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的翻译与详细解析
《望岳》是由杜甫所创作的,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
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望岳》
的翻译与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翻译: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
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
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
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
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这首诗大约写公元736—740年间,杜甫漫游齐赵之时。虽然此
前考进士落榜,诗里却依然豪情万丈,表现了希望登上事业顶峰的雄
心壮志以及对前程万里的乐观和自信。
泰山是传说自尧舜以来就受到历代帝王祭祀的名山。杜甫之前咏
泰山的名作寥寥无几。晋宋诗人谢灵运的《泰山吟》本是乐府题,但
全诗用大量双声叠韵词着力形容泰山的高峻奇险,强调封禅的肃穆神
圣,风格典重生奥,完全失去了乐府的原味。或许正是因为泰山的宗
庙色彩过于浓厚,诗人题咏便不得不考虑它的神圣意义。所以连善写
山水诗的大谢一旦涉笔。也只能写成板滞的颂体。李白的《游泰山》
六首,以游仙诗的形式抒写了他在泰山顶上与仙人同游、精神飞扬于
天地之间的自由与快乐。倒也符合泰山在汉代被视为“神仙道”的形
象。杜甫这首诗则选择了一个“望”的角度,将泰山壮美的自然景象
和象征崇高的人文意义融为了一个整体印象。开头以散文句式自问自
答。发端直称“岱宗”,本身已包含了帝王封禅之地的意蕴,接着说
从齐到鲁都望不尽它的青青山色,又以景色,描写烘托出它的高大。
同样,下面两句说大自然把神奇和灵秀都集中与泰山,山南山北的没
明暗由高高的山峰分割,既是赞美泰山景色的壮丽和雄奇,也隐含着
“岱宗”一词的本义:万物代谢、昏晓变化正是阴阳造化之功,既然
集中与泰山,那么此山当然不愧为五岳之首了。这就超越视野的局限,
化为泰山传统的人文含义概括了泰山的主要特征:一个象征造化伟力
和代谢变化的自然奇观。
后半首写诗人遥望山中云层起伏,心胸豁然开朗;目送飞鸟归山,
眼眶几乎为之睁裂。以“荡胸”二字置于“生层云”之泰山时精神的
激荡,以及将大自然的浩气都纳入胸怀的豪情。有此力度,下句说目
送归鸟以至要“决眦”的夸张,才更显出诗人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登
上的极顶。于是结句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就极其现成,
极其巧妙。既自述怀抱,又回到了泰山丰富的人文内涵中。正因为泰
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
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全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
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
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赏析评价】:
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
了杜甫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
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
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
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
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
“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
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
力。
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
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
“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
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
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杜
甫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
了杜甫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
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
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
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
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
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
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09:0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51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