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
本书诞生记
在撰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时候,我们遇到了麻烦。关于子女
争执的章节篇幅好像失去了控制,有点刹不住车。那时候,我们就此话题才开展到一半的地步,
但是长度已经超过了100页。我们拼命地想把篇幅压缩得简短一些、紧凑一些、精细一些——竭
尽全力让这一部分能够与整本书的结构比例相匹配。但是,我们删减的内容越多,我们的心情也
就越郁闷。
渐渐地,我们把道理弄明白了。为了能够给予手足争宠这一课题足够公平的待遇,我们不得
不就这一专题进行专门的著述。当作出这个决定之后,一切也就明朗化了。我们需要在《如何
说……》系列图书当中就处理孩子争端这一话题提供足够的内容,让父母们在面对最最棘手的问
题时都能够轻松解决。在我们的“孩子相处图书”当中,我们可以就此展开——讲述一下自己当初
在面对打斗不休的孩子们时遇到的种种挫折;描述我们从已故的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那
里学到的极富启发性的道理,过去,我们也曾是他旗下父母小组中的一员;将自己从家庭、阅读
以及相互之间的不断探讨中所领悟到的见解与他人共同分享;将我们创办并且一直坚持举办的子
女争宠研讨班中参与父母所经历的各种故事呈现在读者眼前。
此外,通过在全国各地的巡回演讲这个独特的机会,我们了解到各地的家长们对于争宠问题
的感受与看法。很快就发现,我们手头这个话题真是炙手可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一旦提到“子
女争宠”这样的字眼,紧随而来的就是父母们强烈的反应。
“他们打个不停,闹得我简直想撞墙。”
“我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开的头。反正要不他们互相弄死对方,要么就是我把他们掐死。”
“单独面对每个孩子的时候,我和他们处得相当好,但要是他们俩凑到一块儿,我简直一个小
崽子也忍受不了。”
显然,这样的问题随处可见,且置身其中的人都感触颇多。就孩子们之间相处的问题,我们
与父母们谈得越多,也就越体会到他们家庭中因为此类事件带来的紧张与压力有多么严重。两个
孩子,会对父母的爱和关注进行竞争。此外,一个孩子还会对另一个孩子所取得的成绩而眼红嫉
妒;每个孩子也都会因为兄弟姐妹享有的优先特权而忿忿不平,恨意横生;遇到挫折,他们不会
找其他人抱怨,却只会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大肆发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各地的许多家庭
中,子女关系饱含的情感激烈因素会日复一日地爆发,成为让人苦不堪言的大事件。
我们想知道,“关于子女争宠,有什么益处吗?当然,对父母来说,肯定不是件好事。那是不
是有些东西可以有益于孩子呢?”
我们读到的所有内容都证明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争端实际上自有其目的所在。比如,他们
希望通过斗争,确立自己高高在上可以支配对方的地位,而这样一来,这些孩子们就会变得更加
强硬粗暴,更加叛逆不驯。通过每日不断地大打出手,他们提高了速度、练就了敏捷轻快的身手。
通过唇枪舌战,他们知道了机智与伤害之间的差异。通过一起生活当中正常的激怒行为,他们学
会了如何维护自己、保卫自己以及妥协让步。甚至有时候,因为对其他兄弟姐妹的特殊能力的嫉
妒,他们还会受到激励,工作学习更加卖力刻苦,坚持不懈,并有所收获。
这算是子女争宠的最好结果,而最糟的结果——正如家长们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们的那样——
会给孩子一方或双方都带来严重的挫败感,甚至还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我们这本书关注的焦点
是预防并修复任何一种伤害,因此,我们认为再次重新审视子女之间持续不断出现竞争局面的原
因是非常重要的。
所有这一切,都是从何而起呢?这一领域的专家似乎一致认为,子女之间嫉妒之心的根源在
于,每个孩子的内心中都深深渴望能够得到父母独一无二的爱。为什么他们热烈渴求的是父母只
在乎他一个且给予他的是唯一的爱?原因在于,父亲和母亲——他们就像是一个神奇的源泉,提
供了孩子们生存与成长发展所需要的一切东西——食物、住房、温暖、关爱、认可感、价值感与
特殊性。正是父母如和煦阳光般的关爱与鼓励使一个孩子能够在竞争中成长起来,并慢慢地掌控
自己所处的环境。
为什么其他兄弟姐妹的出现会给孩子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呢?因为他们对保证他享受幸福
快乐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威胁。家庭中只不过多出一个或几个孩子,但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就意
味着他们个人拥有的东西被迫减少了。他们与父母独处的时间少了,受到伤害或是失望沮丧的时
候得到的关注少了,取得成就时获得的赞许少了。而最可怕的是,他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
爸爸妈妈把所有的爱、关心和热情都给了我的兄弟或姐妹,可能就意味着他们比我更棒。如果他
们比我棒,那么肯定就意?着我不怎么样。如果我不怎么样的话,那我就遇到大麻烦了。”
怪不得孩子们总是为了争第一或是争最优而打得不可开交。怪不得他们使尽浑身解数就为拥
有更多或最多。要是能把一切的一切全都据为己有才是最好不过呢。妈妈只属于我一个人,爸爸
也只属于我一个人,所有玩具都是我的,所有吃的都是我的,所有地方都是我的,这样才有安全
感,才有保障。
家长们处理这个问题的困难程度简直难以想象!他们不得不找到法子,让每个孩子都确信他/
她是安全的、特别的、是爸爸妈妈心爱的。他们需要帮助这些年纪小小的敌手们发现与人分享和
共同合作所带来的回报;并且他们还必须采用某种方法奠定好基础,让这些时刻准备战斗的小家
伙们终有一天能够将敌对的兄弟姐妹视作快乐和支持的源泉。
家长们是如何对付这项沉重的任务的呢?为了找出答案,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表。
你是否曾与孩子们一起做过某些有助于改善他们之间关系的事情?
你是否曾与孩子们一起做过某些令他们之间关系更趋恶化的事情?
你是否记得父母曾经做过滋长你和兄弟姐妹之间产生敌意的事情?
你是否记得父母曾经做过消除你和兄弟姐妹之间产生敌意的事情?
我们还提出一系列问题,了解他们在少年时期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的相处情况、现在的相处之
道,以及他们希望从书中读到哪些关于子女争宠的内容。
与此同时,我们还对一些人进行亲自采访。我们把自己与这些出身背景极其多元的男士、女
士及孩童的对话进行录音,时长达到数百个小时,且采访对象的年龄跨度从3岁到88岁。
最后,我们把手中所有的新旧素材进行汇总,继而分出若干个小组,每组人员就子女争宠问
题各自单独举办8次讲习班。在这些小组当中,有些家长从一开始就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有一
些则心存疑虑(“嗯,行,但你可不知道我们家那几个孩子什么德性!”),还有一些人已到了一
筹莫展束手无策的境地,病急乱投医,什么方法都准备尝试一下。他们所有人都以积极的态度参
与到我们的活动当中——在课堂中记笔记、提问题、进行角色扮演,并且把他们在自己的家庭“实
验室”中进行试验的成果带回来相互分享。
审视所有这些讲习班的经历以及我们多年来开展的工作,在落笔此书之前,我们坚定地认为,
家长——其实可以使情况有所改变的。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升级恶化,也可以让它们减少消除。我们可以让暗流涌动的敌
对情绪累积爆发,也可以让它们通过安全的方式表达发泄出来。我们可以让斗争加剧,也可以让
合作变成可能。
我们的态度和言语有很强的力量。当子女间的战斗打响,我们不要再感到灰心沮丧、疯癫抓
狂或是无奈无助。有了新技巧和新理念的武装,我们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第1章兄弟和姐妹——过去与现在
过去与现在(1)
心底里,我总是暗自认为,子女争宠这档子事儿只会发生在其他人家的孩子当中。
在我脑海中的某一个地方,我一直自以为是地认为,我绝不会像其他家长那样去做些显然会
让孩子们互生嫉妒的事情,这样就足以搞定孩子们之间的嫉妒问题。我绝对不会拿孩子作比较,
绝对能做到不偏不向,绝对不会厚此薄彼。如果两个儿子知道他们享受的是同样的爱,他们可能
会时不时地拌个嘴斗个气,有什么值得大吵大闹的呢?
然而,甭管什么原因,他们总能为斗争找到理由。
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钻被窝睡觉,他们好像只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存在——那就是为了让对方
不痛快。
这情况简直把我难住了。对于他们之间那剧烈、野蛮、永无止息的斗争,我毫无办法。
是他们俩有什么问题?
还是我有什么问题?
