荣
①王燕是一家快餐店的送餐员。这天,她来到一个小区
送餐,送完后,她提着两只箱子,来到她的三轮车前,正想
开锁,突然发现车轮上多了一把锁。王燕正觉得纳闷,一名
物业保安朝她走来,说这锁是他锁上的,要王燕交五块钱的
停车费。
②王燕忙笑着和保安解释:“大兄弟,今天送餐我没有收
到钱,下次一起算好吗?”
③保安摇摇头说:“你经常来这里送餐,以前只停一会儿
也就算了,可今天你的三轮车都在楼下停了一个多小时了,
我们领导说了,必须收你停车费。”
④王燕赔着笑脸继续恳求道:“大兄弟,今天楼里的电梯
坏了,我提着两只大箱子爬了三十层楼,之后又走了下来,
所以耽搁了时间,你就通融一下吧。”
⑤保安还是不肯开锁:“大姐,这事不是我说了算,领导
交代好的,我也没办法,大家在这里停车都有原因,不能找
个理由就随便停车吧?”
⑥王燕犹豫了一会儿,从箱子里取出两盒盒饭,递给保
安说:“大兄弟,送你两盒盒饭吧,就算顶了停车费可以吗?”
保安还是摆手说不行。
⑦王燕叹了口气,说道:“大兄弟,不瞒你说,我家里经
济困难,老头子有病,还有一个女儿在读研。我一天打三份
工,中午给一家快餐店送外卖,送一份挣一元钱,若是因为
我的原因顾客退货了,我就得自己赔上。我送外卖两个多月
了,没少吃送不出去的盒饭,我们家人都吃够了。今天这二
十六盒盒饭又没送出去,我正发愁呢。”说着,她眼泪都快下
来了。
⑧这时,围观的群众越聚越多,大家纷纷指责起保安来。
有一位老人走上前,对王燕说:“让我看看你的盒饭。”
⑨王燕面露难色道:“有点凉了。您如果要的话,那就便
宜点吧,原本每盒十元,我收您五元钱一盒。”老人没说什么,
直接从箱子里拿出两盒盒饭,看都没看,就从兜里掏出二十
元钱,塞到王燕手里,转身离开了。
⑩“我也来两份。”一位小伙子也买了两盒。一会儿工夫,
箱子里的盒饭所剩无几。
⑪保安见状,悄悄打开车上的锁,又塞给王燕二十元钱。
并说:“大姐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要锁你的车,请你谅解!你
也给我拿两盒盒饭。”然后,转身走了。
⑫很快,保安来到物业经理办公室,低着头对经理说:
“经理,那位大姐的五元钱停车费我没收,您从我工资里扣
吧,今天咱这里电梯坏了……”
⑬保安还未说完,经理便打断他说:“我知道。”经理的
脸上掠过一丝笑容。
⑭保安继续说道:“那位大姐的盒饭没送出去,要自己
赔……”
⑮经理微笑着说:“我知道。”
⑯保安忍不住抬头看着经理,不满地说:“您都知道,
咋还让我和她要停车费?”
⑰“傻小子!”经理微笑着说,“你不给她锁车,不问她
要停车费,她的那些盒饭能卖出去吗?”
⑱保安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经理呵呵笑着继续说
道:“她送盒饭时,我正好也在三十楼,和修电梯的师傅在一
起,她的盒饭还是我帮她提下楼的呢。哎哟,三十层呀,活
活把我累了个半死。路上我和大姐唠嗑,了解了她的事情,
这才发微信让你给她锁车,收她钱……”
⑲保安噘着嘴说:“经理,好人都让您当了,恶人让我
来当,这不公平。”
⑳经理哈哈大笑,从兜里掏出二十元钱递给保安说:“盒
饭我来埋单,算是对你做托儿的奖励,这下公平了吧?”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文章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
态。(4分)
(1)保安见状,悄悄打开车上的锁,又塞给王燕二十元钱。
并说:“大姐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要锁你的车,请你谅解!你
也给我拿两盒盒饭。”
(2)保安忍不住抬头看着经理,不满地说:“您都知道,咋
还让我和她要停车费?”
3.请结合选文内容,试概括出经理的人物形象。(4分)
4.文章多次描写“盒饭”有什么作用?(4分)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④段中说“今天楼里的电梯坏了”是对今天停车时
间久的解释,也为下文故事的开展做铺垫。
B.“保安见状,悄悄打开车上的锁,又塞给王燕二十元钱。”
“悄悄”和“塞”表现出保安本意也不想为难王燕,看到大
家纷纷援手,自己也献出了一份心。
C.保安锁上王燕的车是因为他觉得王燕这么辛苦却没有将
饭送出去,于心不忍,所以想借机帮王燕一把。
D.三轮车多了一把锁,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少了一把锁,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埋下一颗爱的种子。
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6分)
两道花篱笆墙
李淑云
①喜欢站在办公室窗前看楼下的风景,尤其是夏天。在
某一个闲暇时刻,手捧一杯温茶,站在宽大明亮的玻璃窗前
看楼后的洋槐树:向上伸展的枝条蓬蓬散散,朝着天空炫耀
着不屈的生命。矮处的枝杈你携着我、我搀着你,互相交织
在一起,二十棵硕大的树冠像二十把大伞连在一起,把地面
遮盖得严严实实,像一道密不透风的枝墙,任凭阳光使劲往
里挤,也只能透过细小的缝隙洒一点微弱的光进去。一些叫
不出名的野草,因了这微弱的阳光,在树下那片并不丰厚的
土地上,将自己并不美丽的生命肆意绽开。
②喜欢极了这些极具个性的生命!
③一日,忙完手头工作,刚站起来活动筋骨,茶还没有
来得及沏,还没看到洋槐,一道漂亮的花篱笆墙,牢牢地吸
引了我的眼球。
④那里是隔壁单位的家属院。那片房子年代久远,大概
是八十年代末建的,墙皮有些脱落,远远看上去,像老人脸
上的斑痕,一块一块的。每两间一个小院。有花篱笆墙的这
座小院,也是离我们办公楼最近的一座小院。
⑤春天的时候,看到过一个女人在院子里不停地忙活,
小路两侧,也不知种了哪些蔬菜亦或哪些绿色植物,这一阵
子高的、矮的全是绿色的了。
⑥时光这条大虫实在厉害,连铺在小院里的砖也不曾放
过。每一场大雨过后,在阳光的反射下,总有一些亮晶晶的
东西跟着潮湿的空气一并落入眼中,不用看,也知道是一些
坑坑洼洼的地方存了雨水,一时半会儿渗不完。
⑦最近这段时间,小院儿有了明显的变化,院子里那些
残缺的铺在地上的砖块不见了,随之被一条新的小路代替,
依旧由屋门一直到院门口。房子四周的墙面也泥上了一层水
泥,光鲜的外表已经达到迷惑人的地步。
⑧今天又有了新的发现,仔细看了看,不是一道,小路
两侧分别扎起了一道篱笆,像盛开的花瓣弯成月牙状,朝两
边分开,小路则如同暗色的花蕊。那些绿油油的颜色,完全
被篱笆墙围在里面,一些姹紫嫣红的花朵攀爬在篱笆墙上,
风一吹不停地摇摆。我深深地吸了口气,仿佛有一些花香沿
着那条整齐漂亮的小路,拐了弯跑到办公楼这边来。
⑨最初,我以为类似球兰一样藤蔓状的花朵攀绕在上面,
仔细看了半天,发现并非如此。在那两道不长的篱笆上,每
隔一小段距离,便有一个口颈不大的花盆挂在上面。隔得远,
实在看不清,我猜想主人是按照花朵的颜色交叉挂放的,五
颜六色,漂亮极了。远远看上去如同用花朵编织的篱笆墙,
别出心裁地摆放在那座小院里,也因此惊扰了沉寂许久的小
院,满院子的勃勃生机,宛若美好的春天不期而降。
⑩同事说:“院子里又没养鸡鸭,又没有牲口来祸害,弄
那些篱笆真是多余!”
