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在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公务员选拔考试和程序中,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内容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种共同趋势。
第一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概述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性质与功用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dministrativeAptitudeTest,AAT)和智力测验一样,属于心理测验的范畴。它
用来测试应试者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对从事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从
事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潜能的一种职业能力测试。行政工作能力的一种可能性的测验和验证,它是国家
公务员录用当中的公共笔试科目,是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AT)与单纯考察公共基础知识或具体专业技能的测验不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实
质上是对应试者潜在能力的考试,考察对知识综合运用,要求反应敏捷;也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测验,它主
要是通过考试测量一系列心理潜能,从而预测考生在行政职业领域内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作为一种科学的筛选工具,主要用于测量应试者的行政职业能力倾向,具有较
高的信度与效度等优势,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被被广泛地运用。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被作为早期筛选的手段,具有单独否决权,它有利于提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严肃
性和权威性,有利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达到“人适其职,职得其人”。
二、我国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变化与发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个性心理测验的范畴,为了保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行政职业能
力测验通常配合其他考试和测评手段一起使用,相互补充。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所考内容的基本框架来看,
已经十分稳定,而在每一年的考试中,在大的试题类型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某一具体题型或题量有所变化,
讲求稳中求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有着非常显著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逐步成熟和完善过程中,已经成为
公职人才选拔考试的一个基本模式。
1988年,我国人事部考试录用司开始组织一批心理学家研究开发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989年在公务
员制度试点的国家统计局等六部门的录用考试中首次尝试使用。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从1989年首次使用
以来题型基本稳定存在,并且不断发展完善,重要性逐步增强。
1994年6月7日,人事部颁布《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该《规定》明确提出国家公务员“逢进
必考”,考试的方法包括笔试、面试和特试三种。
2002年开始,根据招考职位的不同,把行政职业能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门科目的考试。B类岗
位只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题目全部客观化,考试更加规范化、透明化。
2003年人事部《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提出了公务员应当具备9项基本的素质和能力
标准,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的能力。
第一层次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
第二层次的学习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第三层次主要是应变能力,包括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
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是从事国家公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这种要求不是针对
从事领导工作人员的要求,而是对一般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和能力,也是我国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量的基本政策依据。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2006
年1月1起施行。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取消了A、B类之分,A类考试科目为《行政职
业能力测验一》和《申论》两科;B类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一科。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有较大变动,根据2006年1月1日施行的《公务员法》的相
关规定,将考试类别调整为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综合管理类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申
论》两科;行政执法类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和《申论》。
2007年新大纲是在公务员法实施第一年的基础上制定的,2007年公务员考试大纲严格按公务员法条
文表述,充分体现了人事部严格贯彻依法治国的决心,取消了一、二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再分类,统
一成一个版本,取消了自2001年来施行的公共科目笔试分为两大类的考试方式。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相关概念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一系列心理潜能的标准化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测量主要综
合考虑以下几个范畴:
(一)知识、技能与能力
知识是指人们对各类事实、理论、系统、惯例、概念、规则以及其他与工作有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
度。在公务员考试中所测试的主要内容是各种基础知识,以此来了解应试者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对各种
基本知识的广泛了解和熟练掌握是影响公务员考试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技能是一个人通过一定练习形成
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和智能的操作系统。在公务员考试中,技能一般通过面试进行检测。能力主要
涉及一个人能做什么,是具体运用知识的表现形式。知识、技能、能力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可以