直到我把自己的担忧与吉诺特博士家长辅导班中的其他成员分享时,我才开始放松。发现有
如此之多的人和我有同样的遭遇,对我来说简直是不亦快哉。每天的生活中都会出现谩骂闲扯、
拳打脚踢、掐胳膊拧腿、惊声尖叫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并不是只有我一个。每天在心情沉重、
神经烦乱、感觉一切都不如意的情绪中四处奔波的,也并非只我一人。
你可能会想,我们每个人也都扮演着兄弟姐妹的角色,也都是从年少时期摸爬滚打过来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会出现些什么样的情况。尽管如此,小组当中的大部分家长在面对子女之
间的敌对行为时,还是如我一般毫无准备。即便是多年以后的今日,我就座于此,举办我的第一
期关于子女争宠问题研讨会时,我才意识到,情况几乎毫无改变。参会的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述
说,他们在面对自己的美好期待与残酷现实之间的悬殊差异时的沮丧绝望之情。
“我又生了个孩子,因为我想让克里斯蒂能有个妹妹陪她一起玩儿,做她永远的朋友。现在嘛,
她有了妹妹,但是她恨她恨得牙痒痒。她最希望的就是„把她给塞回去‟。”
“我总是希望我的儿子们能够彼此忠诚。哪怕他们在家里打得不可开交,我还是坚信他们在外
面会紧紧抱成团儿。当我发现,我的大儿子在汽车站居然和别人合伙欺负他的小弟弟的时候,我
简直要昏死过去了。”
“我也是和兄弟们一起长大的,我知道男孩子们总会打打闹闹,不管怎样,我想女孩子们总还
能友好相处吧。但我家的三个姑娘可不是这样。最糟糕的是,她们记忆力超强,绝对不会忘掉上
礼拜、上个月、去年„她这么对我来着‟。她们从来不会原谅对方。”
“我是独生子女,因此我认为格里高利的降生对于达拉来说是件大好事。我可真是太天真了,
居然会认为他们自然而然就能进入友好相处的状态。”他们的确处得还行——直到格里高利开始学
会走路和说话。我不断地告诉自己:„随着他们渐渐长大,情况会越来越好的。‟如果说确实发生
了些变化的话,那就是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了。现在,格里高利6岁了,达拉9岁。只要格里高利
有什么,那么达拉绝对得要过来。达拉有什么,格里高利也一定要抢过来。他们俩之间必须保持
2英尺以上的距离,否则就是一阵乱踢乱打。并且他们俩总是追着问我:„干嘛你非得要他啊?‟„你
为什么非得要她啊?‟„为什么不能只有我一个孩子?‟”
“我曾打算通过在孩子们之间保持适当年龄差的做法来避免子女争宠问题。我的嫂子告诉我,
应该让他们的年龄尽量靠近,这样他们就会像小狗狗一样一起玩耍。于是我照办了,结果却是他
们无时无刻不在打斗。后来我读到一本书,书中说孩子们之间完美的年龄差应该是3岁一个梯级,
于是我也照办,结果就是老大联合老二一起欺负老三。我又等了四年生了老小,现在他们全都对
我哭哭咧咧的。几个小的抱怨老大„小气又专横‟,老大又控诉小的们从来不听他的。简直是没辙
了。”
“过去,我从来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担心子女争宠问题,因为我的子女小的时候,我没遇
到任何问题。现在,他们都十几岁了,却开始找补过去的旧时光了。只要他俩凑在一起,不出一
分钟,保准火花四溅,血雨腥风。”
在聆听大家的苦恼之时,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他们感到如此惊奇?难道他们忘
了自己的童年时代了吗?为什么他们不能回想一下自己当年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呢?看看我自
己,情况又如何呢?在带大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为什么我与兄弟姐妹间的体验没有为我带来多少
帮助呢?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家中年纪最小,哥哥和姐姐跟我年龄相差很大。我还真是从来没有看
到过两个男孩子共同成长的局面究竟是何等状况。”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成员共同分享时,大家很快表示出了一致的意见,确实,他们的子
女,与他们当初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相比,无论在?量、年龄差异、性别还是个性上,都存在着极
大的不同。他们还指出,我们的观点看法也与过去不同了。一位父亲不无讽刺地评论:“孩子们要
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打来打去,而家长们要做的就是处理他们之间的打斗。”
尽管我们还在冷静地评价着我们过去与现在家庭之间的差异,但一些尘封已久而又强有力的
回忆也开始浮现眼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要说,渐渐地,房间内充斥着昔日兄弟姐妹的
生活和带着强烈情感的兄弟姐妹关系的话题。
“我还记得大哥取笑我的时候,我有多么生气。爸妈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跟我说:„如果你不搭
理他,他就不会来烦你了。‟可我总是对哥哥反击,他就会不断地戏弄我,直到把我弄哭。他还会
说:„带上你的牙刷滚吧,根本没人爱你。‟这种话总是很奏效,他一冒出这话我就会哭出来。”
“我哥哥也总爱捉弄我。大概我8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他居然想在我骑自行车的时候把我
绊倒,我对自己说:„我受够了,我得制止他这套把戏。‟于是我进屋,给接线员拨通了电话(我
家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镇上,那时候还没有直拨电话)。我说:„请给我转警察局,谢谢。‟接线
员说:„嗯,唔……‟接着我妈妈进来了,让我把电话挂上。她并没有冲我大吼大叫,但是她说„我
必须得跟你爸爸说说这事儿了‟。”
那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到家后,我假装睡着了,他把我叫醒了。他只是说:„你可不能这样
发泄自己的愤怒之情。‟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轻松下来,我不会受到惩罚了。但是后来,我记得我躺
在那里,又一次感到愤怒不已。而且,我觉得很无助。”
“甭管我对我哥哥做了什么,家里都不许他欺负我。我可是„爸爸的小丫头‟呢。我做了什么坏
事都能逃脱处罚。我确实也做了一些相当惹人讨厌的事儿。我曾经拿滚烫的培根油往他身上丢,
我还用一把叉子戳他的胳膊。有时候,他也会压制我一下,试着阻止我这些行为,但只要他一放
手,我可就为所欲为,实实在在地让他吃点苦头。有一天,我父母不在家,他用拳头猛打我的脸,
直到今天,我的眼睛下面还留着那时的伤疤,这儿就是那道疤。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动过他一根
手指头。”
“我们家不允许打架。有一段时间,甚至不允许我和哥哥互相看不顺眼。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实
在是不喜欢对方,但是没辙,你连生气都不行。为什么?没理由。就是不许。就这么回事儿。„他
是你哥哥。你必须爱他。‟我会说:„但是妈妈,他太惹人讨厌了,他自私透了!‟”
“唔,这样可不好。你必须得爱他哦。”
“于是我不得不将自己的满腔怒火使劲压下去,因为我担心如果这股愤怒喷薄而出,不晓得会
发生什么状况。”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拿出自己与兄弟姐妹相处的回忆与大家分享,我开始惊叹,每段回忆的细
述似乎都将讲述者带回了过去的那段时空,并且再一次唤起了他们那份尘封的伤害与愤怒。而比
起早前这些父母所讲述的自己子女之间的状况,他们自己曾亲身经历的这些情景又有什么不同
呢?场景设置和人物角色并不一样,但是置身其中人物的感受却是如出一辙。
“或许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差异并没有多大。”一个组员略带遗憾地感叹到,“也许我们只不
过是必须要学会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兄弟姐妹之间天生就是敌对的冤家。”
“也不尽然,”一位父亲反驳,“我哥哥和我从一开始关系就非常亲密。当我还小的时候,我妈
妈总是吩咐他来照顾我,他一直温厚和蔼地欣然接受——哪怕妈妈坚持要他看着我把奶瓶喝光光
才能出去玩。我可不想就这么把奶瓶喝干净,而他也不想就这么干等着,于是他代我把瓶里的奶
给喝掉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一起出去玩儿,然后找他的朋友去了。”
每个人都哈哈大笑。一位女士说:“这让我想起我和我姐姐的故事。我们俩总是勾搭在一起,
攻守同盟,尤其是在我们十几岁的那段日子里。只要想捉弄妈妈,我们俩就会联合在一起。如果
妈妈训斥或是责骂了我们,我们就会进行绝食抗议——两个人轮流,每次一人。这法子搞得我妈
妈简直快要发疯,因为她总是担心我们太过消瘦,要我们喝蛋酒还有奶昔。因此,当我们拒绝进
食,对她来说就是最大的惩罚。不过,她不知道,我们其实还是吃了东西的。没有绝食的那个家
伙会给当时正在绝食的那个带吃的来。”
她停顿了一下,皱了皱眉,“不过,我的妹妹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了。我始终不喜欢她。她
比我小10岁,每天日出日落大家只会围着这个„小宝贝‟转悠。对我来说,她只不过是个被宠坏了
的小捣蛋鬼。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
“估计我的姐姐们也是这么评价我的。”另一位女士说,“她们分别比我大8岁和12岁,我觉
得她们对我心怀嫉妒,因为我是最得爸爸宠爱的孩子。此外,我还有很多她们所不具备的优势。
我出生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比较好了,而且我还是家里唯一一个念了大学的孩子。我的两
个姐姐都在19岁的时候就嫁人了。”
“自从父亲过世之后,我和母亲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密切,直到现在也是这样,母亲跟我的孩子
们也很亲。最近,我们谈到想把她的房宅户主变更为我们母女联名,你简直无法相信发生了什么
情况。当母亲把我们的计划告诉我的两个姐姐的时候,她们一蹦三尺高,勃然大怒:„我们买房的
时候就得按揭……我们为了现在拥有的一切奋斗了多少年啊……她倒是上了大学……她老公也是
大学生……他的工作多好啊。‟”
“现在,最让我烦恼的是,我的外甥和外甥女们也都对我的孩子们心怀怨恨。他们会说:„姥
姥,你怎么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他们身上啊?你再也不来看我们了!‟这种嫉妒的情绪看起来永无休
止,并且已经从一代人传给了下一代人。”
房间里一片叹息声。有人说我们这儿处理的净是“沉重话题”。我觉得有必要在继续推进之前
先做一番总结:“我们已经审视了自己的童年时代以及我们的孩子们的童年时代,现在看来,我们
能说的就是,我们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会对我们的早期生活产生有力的影响,制造或好或坏的
强烈情绪;同样是这种情绪,会贯穿到我们成年以后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当中去;最后,这些
情绪还可能会传递到下一代人那儿去。
其实还有更多内容可以总结出来,但我不知道它们究竟是什么。我又一次想起自己的哥哥和
姐姐,他们把我当成一个惹人讨厌的“跟屁虫”,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算是一个功成名就的大人
了,有时候还会感觉自己“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打转转”。我大声问:“我想知道,如果说早期与兄弟
姐妹相处的这些经历决定了今天我们的行为、想法或对自己的看法,是不是有点儿扯远了呢?”