⑪我听了摇了摇头,目光一直没有离开那两道花篱笆墙。
⑫一座年代久远的小院,因为有了花篱笆墙的参与,与
先前迥然不同,一个充满魅力、好看而又舒适的小院,活脱
脱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两道花篱笆墙如同两簇熊熊燃烧的
火焰,给小院带来了无限生机,冥冥中,牵引着小院又回到
往昔,回到了属于它的青葱岁月。
⑬在初夏这个美好的季节,遇到被花篱笆墙装点的小院,
宛若遇到儿时的故人,遇到生命中一段不可复制的光年。
⑭我贪婪地看着这一切,被这生猛乍现的美感动得无以
言表,眼前不觉间雾蒙蒙一片。潜意识里觉得,每个生命都
应该为自己扎一道花篱笆墙,柴米油盐的间隙增添些许美好
和悠闲,生活有了诗意的寄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生命的花园也因此丰富多彩,亦或不期然完成一场生命的蜕
变,亦不无可能。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1.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4分)
(1)一日,忙完手头工作,刚站起来活动筋骨,茶还没有来
得及沏,还没看到洋槐,一道漂亮的花篱笆墙,牢牢地吸引
了我的眼球。
(2)我听了摇了摇头,目光一直没有离开那两道花篱笆墙。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的句子。(4分)
我深深地吸了口气,仿佛有一些花香沿着那条整齐漂亮
的小路,拐了弯跑到办公楼这边来。
4.文章结尾作者面对眼前的美景,为什么眼前不觉间雾蒙蒙
一片?(4分)
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6分)
冷墙
孙毛伟
①小区里报名开通共用暖气的业主名单一张贴出来,玉
灵就去看了。她希望看到尽量多的业主用共用暖气,这样每
家分摊下来的费用可以少一些。
②虽然大多数业主都报了名,但还是有二十多家没在名
单上。玉灵心里嘀咕开了:这些人太自私了,明摆着想占大
家的便宜。大家用暖气把整个楼都温暖了,这些不交暖气费
的也能享受隔墙取暖了。
③玉灵特别留意了一下自家隔壁的邻居403室,果然没
在名单上。她早就料到他们不会花这个钱。她一直对这家人
看不惯,特别是那女的,抠门都抠得离奇了,一辆破自行车
天天要乘电梯推到楼上。她寻思就那破车扔到大街上也没人
要,还怕被偷了?卖个废品跟收破烂的三毛两毛钱也争个不
休,也不怕丢人。所以做邻居这几年,她就几乎没跟这家人
说过话。
④玉灵家的书房和403室是一墙之隔,想想自家花钱换
来的热乎气儿会通过这道墙传过去,她气就喘不匀,就浑身
不自在。
⑤供暖那天,玉灵把家里每个房间暖气的开关都打开,
唯独把书房的暖气开关关得死死的,让书房变成了冷宫。老
公问她这是干什么?她说我要让这面墙成为冷墙,让墙那边
这家人别想这么舒舒服服地蹭暖。老公说你这是既害人又害
己,犯得着吗?她说,你还别这么说。我这是打击投机维护
正义!老公无奈地摇头。
⑥这天玉灵下班回家,进门就发现卧室地上都是水,靠
近暖气片的墙上湿了一片,暖气也停了,找物业问才知道是
她家卧室暖气开关坏了,水从那里泄漏了。物业师傅说发现
水从你家门下缝隙流出来,室内还有嗤嗤的响声和热气,估
计是暖气开关坏了。要不是及时关闭了管道井里的暖气阀门,
漏水到现在可就麻烦了。
⑦玉灵连忙致谢,可物业师傅说,你也别感谢我,要感
谢你应该感谢你家隔壁403室的邻居,是他们先发现情况告
诉我们的,要不然我们也不知道。
⑧玉灵感到很意外,但心里还是热乎乎的。老公说,亏
了这位邻居,要不这“水灾”还不知要发多大呢!咱该去谢
谢人家啊!玉灵也觉得这事于情于理都应该上门致谢。
⑨玉灵和老公敲开了403室的门,一进门就觉得室内挺
冷的。女主人连说客厅暖和,到客厅坐,热情地把他们让到
客厅。
⑩客厅果然温暖如春,一台落地空调制热开得很足。让
他们奇怪的是这本来布置挺不错的客厅里却突兀地摆着一张
双人床。
⑪女主人似乎看出了客人的疑惑,说,我们家人平时在
家的时候不多,所以也就没开通共用暖气,取暖就在一个房
间用空调就行了。我这套房别的几面墙都是冷墙,就这间的
一面墙是和你们相邻的,所以我们就临时搬到这屋来住,也
能让你们家的热损失少些,就算是抱团取暖吧。
⑫玉灵忽然觉得心里呼隆隆一声响,她这才明白原来是
自己心里一直竖着一道墙,一道冷墙。刚才,这道墙倒了。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读文中划线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唯独把书房的暖气开关关得死死的,让书房变成了冷宫
..
。
(“冷宫”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2)玉灵感到很意外,但心里还是热乎乎的。(玉灵为什么
有这样的心理反应?)
2.选文第⑦段为什么不能删去?(4分)
3.选文第⑫段结尾处为什么说“刚才,这道墙倒了”?(4
分)
4.从全文看,以“冷墙”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4分)
豆豆和他的的南瓜
①阳光,依然像豆豆的圆脸那样光彩灿烂。
②豆豆蹲在地上,双手托着绯红的脸颊,看着眼前蓊郁
的南瓜藤蔓,甜甜地笑了。
③豆豆是个三岁的小男孩,因为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只
好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④爸爸妈妈是春上走的。走的那天,豆豆哭闹了好长时
间。
⑤离开爸爸妈妈的豆豆也很乖,只在院子里、大门口自
个儿玩耍。
⑥那天,豆豆好一阵子没了动静,奶奶慌了神,忙丢下
手头的活儿到外面去找。哈,小家伙蹲在地上,正看邻居李
婶在自家大门旁种南瓜呢。只见他双手托着脸颊,眼眸里透
着万分神奇,不时地问这问那。
⑦“李奶奶,您种的是什么?”
⑧“南瓜,给豆豆种的大南瓜。”
⑨“好吃吗?”