相互转化。在公务员考试中,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测量,主要是考察是应试者现有的、已经具备的现实
条件,而不是需要进一步训练的主观因素。
(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影响职业活动成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多种能力复合叠
加和而形成的。它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职业选择的基本参照,同时也是人们
能否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就业的基本条件。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是指人们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
性,而不是当时就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和因素。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倾向,它既不同于智
力,也不同于人在某方面由于受到教育和训练获得的专业知识技能。
一般地,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既与一般专业知识技能有很大区别,认知能力结构的各个部分都可以通过
一定的测评工具如测验来进行评价,而能力测验考查的就是处于人的能力结构中间层次的能力要素,它是
智力测验或其他知识技能考试所无法代替的。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与行政职业成功有关的一系列心理潜能的标准化考试,主要是
测试应试者的一系列心理潜能和个人的能力倾向。职业能力测验可以有效地测试人的某种职业能力,预测
某人在一定职业领域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是测试人的某种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实质上,行政职业能力
测验只是一种测量个人行政职业能力差异的工具。公务员录用考试要测试一个人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与
技能以及运用这种知识、经验与技能的水平,而更重要的是要测验个人从事公务员职业的潜在能力,即与
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这也是个人以后能否在公务员这一职业领域取得较大成功的基础。因
此,可以设计多种针对不同领域的能力测验模式用于有关人员的选拔、安置和职业设计,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是其中之一。通过对应试者要从事的公务员工作的一般潜能考查,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参考。
四、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设计原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与行政职业成功有关的一系列心理潜能的标准化考试,主要是
测试应试者的一系列心理潜能和个人的能力倾向。职业能力测验可以有效地测试人的某种职业能力,预测
某人在一定职业领域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是测试人的某种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瑟斯顿与斯皮尔曼的能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ouisL·Thurstone)的群因素论又称基本心理能力论(primarymentalabilities)。
瑟斯顿是著名的心理计量学家,他凭借着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突破过去的智力因素理论的框架,并提出了
他的基本能力(Primaryabilities)学说。瑟斯顿认为,个体的智力可分析为几种基本能力因素,这些基本
能力因素的不同配搭便构成每一个人独特的智力整体。
他的观点与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的智力二因论不同,斯皮尔曼
的观点是先有一个总的智力,然后有许多特殊智力,瑟斯顿则提出智力包括七种平等的基本能力。
瑟斯顿所提出的七种平等的基本能力是:
语词理解(Verbalcomprehension,V),理解语词涵义的能力;
语词流畅(Wordfluency,W),语言迅速反应的能力;
数字运算(Number,N),迅速正确计算的能力;
空间关系(Space,S),方位辨别及空间关系判断的能力;
联想记忆(Associativememory,M),机械记忆能力:
知觉速度(Perceptualspeed,P),凭知觉迅速辨别事物异同的能力;
一般推理(Generalreasoning,R),根据经验做出归纳推理的能力。
瑟斯顿的七种基本心理能力是根据其中的六种能力的相关计算而成。各种心理能力并不是彼此独立
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关量。例如,推理(R)与语词流畅(W)的相关为0.48;数字运算(N)与语
词理解(V)的相关为0.38;语词流畅(W)与语词理解(V)的相关为0.51。这似乎说明在群因素之外
还存在着一般因素。瑟斯顿修改了关于各因素之间独立性的看法,提出二阶因素(Secondorderfactor)
的概念,即在彼此相关的第一阶因素的基础上,再度进行因素分析,但此时分析的不再是各种测验间的共
同因素,而是各种因素间的共同因素。
他认为斯皮尔曼的G因素可能是这种二阶的因素,它在推理因素、语词流畅因素和语词理解因素中有
较大的负荷,而与记忆因素、空间知觉因素和知觉速度因素只有较小的关系。但是,在评价一个人的智力
时,分析特殊能力更有用。他说:“我们不要老是说智力,而是要说与这件事有关或无关的智力。”瑟斯顿
在1941年根据上述七种基本能力编成的“基本心理能力测验(PrimaryMentalAbilitiesTest,PMAT)”
是著名的智力测验之一,他证明确实存在着七种基本能力。斯皮尔曼和瑟斯顿都修正了自己的学说,二者
趋于接近。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现在可以称为“一般因素/群因理论”,而瑟斯顿的群因素说现在可以称为
“群因素/一般因素理论”。
瑟斯顿所提出的七种基本能力,已经成为心理学工作者研究智力结构的重要资料。在现代智力因素理
论中,他的群因素论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自从群因素学说提出后,智力因素研究转向对智力的深入
的因素分析,此后形成两种倾向:一种是构造包括普遍因素和各种基本能力在内的智力等级体系,另一种
是在独立的智力因素之上建立智力结构模型。
(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原理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能力是由许多彼此无关的原始能力或因素组成的。他对学生
进行大量测验,得出能力中有7种主要因素:数学因素、词的流畅、词的理解、推理因素、记忆因素、空
间因素和知觉速度。这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主要理论依据。公务员录用考试是一种能力考试,主要测试
应试者运用理论、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变
能力、协调能力、理解能力等。
公务员录用考试需要测试一个人的显在能力,更要测验个人从事公务员职业的潜在能力。
一个人的显在能力,即个人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以及运用这种知识、经验与技能的水平;
个人从事公务员职业的潜在能力,即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这也是个人以后能否
在公务员这一职业领域取得较大成功的基础。
行政工作既要求有基础层次的能力素质,又要求有高层次的职业能力。行政工作要求有知觉速度与准
确性、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理解运算、推理判断、常识判断等方面的基础层次的能力素质。只有当
这些基础层次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并得到一定知识经验的支持之后,才能形成综合判断、组织与人际协调
能力以及资料分析能力等较高层次的职业能力。在这些较高层次的行政职业能力中,除了部分判断能力和
