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徐志摩与陆小曼

更新时间:2023-01-27 06:22:50 阅读: 评论:0

在哪里找专业做ps的人-身体部位的成语


2023年1月27日发(作者:2014感动中国)

【课外阅读】徐志摩与林徽因及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情感故事

《人间四月天》这部电视连续剧,是2000年春天在全国热播的,到现在已

经四年了。那一段,有关徐志摩的书卖得很火。这个剧本是一个台湾剧作家王蕙

玲写的,她是台湾铭传大学、世新大学和台湾艺术学院的讲师,她选择《人间四

月天》这个题材应该说是很有眼光的。

这部戏从演员阵容、演出效果上,都得承认是成功的。但实在说,我作

为一个研究现代文学史的人,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当时我正着手写《徐志摩传》,

还在搜集资料、整理年谱阶段,光搜集资料编年谱,就用了三年时间,刚要动手

写就赶上了这么个“徐志摩热”,不能说一点感慨也没有。

我的《徐志摩传》是2000年6月写完的,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0月印

出来,当年就印了第二版。这个时候,《人间四月天》的热劲已经过去了。有人

说,老韩啊,你要是早写上半年,不是就搭上这个车了吗?我不这么看。我的看

法是,多亏我写得迟,我要是写得早,他们就把我的研究成果吸收到电视剧里头

了,这个片子就不可能留下那么多的话题让人评说了!

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

现在所以重提徐志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跟几个优秀的女人有关系,要

是没有这几个女人,光凭着那几首诗,写得再好,人们的兴趣也不大。男人喜欢

徐志摩,只能说感兴趣,因为他艳福不浅,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活一回呀;女

人喜欢徐志摩,是真喜欢,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怎么那么多优秀的女人都爱他

爱得死去活来,我倒要看看这是个什么人!怎么不想想,是徐志摩真值得爱,才

会有人爱,是徐志摩真优秀,才会显得那些女人优秀。如果张幼仪不是徐志摩的

前妻,只能说是个会理家理财的女强人;要不是和徐志摩有那么缠绵的恋情,林

徽因不过是个漂亮的女建筑学家;要不是成了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不过

是个才貌双全的民国名媛。还是徐志摩好,才有了她们的好。她们的本事是她们

的,她们的名声,有一大半是徐志摩带给她们的。

千万别认为徐志摩是个花花公子,只会讨女人喜欢。他的人品也很好,基本

上可说是完美的,无可指摘的。这从他死了以后朋友们的评价上可以看得出来。

我编过一本书,叫《回望徐志摩》,收录了许多朋友的纪念文章,其中有梁实秋

的一篇《谈徐志摩》,很长,有两三万字。梁实秋是个很自负的人,轻易不说过

头话,和徐志摩的关系也不是十分亲密。徐志摩去世后,有人说徐志摩是纨绔子

弟,意思就是浪荡公子、花花公子,梁实秋就说:

“有人说志摩是纨绔子,我觉得这是不公道的。他专门学的学科最初是社会

学,有人说后来他在英国学的是经济。无论如何,他在国文、英文方面的根底是

结实的。他对国学有很丰富的知识,旧书似乎读过不少,他行文时之典雅丰赡即

是明证。他读西方文学作品,在文字的了解方面没有问题,口说亦能达意。在语

言文字方面能有如此把握,这说明他是下过功夫的。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么?志

摩在几年之内发表了那么多的著作,有诗,有小说,有散文,有戏剧,有翻译,

没有一种形式他没有尝试过,没有一回尝试他没有出众的表现。这样辛勤的写作,

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吗?”