⑩“又好吃,又好看。——第一个大南瓜一定给俺豆豆。”
豆豆高兴地拍起了手。
⑪“第一个大南瓜给俺豆豆,这面刻上爸爸的脸,那面
刻上妈妈的脸……豆豆想爸爸了就看这面,想妈妈了就看那
面……”
⑫豆豆高兴地跳起来。
⑬从那以后,豆豆特别喜欢李婶,虽然李婶长着一张很
不好看的南瓜脸。
⑭自从李婶门前种下了那株南瓜,豆豆总往她家门口跑。
⑮南瓜发芽了,豆豆知道;南瓜展开第一片叶子,豆豆
也知道;南瓜开花了,豆豆知道;南瓜坐果了,豆豆也知道。
⑯豆豆渴了,首先想的是为南瓜浇水;豆豆饿了,首先
想的是为南瓜施肥;豆豆不舒服,就央求奶奶到南瓜藤蔓上
找虫子……
⑰日子过得真快,那株南瓜的藤蔓占满了整个院墙,零
零星星的黄花点缀其间,吸引了许多孩子驻足观看。
⑱豆豆决不让任何人去碰那株南瓜藤蔓,哪怕是下面的
一片枯黄的叶子。
⑲第一个南瓜是豆豆用来刻爸爸妈妈的,豆豆连做梦都
这样想。
⑳第一个南瓜在阳光雨露的呵护下慢慢长大。颜色由深
绿到浅绿,再到浅白,最后泛出了橘红色。
㉑终于有一天,一个红彤彤扁圆柱形的大南瓜赫然挂在
了藤蔓上。而这时,豆豆看南瓜更勤了。
㉒李婶摘了第一批南瓜——当然也包括第一个大南瓜—
—拿到集市上卖了个好价钱。
㉓那天,豆豆不吃不喝,急得奶奶团团转。
㉔豆豆还是天天去看,因为那藤蔓上的南瓜多得是。
㉕李婶卖了一批又一批南瓜,豆豆伤心了一回又一回。
㉖秋风起,黄叶落,几个黄黄的小南瓜孤零零地挂在落
光了叶子的藤蔓上。可豆豆依然在下面痴痴地看着,很入迷
.................
。
.
㉗李婶出家门,看见了发呆的豆豆,忙顺手从院墙上摘
下了几个小南瓜。
㉘“豆豆,拿着画你爸爸妈妈去吧。”李婶似乎想起了自
己的承诺。
㉙豆豆只拣了个最大的,高高举过头顶,唱着跳着回家
了。
㉚奶奶帮助豆豆在南瓜两面刻了画——那个长头发的是
妈妈,那个有胡子的是爸爸。
㉛那天夜里,豆豆搂着刻有爸爸妈妈的南瓜,睡得很香,
很香……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1.本文围绕“南瓜”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2分)
①→豆豆守护南瓜藤蔓→②→豆豆得到南
瓜→豆豆搂南瓜睡觉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豆豆只拣了个最大的,高高举
.
过头顶,唱着跳着回家了。
(2)李婶卖了一批又一批
.....
南瓜,豆豆伤心了一回又一回
.....
。
3.品读第㉖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描述豆豆此刻
的心理活动。(4分)
可豆豆依然在下面痴痴地看着,很入迷。
4.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的妙处。(4分)
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4分)
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
绒绒
①我从小最怕和别人比。无非是比谁穿的衣服好看,谁
的零花钱多,谁家亲戚又从一个很远、远到不知道叫什么的
地方寄来了礼物……小时候,我家的生活不宽裕,又没有一
个住得这样“远”的亲戚,所以我总是那个在一旁羡慕其他
人的、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②后来,我终于发现自己有一项别人都比不上的技能—
—画画。
③美术老师经常让我帮他做一些事情。比如,学校的公
告栏需要经常换板报,下午放学以后,老师就带着我把原来
的板报擦掉,用各种颜色的粉笔,画一版更加多彩、漂亮的
板报出来。
④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只会躲在角落
里羡慕别人的小女孩了。每次画完学校的板报,同学们第二
天一早看到跃然于黑板上的画面,就会像他们曾经讨论衣服、
零花钱和礼物一样,围到我身边,追问我是如何画得这么好
看的。
⑤究竟是怎么画出来的呢?也许是因为好胜,所以每次
的美术课,我一分一秒也不敢放松,每一笔线条仿佛都在我
的脑袋里构思了半个世纪。放学以后,我会买彩色画笔和绘
画本画画;绘画本画完了,就偷偷趴在窗台上,用画笔把窗
台涂得五颜六色。因为我觉得,人这一辈子,总应该有一样
拿得出手、逢人便可炫耀的特长吧。
⑥后来的一次机缘,美术老师帮我报名参加了全市中小
学生美术大赛。
⑦我还记得我的参赛作品是一幅鹰的国画。为了画好这
只鹰,我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练习。每天放学以后,我
就一个人跑到画室,一遍又一遍地画。
⑧美术老师对我说,画一只鹰,最重要的是画好鹰的眼
睛。于是我跑遍了小镇的书店,问店员:“有没有关于鹰的图
画书?”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认识了世界上所有的鹰——它
们的品种、它们的羽毛和它们的眼睛。参加比赛的时候,我
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可是做了足足两个月的准备啊!
⑨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一点也不紧张,不过等待结果的日
子是煎熬的。教室与画室隔着一个操场,到了快出比赛结果
的那几天,每次课间休息的10分钟,我都第一个冲出教室,
飞快地跑过操场去对面的画室问老师:“我得奖了吗?”
⑩我得奖了吗?我没有得奖。
⑪当时对我最大的打击在于——我刚刚获得的能与其
他人“攀比”的资本,瞬间被剥夺了。
⑫这着实令我难过了一阵子。相较于“我为什么没有得
奖”,更令我无法释怀的,也许是“为什么我明明那么努力,
却还是比不过别人”。
⑬后来,老师发现我去画室的次数少了,画板报也不积
极了,分明变回了曾经那个躲在角落里、性格有些孤僻的小
女孩。
⑭他得知缘由后,叫我去画室。我一进画室,吃了一惊。
老师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我看见那些我曾经画过的鹰,一张
一张地铺在画室的地板上,像是等待我检阅一般。
⑮老师让我先看第一张,然后跳过中间的无数张,直接
看最后一张,问我有什么区别。区别显而易见——与最后一
张画里有些睿智与凶猛的鹰相比,第一张画里的鹰简直像一
只刚刚出生、丑陋又可怜的小鸡。
⑯我终于明白了“比较”的意义。这件事情过了很多年,
我仍然记得当年我画的那只鹰的眼睛——犀利而有光,透着
倔强和不服输的神情。
⑰我也终于愿意挺起胸膛告诉自己和其他人:“对,我
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
(选自《故事家》2018年10期,有改动)
1.结合全文,第①段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
分)
2.文章第⑦~⑧段详细回忆了“我”参加全市中小学生美术大
赛做的准备工作,仿照示例概括相关的内容,填写在下列横
线上。(2分)
①画室作画——②——③
3.读文中画线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教室与画室隔着一个操场,到了快出比赛结果的那几天,
每次课间休息的10分钟,我都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过
操场去对面的画室问老师:“我得奖了吗?”(运用了什么描
写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当时对我最大的打击在于——我刚刚获得的能与其他人
“攀比”的资本,瞬间被剥夺
..
了。(“剥夺”二字有何含义?