资料分析能力外,通常都很难通过客观性的纸笔测验来考察。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个性心理测验的范畴,为了保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行政职业能
力测验通常配合其他考试和测评手段一起使用,相互补充。
基于上述认识,专家们选择了上述能力要素中最基本、最主要和便于实际测查的方面作为行政职业能
力测验的内容,这些测验的内容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五大测试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
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
我国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考以致用”的理念指导下,围绕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倾向要求,在试卷的
指标系数、考试范围、整体结构、以及试题甄选与编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从而充分保证测验在人员甄选
与录用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二节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内容
从我国近几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科目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内容大体分成五部分,包括言语理解、
知觉速度与准确性、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5个部分,共180题,测试时间为90分钟。其中第
一部分单独计时(10分钟),第二至第五部分综合计时(80分钟),并分别印制答卷纸。考试的内容、题目数
量和时限如表9-1:
第一部分:知觉速度
考查对数字、字母和汉字等视觉符号快速而准确地觉察、判断与记忆的能力,以要求公务员具有敏锐
性与细致性,能迅速判断事物的微小差距,减少工作中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这项考题的题型有五种:
词表对照。先给出一个含有15个词汇的词汇表,在随后的每一道试题中呈现5个词汇,要求将每道考题中的5个
词汇与词汇表中的词汇相对照,并判断各题中有多少个词汇被词汇表包含。
字符转换。先给出一个含有汉字、数字与字母大约16个字符的对应表。在随后的每一道试题中给出4个汉字,跟
着给出5个选项,这5个选项是题中4个汉字依据对应表中的对应关系转换成的数码形式,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正确的,要求考生找出来。
数字定位。给一个含有10个数字区间的表格,确定某一给定的数字属于表格中哪一数字区间。
字查寻。先给一个含有6到30个数的数差,要求找出每道题所给两组数字(在数表中的同一行)中右边一组在数
表的哪一列。
同等查找。要求从所给的每两组字符中找出相同字符的数目。
这项考试主要是考察短时间内快速记忆力与准确性。这项考试的内容也比较简单但是严格限时的,几
乎没有人能够在限定的10分钟内将以上五种题型中的60道题准确地做完。而且,这项考试题目答错了要
倒扣分。
第二部分:判断推理
主要考查应试者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其中包括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定义推理等基本能力。在这部
分考题中,所设计的参考时限就占整个测验的三分之一。
这项考题的题型有五种:
事件排序。在每道试题中给出5个事件及表示5个事件的4种假定的发生顺序的数字序列,要求考生选出其中最
合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这类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在未掌握全部必要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必须根
据自己的一般知识以及对事物逻辑关系的理解对事实作出补充。
常识判断。在每道试题中呈现一个常识性的现象,题后4个选项是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四种可能的理解,要求
考生从中选出最合理的一种。这类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常见现象或事物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推理的能力。要求
考生必须是知识面广,平时多观察、思考和积累,才能答出理想的成绩来。
图形推理。在这类题中,每套题包含两套图形。第一套图形包括三个图形,第二套图形包括两个图形和一个问号,
在两套图形之外还有4个供选择的图形。要求考生认真观察两套图形的相似性,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图形中选出
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这类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抽象推理的能力。
演绎推理。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定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题后的4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是
正确的,要求考生找出来。这类试题备选答案的迷惑性很强,各个选项几乎都有道理。考生在解答时应准确把握,
可采用排除法,逐渐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去解答。
定义判断。在每一个问题中,先给考生一个概念的定义,随后再给一组事物或行为的4个例子,要求考生从中选
出一个最为符合或是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这类考题是考查考生运用标准进行判断与严格依照定义对
事物或行为进行衡量的能力,这也是对公务员执行公务的一项基本要求。解答这类型的试题关键是要紧扣定义,
尤其是定义中那些区分事情界限的关键词。
第三部分:言语理解
考查对言语的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的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测试应试者对中文词语、
句子、段落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短文的听力理解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包括:对词语和句
子一般意义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以及
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联系到行政工作的实际,这对于公务员准确领会
上级文件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项考题的题型有四种:
词语替换。先列出数个句子,随后在每个句子下面给出4个选项。要求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替换句中
划线的部分,尽量使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
选词填空。先列出数个句子,在某些关键词的地方留出空格,要求从题后所给的4个词中选出一个填入空格中,
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同义词或意义相近词的词义的辨析。
词句表达。先给出四句话,其中只有一句是表达完全正确的,其余三句都是病句,要求选出正确的一句来;或者
是先给出的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有歧义(既可以这样理解,又可以那样理解),其余三句都是正确的,要求选出有
歧义的一句来;或者是对长句进行正确的理解,即先给出一个复杂的长句,然后针对长句的意思提出4个问题,
要求根据长句的意思对四个问题选出其中正确的一句来。
阅读理解。考查阅读的细致性与准确性。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从所给的四个