几乎没有片刻踌躇,四个人立刻举起了手。我向其中一位父亲颔首致意。
“绝对没错!”他说,“我是扮演当家作主角色的那个人。我认为这是因为我在三兄弟当中排行
老大。在弟弟们的眼里,我就是仁慈大君、好好先生。他们总是对我心怀敬仰,我说什么他们都
会照办。有时候我也会揍他们一顿,但我更会在社区恶霸欺负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保护他们。”
“就算到了今天,我还是担任着„顶头上司‟这样的角色。最近,有个很好的机会,我可以把我
的公司卖掉,交易条件要求我继续为新的业主打理生意。但我了解自己,我绝对不会这么做,我
必须是当老板主事儿的那个人。”
“兄弟五人当中,我年纪最小。毫无疑问,我坚信哥哥们影响了我今日看待自己的方式。他们
全都精力充沛干劲十足,每个人都在某一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无论学术还是体育运动方面,
凡是你能想得起来的,他们都在行。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就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当我还是
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一直不断地想要追上他们。他们玩儿的时候,我就待在楼上钻研功课。他
们永远也看不透我,还总管我叫„收养来的孩子‟——当然他们是怀着疼爱的心情说的。”“时至今
日,我依旧不断鞭策自己,片刻不敢停歇。我妻子说我是„工作狂‟。她不明白,我身体中的某一
部分还一如往昔,永不停步地拼命追赶着我的诸位哥哥们。”
“很早以前我就放弃追赶我姐姐这档子事儿了。”一位女士说,“她长得漂亮,又天资聪颖,根
本没人能与她抗衡。而她自己对此也心知肚明。”
“我记得,大概在我13岁的时候,有一次,我们正忙于梳妆打扮,为赶去参加亲戚的一场婚
礼。我当时感觉自己看起来非常漂亮,而她对着镜子站在我身旁说道,„我就是3G女孩——秀色
可餐(Gorgeous)、魅力迷人(Glamorous)、光芒四射(Glorious)。‟然后她看了看我又说道,„而
你是3S女孩——甜美可人(Sweet)、单纯质朴(Simple)、真诚正直(Sincere)。‟我一直没有忘
记她这番言论。直到今天,如果有人夸赞我,我总是会想,„咳咳,那是你没见到我姐姐‟。”
“我也深受我姐姐的影响。”一位女士轻声说,有几个人稍稍欠了欠身,听她讲述。“她总是……
令我感到尴尬窘迫。”她犹豫了一下,吸了口气,继续往下说,“自打我记事开始,她就饱受感情
问题困扰,并且一直做各种离奇古怪的事情,搞得我总得在朋友面前辩解一番。我父母总关注着
她,这让我感觉我必须得做个不让人操心的好孩子,使父母能够指望得上我。尽管我是妹妹,但
我总觉得自己才是年长的那个。”
“时光流转,唯一的变化就是我姐姐的情况日益恶化。每次我看到她——尽管我知道一切并非
是她的错——我还是很反感,好像她欺骗了我,剥夺了我原本正常的童年。”
我在倾听,心中充满惊奇。一直以来,我都知道,父母在决定孩子生活的进程当中扮演着相
当重要的角色。但直到此刻,我方才头一次意识到,原来兄弟姐妹在对彼此命运的影响当中也发
挥着如此强有力的作用。
我的眼前,一边是已经长大成人的男子,有人说自己还必须充当主事人的角色,还有人则仍
在鞭策自己不断追赶竞逐;一边是成熟女士,有人仍感觉自己永远够不上标准,还有人则因为必
须要做“好孩子”而饱受煎熬。而这一切,主要都是因为他们的兄弟姐妹带来的影响造成的。
就在我忙着努力消化自己的种种新想法的时候,突然注意到小组中的一位男士已经说一阵子
了。我强迫自己收回思绪,集中精神聆听他的描述:
“……嗯,也就是说,在我们家,比较不靠谱的那个人其实是我父亲。我母亲是个非常亲切温
和的人,特别冷静淡定。但我父亲脾气暴躁,总是管不住自己的行为。有时候他会在离家的时候
跟我们说他要出门两天,实际上至少要晃上两个月的时间才回来。所以,我们一家人或多或少地
都会抱成一团,保护彼此。年长的孩子会照顾年幼的弟妹,从学校毕业后,只要到了工作要求的
年龄,我们就全都开始打工,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收入交到家里。如果我们一家人没有团结在一起,
那么没有人能够撑到现在。”
房间内有人在窃窃私语:“嗯……真感人……幸福的一家人。”最后的这个故事触动了小组成
员内心最深处的热望——让自己的孩子也能怀着爱意、支持与忠诚来彼此相待。
一位女士说道:“这样的故事真是鼓舞人心!你刚才描述的情景完全是我一直以来心心念念期
盼着发生的。不过,听了你的故事,我也挺气馁的。我曾经听说过也有其他的家庭因为父母严重
不和而导致孩子们凑在一起相依为命。想到我丈夫可能会为了让孩子们学会以礼相待、宽容互助
而不得不把我丢开不管,我真是郁闷啊。”
“在我看来,”一位男士评论,“整个问题其实就像一场关于遗传问题的赌博。如果你够运气,
那么你的孩子们就会个性相符,和平共处,大家其乐融融。要是倒霉的话,你可就麻烦了。不过,
不管是哪种情况,伙计们,这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
“我不接受„我们无法掌控‟这样的说法,”另一位女士反驳,“今天,在这里,我们听到了许许
多多家长的故事,他们把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搞到更糟,其实是他们自身的原因把孩子们弄得分道
扬镳。我之所以参加这个小组,是因为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们能够彼此成为朋友。”
我好像以前曾经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话语?我大声说:“你使我想起了10年前的自己。那时
候,只有我为这个问题抓狂。我打算亲自研究一下,争取让我家的两个小子成为朋友。结果,我
发现自己简直登上了一架情感过山车,情绪上的跌宕起伏随时出现。每次当他俩在一起玩儿得不
亦乐乎的时候,我就禁不住洋洋得意。我会认为,„瞧,他们还真是互敬互爱的小哥儿俩!我这个
妈妈当得可真棒。‟而每次当他们打作一团的时候,我就会陷入绝望之中。„他们俩互相憎恨,彼
此仇视,这都是我的错!‟我生命中最快乐的一天就是我终于放弃了„好朋友‟这个梦想,转而以一
个更为实际的目标取而代之的那一天。”
这位女士看起来有点困惑的样子。“我不能肯定自己是不是搞懂了你所说的意思。”她说。
“我不再担忧这两个小子是否能够成为朋友,”我解释,“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他们有相应
的心态和技巧,从而让他们自己感到需要建立起互爱互助的关系。他们需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了。
我不希望他们一辈子都把时间花费在谁对谁错这些纠缠不清的问题上。我希望他们能够把那种想
法抛诸脑后,学会如何真正互相倾听,如何尊重彼此之间的不同,如何找到解决此类差异的方法。
就算他们因为个性所致无法成为朋友,至少他们能够掌握交朋友和成为别人朋友的能力。”
这位女士看起来颇为吃惊。我能明白这是为什么。我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让自己接受了我
刚才轻快自如地替她总结出来的那一段话。
“请大家明白,”我继续说,“总有很多时候,面对孩子令我感觉疲惫不堪,心烦生厌,或是暴
怒不已,我没法再使出一丁点儿力气来对付他们。但是,当我能够帮助他们从一场闹翻天的争吵
中脱身,转为展开理想的讨论,这时候我感觉自己非常了不起,一切都很美妙——我是一个非常
称职的家长。”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做到这样,”她说,有点儿紧张。
“我所做的其实没什么神秘的。我所采用的技巧,你们也全都可以加以应用。”我帮她打消疑
虑,“而且,从下星期开始,你们也将就此展开实践。”
她虚弱地笑了笑。“我可能都撑不到那时候了呢,”她说,“那么在此期间我要做些什么呢?”
现在我面向全组人说:“我们用这周时间来观察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挑起了孩子们之间的斗
争。别让他们的冲突白白浪费了,把那些让你苦恼忧虑的事件或对话都记录下来。下一堂课,我
们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发现并且由此展开讨论。”
下课后,驱车回到家中,我发现自己的思绪放到了儿子身上,他们现在,已经长大了。而我
的脑海中,上周感恩节晚餐之后的那段对话,依旧活灵活现,仿如昨天。忽然间,我又一次置身
于自家的餐厅,一边收拾桌子,一边听着开始清理厨房的两个孩子之间的对话。
最开始,他们互相取笑着,嘻嘻哈哈地干着手头的家务琐事,每个人都声称自己具有与众不
同的专长,对那种油腻腻惹人厌的活计避之不及。接下来,随着俩人开始对各自就读的大学及专
业进行比较,对话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们两个人,一个读科学专业,一个攻读艺术方向。突然
间,俩人爆发出了激烈的争论,焦点在于艺术家和科学家谁对社会更重要。“瞧瞧巴斯德。”“哼,
那你看看毕加索。”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地争个不停,每个人都力争将对方说服。最后,俩人全都搞
得疲惫不堪,只得勉强承认艺术家和科学家这二者均有价值。
片刻的安静之后,对话又重回老路。累积的愤怒又开始重翻旧账,他们再一次开始就谁对谁
做了什么且原因何在展开争论,每个人都摆出一副成熟的姿态重新据理力争。过了一会儿,情绪
又有所变化。昔日搞笑欢乐的温馨气氛再度飘散而出,两个孩子互相击掌,继而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切就好像同时有两股力量作用于他们:一股力量在他们利用彼此间的差异来定义自身的
独到之处与独立自我时将他们分开,而另一股力量则将他们推到一起,使他们了解自己那同样独
一无二的同胞兄弟。
我在隔壁房间有一搭无一搭地听着他们的对话,惊异于自己是如此的放松自在。我意识到,
在他们两人关系的那种转瞬即变的“热度”中,我只投入了极少极少的情感因素。我知道,童年时
代那种无法让他们实现亲密无间状态的兴趣爱好及性格气质方面的差异依旧存在。但是,我也知
道,经过这些年月,我已经帮助他们建立起了跨越双方分隔遥远的个性孤岛的连接桥梁。如果他
们需要彼此接近,其实他们的实现手段很多很多。
第2章不要等到感觉不好的时候才行动(1)
这一次的课程在大家进门脱大衣的时候,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开始了。“你知道,孩子打架的
时候记小条儿还是挺有用的呢,”一位母亲说,“我只顾忙着记录,根本没工夫跟他们生气。”
“我想我要说的和你一样,”另一位女士说,“一周的时间结束了,我几乎都没怎么琢磨我的
大女儿呢。”
这位女士捧起她的笔记本,打开第一页,“你们愿意听听今天早饭时她对自己小妹妹说的一
串话吗?”
“我真高兴没坐在你旁边。”
“你臭死了。”
“爸爸更喜欢我,他才没那么爱你呢。”
“你可真丑。”
“你连字母表都不认识。”
“你系鞋带也得妈妈帮忙。”
“我长得比你漂亮。”
已经就座的其他学员发出了一阵认同的叹息声。
“我觉得我儿子够大的了,可他还是会冒出这样幼稚的恶行,”一位父亲嫌恶地说,“他已经十
几岁了,还是会用这种方式折腾他弟弟。他骂他的那些话,我简直说不出口。”
“我真不明白是什么让有些孩子变得如此自私卑劣,”另一位女士说,“我5岁的大孩子会去揪
还是婴儿的小妹妹的头发,用手指头去插她的鼻子、耳朵、眼睛。小丫头眼球还在算是够幸运的
了。”
对于他们所说的一切,我完全理解,感同身受。我还记得,当看到我的小儿子后背上那两条
长长的抓痕,而3岁的长子站在一旁邪恶地咧嘴狞笑的时候,我自己是多么的困惑狼狈而又怒不
可遏。真是气死人的坏孩子!他这么做是要干什么?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自家孩子那种“劣根性”的来源,我把下面的资料分发给小组成员进行练习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可能也会发现,哪怕只是草草记下你自己的反应,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
你是男士,那么在练习过程中,请用“丈夫”代替“妻子”,用“他”代替“她”):
想象一下,你的丈夫伸手揽住你说:“亲爱的,我爱你爱得一塌糊涂,你真是个可人儿,我决
定了,我要再找个跟你一样的妻子。”
你的反应:
当你丈夫的新妻子终于来到你家,你看到的是,她非常年轻,而且相当漂亮可爱。当你们三人
一同外出的时候,人们会礼貌地跟你打招呼,但看到新来的女人则兴奋不已地惊呼:“她也忒漂亮
啦,迷死个人呐!嗨,宝贝……你真招人爱!”然后,他们又会转过来问你:“你觉得你家的新太
太如何啊?”
你的反应:
新来的妻子需要衣服。你丈夫走到你的衣橱前,拿了几件你的毛衣和裤子给她。你表示抗议,
而他却说由于你比过去长了些肉,衣服已经太过紧身了,拿给她穿才合适。
你的反应:
新来的妻子迅速地熟络了起来。每一天,她都好像变得更加机灵漂亮,能力也愈发强大。一
天下午,你正费劲巴拉手忙脚乱地琢磨你丈夫给你买的新电脑的系统说明,她冲进了房间并且说:
“噢,能让我用用吗?我知道怎么弄。”
你的反应:
当你告诉她不让她用时,她跑到你丈夫面前哭哭啼啼。过了一会儿,她和你丈夫一起来到你
面前,她脸上泪痕犹在,你丈夫搂着她对你说:“让她用用怎么了?你有什么损失吗?为什么你不
让别人和你共享?”