请简要概括。)
4.文章第○16段写道:“我终于明白了‘比较’的意义”,其中
“‘比较’的意义”包含了哪些内容?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
法。(4分)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6分)
父亲的电话
芦芙荭
①父亲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
有任何反应。
②以前,闲下来时,他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和大家说
些家长里短。或者一个人泡一缸子老茶,抱着收音机,坐在
院子里听花鼓戏,听秦腔。可现在,世界于他来说,只有一
个字:静。
③那时,母亲的身体还好。我们给家里打电话时,就打
给她。然后,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及问候,借助手势以
及他们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经验,传达给父亲。
④父亲口齿却非常清晰。母亲比划一句,他就会嗯,哦,
唉,呀地说一句,以表示母亲转述的话他听明白了。末了,
他就会对母亲说:“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好着哩,放心吧。”
⑤自从父亲的耳朵聋了之后,我们几乎很少和他说话了。
和他说话,说了等于没说。
⑥但父亲并不是不说话了。比如喂猪,喂羊,喂鸡时,
父亲就会情不自禁地和它们说:“这么好的吃食,还挑挑拣拣
的。”或者说:“别抢呀,都有份的。”这样的话,他能絮絮叨
叨说上半天。
⑦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总爱唠叨。两个
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嚷嚷起来。那时候
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呀。现在,父亲的耳
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母亲说什么父亲都听不
见,就不说了。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
⑧有一次过节回家,我们和母亲开玩笑说:“娘,你看爹
现在的样子像不像个领导,说啥你都听,他让你干啥你就干
啥。”母亲说:“我是让着他。现在,他什么都听不见了,和
他吵他听不见,骂他他也听不见。”
⑨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
⑩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又说又笑的,父亲坐在
那里,虽然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见我们笑,他也跟着笑。
他将他的孙子抱在怀里,掏出一个红包塞进孙子的手里。孙
子拿着红包,将嘴凑近他的耳朵说,谢谢爷爷。这一次,父
亲竟然听懂了,说,不用谢!
⑪我们大家都笑,说父亲这句话是胡蒙对的。
⑫春天的时候,母亲中风。一切都来得很突然。从医院
里出来时,母亲留下了后遗症。说话口齿不清,每说一句话
都相当费力。她坐在轮椅上,经常为要一件东西,或者要办
什么事,憋得脸红脖子粗。而我们却不知所云。倒是父亲,
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父亲说,你娘说,她出院
了,这病一时半会儿不会死,也好不了多快。她说你们都有
自己的工作,该回去上班了。
⑬听了父亲翻译过来母亲的话,我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说真的,我们去上班了,家里怎么能放心得下?母亲能听见
我们说的话,却表达不出来,而父亲能表达,却听不见我们
说什么。这以后,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是个问题。
⑭父亲见我们愣在那里,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他说:
“你们放心上班去吧。我虽然耳朵背,可我身体好着呢。我
能照看你娘的。你母亲说不了,可耳朵灵,我呢,听不见,
却还能说。以后你们打电话了,我们两个人合起来接听。”
⑮为了证明这种办法可行,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
我们将母亲的手机放在了她的轮椅旁,拨响了电话,母亲听
见电话铃声响起时,通过肢体动作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父亲。
父亲拿起电话接通后,直接放到了嘴边。他说,你娘好着呢,
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⑯回到城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时,那个画面一直就在
我的脑子里,像电影一样。而且,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
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⑰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
(选自《今日文摘》2018年10期,有删改)
1.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是如何描写父亲过去与现在的状态的?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2.文章第⑨段写道:“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
越和谐了。”请简要概括原因。(3分)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这样的话,他能絮絮叨叨
....
说上半天。
(2)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
...
就听懂了。
4.文章命名为“父亲的电话”,但文中父亲从未打过电话,以
此命题有何深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3分)
5.请结合全文,理解“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这句话的
深层意蕴。(3分)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6分)
除夕的米花
张联芹
①快到中午了,繁闹的街道静了下来,没有了商贩往日
的叫卖声,没有了孩子们的嬉闹声,也没有了匆忙的脚步声,
年,近了,终于近了……
②与这份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心,随着时间的慢慢
推移,他的心从静变成了不安。除夕的下午,人们忙着在家
里贴春联、包饺子,准备各色菜蔬,少有人在街上走动,偶
尔走过几个匆忙的、归乡的身影便牵住了他的眼、柔软了他
的心。
③他在小车旁边坐下来,天可真冷啊!他蜷缩着身子,
搓了搓手,又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他伸长脖子,仿佛要看
到路的尽头。
④雪越下越大,远处一抹熟悉的身影映入他的眼帘,他
快速跑上去。正当他想紧紧抱住时,一句冷冷的话让他掉入
了万丈深渊。他不好意思地收回张开的双臂,在鄙夷声中低
下了头。
⑤他慢慢退回到米花车前,眼角那滴晶莹悄然滚落。他
百无聊赖地坐在米花车前,不知要做点啥。
⑥雪越下越大,视线越来越模糊,他盯着远处那个熟悉
的身影看了半天才快步迎上去,可当他看清眼前是一个风尘
仆仆的中年人时,热络的心再次被抛向了万丈深渊。他失望
地退回来,烦闷地拿出一支烟,又沉吟着放进了口袋。儿子
的话他都会听,儿子说他心脏不好,不能吸烟;儿子说他两
条腿上的血管都有堵塞,不叫他受凉受寒。想到这儿,他心
头一惊,这要是让儿子看见他站在风雪肆虐的街道上还了得?
想到这儿,他赶紧擦了把脸上融化的雪水和眼角的泪水,快
速走到米花车旁。
⑦雪停了,他将炭炉移出来,里面的炭还是干爽爽的,
他放心地嘘了一口气,将炭火点燃。慢慢升起的烟火让他的
身子和心暖了很多。
⑧他将米放进爆锅,放进一勺糖,又放进去一勺。他想,
爆好这锅米花,儿子就回来了。他眼前出现了温馨的一幕:
儿子吃着香甜酥脆的米花,他麻利地包着饺子……
⑨他擦擦湿润的眼角,快速摇动爆锅。还记得那年,儿
子考上了商学院,他拿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在老伴坟前哭了
一夜,也笑了一夜。第二天,他就借钱买回来了这个爆机。
刚开始生意并不好,现在的城市人都觉得这种米花不卫生,
情愿在超市买现成的放在微波炉里热一下也不愿尝尝他这
“纯天然”的食物。可他没有气馁,硬是靠着白天爆米花,
早晚收废品的钱供儿子读完了大学。现在,儿子成了一家国
有企业的负责人,经常出国、讲学,虽说是回家的次数越来
越少,可他心里却越来越甜。
⑩一周前,他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听着儿子关心而又略
带沙哑的声音,他思量已久的话就是说不出口。最后,还是
儿子说,您别惦记了,今年春节我回家陪您还不行吗?儿子
的一番话让他心里落了稳,放下电话便迫不及待地去置办年
货了。年货置办好了,他才重新推着米花车出来。虽然儿子
不让他再卖米花,可不卖米花他做啥?以前爆米花是为了赚
钱,现在爆米花是为了忘却孤独。儿子提干后,差不多有一
年没回来了,虽说隔三差五给他打个电话,可这打电话跟见
面能一样吗?儿子是个好官,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越是
这样,他越觉得不能给儿子丢脸。时间长了,小区人也跟他
聊天,可他从来没有泄露过自己的身份。
⑪他边摇爆锅边安慰自己:快回来了,快回来了。
⑫华灯点亮了城市的夜空,也点亮了除夕的夜色,街道
再次喧闹起来,小区门前不时有人出来燃放烟花爆竹。当噼
噼啪啪声传来时,年真的近了,而他的心也渐渐冷了。
⑬他将凌乱放着的米花胡乱收拾了一下,朝家走去。
⑭爸,我回来了。
⑮随着一声呼喊,一个年轻人跑到了他的跟前,帮他一
起把爆米花机拿回了家。
⑯哦,儿子回来了,爸爸这就给你包饺子。
⑰看着老人忙碌的身影,年轻人流下了泪。
⑱年轻人叫徐桐,去年,老人的儿子万新为了救他三岁
的孩子,不幸溺水身亡,老人伤心欲绝,精神变得不正常了,
错把他当成了儿子。
1.文中多次出现“泪”,请简要说说每一次流“泪”的原因。
(4分)
2.文章第①和第⑫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结合文章内容简
要分析。(4分)
3.阅读文中划线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他蜷缩着身子,搓了搓手,又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他
伸长脖子,仿佛要看到路的尽头。(从描写角度品析该句子。)
(2)他将凌乱
..