梁实秋还说,他数十年来奔走四方,遇见的人也不算少,但是还没见一个人

比徐志摩更讨人喜欢。讨人喜欢不是一件容易事,须要出之自然,不是勉强造作

出来的,必其人本身充实,有丰富的情感,有活泼的头脑,有敏锐的机智,有广

泛的兴趣,有洋溢的生气,然后才能容光焕发,脚步轻盈,然后才能引起别人的

一团高兴。

徐志摩和好几个女人有婚恋关系,爱他的女人还有好几个,可以说,不管他

对她们怎么样,她们中间没有一个恨他的。看了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人

们恐怕最同情张幼仪了。多好的一个女人,徐志摩怎么就和人家离了婚呢!错了,

张幼仪晚年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

爱他。”这话叫人听了会落泪的。一个他辜负了的女人说出这样话,这个男人在

性格上品质上总是有过人之处的。

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

《人间四月天》里提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在伦敦相识,相识不久便相恋,两

个人一起坐船在康河里游玩。从一幅剧照上可以看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坐在船上,

徐志摩还搂着林徽因的肩膀,十分亲热的样子。还有一幅,徐志摩骑着自行车,

林徽因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有人觉得很美,我看了只觉得恶心,这是把现代小

青年那种流氓阿飞行径,安到徐志摩的头上了。我绝不保守,我是说,徐林之间

的恋情,绝不是这个样子。

先从年龄上说,徐志摩是1897年出生,按阴历是1896年。林徽因多大呢,

她是1904年出生,按阴历算比徐志摩小八岁,按阳历是七岁。徐志摩1918年

北大肄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

留学。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就

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林徽

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

就把张幼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当时他们的

感情是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程度。一个是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24岁了;

一个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只有16岁,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了那种程度呢!

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自己

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林长民给

徐志摩的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

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林长民的这种态度,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想想吧,这是八十多年前

的事,就是给了现在有点封建意识的家长,那也是要动刀子的。我对你这么好,

让你到我家里来吃饭,喝茶,你居然打起我女儿的主意来了,这还了得!可林长

民没有这么做。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日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又是研

究宪法的,他表示能够理解,信上的意思是说,我的女儿年少,不知该怎样给你

写信,她没有不满意的意思,你别误解,她让我代问你好。可见,他们当时实际

上没有到那个程度,就是后来稍有发展,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

对这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林徽因长大以后,也是很怀念的,甚至多少有点

觉得对不起徐志摩。现在要探究的是,16岁的林徽因当时有没有要和男子谈恋

爱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有的。

1937年抗战初期,林徽因到了长沙,心情很是不好,给沈从文写了封信。

因为当时正下着连阴雨,便想到了当年在伦敦时的心境。信上说,那时候爸爸到

瑞士国联开会去了,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外面下着雨,白天独自一人在

大房间里看书,晚上一个人坐在一个大饭厅里吃饭,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还有

两条垂肩的发辫。一面吃饭,一面用嘴咬着手指头哭。这时候,总希望生活中有

浪漫的事情发生,或是有个人叩门进来坐在对面同她谈话,或是同坐在楼上的火

炉边给她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来爱她。而实际情况却是天天在下雨,竟

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她玩。

徐志摩是爱过她的,她也感觉到了,只可惜没有发展下去。后来她多少是有

点后悔的。1927年在美国留学时,正好胡适来美国,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上说:

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告诉他我绝对不

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

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

念着。事实上,在1924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是发展到相恋的地步了。真正达

到论婚嫁的地步,则是1931年春天,徐志摩到北平教书之后。也就是说,林徽

因和徐志摩确实是相恋过的,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不是那种干柴烈

火,一见面就烧起来的爱情。这样一说,就知道《人间四月天》里的处理,是多

么荒唐可笑了。

有一件事,可以验证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徐志摩1931年1

1月19日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飞机失事遇难,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

现场捡了一块烧焦了的木头。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有些部分是木头的。

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

室的床头。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这么挂着。她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

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这在我们

现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这点上,我是说在感情的纯洁与执著上,在对崇高

感情的理解上,我们是失败的。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个男子,你的

妻子爱着一个她过去的恋人,当然他们之间什么事也没有,就是喜欢他或感谢他,

两人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你妻子的朋友因飞机失事而死,你会不会替她去处

理他的丧事。而且因为你知道自己的妻子喜欢他,所以一定要在现场替她拣上一

块飞机的残骸,然后送给你妻子保存,而你妻子呢,对他又特别地喜欢,虽然你

是我的丈夫,虽然每天晚上和你都在这张床上躺着,还是要把这块飞机的残骸恭

恭敬敬地挂在墙上。我相信我们中间极少有人能做到,能做到的是神仙,但是他

们确实做到了。

有人或许会说,反正徐志摩已经死了,她只是这样怀念他,又不会出别的什

么事。这样优秀的女人,肯定对她的丈夫不会有二心的。其实,她对他的丈夫是

有二心的,但是她做得非常光明磊落。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大概是1932年夏天,也就是徐志摩

死了没多久,有一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说:

