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望月怀远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情况。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教学重难点】
把握理解诗歌境界。
【教学过程】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导入
有人说“月亮是悬挂在天上的一首诗”,的确,在月亮上载满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唐代诗
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便是一个例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张九龄笔下那一夜之间明
月由生及落的生命历程吧。
二、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整体感知诗歌。
2.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明确: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本诗中的一个主要
意象是“月”诗人通过这个意象寄托了相思之情。
3.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四、诗歌赏析
(一)赏析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译文: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供此一轮明月。
2/4
首联收摄诗题,起势遥远,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
1.这两句乃千古名句,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
明确:这两句既写眼前所见之景,又是诗人望月怀远之意的表达。一轮明月从无边无垠的
大海上升起,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此句境界博大,自然景象中包
含着诗人博大宽广胸襟,意境雄浑阔大(海上、明月、天涯),是千古佳句。这一句完全是景,
点明题中的“望月”。“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
共同生命的缠绵,富有生机。
2.此两句是如何扣住题目“望月怀远”的?
明确:“海上生明月”紧扣“望月”字,“天涯共此时”扣住“怀远”。“天涯共此时”:由
景入情,转入“怀远”。
3.“共此时”的是谁?怎样理解“共此时”?
明确:“此时”,“我”在翘首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而伊人“此时”也在翘首望月,
思念着“我”吧。通过明月寄托相思。
“天涯共此时”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二是融融月光洒
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
4“我”在思念谁?可以是父母、妻子、亲人、朋友等,具有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
性使诗歌产生了含蓄、蕴藉的美感。
5.此句使用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明确:1.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2.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
天涯的友人也共对这轮明羽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二)赏析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遥夜:远隔天涯的夜晚(长夜)
竟夕:通宵(整个晚上)
译文: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遥隔天涯的夜晚,彻夜相思,辗转反侧不成眠。
颔联写情人对月相思,极写相思之苦。
1.如何理解“怨”和“竟夕”两词所包含的情感?
明确:颔联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里写出多情人
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
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三)赏析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怜:怜爱、珍惜
3/4
光满:指月光满地
滋:润湿
译文:灭烛欣赏明月,清光淡淡泻满地,披上衣服走出户外,忽觉露水沾湿了身上的衣
裳。
颈联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心乱出户露沾衣,月光撩人心里乱。
1.“我”因相思而彻夜难眠,就披上衣服起身四处寻觅。这时有何感受呢?“怜”有何意味?
“露滋”有何意味?
明确:整夜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
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
更难以入睡。“怜”应有怜爱之意。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
“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
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此联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更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
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为相思所苦的形象。
(四)赏析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不堪:不能
盈手:满手,意谓把月光抓在手中
佳期:指聚首的时候
译文:月光如此美丽,却不能捧一把赠送给远人,还是睡吧,睡了或许可以梦见相会的
佳期。
尾联写想要掬月相赠却无法实现,只好借梦求相聚。
1.如何理解蕴含其间的情感?
明确: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
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
此化出。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
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
尤觉韵味深长。
2.诗人是如何表现主人公的思念之情的?(三、四联)
明确:细节动作、想象(内心独白)
五、课堂小结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
4/4
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
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
影响。
【作业布置】
背诵《望月怀远》。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06:0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44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