放着的米花胡乱收拾了一下,朝家走去。(加
点词语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4分)
母亲开的店
崔立
①乡下的母亲打来电话,说,她要开店。
②他正忙着。他是母亲拉扯大的,是个孝子。他说,好
啊妈,开店需要多少钱,我给你。母亲说了,他立马把钱转
了过去,不忘又说一句,妈,别想着赚钱,你开心就好。
③母亲这店,果然是不赚钱。
④隔个把月,母亲给他打电话,说,儿子,钱没有了,
你给我打点。次数多了,他有点哭笑不得,母亲开个店怎么
就亏钱亏这么厉害?这次,母亲又给他打电话了。打完钱,
他想着,是不是该回家一趟。一来也有些日子没看母亲了,
二来,他也想去看看母亲的店。
⑤他是在中午回的家。
⑥母亲看到他回来,有点意外。母亲说,你怎么不说一
声?我好去买点菜。他说,不用,妈,我随便吃点就行。母
亲给他炒了盘蔬菜,他吃得津津有味。还在他吃的时候,母
亲看了看时间,说,你慢慢吃,我去店里了。他愣了下,说,
好。他想,母亲开个店,比陪自己儿子还重要啊。
⑦他是在半小时后,出现在母亲店里的。店在村口,来
来往往的人多。那店,原来就有,有很多年了,后来,别人
不想开了,母亲就接过来,她开了。母亲看到他来了。说,
来了。他说,嗯。柜台内的后面有一张椅子,他在椅子上坐
着,坐着看母亲在柜台前,忙前忙后的。
⑧有人进来,是村里的王大伯。王大伯说,我买瓶酱油。
母亲拿了一瓶,递给他。王大伯说,多少钱?母亲说,二十
二块五,这样,你给二十块钱吧。王大伯说,这怎么成?母
亲说,怎么不成,我有专门的进货渠道,便宜。王大伯拿着
酱油,说,那,谢谢你。王大伯说,你这里啊,比镇上的超
市都便宜。母亲喜滋滋的,说,那是。母亲还说,下回再来
啊。母亲目送着王大伯离开。
⑨又有人进来,是村里的张奶奶。张奶奶年纪大了。她
走进来时,腿脚不灵便,走得极缓慢。母亲赶紧从柜台内走
出来,将张奶奶扶进来。母亲说,张阿姨,你要点什么?张
奶奶说,面条,你这里有面条吗?母亲说,有,你要哪种?
母亲指给张奶奶看,柜子上的那几种面。张奶奶指了其中一
包干面条,说,这个吧。母亲说,好。张奶奶说,我拿一包。
张奶奶付了钱。母亲给张奶奶拿了两包干面条。母亲说,买
一送一,还有一包是送的。张奶奶要走了。母亲想起什么,
说,等等。母亲拿了一小袋火腿肠,给张奶奶。张奶奶不要。
母亲说,这也是送的。张奶奶是母亲搀着出门的。
⑩一下午,母亲做了好几单的生意。母亲要么就是价格
便宜,要么就是送东西。原来,母亲是这样做生意的啊。
⑪他翻过母亲的进货清单,价格并不便宜。母亲这样做
生意,不亏才怪呢。
⑫晚上,他陪母亲吃饭。有一会的沉默,他终究还是没
忍住。他说,妈……母亲说,是想问我,为什么这样做生意?
他没说话,算是默认。
⑬母亲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多年前,一对夫妻带着
他们的孩子来到了乡下。在孩子五岁的时候,男人遭遇到了
意外。女人拉扯着孩子,太过艰难。孩子饿了,没东西吃,
就哭。村里人听到了哭声,都来了。他们给孩子东西吃,劝
女人,别难过,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孩子长大了,要上学了,
村里人又来了,说,我们凑凑,孩子学总归要上的。就是在
村里人的帮助下,孩子一步步地长大,有出息了。女人就想
着,报答村里人。给他们钱,肯定不会收。女人就开了店……
⑭母亲说着,说得眼圈红红的。他听着,听得眼圈红红
的。他说,妈,你要多少钱,我都给你。
(选自《四川文学》2018年第7期)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表。(2分)
文章情节及主要事件:
开端:母亲要开店,他寄钱给母亲。
发展:(1)。
高潮:(2)。
结局:他深受感动,决定支持母亲。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
(1)母亲目送
..
着王大伯离开。(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母亲赶紧从柜台内走出来,将张奶奶扶进来。(从人物
描写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品读第⑭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他的心理。
(3分)
他听着,听得眼圈红红的。
4.文章以“母亲开的店”为线索,但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
而是借“母亲开的店”表达了更深刻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
容,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2分)
5.结合文章内容,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写出你的探究心得。
(3分)
【链接材料】2018年4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大三学生杨文
章与学校教育基金会签订了捐赠协议,将100万元善款注入
学校基金会。杨文章表示,这笔钱是他在2017年患病时收到
的捐款。如今他已康复出院,在父母的支持下将善款捐给学
校,希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4分)
颤抖的羽毛
金波
①记得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学校里流行踢毽子的
游戏。一开始,只看谁踢得多;后来又看谁会踢花样儿;再
后来,不但看踢的技巧,还要比一比谁制作的毽子最漂亮。
②我踢毽子的技巧在班上属于中等,单脚踢还可以,双
脚踢就不熟练了;“里踢”还可以,“外拐”就很差。所以我
决心要在制作毽子上超过别人。
③我家养了一只大公鸡,它尾巴上的翎毛在阳光照耀下
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我要用它的翎毛为自己制作一只漂亮的
毽子。
④这一天,我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我们摆好了包围圈,
慢慢地缩小着、缩小着。大公鸡似乎早已预感到了危险,它
伸长了脖子,竖起了羽毛,好像要和我们决斗一场。当我们
扑向它的时候,它腾空而起,从我们的头顶飞了过去,逃出
了包围圈。
⑤我们再次摆开了阵势。当我们慢慢地缩小包围圈的时
候,那只公鸡还想像第一次那样腾空飞起。但是我们一窝蜂
似地扑了上去,终于擒住了它,七手八脚地拔着它的翎毛。
公鸡“咯咯”地叫着,它再也忍受不住疼痛,竟然使出了那
么大的力气,一下子就挣脱了我们,又一次腾空飞起来。
⑥大概是因为它的冲劲过猛,竟然冲进了一个很深、很
大的蓄水池。鸡是不会游泳的,水池四周又有高高的围墙,
即使它勉强扑腾到池边,也无法爬上围墙。
⑦我们趴在池边看着公鸡在水中挣扎,心里很着急。我
们找来了长长的竹竿,想让它攀着爬上来。谁知它一见我们
的竹竿,以为我们要打它,吓得逃到了池子的另一个角落。
⑧我们又找来一根绳子,系上一个活扣儿,打算套住公
鸡的脖子把它拽上来。可是我们刚把绳子放下去,它就吓得
扑腾起来。
⑨我们都不会游泳,谁也不敢下到水里。
⑩我们在心里暗暗央求着那只大公鸡,请它飞上来,保
证不再拔它的毛。可是它浮在水面上,向我们眨着不信任的
眼睛。
⑪那只大公鸡在水里泡了很久,浑身的羽毛都湿透了。
它有气无力地闭上了眼睛,眼看着就要被淹死了。它再也无
力反抗了,我们找来一根铁钩子才把它打捞上来。它躺在地
上一动不动,微微喘着气。同学们见它要死了,很害怕,都
悄悄地走了。
⑫我独自一人守护着我的公鸡,给它端来食物和水,可
是它连眼睛都不睁。
⑬第二天一早,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带着新制作的
毽子来到学校。同学们都围了上来,纷纷夸奖我的毽子最漂
亮。
⑭可我望着手中的毽子,感觉到它在瑟瑟地颤抖着。
⑮后来,我家的那只大公鸡还是慢慢地站了起来,又开
始吃东西,“咯咯”地叫起来。
⑯我总觉得对不起它,所以每天放学总是约上那几个要
好的同学,去郊外草地上给大公鸡捉蚂蚱。开始它总是躲着
我,好像对我很有戒备心,不肯凑上来吃我喂的蚂蚱。渐渐
地,它又恢复了对我的信任,一见到我放学回家,就“咯咯”
地叫着跑过来。
⑰我总是很偏爱它,常常单独喂它一些好吃的。但是,
我从来没有让它看见过我那只漂亮的毽子。
(《读者·校园版》2018年15期)
1.参照下面的表述,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2分)
①→包围公鸡,拔毛制毽→②
→为鸡捉虫,弥补亏欠
2.阅读下列句子,简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的心理。(4分)
(1)我们在心里暗暗央求
..