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样办

才好。梁思成一听就知道出了什么事,知道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

舍不得。

这时候梁家住在北平东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另有旁门出入。

起初也许只是好朋友住邻居,交往久了才爱上的。金岳霖受过西方教育,生活很

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送过去,没事了就过到梁

家在一起喝茶聊天。金岳霖喜欢林徽因,梁思成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林徽因喜

欢金岳霖到了这个地步。听了妻子的话,梁思成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全身的血液

凝固住了,连呼吸都困难了。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慰,欣慰的是妻子很坦

诚,没有把他当成个傻子。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觉得自己不

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结合会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了自己的想法,

同时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当时两个人都哭

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说梁思成说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

我要是喜欢你的话,他是可以离婚的。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

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从此以后,金岳霖就成了“游牧民族”了。这是我的说法,叫“逐林木而居”。

游牧民族不是“逐水草而居”吗?林徽因姓林,金岳霖总是住在林家后院或是隔

壁,林徽因到了哪儿他就到哪儿,还不是“逐林木而居”,还不是成了“游牧民族”

吗?

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还是林徽因的两个儿子给他送

终的。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这种思想境界,咱们这些俗人,想都不敢想。只能

说人家太完美太高尚,我们太庸俗太卑鄙了。当时他们三个人相处得非常好,甚

至抗战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四川李庄,金岳霖在昆明西南联大,放了假以

后就住在梁家。有时候我认为,我们这代人对上一代人,尤其是那些留学欧美的

知识分子的感情是理解不了的。上一代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些人物的感情,

我自己只有佩服的份。人家就是受过文明教育的,是文明到骨头里的。所以说,

我看了《人间四月天》的剧本,觉得王蕙玲女士也许是个好的剧作家,但对二三

十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那一茬知识分子根本就不了解。

我说的都是根据真正的历史资料推断出来的。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到图书馆

借这些书看看,比如《林徽因文集》里就有给胡适的信,还有给沈从文的信。

张幼仪

张幼仪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性。

1920年,徐志摩把张幼仪接到英国,在沙士顿住下,两个人的关系就比较

紧张了,离婚也就不足为奇了。张幼仪呢,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管你徐

志摩要我还是不要我,反正我是徐家的人。离了婚也不再嫁,直到儿子结了婚,

直到把徐志摩的父亲送了终,直到五十几岁才跟一个医生结了婚。结了婚,还在

为徐志摩的事操心,徐志摩的全集,就是在她的操持下在台湾出版的。她活了八

十多岁,在美国死的,三个女人中,数她活得最长。她是最后的胜利者。晚年还

做了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接受她的侄孙女的采访,写了一本书,把她一生受的屈

辱全写出来了。根据这样一本书拍出的电视剧,当然是为张幼仪说话了。林徽因

清纯可爱但不懂事,陆小曼干脆就是个交际花,徐志摩虽说英俊潇洒,也难脱认

人不准的干系,这一切都不奇怪了。

这本书里有个观点,是很奇特的,就是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后来跟陆小曼

结了婚,张幼仪不恨陆小曼,恨的是林徽因,恨的原因不是因为林拆散了他们夫

妻,而是因为林徽因既然答应了徐志摩,后来却没有和他结婚,把徐志摩闪了。

她处处都是为徐志摩考虑的,就是离了婚,她还是爱着徐志摩,始终把自己当做

徐志摩夫人。

张邦梅写《小脚与西服》的时候,他的爷爷张嘉铸还活着,听说孙女采访了

姐姐,要写这样一本书,特意叮嘱,笔下对徐志摩要留情,他怕姐姐一时糊涂,

过多地给孙女说些不利于徐志摩的话,孙女不知轻重全写进书里,损害了徐志摩

的形象。大概就在《小脚与西服》出版前后,张嘉铸就去世了,他的遗嘱里有一

条,就是告别仪式上不要放哀乐,朗诵几首徐志摩的诗就行了。

张嘉铸生前还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1926年10月,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