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来,完成这一陈述。答此类题时,要求对整段短文要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并能找出这段
话的主题与关键词。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
考查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这项考题的题型有三种:统计表、统计图和文字资料。
统计表与统计图是现代行政管理资料的主要方式。给一些图表或文字资料,要求根据这些资料回答问题,
得出结论。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
理与加工的能力。
其目的在于评估考生的分析决策能力,测试考生能否在将来的工作中面对各种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
作出科学的分析决策。把握行政理念和要求做好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应试者若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
胜出,必须不断研究新题型,了解往年考题内容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要了解行政工作的特殊性及其对知识、
能力的各项要求,增强行政理念和行政意识,加强行政角色的领悟,从而使考试复习更有针对性,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部分: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部分主要测试应试者基本的数字推理与数学运算能力。通过测试,衡量考生的应变能力、探
索能力和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以及反应速度。尽管数量关系考试的内容都是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但要
在限定的时间内准确完成所列题的计算是相当困难的。
这项考题的题型有两种:
数字推理。这类试题都是一组按某种规律排列而成的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根据规律导出空项应从四个所
给出的数中选填的数字。
数字运算。主要是考查解决算术问题的能力。要尽量用心算而避免演算,而且要尽可能找到运用己掌握的常用的
数学运算技巧、方法和规则,解决计算的捷径与简便算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只是一种测量个人行政职业能力差异的工具。公务员录用考试要测试一个人已经具
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以及运用这种知识、经验与技能的水平,而更重要的是要测验个人从事公务员职业
的潜在能力,即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这也是个人以后能否在公务员这一职业领域取得较
大成功的基础。因此,可以设计多种针对不同领域的能力测验模式用于有关人员的选拔、安置和职业设计,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其中之一。通过对应试者要从事的公务员工作的一般潜能考查,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和
发展的参考。
第三节题型介绍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报考者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例题: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的不智之举。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削足适履B.扬汤止沸C.矫枉过正D.舍本逐末
(答案:A)
例题: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
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
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
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和谐观念源于中国古代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答案:B)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
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
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2248()
A.16B.24C.32D.36
(解答: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故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
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题:X、Y两地相距42公里,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X、Y两地步行出发,相向而行,甲的步行速度为3
公里/小时,乙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甲乙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B.4C.5D.6
(解答:用X、Y两地距离除以甲乙两人的步行速度之和即可得出答案。正确答案为D。)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认真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
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解答:每行前两个图形叠加后,不同的部分就是第三个图形。正确答案是D。)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
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是:
A.老周不能胜任自己现有的工作,每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B.刚参加工作的小李觉得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C.刘经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绪也越来越糟糕
D.在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老王觉得所有工作都索然无味
(解答:根据题干所给定义,正确答案为C。)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
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阳光:紫外线
A.电脑:辐射B.海水:氯化钠C.混合物:单质D.微波炉:微波
(解答:阳光与紫外线、海水与氯化钠的关系都是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
例题:
()对于梨相当于服装对于()
A.苹果——毛衣B.水果——衬衣C.书包——鞋帽D.果汁——衣橱
(解答:梨是水果的一种,衬衣是服装的一种,因此,正确答案是B。)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
考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
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科学家对76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研究,他们分别采用“一名志愿者带一只狗前去探望病人”、“一
名志愿者前去探望病人”以及“没有志愿者”三种方法分别测试这些病人的反应。结果发现第一种情况下病人
的焦虑程度下降了24%,第二种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程度只下降了10%,第三种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程度仍
保持原来水平。因此科学家认为,狗能帮助心脏病人降低焦虑情绪。
下面哪一项最能削弱科学家的论点?