着那只大公鸡,请它飞上来,保证
不再拔它的毛。
(2)可我望着手中的毽子,感觉到它在瑟瑟
..
地颤抖着。
3.阅读下列句子,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
赏析。(4分)
但是我们一窝蜂似地扑了上去,终于擒住了它,七手八
脚地拔着它的翎毛。
4.文章以“颤抖的羽毛”为题有哪些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6分)
雪人的悲伤你看不见
王海侠
①我十一岁那年冬天,父亲去世。母亲仿佛并不悲伤,
镇定自若地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她便和以前父亲在时那许多
个日日夜夜一样,每天早晨天不亮起来烧热气腾腾的饭菜,
然后下地干农活、喂猪和鸡,直忙到晚上才有时间坐下来喘
一口气。
②心底里,我认为母亲的表现就是无情。母亲一向是个
善良的人,没有了父亲,我才发现母亲身上有很多我不了解
的部分。失去父爱的悲伤和对母亲的怨气,让我整日郁郁寡
欢,和母亲之间的话也越来越少。有一次,我发现母亲静静
望着我的脸出神,见我看她,母亲慌忙转移开视线。我心想:
母亲还是心虚吧,不敢面对我充满质询的目光。
③一个早晨,我惊喜地发现大雪覆盖了世界。院子里坐
着一个雪人,咧开大嘴笑得很开心。这自然是母亲的杰作,
她一看见我,就笑着说:“看看,妈给你堆的雪人。开心吗?”
我突然有些愤怒,我是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怎么还能欣赏这
么欢快的雪人的笑?我冷冷地看了母亲一眼,面无表情地转
身走了。母亲会有怎样的感受,我完全不去考虑,只觉得有
一种释放的快感。
④半夜梦到父亲,我惊醒过来。看见母亲坐在灯下,捧
着父亲的照片,她没有流泪,但是眼里是深不见底的悲伤,
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眼神。在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原来,
母亲并不是没有悲伤,她隐藏起她的痛楚,只是为了能让我
快乐,像每个有父亲的孩子一样快乐。因为我,她不得不坚
强,毕竟生活还要继续,一个做了母亲的人,没有福气放纵
自己的情绪。
⑤第二天,院子里的雪人化了一点,但仍旧笑嘻嘻地坐
着。笑着的雪人,心里藏着别人看不见的悲伤。我仿佛一夜
之间长大了。母亲正在院里劈柴,我走过去揽住她的肩,轻
轻地说:“妈,以后让我来帮你。”抬起头,我看见初雪般明
亮的笑容在母亲脸上慢慢绽开。
⑥多年以后,我读到刘亮程的这句话:“落在一个人一生
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
独地过冬。”落在母亲生命中的雪,我也许只看见了轻盈的几
朵,其他的,或许还在黑暗中纷飞,或许在隐秘处冻结成冰,
或许已经融化。
⑦但庆幸的是,年少时的那个冬天,因为看穿一个笑着
的雪人内心的忧伤,在失去父亲以后,我和母亲的冬天,过
得并不孤独。
⑧现在,母亲在老家度过她的黄昏岁月,我在远方的城
市里为梦打拼。我和母亲之间唯一的联系是通过电话,絮叨
的语言,向对方展现的都是碧空丽日的晴天。落在我们彼此
生命中的雪,对方仍然看不见。然而这又如何,潜藏在心底
的暖,会让那些在黑暗中纷飞的雪、冻结成冰的雪,化成清
浅的溪流,滋养生命。
(原文有删改)
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我”的角度补全情节。(2
分)
①父亲去世,母亲仿佛并不悲伤,“我”对母亲心生怨气。
②。
③半夜惊醒,看见母亲的悲伤。
④。
⑤在外打拼,学会笑对生活。
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4分)
(1)有一次,我发现母亲静静望着我的脸出神
..
,见我看她,
母亲慌忙
..
转移开视线。
(2)我冷冷
..
地
.