你的反应:
一天,你发现你丈夫和新妻子俩人一起躺在床上。丈夫一个劲儿地咯吱她,她则咯咯傻笑。
突然,电话响起,丈夫接起电话。随后,他告诉你有点重要的事情发生,他必须马上出门,要你
留在家里陪着新妻子,并且确保她一切无恙。
你的反应:
你是否发现,自己的反应已经谈不上什么爱意可言了?我们小组中的成员毫不迟疑地承认,
在他们文雅体面、彬彬有礼的外表下,潜藏着气量狭小、怨恨刁难以及种种关于报复、折磨与毁
灭的念头。就连那些认为自己地位牢不可破且极为自负的人,在发现自己因“其他人”的出现受到
威胁而变得如此暴怒的时候,也感到惊讶不已。
“有些问题让我挺困扰的,”一位女士说,“这个练习的意思是,只有头胎出生的人才会有如此
反应。可在我们家里,感觉地位受威胁并且动不动闹脾气的其实是排行靠后的小祖宗。她才18
个月大,但却会在完全没有人挑衅触怒她的情况下攻击她4岁大的哥哥。昨天,儿子看电视的时
候,小丫头从后面冒出来,用她的沙锤对着哥哥的脑袋就敲下去了。今天早上,她和我一起躺在
床上,正乖乖地喝着奶瓶,可当她哥哥想要爬上床躺在我的另一边时,她停下嘴,猛力一推,一
下子把哥哥掀翻在地。”
接下来,大家就年纪较幼孩子的感受方面进行了长久的讨论。另有几位父母提到,他们家中
的一些年纪较幼的孩子往往暴躁好斗,从很早就有意识向哥哥姐姐们发起挑战。还有一些家长则
说自家年幼的孩子对年长的哥哥或姐姐心怀崇拜,如果在他们面前遭遇拒绝就会备受伤害且迷惑
惶恐。还有一位家长介绍说自家最小的孩子早就饱受打击,不知所措,灰心丧气,因为他觉得自
己永远也赶不上前面的哥哥姐姐。
一位父亲似乎对我们的讨论方向有点儿懊恼。“坦白说,”他开口道,“我觉得你们对孩子的感
受有点太战战兢兢,百依百顺了。我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因为我们家里的激情澎湃有点过头了。
一天漫长的工作结束,我回到家里,眼前的局面是——三个丫头彼此尖叫闹腾,我的妻子对着她
们咆哮怒吼,然后她们全都跑到我面前,互相指责谩骂。我根本不想听任何人说她觉得谁谁谁怎
样怎样,原因如何如何,我只想这一切到此结束,彻底消停下来。”
“我听得出你的急躁和沮丧。”我说,“但这里的情况其实有点讽刺。如果我们抱着„就此打住‟
的希望,那么就应该用一种宽和敬重的态度,按照自己的想法,关上门,将一切喧嚣关在外面。”
他坐在那里,怒视着我。
“我知道那会有多么的心烦意乱,”我说,“听到一个孩子跟另一个孩子大发雷霆。但是如果我
们禁止他们表达那份愤怒之情,危险就会滋生,这种负面情绪会暂且沉下,并以其他形式重新冒
出水面,可能是身体征兆,也可能是情感问题。”
现在他的样子看起来有点表示怀疑。
“咱们来看一看,如果不允许发泄负面情绪,咱们自己作为成年人会发生什么情况吧?”我提
议,“咱们暂时先回到新丈夫/妻子的比拟练习中。假设……”
“我觉得这个比拟有问题,”一位男士打断了我。“毕竟,美国的文化准则不允许有第二配偶的
出现。这甚至都不合法。可父母生育多胎是正常又合法的。”
“我是说假设,”我回答,“不过为了这个练习的安全起见,咱们假设文化准则已经发生了变化,
你的二婚行为已为法律所认可。由于国内男性或女性人口的匮乏,而推出了新的法规,强制要求
稀缺性别人口嫁娶第二配偶。”
“好吧,”他颇不情愿地说,“我同意这主意。”
“你有什么可不同意的?”一位女士笑说,“你可是稀缺性别人口啊。”
我等着大家的笑声渐渐平息下来。“现在,自从新妻子或新丈夫来到你家,”我继续往下说,“已
经过去了一年光景。而你,不但没有适应他或她的出现,反而感觉更加郁闷心烦。有时候,你真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你坐在床边,心中满是伤痛和委屈,这时候,你的另一半走进
了房间。你还没来得及梳理好情绪,连珠炮一般的句子就喷薄而出:„我不想让那个家伙再待在咱
们家里了!这件事搞得我非常不开心。为什么你不能把她/他甩开呢?‟”
你的丈夫或妻子会用各种方式来回应你。记下你自己对下面每一句话的反应。1.废话连篇,
你简直是荒唐透顶,你有什么理由非要这么想。
你的反应:
2.你说话的那副德性快把我气炸了。如果你是有感而发,那么拜托您自己知道就行了,烂肚
子里吧,我可绝不想听。
你的反应:
3.听着,别让我非得去做那些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你很清楚,我没法甩了他(她)。我们现
在是一家人。
你的反应:
4.为什么你永远都得是这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呢?找个法子改善一下吧,别动不动芝麻绿豆的
小事儿也得飞奔到我面前叨叨叨。
你的反应:
5.我可不是为了我自己才又结婚的啊。我知道有时候你很孤单。
你的反应:
6.拜托啦,亲爱的,别这样啦。我对你的感情和别人有什么关系呐?我心中对你们俩人可是
同样的爱哦。
你的反应:
小组成员又一次被自己的反应吓了一跳。有人说他们感觉自己“蠢到家了”、“内疚心虚”、“很
不道德”、“荒唐疯癫”、“遭遇重创”、“软弱无力”、“被抛弃了”。
还有些人说,“真实的我简直无法让人接受……”,“我绝对是个坏人……”,“面对这种情况时,
我必须假装快乐,强颜欢笑,为的就是守住那点对我残存的爱意……”,“没人听我倾诉,没人在
意我的一切”。
然而,最令大家惊讶的就是,每个人不惜一切代价要做出伤害行为的狂热渴望。他们希望给
新来的家伙搞得一团糟,让她或他在肉体上受到伤害。在这一过程中,自身是否受到伤害或是招
致配偶的愤怒,根本无关紧要。如果能让入侵者从配偶的眼中彻底消失,那么也就如愿以偿了。
此外,他们也希望给自己的配偶来点颜色瞧瞧,让配偶因为让他们蒙受苦难而受到惩罚。
在研究这些所谓的“过激”反应的起因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切反应其实也算稀松平常。
在面对另一个人的“无理”情绪时,采取否认、合理建议或是宽慰的方式也是十分常见的做法。
在问到小组成员他们希望自己的配偶如何做时,回答出奇一致:“把她赶出去!”“把他赶出去!”
屋里一派欢快的狂放大笑,接着又在几秒种后陷入了沉思。
“如果我丈夫只是因为我的一句要求就真的„把她赶出去‟,那我还真挺害怕的。我会想,某一
天他也会如此对我的。”
“我丈夫会不得不告诉我,他最爱的是我,她在他眼中啥都不是。”
“在当时我可能会感觉比较受用,但接着我可能会开始思考,他会不会也在她面前如此说我
呢。”
“究竟怎么样才能让你们这帮家伙满意呐?”我打趣说。
房间里出现了暂时的停顿,接下来:
“我希望,能够让我自由地宣泄出新生活中那些令我厌恶的关键问题——不管这些是不是真
的,不管他是不是会立刻跳出来维护她,或是批评奚落我,还是暴跳如雷。”
“或是看看他的表。”
“或是打开电视。”
“对于我来说,重要的事情是我要知道他真正明白我的感受如何。”
忽然间,我意识到,大多数的回应都来自小组当中的女士们。这难道是因为我在练习时更倾
向采用“新妻子”这一比拟而非“新丈夫”吗?还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在社会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呢?
这次我转向男士们发言:“你的„妻子‟刚刚已经描述了她们的需求。我会要求你们尽量满足这
些需求。当妻子说,„我不想让那个人再待在咱们家。这搞得我非常不开心。为什么你不能甩了她?‟
你会如何回答她呢?”
男士们面无表情茫然地看着我。
我重述了一下任务:“为了让妻子知道你了解她的感受,你可能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有些人互相忧虑地交换了一下眼神。最后,一位勇敢的先生试着说道:“我并不知道你的感受
是这样的。”
另一位男士也鼓起勇气说:“我不知道你的反应竟如此强烈。”
有一位男士也加入了发言的行列:“我要从现在开始努力了解,样的情形对你有多么的艰难。”
接着我又转向了在场的女士们:“如果你想让丈夫知道,你明白他对家里来了新丈夫的感受如
何,你可能会说些什么呢?”有人举起了手:“对你来说,他一直在身边晃悠,肯定非常难受。”
又有人举起手来:“你想花多长时间都行,只要你告诉我究竟是什么在困扰着你就好。”
最后,有人说:“我想知道你作何感想……因为你的感受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屋内听到一声叹息,几个人鼓起掌来。很显然,他们对自己刚刚听到的内容心生赞叹。
我转向那位在家中“激情澎湃”的父亲,“您怎么看?”我问。
他悲伤地摇了摇头:“我猜,您是采取这种迂回的方式告诉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不应该只
是让他们住口收声,而是应该如此照做。”
我点头同意。“即使是成年人,也会有伪装的一面,”我说,“可以看出,当我们心中负面情绪
滋生的时候,有人愿意聆听我们诉说,这种感觉多么贴心。孩子们各不相同,他们需要把自己的
感受和希望与兄弟姐妹们共同分享,哪怕是招人讨厌的同胞。”
“是的”,他说,“但是成年人有自控能力。如果你对孩子们的这些感受开了绿灯,我所关心的
就是,他们可能会付诸行动,以武力说话。”
“在允许宣泄感受与允许付诸行动之间,设定明确的界限是非常重要的。”我这样回答,“我们
不允许他们互相伤害。我们的任务是教给他们如何在不造成破坏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
我伸手把为本次研讨班专门复印的插画资料拿了过来。“通过这些卡通插画,”我一边说,一
边向他们分发,“你们会学到如何在面对小孩子、大孩子还有十几岁的青少年时将这些理论付诸实
践。”
图(1)
插图(2)
插图(3)
插图(4)
那天晚上,我们把剩下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些卡通插图上面,就各种技巧展开讨论,准备多加
尝试,从而了解其是否适用。
“也许,下次我儿子再跟我抱怨姥姥把太多时间花在了小宝宝身上时,我应该说点什么„你希
望她花更多的时间陪你‟之类的话。”
“下次洛丽再想打她哥哥的时候,我会告诉她,把愤怒通过嗓门发泄出来,不要报以老拳。”
每个人都是一派繁忙的样子,都在努力琢磨如何把这些新技巧应用到自己家令人恼火的子女
争宠问题上。
我注意到,曾经一度有些人看起来面无表情,目光呆滞。这时候,刚好我们的课也结束了。
就在我们收拾物品准备离开的时候,大家互相轻松地戏谑了几句:
“谁能记得住这么多东西啊?”
