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辛弃疾词两首

更新时间:2023-01-27 05:23:46 阅读: 评论:0

企业培训是最大的福利-春去夏来


2023年1月27日发(作者:中秋节快乐祝福语简短)

6辛弃疾词两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准确熟练地背诵、默写词作。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借古讽今手法,总结典故,分析其作用。

3、激情投入,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预习案

Ⅰ教材助读

一、走进作者

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

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

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

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

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

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

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

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

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

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

二、了解背景

1、关于《水龙吟》此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南渡归宋后,南宋政府对他大

材小用、不予重视。但抱着一颗热切的爱国之心的辛弃疾还是不顾自己职位的低微,针对着

南宋政府中主和派的不抵抗论,写成了《美芹十论》奏章,上奏皇帝。他怀着满腔热切的希

望上奏朝廷,结果奉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南宋政府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宋史本传》)为理

由而不予理睬。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作

者自江北到南宋已十来年了,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当他登上建康赏心亭远眺

时,面对着大好江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郁积在心中的牢骚和苦闷不能不一吐为快,于是

成就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2、关于《永遇乐》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准备北伐。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

地京口(今江苏镇江)知府,时年66岁。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

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

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

难有所作为。尽管他支持北伐,但认为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否则很有可能重

蹈失败的覆辙,然而韩侂胄不仅不接受,反而对辛弃疾产生疑忌,果然后来北伐失败,重蹈

“元嘉草草”的覆辙。辛弃疾从青年时代起就坚决主张抗金,至此已43年。如今大好的形

势将被断送,恢复中原的理想又将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他登上北固亭这个具有历史意

义的地方,抚今追昔,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词。

然而韩侂胄不仅不接受,反而对辛弃疾产生疑忌,果然后来北伐失败,重蹈“元嘉草草”

的覆辙。辛弃疾从青年时代起就坚决主张抗金,至此已43年。如今大好的形势将被断送,

恢复中原的理想又将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他登上北固亭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抚

今追昔,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词。

三、名句积累: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2.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四、整体感知

1、用简练语言翻译全词(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一首:

第二首:

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首词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Ⅱ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遥岑

玉簪螺髻

...

堪脍

何人揾

英雄泪

舞榭

歌台献愁供

恨封狼居胥

张浚

仓皇

狸祠拓跋焘

..

王玄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楚天千里清秋

..

:

遥岑远目

..

断鸿

..

声里

把吴钩

..

看了无人会

英雄泪

寻常

..

巷陌赢得

..

仓皇北顾

3、填空

①他叫弃疾,和(汉代名将)的名字意义相仿才干相似,但是多了词坛巨擘的

滔滔文采;他号稼轩,和(北宋词人的号)齐名,取号时心境类似,但是多

了铁马冰河的悲凉慷慨;他字幼安,和(南宋女词人的号)同乡,并称“济

南二安”,但是多了保家卫国纵横天地的男儿壮志。

②第一首词中作者用“”几句话直

抒胸臆,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第二首词中“”指责南

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中原失地。

4、默写

①千古江山,。舞榭歌台,。

②想当年,,。

③落日楼头,,江南游子。把吴钩看

了,,,。

④倩何人唤取,,?

Ⅲ、信息链接

1、用典的意义和作用。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

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

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2、楹联欣赏: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

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

“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

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

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

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

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

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

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

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

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

(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

【探究案】

第一课时《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探究点(一):

1、词的核心是“英雄泪”,那么“泪”所包含的情感是通过哪些内容表达出来的?想象辛弃

疾在词中的动作和神态,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200字左右。(提示:在哪儿,在什么样的情

景下,周围的环境如何)

2、词中写了哪些触动诗人心弦的景物?各景物有何特点?

3、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

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

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辛弃疾在文学史上被评论家讥之以“掉书袋”,原因是他的词作好用典故。全词用了哪

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对照注释、材料分组讨论)

探究点(二):

“英雄”一词在南宋诗词中经常出现,呼唤英雄成了时代的声音。辛弃疾的“英雄”情

结在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水龙吟》就满含英雄之气。

1、你能根据词中相关内容归纳一下辛弃疾理想中的“英雄”形象及内涵吗?(提示:可从

外貌、思想、抱负等角度,任选一个角度,也可引用相关诗句)

2、给我们心中的英雄———辛弃疾写一段颁奖词吧!50以内。

探究点(三):鉴赏评价

你还能举出辛弃疾其他的有关英雄情结的作品吗?其他和辛弃疾有类似英雄情结、人生

抱负的诗人呢?

第二课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探究点(一):

找出本词中所用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探究点(二):

最后用廉颇事作结,有人说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摸鱼儿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下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

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

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

眉(美貌女性)遭妒”。

①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A.设问借代B.设问比拟

C.夸张比拟D.夸张借代

②下阕一开始就用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的典故,用意何在?

③杨玉环、赵飞燕曾经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武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君莫舞”

有什么含义,写到杨玉环、赵飞燕,目的何在?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05:2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42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蚂蚁的故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