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广西教育
【教育时政】●观察文化视野
今年高考,河北女孩王心仪以707分的成
绩被北京大学录取。近日,她写了一篇名为
《感谢贫穷》的文章,主题是“关于自己、关于
贫穷、关于希望”。未曾想,就是这样一篇感动
无数人的文章,却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认
为,贫穷不值得感谢,不应宣扬苦难哲学;也有
人认为,王心仪所要表达的是“贫穷使人更坚
强”,不应过分解读。究竟孰是孰非,请看本期
“文化视野”。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
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
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谢谢你,贫穷,
你让我能够零距离地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这
上天的恩惠与祝福。我是土地的儿女,也深深地爱恋
着脚下坚实与质朴的黄土地;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
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
从以上文字可以隐约看出,在为贫穷所困扰的时
候,王心仪可能也痛苦和迷茫过,如今走出来站在更高
处的时候,心中才会有谢意。她所要表达的,并不是对
贫穷的赞美,而是没有被贫穷压垮、超越贫穷之后,面
带笑容对贫穷的藐视。这种感谢,只有不屈者和胜利
者才有资格去说,超越了贫穷,才配去感谢贫穷。
王心仪深知,自己的出生没法选择,但她在“克服
苦难”还是“被苦难克服”之间,选择了前者;在“努力争
取成功”和“不努力一定轻松”之间,也选择了前者。在
她考入名校后,说一句“感谢贫穷”,就好比一位运动员
在一场高水准的激烈比赛之后夺得冠军,以胜利者的
姿态对手下败将说“你们表现也很棒”“感谢一路有你
们相伴”,这有何不可?
王心仪的文章,传递出一种奋斗的正能量,值得处
于逆境中的年轻人们好好学习。逆境,可以摧垮自
信,也可以激发斗志。正如王心仪在文中所说,贫穷可
能动摇许多信念,却让人更加执着地相信知识的力
量。面对逆境,我们该何去何从?路径不外乎两种:
一是从忧愁和焦虑中解脱出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二
是紧闭心灵之门,在原地挣扎彷徨。前者斗志昂扬、
高歌猛进;后者一蹶不振,动辄轻言放弃理想甚至放弃
生命。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
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贫穷一直
是王心仪的敌人,虽然她曾经被贫穷所困扰,但她没有
被击倒,而是直面现实,努力学习,用自己的乐观、勇敢
以及获得的成绩宣告了自己的胜利。因此,王心仪感
谢的不是贫穷,而是在这种生活经历中获得的让自己
变得强大的力量。
逆境,人人都会遇到,将逆境看作是绝境还是磨
炼,决定着个人的命运。无从逃遁、必须面对的贫穷和
苦难,其实更像一种自然选择机制,打败它或者被它打
败,接受命运还是反抗命运,持什么样的心态,做怎样
的选择与行动,能够彰显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而王心
仪无疑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综文
正方:“感谢贫穷”传递奋斗正能量
40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2018.9广西教育
文化视野观察●【教育时政】
反方:贫穷本身不值得感谢
就个案而言,一个出身贫苦的女孩靠自身奋斗“鲤
鱼跃龙门”考上名校,确实值得敬佩。事实上,我们今
天讨论的话题,不是针对王心怡本人,而是就其文章中
的某些观点进行讨论。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一直都比较推崇一种苦难
哲学,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所说的:“西伯拘而演
《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
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许多
人对这段话就有误解,把苦难与成就理解为因果关系。
著名经济学者马光远认为,我们应该从逻辑科学
的角度,来看待自古以来那种根深蒂固的“天将降大任
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的错误思维。贫穷和苦难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在无
法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去战胜贫穷和苦难,那是因为我
们自身的精神和意志,以及可能获得来自社会和他人
的帮助,而不是贫穷和苦难本身带给了我们什么。
有人说,只有经历了苦难,才会更坚强。言下之
意,苦难是坚强的根源,是苦难成就了坚强,所以要感
谢苦难。那么试问,一个人失去了双手,经过艰苦努力
后,能用脚写出好字,成为了书法家,难道这个人要感
谢老天让他失去了双手?将贫穷、苦难与成就画等号,
本身就是一种误导。