“我感觉晕乎乎的。我说过,我所遭遇的每种情况,你们都难以想象。”
“对我来说,这种做法太难了。每周把孩子们送到治疗师那儿一次应该比较容易一点。”
“一周一次?就我们家那阵仗,至少得雇个住家治疗师才行。”
我一边听着,一边思考着:“对于这种夹在中间的位置,即使明知并非明智选择,非常令人苦
恼,但又不知如何将其纠正。难怪他们都忧心忡忡的。”
不过,作为“过来人”,我也明白,他们的不安与困难只是暂时的。假以时日,经过实践,配
合一点小小的成功,他们很快就会看到,这些技巧没什么大不了的,全都能够掌握。他们可能尚
未意识到,其实他们已经投身到我们的实践中了。
常见问题以及来自家长的故事(1)
常见问题
我们的组员在这堂课结束之后,心中怀着对于孩子感受的认可、脑海中充斥着种种问题,迫
切地想将自家发生的情况与他人分享。首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问题。
1.我试着让儿子了解,我明白他愤怒的感受。我甚至告诉他:“我知道你恨你弟弟。”但是这
样做好像只是让他更生气了,他尖叫着喊道:“不,我不恨他!”我是哪里做错了呢?
大部分孩子对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怀着复杂的情感,如果别人说他们满脑子都是仇恨,他们会
感觉很不痛快或是忿忿不平。比较有用的说法是:“在我看来,你对弟弟的感觉是双重的。有时候
你非常喜欢他,而有时候他就像个魔鬼,让你抓狂。”
2.对于一个始终告诉你他憎恨自己弟弟的孩子,你该如何做呢?当我答:“我能听得出你讨厌
他。”他就会冲我大喊:“没错,我讨厌死他了!”我会说:“孩子,你真是恨透他了。”而他则嚎叫:
“对了,我就是恨他。”就此,我们卡住了壳,再无进展。
为了帮助孩子不要总是一根筋地把思绪全部集中在自己的满腔怒火上,采用能够促他前行的
语言对他的感受情绪重新进行描述会是一种很有用的做法。下面这些句子应该比较有帮助:
“我能听得出你有多生大卫的气。”
“他做的一些事情真是惹你生气了。”
“他说的一些话肯定是激怒你了。”
“你愿意多跟我说说这里面的情况吗?”
3.我告诉3岁大的女儿:“别打你的妹妹。回房间去揍你的洋娃娃吧。”但是她拒绝了,还是
没完没了地折腾小宝宝。那我还应该继续使用这种方法吗?
把孩子从身边支开并让她打洋娃娃出气,要孩子在你面前通过打洋娃娃来发泄自己的感受,
这二者之间是有差别的。这样的说法会更有效:“我不能让你伤着小宝宝,不过你可以让我看着把
气撒向洋娃娃。”
关键词在于“让我看着”。在孩子用手指头戳或是不住地用拳击打洋娃娃的时候,家长可以用
几句话来描述孩子努力想表达的想法。
“你妹妹真是把你给惹恼了。”
“有时候她让你气不打一处来。”
“很高兴你能把这一切展示给我看。如果你再出现这样的情绪,一定要来告诉我哦。”
4.我试着让我3岁大的女儿利用她的洋娃娃来向我展示她对小宝宝的感受。当她愤怒地将娃
娃的头丢到地板上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样可能对她有好处,但我就是看不下去。是不是只有我
一个人有如此想法呢?
并不是只有你一个哦。其他一些也有类似反应的家长发现,如果他们的孩子利用旧枕头、黏
土、手敷水彩颜料或是彩色铅笔和纸张作为表达的介质,那么他们就会感觉较为安心。
“你能给我画一幅画表达你的感受吗?”
“这些弯弯曲曲的黑色线条告诉我你正怒火中烧!”
“你那么玩命晃那个枕头,我知道你气得想大喊大叫。”
如果没有其他材料可用,我们也可以用用这些句子:
“我不能让你掐小宝宝,你可以用语言告诉我你有多么愤怒,可以很大声地说:„我要气疯
啦!!‟”
5.我注意到,每当有亲戚来访,抱着我家的小宝宝亲昵不停时,我5岁大的儿子看起来总是
蔫蔫的,无精打采。后来,他把这份怨气都发泄在了小妹妹身上。我能做点什么来改善这种情况
吗?
如果我们对这些好心善意的亲朋们保持缄默,效果会不会非常好呢?其实不需要预先提醒亲
戚们注意这些问题,你完全可以大方地对儿子讲出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从而在无害的情况下让
他的烦恼痛苦得到抵消:
“我知道,每个人都抱着小妹妹哄个不停,嘴里嘟囔着„她多漂亮呀,可爱死啦‟这样的话语让
你感觉很不痛快,哪怕你知道,在你也这么小的时候,他们也这样抱着你,说过同样的话。如果
下次你再出现这样的郁闷情绪,给我暗示,比如说使个眼色,我就会向你眨眨眼。这样你就知道
我了解你的情绪了,这是咱们俩的秘密哦。”
6.我儿子好像永远也没法从他妹妹的角度看待问题。最近我一直问他:“如果妹妹也这么对你,
你会怎么想?但他怎么也不回答我。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会把他难住了。如果他诚实地回答,他就不得不承认他也不愿意那样。如果你希望
你的儿子能够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只需要简单地说上一句对他表示信任的话即可:“我相信你能够
想象得出,如果我们也这样对你,你会作何感受?”那么,他就必须要思考一下:“我能想象得出
来那样的情景吗?那样的话我会作何感受呢?”不过他不需要非得回答别人,只要自己心知肚明就
好。这样就足够了。
7.我十几岁的女儿总是喋喋不休地抱怨她的弟弟,有时候我简直招架不住了,难道每次她来
找我叨叨我都必须要认真倾听吗?
对所有人来说,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耐心去听那么多抱?的话。让我们的孩子了解到这一点是
非常重要的。你可以告诉你的女儿:“我听得出你有多么烦你弟弟,但是现在我很难再往下听。咱
们饭后坐下来好好谈谈吧。”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对子女每天连续不断的抱怨简直失去了最后一点耐心,于是她买了几个
本子,分别交给自己的孩子,作为他们每个人的“牢骚簿”,他们可以把对彼此的抱怨愤怒之情通
过记录或绘画的方式保存在本子中。本子立刻产生了效果,母亲身边的抱怨声也明显减少了。
家长的故事
现在,我们开展研讨会已经有多年历史了,每当看到家长们仅仅上了一两次课后就能够回到
家中以聪明独到的方式将理论付诸实践,我还是忍不住会感到惊讶。对于总结出来的经验,他们
也会如实地记录下来或讲述给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有一些内容我们稍加编辑,只是对孩子们的名
字变更了一下。
头两个故事被带到课堂上时,我们每个人都吃了一惊。故事里的孩子打从娘胎里就开始不断
地制造麻烦,真让人头疼。
我现在怀孕7个月了。当我第一次告诉5岁的塔拉(Tara)我将要再生个宝宝的时候,她一
声未吭。然而,上个礼拜,她摸了摸我的肚子说:“我讨厌这个宝宝。”我吓了一跳,不过我很高
兴她毕竟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因为我知道她一定会有些怨恨愤慨的情绪,她乐意告诉我这些,
就意味着她信任我。尽管我是有备而来——我也一直盼着她跟我说这些——但现实还不啻为一颗
小型炸弹。
我对她说:“塔拉,你把这些告诉我,我很高兴。你有没有想过,有了小宝宝之后,妈妈可能
会没时间陪你了?”她点了点头。我继续说,“如果你觉得妈妈陪你的时间少了,你就来告诉我,
我会抽出时间陪你的。”
炸弹的威力消散了,自那以后,她再也没有为这事儿闹过别扭。
当我和妻子第一次告诉迈克尔(6岁),妈妈怀孕了,他兴奋异常。接着,他考虑了一会儿说:
“不行!”那天晚上,他开始尿床了。
小宝宝降生后,他并没有对她表示出憎恶的敌意。实际上,他对她很照顾——抱着她,照看
她,把她保护得很好。但是,只要妈妈一不留神——他居然踢她……打她。当小妹妹长大一些时,
就知道制止这样的行为,说:“我不会让你伤害到我的!”接下来,迈克尔开始拿着牙膏或凡士林
之类的东西满屋子里到处乱涂乱抹。最后,我们实在受不了了,就给他的老师打了个电话。老师
告诉我们,迈克尔在学校里也不专心听讲,注意力持续分散。
我和凯为此进行了谈话,我们也开始思索,也许他这种行为方式的原因就是我们根本没有给
他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倾吐自己的情绪。我开始在对迈克尔说的话语中加上了一些我们在课堂
上讨论的内容,比如“一看到妈妈无时无刻不围着小宝宝打转转——给她喂奶,给她换尿片,你就
感觉特别气恼。”凯也对他说:“有时候,当妈妈有了新生的小宝宝,其他孩子就会认为妈妈不再
爱他们了。如果你也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你要立即来告诉我,我会专门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哦。”
我们还轮流从小宝宝旁边抽身出来,给他一些相处的时间。
这种做法显然很奏效。他在家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学校开放日那个晚上,他的老师对
我们说:“我简直难以置信,我不知道迈克尔身上发生了什么。现在他是我们班最好的学生之一。
他在他们小组里是阅读最棒的孩子。”
在下一个故事里,我们会看到一位家长努力把自己学到的新技巧应用于10岁大的儿子哈尔身
上。她会想办法让他知道自己注意到了他的感受,哪怕他说的话语会让她震怒不已。
上周研讨会后过了几天,我的孩子们放学后过了很久还没回家。时间很晚了,我跑到外面去
找他们。在外面,我看到蒂米(6岁)沿路一边往家跑,一边无法控制地大哭。接着看到的是他
的哥哥哈尔(10岁),跟在他身后只有几步的距离。
我跑到蒂米身边,他抽抽搭搭地说哈尔掐他,把他推了个跟头,还踢他。
我看到了蒂米身上红色的伤痕,真想揍哈尔一顿,但我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我搂着蒂米,
竭尽全力给他更多的安慰。最后,他终于平静了下来,我给他拿了点零食,接着他就出去玩了。
所有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哈尔一直在周围闲逛晃悠,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我们。蒂米离开后,
他说:“你想什么时候听听我的说法呢?”我告诉他:“就在现在。”他告诉我车上有3个孩子威胁
说要把他臭揍一顿,他丢下自己的书包跑到了树林里面躲避他们,等到外面太平了,他走出树林,
发现蒂米正拿着他的书包,他认为弟弟没权力这么做。他把蒂米暴打了一顿没什么错,是蒂米“自
找的”。
哈尔算是幸运的了,因为我参加了研讨班。我强迫自己说:“因为蒂米要把你的书包拿回家,
你就有理由揍他啦。”
“没错!”他理直气壮地喊道,“那是我的书包!”