A.带狗和不带狗探视的实验分别选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
B.在带狗的志愿者中,绝大多数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
C.在被探望的病人中,绝大多数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
D.志愿者带去探望病人的大多数狗都是性情比较温顺的
(解答: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能削弱科学家的论点:狗能帮助心脏病人降低焦虑情绪。
但选项C“在被探望的病人中,绝大多数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直接说明研究对象(心脏病人)的样本太特殊
(绝大多数被研究的心脏病人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不具有代表性,因此C最能削弱科学家的论点。故
C是正确答案。)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该市2006年下半年中,哪一个月的外资实际出资额在当月外资拟投资额中所占比重最高?
A.8月B.9月C.10月D.11月
(答案:B)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2006年第四季度外资实际出资额总计约达9亿元
Ⅱ.该市拟投资总额在2006年9月份为下半年最低
Ⅲ.2006年下半年该市外资拟投资额达到拟投资总额40%以上
A.ⅡB.ⅢC.Ⅱ、ⅢD.Ⅰ、Ⅲ
(答案:D)
第五部分:常识判断
例题: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不完备
C.中华法系也即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法律体系是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答案:C)
例题: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最
主要的原因是: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解答: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常识看
出A、C、D三个理由都不恰当,只有B选项所说的原因更为准确,故正确答案为B。
第四节申论介绍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
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
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一、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
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
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
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
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
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
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
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
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
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国家公务员无领导小组讨论临场技巧
目前,在国考和省考公务员面试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因为在这种面试中,考
生在面对考官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融入到一个由4—10名考生组成的被试小组之中,故考生能力的体
现不单单由自己决定,也受其他小组成员的影响。如何在小组面试中脱颖而出,赢得考官的青睐,笔者根
据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经验,向考生提供以下方法、技巧:
一、注重仪表仪态,尊重所有人员
在面试过程中,考生要特别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和言行举止。因为良好的外在形象往往会给考官和其
他考生留下“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会使你在讨论过程中得到考官和考生的认同。讨论时目光应保
持平视,用眼睛轻松柔和地注视对方。另外,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来加重谈话语气也是必要的,比如说“请
讲”时,同时伸出手掌并稍微向外。针对讨论出现的一些非常固执、难以说服的考生,也要学会压制自己
的情绪,绝对不能怒目瞪眼、出口伤人,不要做出失礼的行为。应以大局为重,团结起来,以解决分歧的
心态去克服困难,积极地达成共识。
二、发言积极主动,争取合适角色
面试时,做一个勇敢的“破冰者”,打破鸦雀无声的考场。首先开口说话引导讨论或抢先亮出自己的
观点,不仅可以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可能引导其他考生的思想和见解,甚至把自己的思想灌输
