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
有关清明节的民间故事
有关清明节的民间故事篇【1】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
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
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
煮了一碗肉汤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时候,
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
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
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
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
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
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
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装殓
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
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
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有关清明节的民间故事篇【2】
清明最初属于农耕节,没有扫墓的习惯。这个习俗形成,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宫廷发生内乱。晋国太子重耳的同父异母兄弟和后母骊姬
想除掉他,夺其王位。为了逃避他们的迫害,晋国太子重耳流亡在外,还有忠
臣介子推等人。
有一日,他们在大山中迷路,粮断援绝。介子推于是割下自己大腿的肉,
煮成汤,解重耳之饥,重耳十分感动。
十九年后,重耳返回晋国,成为一国之君,史称晋文公。当时,他为褒扬
第2页共4页
群臣辅佐之功,对他们论功行赏,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乃品格高尚之人,
并不去邀功请赏,而是悄悄回到家乡,带着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懊悔之
下,派人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执意不出。后来,晋文公欲烧山逼介子推出来
受赏,结果却意外烧死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
晋文公十分悲痛,为表悼念之情,下令将二人埋在大柳树下,并把绵山改
称为“介山”。同时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纪念介子推。这
就是“寒食节”。
当时,人们纷纷携带食品往介子推坟墓上扫墓祭祀,纪念他,于是又形成
寒食节扫墓。寒食节和清明节本来属于两个节日,由于日子相近,到了唐代,
这两个节日就合二为一了。于是,就出现清明扫墓的习俗。
据古籍记载,秦汉时代已经出现扫墓的礼俗活动。当时,扫墓仪式非常郑
重,摆放供品、整修坟头、焚香火、烧冥纸,甚至在墓上载种松柏,表达悼念
之情。扫墓那天,除了年长的长者以外,家家都是举家出城扫墓。就连牧童也
把牛驱赶下山,唯恐妨碍他人扫墓。身处异乡的人们,也会望乡遥拜,对祖先
进行追思。
插柳是清明节另外一项重要的习俗。据说屋外插柳,便于祖先灵魂归来;也
有人认为,柳枝有神性,能避邪,因此在清明这一天,许多人都会在屋檐插
柳。演变到后来,人们还佩带上柳冠、柳叶环。
清明时节,草木发芽、花红柳绿,春光明媚的景色让人倍觉清爽。这正
是到郊外游玩的好时光。于是每到清明时,人们纷纷到郊外领略美好的春光。
古人称此为“踏青”、“游春”。
由于人人外出,顿时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清明成为春游最盛的节日。
有关清明节的民间故事篇【3】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
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
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
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
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
第3页共4页
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着名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
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
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
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
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
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
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
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
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
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
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
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
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
“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
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
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
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
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
第4页共4页
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
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
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
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
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
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
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
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11:11: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57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