我不知道该如何接他的话,于是我走进厨房准备晚餐。过了一会儿,哈尔跟着我进了厨房,
默默地站在我的身旁。我抬头看了看他,他用非常低的声音说:“我想说点什么,可我说不出口。”
我告诉他我愿意倾听。他站在那里,看起来闷闷不乐的,没法开口言语,我问他:“那你能把
想说的话写下来吗?”
他拿了一张纸写:“我感觉我可能把蒂米伤得有点过头了。”
?只是说了句,“哦。”
他站在那里,看起来还是可怜巴巴的。我说:“你对这件事感到非常难过。”
他点了点头,接着他把对整件事情的感觉全部和盘托出。他气得不得了……那几个孩子真是
吓到他了……而最后,“妈妈,你知道吗,如果那几个孩子没有跟我找茬,我也不会对蒂米动手的。”
我说:“我明白。”
那天晚上,哈尔好像一反常态,对蒂米的态度好得一塌糊涂。一位父亲则采用了一种完全由
他自己原创的方式来描述女儿对她弟弟的敌意。他不仅“用语言来形容她的感受”,还把她的话语
付诸笔头。
昨天晚上,吉尔咬牙切齿地跟我抱怨她的弟弟,我试图告诉她我明白,但她只顾慷慨激昂地
大叫大嚷,根本听不进我说的一个字。最后,我拿一支铅笔,试着把她说的话记录下来:
1.吉尔强烈反对马克用电话分机偷听她和别人的对话。
2.她讨厌马克在饭桌上大声吧唧嘴并且用餐叉剔牙。这样的行为惹人讨厌,令人作呕。
3.她认为马克无权在不敲门的情况下进入她的房间。尤其憎恶当她尖叫着让他滚出去的时候
他还满不在乎地哈哈大笑。
当她终于停下来喘口气的时候,我把记下的内容读给她听。她听着自己说过的话,津津有味。
我问她是否还有其他要说的话。确实还真有。她又添上了两条委屈的抱怨,我也把它们一一记录
在案。
接着我说:“马克应该看看这张条子。不过在我看来,一次性受到五条指责,恐怕没谁能受得
了。你能不能挑出最让你讨厌的一两条呢?”
她又拿着字条自己读了一遍,划出了其中的两条,然后把纸条揣进了自己兜里。
我不知道那以后发生了什么。其实我很想去一一问究竟,但我觉得自己最好还是置身事外吧。
在父母们全新的实验性想法中,他们总是迫切地想看到如果给予忿忿不平的子女们一片想象
空间,让他们幻想出那些现实中并不拥有的东西,又会发生怎样的情景呢?
罗伊(5岁)哭哭啼啼地找到我,有满肚子的委屈要诉说。比利对他这样啦,对他那样啦,
把他丢出房间,还骂他是个讨厌鬼。
母亲:他这样说肯定伤害到你的感情啦。你希望他能够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告诉你他希望自己
独处。
罗伊:(没再说什么,但是停下来不哭了。)
母亲:你希望他会说,“进来呀,罗伊,咱们一起玩儿!”
罗伊:是啊,他还会让我看看他的望远镜。
母亲:只要你想看,他就会乐意让你看。
罗伊:再给我几张他的贴画儿。如果我有个弟弟,我就会给他的。
母亲:你知道自己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哥哥。
罗伊:对呀!(忽然间备受鼓舞的样子)你再生个宝宝吧!
听了这话,我无言以对。
学习了这些新技巧之后,伴随而来的问题就是,父母们时时刻刻会给自己施加“做得得体”或
是“说得在理”的压力。值得高兴的是,他们很快就会发现,面对孩子,总会有二次机会。下面介
绍的就是一位父亲在某次愤怒的抗争过程中调转自己方向的经历。
丽兹(8岁)生日的到来搞得保罗(11岁)脾气暴躁,忿忿不平。他想尽办法,死活都不肯
配合我们。当他妈妈让他把自己在即将举办生日晚会的地下室里散落得到处都是的东西捡起来时,
他说:“别管我的事儿。”我气坏了,说他是个面目可憎的讨厌孩子,然后把他弄回了他自己的房
间。他倒是听话回了房间,但是用尽全身力气把房门一摔了事。
我简直不能相信,他怎么会有这么幼稚的行为,毕竟他也11岁了啊。接下来,我意识到,即
使是在他这样的年龄,大家忙忙碌碌满心欢喜地给丽兹准备生日活动,也会让他心生不爽的。在
走进他的房间之前,我感觉心中已对他多了一份体谅。
我对他说:“我猜,整个礼拜满脑子听到的没别的,就是„晚会、晚会、晚会‟,确实够让人烦
躁的。尤其是你自己的生日还那么遥不可及。”
“还有5个月才到呢。”他气鼓鼓地说。
我答道:“我觉得好像是6个月哦。”
他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九月。”
“怎么把八月给漏掉啦?”我问。
“哦,天呐!我忘了八月份了。什么破八月嘛,害得我的生日更遥远了!”
我对他说:“我知道,你恨不得下个月就是10月,这样你现在就可以开始筹划自己的生日晚
会了。”
那天,他第一次露出了笑容。接着,我们又以这种方式继续聊了一小会儿,然后我就离开了。
几分钟之后,保罗吹着口哨出现在地下室,开始收拾东西,为丽兹的生日晚会做准备。
让我们的小组成员掌握适当的方法,从而使孩子们的负面情绪通过富于创意的表达方式进行
抒发,进程是比较缓慢的。一位女士告诉我们,仅有的那么几次,她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写
下来或是画出来,都遭到了他们的拒绝。后来,还有人指出,由于孩子们往往会模仿自己父母的
行为,如果下次她生谁的气,她可以坐在孩子面前,以绘画或是笔头记录来表达。
她温文尔雅地洗耳恭听,但看起来还是一副半信半疑的样子。不管怎样,下次上课的时候,
她会把建议付诸行动后所发生的情况对我们进行汇报。
上礼拜课程结束的第二天上,我家的电视机彻底没动静了。我打电话给社区修理工,他立
马赶了过来。不到10秒钟的工夫,他就找出了症结所在,插销板的插头松了。他把插头按紧,电
视又开始工作了,完好如初。我感觉自己真是个白痴啊。
接着,他开出了一张账单,要向我收取全额的上门服务费,还要加上税!我试图跟他争取个
人情折扣,意思一下就行了,但他根本啥都不听。在他走出我家后,还打来电话跟我说:“别因为
这事儿着急上火,不值当的!”
我真想追到他身后破口大骂,但我的孩子们正站在旁边看着我。我抓起一个大大的便签本,
在上面唰唰唰地奋笔疾书:
气死我了!!!
我讨厌死那家伙了,他简直是来抢钱的。
不要脸的骗子。
我再也不会找他修东西了。
我要把他的恶劣行径告诉所有的邻居。
接着,我给他画了一幅“奇丑无比”的画,画中的他跟个吊死鬼似的耷拉着舌头,满眼都是金
钱的符号。
我感觉心里痛快点了,看着自己制造出的凌乱恶俗的画面,忍不住哈哈大笑。当我丈夫回到
家的时候,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到他跟前告诉他家里发生的事情。
最开始,他也相当闷闷不乐,但当他看到我的画作时,终于也兴奋地乐到不可抑止。
这件事开了个头。从那以后,我的孩子们一直把这种记录或绘画的形式坚持了下来。下面就
是我10岁的儿子对他的哥哥的笔头控诉。常见问题以及来自家长的故事(4)
我们小组中的两位家长正在处理一个尤为棘手的问题。他们每人都有一个总喜欢在身体上攻
击或伤害弟弟妹妹的孩子。尽管两位家长都努力将他们学到的新技巧付诸行动,但他们使用最多
的法子还是——“用语言告诉我是怎么回事!”
孩子们口中冒出的话语往往言辞激烈,暴力十足,常常让家长讶异反感,但是,攻击的次数
明显减少了。
我听到孩子们在克里斯蒂的房间里吵吵闹闹,他们的声音越来越高。接着汉斯怒气冲冲地闯
出她的房间,回到了自己屋里。
后来,他又返回对克里斯蒂说:“你知道我有多生你的气吗?我简直气死了,我真想像现在在
这张纸上戳洞一样在你身上也戳几个窟窿。”(我能听见铅笔捅破纸张的声音。)“我不会这么对你
的。但我真希望你就是这张纸!”
在他的行为表现当中,这真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放在两周以前,他可真会扑上去伤
害她的。
洛丽总也管不住自己的脾气,她弟弟只不过斜眼瞟了她一下,她就会对他大打出手。
昨天,我们正以55英里的时速行进在高速公路上,她又故态复萌了。
洛丽:(尖叫着)詹森用他的纸风车打我的眼睛!
詹森:不,我没这么做。
洛丽:你撒谎!
詹森: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想让它转起来。
从后视镜里,我看到洛丽已经举起了拳头,准备大干一场。
我:哎呀,洛丽,一定很疼吧!眼睛被打到了肯定很疼,哪怕只是不小心碰到的。你肯定因
为这事儿气得不得了,跟詹森说说你的感觉吧。
洛丽嘴里骂骂咧咧地把詹森数落了一个够,但至少,她没真的出拳打他。我真是感到惊愕啊。
尽管有些家长对孩子们的进步感到满意,也有些家长为孩子们冒出这些恶狠狠的话语感到忧心忡
忡。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帮助孩子在文明谈吐的阶梯上更进一步的最佳方法就是
以身作则,向他们展示出我们所期望的那种行为方式。如果我们坚持要孩子们找出其他的方式来
替代动手打人或口头谩骂,那么我们自己,就必须先找出这样的替代做法。下面是一位父亲的做
法:
我有三个十几岁的女儿,我们之间的交流总是骂骂咧咧,嘴里不干不净的。我和妻子对她们
呼来喝去,她们彼此之间也是骂来骂去。上周课程结束之后,我们意识到,不能再沿着老路这样
走下去了,必须有所改变。因此,有一天晚上,当两个姑娘又因为冰激凌拌嘴时,一个人说:“你
这头猪……”
我说:“等一下。我和妈妈有一个新想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呢?”