看了母亲一眼,面无表情地转身走了。
3.请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4分)
4.本文以“雪人的悲伤你看不见”为题,有什么妙处?(3
分)
5.文中的“我”,在那个冬天的夜晚,看穿了一个笑着的雪
人内心的忧伤。结合你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成长感悟。(3
分)
参考答案
一、1.(2分)掏土豆吃土豆
2.(4分)(1)运用动作描写,“蹲”“绕”“勾”“扣”写出了外婆掏土豆的熟练。
(或运用细节描写,“瘦骨嶙峋”写出了外婆因劳作而双手枯瘦。)
(2)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对大地和土豆的喜爱之情。
3.(4分)第1问:第⑩段的“我用了七年的时间,量出了大地的温度,那正好
是人体的温度,也是外婆的温度。”
第2问:第⑩段的这句话回答了第⑤段“那大地的温度会是多少呢”这个问题,
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更好地体现出外婆给予“我”的温暖。
4.(4分)①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外婆;②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③凝聚
了“我”对外婆的爱;④“温度”一词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照应结
尾。
二、1.(2分)(1)小鸥在后山谷发现蓝莓谷,被老头吓了一跳并被警告不准打
蓝莓的主意
(3)小鸥多次溜进果园,两人之间斗智斗勇
2.(4分)(2)运用动作描写。“撒腿就跑”“追逐”“手扶大腿呼哧呼哧喘气”“也
弯着腰喘粗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鸥和老头追逐时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同
时也交代了老头已经年迈,追不上小鸥的事实。
(2)“狡黠”在这里贬词褒用,突出了小鸥的天真淘气,以及自以为找到了监视
器盲点的得意之情。
3.(4分)示例:①奇怪的是,去蓝莓园和老头“斗法”成了打猪草之余的乐趣,
因为无论小鸥从什么地方进果园都能撞上老头儿,好像老头预先设了埋伏一般。
②他动了不少脑筋,比如把衣服挂在甲地,从乙地进入,比如头上身上用树枝伪
装起来,可是,刚刚进入果园,老头就在不远处现身了。③下大雾了,小鸥又上
山打猪草,他的心里惦记着蓝莓谷的老头儿,他想,这样的天气总不会再撞见了
吧。他又偷偷溜进了果园。“好小子,你又来了,这回看你能跑哪去?”突然,
传来老头的声音。(任意写出一句即可。2分)
好处:①前文写小鸥无论怎样小心伪装,都会被发现,这样可以设置悬念,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可以使文章情节曲折,同时也使得文章结构严谨。正因为老
头装了监控,所以他每次都能及时发现小鸥。(一点1分,共2分)
4.示例一:表现老人孤独寂寞,希望能有人陪伴的心情,借以引起人们的深思。
文章开头点明后山谷人迹罕见,说明老头的生活是孤独寂寞的,老头故意写木牌
警示小鸥,其实是希望小鸥能多来蓝莓谷,而且小鸥多次溜进果园,他都只是追
逐小鸥,从未真正惩罚过小鸥,并且结尾交代老人把蓝莓谷送给了小鸥,更是直
接表明了老人对小鸥陪伴的感激之情。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老人需要陪伴的深思。
示例二:表现小孩子的纯真童趣。本文以小鸥为主人公,写小鸥因为“警示木牌”
加重了同老人的对立情绪。他多次溜进果园,后来发现老头追不上他,甚至大摇
大摆地进入果园;他发现老人在果园装了监视器,还跑进去扶起倒掉的蓝莓树,
这些都表现了小孩子的纯真童趣。
示例三:表现人性的善良。小鸥多次溜进果园,但蓝莓谷的老头并没有真正想要
教训他,老头用带绳索的竹竿套小鸥,但是用的是不结实的绳索,用大弹弓打小
鸥,但用的是胶皮的弹丸。小鸥作弄老头,老头在去世后还将蓝莓谷送给小鸥,
这些都表现了人性的善良。
三、1.(3分)承上启下。由上文女儿的悔过书,引出下文对自己学小提琴时的
经历的回忆。
2.(3分)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老师希望“我”能够端正态度,认真学
习小提琴的心理。
3.(3分)因为如果“我”说了“我不想再学了”,老师会很失望,而我又无法忍
受这种比挨打还痛的失望,另外心中的那种倔强也让我不能半途而废。
4.(3分)示例一:女儿的老师。因为女儿的老师喜欢学生、疼爱学生、幽默风
趣,想各种办法让学生进步。这样的方式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也能让学生
更容易接受老师教授的内容。
示例二:“我”的老师。因为“我”的老师虽然个性暴躁,但他对学生要求严格、
管教严厉,毕竟严师才能出高徒。
四、1.(2分)爷爷鼓励“我”读书,反对“我”死读书爷爷临终前仍惦记“我”
读书
2.(3分)用三个短语加间隔号做标题有含蓄、意韵深远的效果;提示了文章涉
及的内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4分)(1)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爷爷的认真和温柔,体现出爷爷对读书写
字的敬重之情。
(2)“可靠”是“可以依赖依靠”的意思。文中指读过的书在日后的生活中引导
着“我”,对“我”来说如同一个朋友一样可以依赖,准确地写出读书写字对“我”
的重要性。
4.(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比作“顽皮的孩子”,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受到爷爷肯定时喜悦、骄傲、兴奋的情态,表现了“我”
当时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5.(2分)爷爷临终前,身体虚弱得说不出话,“我”却能领会到爷爷的意思,
他是想告诉“我”世界上没有白读的书,告诉“我”应该坚持读书写作,这样才
能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五、1.(4分)①杨大嫂有五十多岁,且对君君像对亲孙女一样,所以君君叫杨
大嫂“奶奶”;②对君君而言,只有妈妈待自己最好,于是就叫对她好的人为“妈
妈”。
2.(4分)(1)“敲击”一词准确地刻画出小姑娘的声音清脆,让“我”感到十
分好奇的心理。
(2)“打破砂锅问到底”体现出了“我”迫切想要解开心中疑问的心理。
3.(4分)外貌描写。写出了小女孩年龄之小及白净可爱的形象,写出杨大嫂的
年迈和瘦弱,突出了杨大嫂养育君君的不易及对君君的怜爱。同时也交代了“奶
奶妈妈”中“奶奶”一词出现的缘由。
4.(4分)标题新颖,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是文章的叙述线索;借君君对杨
大嫂的称呼作为题目,表达了君君对杨大嫂的喜爱之情;巧妙揭示了文章主旨,
赞美了杨大嫂无私助人的品质。
六、1.(2分)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具体回答用盒饭顶停车费的原因,同时为
下文围观群众买走剩余盒饭作铺垫。
2.(4分)(1)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出了保安内心的愧疚,因此也要
买两盒盒饭来帮助王燕。
(2)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出了保安内心的疑惑和气氛,因此质问
经理缘由。
3.(4分)是一个热心善良、细心体贴、能够替他人着想、聪明的人。
4.(4分)“盒饭”是全文的线索,是连接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纽带。
5.(2分)C
七、1.(4分)写出了作者对绽放的生命的喜爱,照应选文开头,引出下文。
2.(4分)(1)新变化吸引了作者的目光,使作者的内心充满了好奇,想要一探
究竟。
(2)“我”摇头,反映了我对同事说法不赞同的心理;“我”一直看着两道花篱
笆请,反映出了我对它的喜爱之情。
3.(4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飘散的香味,表达了“我”
对篱笆墙的喜爱。
4.(4分)是被花篱笆墙小院的美景感动,也是对生命本身的感动,希望生命也
能够为自己扎一道花篱笆墙,充满美好、悠闲和诗意的情感。
八、1.(4分)(1)“冷宫”在文中指没有开暖气开关的书房,突出房间之冷,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灵害怕邻居“蹭暖”的心理。