结婚时,张嘉铸不顾姐姐的感情接受得了接受不了,欢欢喜喜地盛装参加了徐志

摩的婚礼。这在常人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徐志摩把你姐姐甩了,你还西装革

履地参加那个人的婚礼,给了现在的人怕就做不到。这个事情要从两方面看,一

是张家人对徐志摩多么重视,再就是徐志摩这个人的魅力多么大。也就是说,徐

志摩这个人的品质是非常好的,决不是书上写的,见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就要

下手的那样的男人,而是很有分寸,很有道德,很讲究品位的。

陆小曼是个什么样的人

电视剧里,把陆小曼演成个交际花,是最没道理的。这么说吧,陆小曼什么

人都可能是,最不可能是的,恰恰就是这个交际花。

陆小曼的父亲叫陆建三,是我国早期的留日学生,北洋政府时代,在财政部

当过赋税司司长。这是个很有权势也很有钱的职位。陆小曼在少女时代,受到了

很好的教育,在北京的法国圣心学堂念书,家里又请了英国女教师专门教她英文。

她天生丽质,俊俏可爱。这样当她十七八的时候,就已经是北京社交界的名媛了,

好多外交场合,也要请她出席。

说陆小曼是个交际花,不外是说她生活奢华,出入社交场合,还有捧戏子什

么的。可是要知道,我们平常说谁是交际花,是说她凭着色相取悦权贵,获取金

钱,供个人挥霍。陆小曼不是这样的,她花的是自己的钱。只能说,她不知节俭,

不知爱惜金钱罢了。

看徐志摩的书信,常有劝陆小曼节俭度日的话。我们很容易同情徐志摩而责

怪陆小曼,说,这个陆小曼,要是勤俭过光景,徐志摩就不会这么北京到上海飞

来飞去,也就不会坐飞机遇难而死了。这样说是没有多少道理的。飞机失事,谁

也料不到,就是小曼再节俭,徐志摩只坐一次飞机,也可能遇难。至于说小曼生

活奢侈,加重了丈夫的经济负担,曾一度陷于困窘,对正常人家来说,也不是什

么不可宽恕的事。名媛犹如名花,是要人供养的,像陆小曼这样的女人,就是要

破费钱财的。只能说徐志摩后来养不起了,不能说陆小曼不值得养。你不能要这

样的女人,又能下得了厨房,又能上得了厅堂,富了能和你一起去炒股发财,穷

了还能和你一起去上街卖菜,真要能那样的话,也就不是名媛了。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陆小曼嫁了徐志摩,是出了大名的,要是不嫁给徐志

摩,百年之后,谁知道世上有个陆小曼。这话初听似有道理,细细一想,是没有

多少道理的。人活在世上,享福是主要的,出名是次要的。和陆小曼受的伤害比

起来,出的那点名是微不足道的。陆小曼的母亲说了一句非常公道的话,她说,

小曼害了志摩,志摩害了小曼。当然,反过来说,志摩成全了小曼,小曼也成全

了志摩。徐志摩若不是一生中和这样优秀的女人有过感情的瓜葛,只是一个优秀

的诗人,我们也不会这么喜欢他。

陆小曼的品质也是很高尚的。自从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的家里,挂着徐志

摩的大幅油画像,每天陆小曼都要在像前供上鲜花、水果。她自己呢,四季身穿

素服,从来不去什么娱乐场所。有一年清明节,还去硖石给徐志摩扫墓。后来还

出版了两本徐志摩的书,一本叫《爱眉小札》,一本叫《志摩日记》。解放前,

她还和赵家璧一起整理了《徐志摩全集》,可惜因时局太乱,没有出成,不过总

是尽了她当妻子的责任。

说起来叫人痛心,就是这样一个几乎可以说是圣女一样的女人,却得不到世

人的理解与同情。不知道有人去过硖石没有,就是海宁市政府所在地,那儿有徐

志摩墓,也有徐志摩的故居,可是却没有陆小曼的墓。陆小曼的墓在哪儿呢,在

苏州,是她的侄儿改革开放之后给她建的。这就不对了,陆小曼是徐志摩堂堂正

正、明媒正娶的夫人,为什么不能和他的丈夫合葬呢。这也是陆小曼生前的愿望。

我觉得这是海宁人的毛病,也是海宁人的耻辱。徐志摩有名气,你们就认他是你

们海宁的儿子,迁移坟墓,修缮故居,宣传他。张幼仪的儿子在美国,有时还回

来看看,你们就老说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妻子。无论是从旧道德上说,还是从新道

德上说,都应当把陆小曼的棺木迎回去,跟徐志摩合葬在一起。这事情,迟早会

有人办的,这一代的海宁人不办,下一代也会办,下一代不办,下下一代也会办。

我就不信海宁永远也出不了一个明白人。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综合一个意思就是不要老是说我们中国人没出息,就在

几十年前,在新文化运动那个时期,我们中国出过一大批优秀人物。他们的才能

和抱负,他们的情怀与气度,都是值得后代世人敬仰的,也是值得后代人效法的。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06:2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45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安全知识教育
下一篇:歧视的近义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