当大家一一就座后,我开口说:“你们知道,每天这样互相谩骂,已经在咱们彼此之间造成了
极大的伤害。我们伤害了你们,你们也伤害了彼此,我们打算让这样的局面就此偃旗息鼓。咱们
得彻底戒除这个坏习惯。”
她们反响并不强烈,只不过是“好吧,爸爸,行……我们不会再骂了。”然而,可喜的是,我
们正处在不断改善的过程中。现在每当她们爆发争吵,一方说出“滚出我的房间,蠢蛋!”我会走
过来说:“嗨,别忘了咱们答应的事儿哦,不许再互相谩骂啦。我都改掉老样子了,你们也不许再
像以前那样啦,跟她说说你为什么生气吧。”你这边还没搞清楚情况,她们已经开始对话沟通了。
每当我失去冷静时,她们也会如此提醒我:“爸爸,我记得是你告诉我们不许再骂人了。”我
也会说:“你说得没错……你说得对,我很抱歉,我特别郁闷……好吧,下次……的时候我不骂人
了。”
这只是件小事情,但是带来的改变却是巨大的。
下一个故事是一位母亲提交上来的,过去,每当她5岁的儿子折腾小宝宝的时候,她都会给
儿子的屁股来上一巴掌。这次,她尝试使用另一种办法。
我曾经历过一个噩梦般的早上,两个暴躁不安的孩子快把我逼疯了。我从杂货店购物打算回
家,谢天谢地小宝宝总算在车里睡着了,我这才稍稍安下心来。这样我就有足够的时间把车里的
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然后再拿奶瓶喂她喝奶。我往家里搬东西的时候,菲利普在我身边纠缠不
休,号哭不停。我让他到外面去,顺便看看凯蒂是否一切都好。结果他出去了老半天也不回来,
我走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情况。小宝宝正在哭天抢地,菲利普拿着拨浪鼓在她面前晃个不停。我
问菲利普是不是他把小妹妹弄醒的,他说是。他居然因为小宝宝睡了这么长时间而气得不行。
我竭尽全力控制住自己没去狠狠揍他一顿。我用手猛力敲了一下车座,尖叫着喊出我有多么
的生气,接着我抱起小宝宝,哄着她回到了房内。
菲利普没有跟着进来。他把自己锁在车内,算是自愿惩罚。我想了想:“也好,就让他在那儿
坐着吧!”
大约10分钟后,菲利普回到了家里,开始跟我讲他多么痛恨自?。这时候,我已经冷静下来
了。
“我觉得我们遇到了点问题。”我说,“咱们来一起谈谈吧。”我们在厨房餐台旁边一起坐下,“有
时候你挺喜欢小妹妹的,有时候她又让你气愤抓狂——气得不得了,气得上了天。”
他点头表示同意。
“咱们来谈谈能够让情况有所好转的方法吧。”
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菲利普就脱口而出:“每当我气头上来时,你应该把凯蒂从我面前抱开,
因为我会把自己的怒气都撒在她身上。”
我搞不清楚他为什么能如此明白自己的感受,也弄不明白一个5岁的孩子能够有如此的言语
表述。自从那以后,我们联手避免了很多潜在问题的发生。每当他心情不佳的时候,就跟我要求
在车上换个座位。凯蒂惹他厌烦的时候,我会建议他到另外一个房间玩儿。
最后这个事件是一位通常在我们的课程中保持沉默的女士讲述的。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
我想起了心理学家多萝西•巴鲁克一直坚持固守的主题思想:只有坏情绪发泄出来,好情绪才会显
山露水。
我一直能够感觉到,梅丽莎(7岁)对她的妹妹(3岁)有一点儿嫉妒,她并没有多么恼恨憎
恶她,她从来不会打妹妹或是做其他不好的事情,她只是有点无视妹妹的存在。可我很难跟梅丽
莎讲清楚这些,她不会跟你说她不喜欢什么,有什么人惹她烦心之类的。她和我真是太像了。
不过,上周的课程之后,当妹妹小睡的时候,我把梅丽莎叫过来和我一起坐在长沙发椅上。
我伸手揽住她,对她说:“我很高兴咱们俩能够单独相处一会儿,我很久没有跟你聊天了。我一直
在想……有时候,家里有个小妹妹一定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你的每一样东西都得和她分享,你
的房间、你的玩具——甚至你的妈妈。”
当时的情况就好像大坝溃堤一般,梅丽莎控制不住地对我倾诉,我简直无法相信自己听到的
内容。她说的话相当可怕,她恨透了这个妹妹!有时候她恨不得她死掉才好!我感到心里一阵阵
的难受。此时,电话铃正好响起,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这样的倾诉我还能往下听多久。
那天晚上,当我去检查孩子们是否已经安睡时,看到的情景让我以为自己眼花了。一张床上,
她们两人并排睡着,胳膊居然互相挽着,搂在一起!
我们讲完或是读完所有这些故事的时候,看到彼此的表情都充满了惊奇。我们身边所发生的
这一切是多么的奇特而又令人心酸啊!这一切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悖论:
坚持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感觉反而导致他们滋生不佳的感受。
允许孩子们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会让他们产生良好的感觉。
为了实现兄弟姐妹之间的和平相处,我们采取的是迂回路线。当然,这也是效果最为直接的
做法。
第3章比较是件危险的事情(1)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讨论了兄弟姐妹之间制造出来的激烈竞争感,而我们成人对此无能为力。
我们的第三堂课开始时,我向组员们提问:“我们哪些做法加剧了孩子们的竞争?”
有人喊:“我们拿孩子作比较。”
没人提出异议,大家一致认为拿孩子作比较显然使争宠的局面“加剧”。尽管如此,我认为从
孩子的角度体会被作比较的感觉,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假设你是我的孩子,”我说,“把对下面这些话发自肺腑的反应传达给我”
“丽莎的餐桌礼仪多么规矩,你永远也学不会像她那样翘着纤纤细指吃东西的样子。”
“你怎么能拖拉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动手做报告?你哥哥每次都是早早把功课提前做完。”
“你为什么不能把自己弄得像盖瑞那样?看起来总是清清爽爽的——利落的短发,衬衫掖得整
整齐齐,看着他就让人赏心悦目。”
组员中立刻响起了反馈的声音:
“我非把盖瑞推到泥坑里去。”
“我恨透了他。”
“你喜欢谁都比喜欢我多。”
“我做什么都不对。”
“你根本就不爱我。”
“我根本就不可能变成你希望的那个样子,你还费这劲干嘛?”
“如果我当不上尖子中的尖子,那我就会成为混球中的混球。”
听到大家反应中的那份愤怒与绝望,我着实吃了一惊。尤其是最后一句话,真是让我为之一
震。如果不能胜过他人成为优秀,有些孩子是否真的会走向反方向,做个恶人呢?
有几位组员很快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这种可能性做出了佐证。后来,又有人提到吉米•卡特
总统和他那野性难驯的兄弟比利之间的故事。想起那些古怪滑稽的事情,我们全都哈哈大笑。比
利还真是“坏小子”中的佼佼者啊。
一位女士摇了摇头,“也不尽然,”她说,“有些孩子之间根本没有那么多斗争,他们干脆放弃,
破罐破摔吧。我知道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我妈妈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我明白我妹妹多萝西
有多么多么的优秀,跟她比起来,我是多么多么的差劲,搞得我经常琢磨,为什么她要先把我生
出来呢。我所做过的最棒的事情就是搬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居住,远离她们——远离我的妈妈和妹
妹。”
“直到现在,我都还惧怕假期的到来,因为这时候我和妈妈就会碰面。从看到我的第一眼起,
她像机关枪一样不停地说:„你的发型看起来太单调了,亲爱的,你应该把它稍稍改进修整一下,
就像多萝西那样。‟……„詹妮弗和艾伦在学校怎么样啊?多萝西的孩子们可全都在快班
呢。‟……„多萝西刚给自己找了份超好的工作,收入那叫一个可观啊。你这妹妹绝对是个志在必
得的实干家!‟她到我这儿来看我一次,我得花上好几个礼拜的时间情绪才能恢复过来。”
房间内响起一阵同情惋惜的低语。“我爸爸总是拿我的两个哥哥作比较,”一位男士冷冷地说,
“我们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但是我的哥哥们完全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简直不可思议。现
在他们俩一个43岁,一个47岁。虽然他们知道自己做的事情荒唐透顶,但就是停不下来。他们
甚至连自己的肾病都拿来比较,斗个不停,比谁的病更严重,谁的肾脏更糟糕,谁需要的治疗更
多,怎样的治疗方式才正确。他们俩都在做透析,每个人都极力证明自己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
这是俩大人办的事儿吗!”
“难道情况都如此吗?”一位女士冒出来一句,“这些例子都太极端了吧。我也会时不时地拿我
的儿子们相互比较,但我确实认为这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持续的伤害。”
组员们都望向我。
我看着这位女士。
“你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拿他们作比较呢?”我问。
“我不是总拿他们作比较。”她摆出一副自我辩护的架势。
“但是请告诉我是在什么时候呢?”我坚持继续往下问。
她思索了一阵子,“嗯,其实我并不确定你是否把这叫作比较。可能更近似于激励吧。比如说,
我会对扎克利说,„亚历克斯晚上就把功课全都做好了。我和爸爸从来不需要唠叨着督促他。‟我
从不会说,„为什么你不能像亚历克斯那样?‟”
多萝西的姐姐也加入了讨论中。“你其实不应该这么做,”她热切地说,“你应该知道,扎克利
肯定清楚明白地听懂了你的意思——他哥哥做得对,而他做的是错的。”
“但我也并非总是拿亚历克斯做榜样,”那位女士反驳道,“有时候我也会表扬扎克利,以某种
方式让他明白他比亚历克斯优秀。我会告诉他,他比哥哥手巧得多,亚历克斯总是笨手笨脚的。”
“这样做还不是一样的不咋地!”多萝西的姐姐爆发了,“这完全跟我妈妈对我的做法如出一辙。
我还记得她曾对我说,我比多萝西更加„井井有条‟。当时我心里还挺得意的,随后我就陷入了真
正的担忧。我能坚持下去吗?就算我把这种状态坚持下来,如果哪天多萝西也变得„井井有条‟,
情况又会怎样呢?那时候我又会如何呢?我相信我妈妈也认为她是在鼓励我,但她所做的一切只
能让我和妹妹之间的竞争更趋严峻。”她停顿了片刻,仿佛在进行要不要继续往下陈述的思想斗争,
“同时也加剧了我和其他任何人之间的竞争意识。”她补充道。“我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治疗后才明
白,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我母亲曾经强加给我的,这在自我塑造的过程中
简直是大错特错。我总是拿自己的一点一滴与其他人进行比较,简直是蠢透了。如果你只着眼于
他人,你总会发现有人在某一方面比你做得更好。我的治疗师有句话说得好:„永远不要拿自己跟
别人相比较,否则你收获的要么是自高自大,要么就是倍感挫败。‟不管怎样,我经过了这一番挣
扎,我能说的就是,请一定远离比较,比较只会带给你不快。”
一直声称可以作比较的那位女士显然已经败下阵来。毫无异议,她所听到的话语已经让在座
的人全都信服,痛苦中诞生的经验才有权威的力量。
“很奇怪,”我对着组员们说,“当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对自己发誓,绝不会拿他们进行比
较。但后来,我总是拿他们瞎比较——一次又一次,总不长教训。”
大家全都惊讶地看着我。
“听到我嘴里冒出这样的话,”我继续往下说,“我自己都讶异这是我说出来的么。最后,我琢
磨这都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在我脾气爆发的时候,会拿他们作比较(„为什么你总是让全家人等你
一个?你哥哥10分钟前就上车等着了!‟)。因为高兴而激动万分的时候,我也会拿他们俩作比较
(„真是太棒了!你哥哥对那道题钻研了一个小时,而你只花了两分钟就做出来了!‟)。不管是哪
种方式,最后带来的只会是麻烦一箩筐。”
“下面介绍的就是帮我打破固有模式的方法。每当我冒出要拿两个孩子作比较的冲动时,就对
自己说:„不要这样做!快停下来!‟你对这个孩子该说什么就说什么,直截了当,别牵扯另一个
孩子。关键词在于描述。描述你所看到的,描述你所喜欢的或不喜欢的,描述孩子需要做的事情。
要点在于着眼于眼前这个孩子的所作所为,他的兄弟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与他都没关系。”
我把下面这些插图分发给组员们,让大家可以看到实际行动中的差异所在。
插图(1)
插图(2)
在我们一起研究卡通插图的时候,大家也常常同时冒出各种评价之声。大家一致认为,即便
是善意的比较也可能带来伤害的后果。有几个人说,他们明白了,这类所谓的“赞许”会让一个孩
子得到鼓励同时,另外一个孩子消沉下去。我正打算推进到下一个话题的时候,注意到有几个人
露出了皱眉的表情。
“你有点困惑哦。”我说。
他们看起来对不少问题都感到困惑,我尽力对他们关心的问题一一作答。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竞争社会中。难道一个孩子不需要在家中参与竞争,从而为今后步入外面
世界„坚持自我‟做好准备么?”