(2)感到意外是因为自己曾以为邻居是小气又抠门、不和人打交道的人,但实
际上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心理热乎乎的是因为自己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感到了
人与人之间的友爱。
2.(4分)第⑦段作者借物业师傅之口,说出正是由于邻居帮忙,才避免一场“水
灾”,这样安排情节真实、可信,自然引出下文,因此不能删去。
3.(4分)“这道墙”指的是玉灵心中对邻居的冷漠、猜忌、提防的“心墙”,“倒
了”是指玉灵改变了对邻居的看法。
4.(4分)内容上:文章故事的发展都与“冷墙”紧密相关。结构上:“冷墙”
是线索,贯穿全文。主题上:揭示了社会现象,引导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任,减
少一些冷漠、猜忌、提防的心理。
九、1.(2分)①豆豆看李婶儿种南瓜②豆豆渴盼南瓜
2.(4分)(1)“举”极言南瓜在豆豆心中的地位,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豆豆对南
瓜的珍惜和对父母亲情的渴望。
(2)两个含有数量词的并列短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李婶儿忘记承诺给豆豆带
来的伤害,侧面表现了豆豆对爸爸妈妈的思念。
3.(4分)“我”希望李奶奶记起她之前说的话,送给“我”一个南瓜,让“我”
在南瓜上刻上爸爸妈妈的脸,“我”想念他们的时候就看看南瓜。
4.(4分)以感人的细节来点题,拓宽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感人至深,收到了较
好的艺术效果,引导读者自然而然联想到此时豆豆的心理活动。
十、1.(4分)欲扬先抑。为下文写“我”发现自己画画比别人强、美术比赛中
在老师帮助下收获自信做铺垫;为后文表现“我”在成长过程中情感态度的转变
蓄势,更好地突出“成长”的主题。
2.(2分)书店询问熟悉老鹰
3.(4分)(1)动作、语言描写。表现出“我”急于知晓自己美术大赛是否获奖
的心理。
(2)“剥夺”指“我”没在比赛中获奖,因而觉得刚刚获得的能与其他人“攀比”
的资本丢失了,表现出“我”深深的失落之情。
4.(4分)内容:我们是应该“比”,“比”的目的不是在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优
越和虚荣,而是要与那个曾经幼稚、脆弱、迷茫的自己比,在付出努力、时间和
汗水的同时,发现自己在成长。看法:每个人都是在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中成长
起来的,在失败中勇敢地站起来,便是最大的收获。
十一、1.(3分)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亲耳聋程度之严重,丰富了人物的形
象,营造了些许悲凉感,同时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张本。
2.(3分)父亲耳聋后听不见母亲的话,母亲便安静下来;母亲谦让着父亲,对
父亲言听计从;过年过节时,父亲听不见其他人说什么,他就陪着笑,我们对他
也非常体贴,显得其乐融融。
3.(4分)(1)“絮絮叨叨”表现出父亲耳聋之后无人沟通时内心的寂寞,增添
了些许悲凉感。
(2)“一下子”表现出耳聋的父亲能迅速明白口齿不清的母亲的意思,可见他对
母亲的心思了解得很透彻,体现出父亲的善解人意。
4.(3分)①情节方面:“父亲的电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人物形象方面:
每次打电话父亲几乎都在重复着同一句话,质朴的话里既体现了父亲的坚强乐观,
又突出他对儿女的挚爱、宽慰和体谅。③主旨方面:以“父亲的电话”为题,既
是对父爱的讴歌礼赞,同时也告诫离家在外的儿女要多关注父母的生活和内心世
界。
5.(3分)父亲每次打电话都重复着同一句话,“我”被这简单而质朴的话语感动,
为父亲报喜不报忧,体谅“我”,对“我”浓浓的爱而感动,所以无言;同时又
为自己不能常在父母身边陪伴、照顾他们而愧疚,而这种复杂的情感难以言语。
十二、1.(4分)第一次是期盼儿子归来,儿子却迟迟未归的失望之泪。第二次
是想象与儿子团圆的温馨画面时流下的激动之泪。第三次是儿子考上大学时,他
流下的幸福、开心、激动的眼泪。第四次是年轻人为老人的忙碌、等待和付出流
下的感动之泪。
2.(4分)第①段描写除夕中午的街道环境,由热闹逐渐变得安静下来,强调年
慢慢地近了;第⑫段描写除夕晚上的环境,强调年真正来了,但没有等到儿子的
归来。通过两次环境的描写,突出了等儿子回来的心情由期待到失望的心理过程。
3.(4分)(1)运用了动作描写,“蜷缩”“搓”“站”“伸长”这一系列动词,细
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在寒冷的夜晚迫切渴望儿子回家的情景。
(2)“胡乱”一词体现了他内心深处无尽的失落与伤心。
4.(4分)内容上,既巧妙地揭示了事实真相,即他因丧子精神异常,等待的不
是自己的儿子。又补叙了故事的重要情节,引人深思,自己的儿子救了年轻人的
儿子,如今,年轻人也担起了“儿子”的责任,继续爱的传递。结构上,卒章显
志,使文章结构完整,揭示前文父亲等待儿子归家的悬念。
十三、1.(2分)(1)母亲开店亏本,多次找他寄钱,他决定回家一趟。(2)
他发现母亲开店卖东西不仅价格便宜还送东西,母亲向他讲明这么做的缘由。
2.(4分)(1)“目送”准确地写出了母亲对王大伯发自内心的尊敬、感激之情。
(2)运用动作描写,“走”“扶”等动作刻画出母亲对张奶奶的热情和关心,体
现了母亲知恩图报的品质。
3.(3分)“眼圈红红的”表明他懂得了母亲当年带着自己生活的艰难,感激当
年村里人的热心帮助,也理解了母亲开店的良苦用心。
4.(2分)选文记叙了母亲为了报答村里人,以开店的名义来帮助他们,“我”
从不理解到无条件支持的过程,表现出母亲和“我”的知恩图报,告诉我们要始
终怀有感恩之心。
5.(3分)不管多艰难的岁月,多坎坷的路途,只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感
受到生活的暖意和人生的恩赐。
十四、1.(2分)①踢毽技差,决定制毽②鸡落水池,寻法打捞
2.(4分)(1)“央求”指我们此时请求大公鸡宽恕我们的做法,形象地刻画出
我们的害怕以及深深的后悔的心理。
(2)“瑟瑟”指作者看到毽子回想起了公鸡落水后的样子,表达出作者悔恨和内
疚的心理。
3.(4分)示例一:动作描写。运用“扑”“擒”“拔”等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
地写出了我们捉鸡拔毛的动作,写出了我们对公鸡的伤害。
示例二:运用比喻,将我们捉公鸡的状态比作一窝蜂,表现出我们的急切心情。
4.(4分)以“颤抖的羽毛”为题,暗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显得新颖别致,能
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颤抖的羽毛”中“颤抖”一词巧妙地揭示了我
们对公鸡的伤害,以及“我”对自己行为的自责。
十五、1.(2分)愤怒面对母亲堆的雪人主动帮助、安慰母亲
2.(4分)(1)母亲静静地望着“我”出神,是因为母亲对“我”关爱,同时也
是因为在“我”身上发现了父亲的影子,引发了对父亲的思念而忘情出神,她不
愿让“我”看穿心思,因此“慌忙转移开视线”。
(2)因为自己一时无法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出,而且认定母亲能堆出如此开
心的雪人,必定是无情的人,因此“冷冷地看了母亲一眼”。
3.(4分)虽然失去了丈夫,却一个人镇定地料理一切事情,不在孩子面前表露
悲伤,体现了母亲的坚强;不到天亮就起床做饭,各种农活忙到晚上,体现了母
亲的勤劳能干;内心思念丈夫,悲伤痛楚,却尽力让孩子快乐,体现了母亲对孩
子的疼爱。因此母亲是个坚强、勤劳能干、疼爱孩子的人。
4.(3分)题目新颖、别致,设有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题目一语双关,
既指“我”不理解母亲为“我”堆雪人的心意,也暗示了我们因遭遇挫折、不幸
而悲伤时,不被理解的情境。题目中的隐喻生动、巧妙、含蓄,耐人寻味。
5.(3分)示例:那年夏天备战中考的我,在赤日炎炎的操场上,体会过挥汗如
雨的坚持,在闷热的教室中,经历了沉闷枯燥的刷题,品尝了努力过却失败的痛
苦,也经历过短暂的成功的喜悦,这些让我懂得了“栉风沐雨,不忘初心”的道
理。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11:1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57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