事实上,拥有良好的资源和条件,接受更好的教育
和熏陶,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但在传统的社会观念
中,偏偏就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一个人要成功,就
必须在艰苦的环境里才可以实现,一个家庭条件优越
的人,例如他是“官二代”“富二代”,外界很容易在固有
思维下给他们贴上纨绔子弟的标签。
事实真是这样吗?马光远用自己熟知的例子指
出:“事实绝对不是这样的。我周围有很多家庭条件非
常好但自己又非常努力的人,‘三代成就一个贵族’说
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父母是高干,
但他自己非常努力,考上名校,毕业时拒绝父母帮他安
排工作,而是自己找公司,后来又跳槽到私募股权基
金,现在是非常成功的股权投资专家。”
因此,贫穷并非成功的必备条件,没有必要刻意对
贫穷加以赞美。而富人的孩子未必不坚强、不努力,也
未必锦衣玉食、不思进取,相反他们可能还会更加努力
地工作与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不是贫穷苦难成就坚强,而是坚强的人不向贫穷
苦难低头;是坚强让人多了成功的机会,而不是苦难本
身让人成功。网上有一句话说得好:“苦难就是苦难,
苦难不值得赞美,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同
样,贫穷就是贫穷,贫穷本身不值得感谢。
“感谢贫穷”这一话题之所以引发争议,更深的原
因在于其触及了社会敏感的神经。贫穷本身就伴随着
耻辱、没有尊严,在其前冠以“感谢”二字,自然会引起众
人的不快和质疑。而透过这一争议的话题,其实我们
还能看到不少现实问题,比如“寒门难出骄子”,贫困落
后地区的孩子上升渠道渐趋狭窄,社会阶层渐趋固化。
据媒体报道的统计数据,2011年,清华大学新生来
自1200所中学,其中县级及以下的中学约300所,在
3300名本科新生中,农村生源仅占1/7;北京大学20世
纪80年代中期到1995年,农村学生的比例在30%左
右,而最近一些年仅在10%—15%之间。自20世纪90
年代开始,在国内重点大学当中,农村的生源一直呈下
降趋势。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轩昂的一番直言
让人深思和警醒:“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
校。像我这种属于中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而且家
长也都是知识分子,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在教育资源
上享受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完
全享受不到的,这就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因此,我们在为底层励志榜样感动的同时更应看
到,一个王心仪背后,其实站着无数个因为贫穷而被打
断“名校梦”的贫困学子,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甚至连
大学梦都不敢想就早早辍学了。所以,与其纠缠于是
否应该“感谢贫穷”,不如去关心那些因贫穷而未能接
受良好教育的孩子。
王心仪在《感谢贫穷》一文中,曾一笔带过写到“贫
穷狭隘了我的视野”,这句话实际反映了一个严峻的社
会现实:当王心仪们通过录音机死背英语时,富裕家庭
的孩子们可以游学欧美,将其所学现场实践;当王心仪
们费力地在黑板上学习数理化那些难懂的公式变化
时,大城市的孩子已经用上了多媒体教室、VR设备,从
而对知识有了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在当今社会,家
庭贫富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正在越来越深远。
以上现实状况,不能在“感谢贫穷”的励志表象下
被忽略,更不能因为少数寒门学子考上了名校,就掩盖
或弱化了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面对社会鸿沟,除
了肯定个人的奋斗精神外,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
努力,加大扶贫力度,促进教育公平,填平社会鸿沟,尤
其是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的
投入,让更多贫困家庭子女在求学初期就能平等接受
优质教育,与城里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有尊严地平
等参与各种竞争,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综合《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齐
鲁晚报》《南方周末》《广西日报》)
(责编欧金昌)
延伸:“感谢贫穷”背后折射出的问题
41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06:1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44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