“如果你说的„坚持自我‟是胜任职责、全心投入并且实现目标——其实这一切都能够在一个鼓
励合作的环境中学到。对我来说,在一种合作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最佳作用在于这种环境所带来
的作用——它会使你更加尊重他人,对自己也更自信。”
“但是难道竞争没有任何好处吗?”
“确实,在获得成果的过程中,竞争也起到鞭策激励的作用,但是它会让你付出代价。针对学
校和商界人士的研究表明,一旦竞争加剧,人们的身体往往会出现头疼、胃疼、背痛的症状,伴
随而来的还有情绪上的不适,他们会更加焦虑、疑心更重、敌意更强。我们的家庭,应该是一座
远离此类压力的天堂圣地。”
“我从不拿谁作比较,哪怕只是对我女儿说一件我儿子表现好的事情,她的反应就好像是我在
拿她作比较。她会说:„你觉得他比我好。‟我真是搞不懂她。”
“孩子们常常会认为,对兄弟姐妹的表扬,就是对他的批评。他们会自动翻译你的话,„你哥
哥特别会体贴人‟,在他们看来就是„妈妈觉得我不够体贴‟。最好的做法就是收起甜言蜜语,别让
那些听风就是雨的孩子们听到你对谁谁冒出什么热情洋溢的夸赞。”
“但是,如果某个孩子跟你说了一件他/她做的非常特别的事情,其他孩子都站在一旁听着,
你应该怎么做呢?”
“这种情况确实难办。我们不想瞒骗为自己的成就激动不已的孩子,但也希望面对其他孩子的
感受时做得细腻体贴一些。如果把你所想到的这个孩子可能的感受描述出来(„你一定特别为自己
感到骄傲啦!‟),或者是描述一下孩子所取得的成就(„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你赢得了这枚奖牌‟),
应该就是万无一失的做法了。”
“诀窍就是不要画蛇添足,什么„我真激动啊,我迫不及待想要把这件事告诉你爸爸和所有的
邻居哦‟这样的话不要冒出来。你应该把因某一孩子所取得成就而产生的激动和热情暂时收起来,
等到你们俩单独相处时再向他/她吐露。因为对其他的孩子来说,这些话他们未必想听呢。”
“不过,有时候也没法避免其他孩子会听见你说的话——比如发放成绩单的时候。在我们家,
两个孩子总会在同一时间把他们各自的成绩单塞给我。上个礼拜,我儿子迫不及待地把他的数学
B分(比起上次的C有了进步)给我看,就在我对他的进步„大呼小叫‟的时候,他的姐姐秀出了
她在数学上取得的A。突然间,儿子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消停了下来。他得到的B好像没
有什么价值可言了。”
“你可以肯定地告诉两个孩子,„我们不需要拿成绩单互相比较。‟你们过去的6周时间,在学
校的功课成绩与行为操守都有记录在案。我希望能和你们俩坐下来分别单独谈谈,这样我就能了
解老师对你们的评价并且听听你们对自己所取得进步的感想。”
“但是,怎么样才能阻止孩子们在我不在场的情况下拿着成绩单互相比较呢?”
“你做不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如果他们想把自己的成绩单拿给对方看,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情。重要的问题是让他们知道,父母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没有兴趣拿他们的成绩进行
比较。”
看起来好像没有别的问题了。我正试图作总结,却看到一位女士冲我挥手,她看到我的眼神,
马上就开始述说:
“如果我的孩子们只是拿成绩作比较,我可真是要欣喜若狂了。关键是他们事事样样都要比,
每天从早到晚地比,就连他们的肚脐眼都要比。„我的肚脐是往下陷的……你的是往外凸的。‟而
且他们总是不断地观察对方拥有的东西并为此产生担忧之情:„这个更好一些……他的更漂亮……
你给他买了那个啊?为什么你不给我买一个啊?‟我发现自己始终都得努力做到对他们完全平等。
他们搞得我简直是精疲力竭,如果我给格里高利买了一双袜子,也必须得给达拉买一双,哪怕她
根本就用不上。”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确实,”我说,“其他人都没遇到这样的问题,咱们这里没有谁的孩子总
是不断地相互比较并且要求得到同等的待遇。”
屋内一片叹息和哄笑。
“女士们先生们,”我开始宣布,“现在大家可以从沉重?负担中轻松地解脱出来了。下个礼拜
来上课的时候,我们试图揭示孩子们总是要求得到同等待遇这一现象背后的秘密。与此同时,我
们也会看一下,你努力不在孩子之间作比较,究竟会带来了怎样的效果。”来自家长的故事
不拿孩子作比较这个简单的事情,实践起来却比大多数人预期的更具挑战性。这些把自己的
执行情况带回到课堂中和小组同仁交流的家长们,看起来对自己非常满意,不仅是因为他们做出
的事情,还因为他们克制住自己没去做某些事情。
凯拿着奶瓶到房间里去给小宝宝喂奶。我让迈克尔跟我到厨房来,问他午饭想吃点什么。他
开始唠唠叨叨地发牢骚,“我不知道想吃什么……我真希望自己是个小婴儿,什么东西都是别人给
准备好,连穿衣服都不需要自己动手……他们也不需要自己洗澡……甚至不需要决定吃些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我可能会说一通数落小婴儿的话,刺激迈克尔打起精神。我会说:“是啊,
不过小宝宝们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还得穿着尿布。”但这次,上礼拜的课程内容还在我脑海中盘
旋,于是我让自己看起来正在倾听他的话语。结果,我们展开了一段非常美妙的对话:
父亲:你觉得别人把什么东西都给小婴儿准备好,做个小婴儿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迈克尔:是的,爸爸,你是不是愿意做个小婴儿呢?
父亲:(戏谑地说道)我想做个宇航员呢。
迈克尔:我们没有这个选项哦!你是会选择做个婴儿还是不做婴儿呢?
父亲:我选择做我自己,就像现在这样的自己。
迈克尔:为什么呢?
父亲:我能做的事情可比婴儿多多了。我的选择范围更广,能够做出更多决定。
迈克尔: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不喜欢粉红色,你就不必穿戴任何粉红色的东西?
父亲:没错。
迈克尔:你是喜欢蓝色还是喜欢绿色呢?
父亲:有时候我喜欢蓝色,有时候又喜欢绿色。就目前来说,我喜欢蓝色。
迈克尔:(想了一下)现在我想吃花生酱和果酱三明治!
昨天晚上,约翰从学校打来电话,他的声音听起来特别的欢快。他说:“我刚刚拿到期中成绩,
当然,跟凯伦的成绩比起来算不了什么,但是……”
我差一点就按以往的评判标准脱口而出:“嗯,你知道凯伦学习有多用功吗,而你的兴趣更多
是在体育运动上,所以,理所当然啦,你不能期待……吧啦吧啦吧啦一大串话。”
我想了一下,“不行,这次我要说,„凯伦的成绩跟你有什么关系呀?我只关心你的成绩,不
会拿你们俩的成绩瞎比较。‟接着我又想,„不,为什么总要扯上凯伦呢?‟于是我说:„保罗,你听
起来高兴极了。你肯定在期中考试中表现很不错。‟”
接下来,我们讨论了他的功课和下学期打算修读的课程,而我们压根没有提到凯伦。
已经是晚上就寝时间了。
我:艾伦!詹妮弗!该睡觉啦。换睡衣,刷牙。(艾伦听话地照办了。)
詹妮弗:(哭哭闹闹的)不嘛,我不想去。
我:该收拾好睡觉啦。
詹妮弗:不,你帮我弄。
我:(感觉有点抓狂,有点沮丧,想大喊大叫,“为什么你不能像你哥哥那样听话照做呢?!!!”
不过,我重新考虑了一下,改变了主意,走到艾伦的房间里,让自己冷静下来。)詹妮弗跟着我走
了进来,艾伦已经一切就绪,准备睡觉了。
我:(对艾伦说)你全都收拾妥当啦。你一听见到了睡觉时间了,就马上换睡衣刷牙。你这么
做帮了我大忙。(注意,没有一个字提到詹妮弗。)
好处:詹妮弗没有再啰哩吧嗦,自己就去更衣洗漱了。
另外一个好处:
艾伦:(从他的房间传出)你明天不用为我准备衣服哦,我已经把它们搞定啦。我很高兴能给
你帮上忙。
我:谢谢你,艾伦。(对詹妮弗说)我看你准备好要睡觉啦。(注意,我没有用“也”这个字眼。)
詹妮弗看起来很得意。
马修(11岁)总拿自己和他哥哥作比较,因此认为自己既“弱小”能力又低。然而,上个周末
他的一桩行径盖过了我们全家人,堪称一枝独秀。星期天早上,我家的电动割草机坏掉了。马修
无意中听到了我和他爸爸的牢骚,我们都在抱怨,新买一台割草机会让我们的账单欠账更多。几
个小时后,他出现在门口的车道上,带回了一台老式的手动割草机,这是他用自己攒的钱从车库
旧物甩卖市场花3美元买回来的。
我简直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我激动得语无伦次,差点告诉他,除了他以外,家里没人想到
这个法子。我没有想到这法子,他爸爸也没有,他的哥哥——就是他眼中那个明星人物,显然也
没有想到。这说明他就算没有超过哥哥,至少也和他一样强了。
我花费了很大力气才控制住自己只是描述他所做的事情。我说:“马特,你看到了,要是再买
一台新割草机,我和爸爸是多么的焦虑。你想办法帮助我们,并真的弄到了一台能用的割草机,
居然才花了3美元!”
马修面露喜色,眉开眼笑地听着我的陈述。然后,他挺起了自己的小胸脯说:“我真是个相当
足智多谋的小家伙!”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05:16: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42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