给他们,从而能为接下来的讨论赢得铺垫、积累观点。需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不一
定要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一是由于每个考生的经历、阅历、能力、特长和性格不同,不可能人人都适合做
领导者;二是领导者不可能有多个,像“齐、楚、燕、韩、赵、魏、秦”那样七国鼎立。所以,考生要根
据自己以往的经历、眼前小组成员的实力来给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
三、学会换位思考,注意发言技巧
发言的时候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找出彼此的共
同点和分歧点,引导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中态度要诚挚,以对问题更深入的分析,拿出更充分
的证据来说服对方。还有,讲话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技巧,千万别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搞“一言堂”。不可
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垄断发言,这样会让整个讨论小组对自己产生极度厌恶的情绪。但同时也不能长期
沉默,处处处于被动的局面。每次发言之前都要好好思考一下,尽量做到有条理、有根据。另外,讲话的
时候要注意停顿,注意思考,学会用心说话,三思而后言。
四、有理不在声高,适时说服对方
无论何时发言,都要讲事实,摆道理,和风细雨滋人心田,潜移默化影响他人,而不应用过高的声调、
攻击性的语言去反驳其他考生的观点。小组讨论中,当然不是谁的嗓门大谁就得高分,考官是借此考查一
个人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业务能力,夸夸其谈,不着边际,胡言乱语,只会在大庭广众中出丑,将自
己的不利之处暴露无遗。语不在多而在于精,观点鲜明,论证严密,有的放矢,尽量能够一下子说到点子
上,这样可以起到一鸣惊人的效果。说服对方时,最好不要在对方情绪激动的时候企图去改变他。要找准
时机,找到与对方言语里共同的观点,引申出自己的观点,让对方在一定程度上能感觉他的观点与你有相
同之处,然后在对方对你稍稍放下敌对心理,对方情绪有所放松的时候,你提出自己合理的观点,以及很
充分的理由。这样,才能在这场心理战中取得胜利。
五、论据要充足,态度要端正
在论辩中要多想办法摆事实,讲道理,让自己的发言有效、有说服力。即使与其他考生意见一致时,
也要详细阐述自己的论据,补充他人发言的不足,而不是简单地随声附和。当其他考生发言时,应该用目
光注视对方,认真倾听,仔细记录,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更不要因对其观点不以为然而显出轻视、不
屑一顾的表情,这样不尊重对方,会被考官认为是涵养不够。对于别人的不同意见,应在其陈述之后,沉
着应付,不要感情用事,怒形于色,言语措词也不要风言风语,保持冷静可以使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更
利于分析对方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见解。要以理服人,尊重对方的意见,不能压制对方的发言,不要全面
否定别人的观点,应该以探讨、交流的方式在较缓和的气氛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六、褒贬辩证相结合,话语委婉求团结
当对方提出一种观点,而你不赞成时,可先肯定对方的说法,再转折一下,最后予以否定。肯定是手
段,转折是过渡,否定是目的。先予肯定,可使对方在轻松的心理感受中,继续接受信息。尽管最终是转
折了,但这样柔和地叙述反对意见,对方较易接受。这样既使自己能从难以反驳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又使
对方能在较平和的心境中接受。其实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想法都是差不多的,在是否接受别人观点的考虑
中,他会首先考虑他与你的熟悉程度和友善程度,彼此的关系越亲密,就越容易接受你的观点。若他认为
彼此存在的是敌对的关系,那么对你的观点的拒绝就是对他的自我保护。
七、积极倾听汲取,学会取长补短
听是说的基础。只有听懂了其他考生的发言,才能在讨论过程中有针对性。其他考生发言的时候,不
可东张西望,或显出不耐烦的表情。既然倾听,就应当表现出对他人谈话内容的兴趣,而不必介意其他无
关大局的地方。听别人谈话就要让别人把话讲完,不要在他讲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去打断他。假如打算
对别人的谈话加以补充或发表意见,也要等到最后。在聆听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反馈信息、汲取知识,提升
自己。通过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待自己的应答思路及内容都成熟以后,再精心地予以阐述,最终达到基
于他人而又高于他人的目的。
八、要统筹协调,调动氛围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考生是竞争者,更是合作者,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
系。只合作没竞争,不能真正体现出考生的能力,达不到选拔人才的效果;只竞争没合作,则显示出考生
功利性很强、又缺乏团结精神。所以考生要统筹讨论过程中的氛围。讨论时过热了,偏题了,要适度降温,
引上正轨;冷场了,没杂音,要适度添薪煽火。如果有考生发言过多,有考生发言过少,则要均衡他们之
间的发言时间。
九、忌用粗话网话,慎用方言外语
有人认为说出那些很流行的网络语言,或者那种所谓的很另类的流行词语,便会缩小同其他考生的距
离,这种想法是严重错误的,绝对不能在讨论中使用粗话、网话,更不能说黑话、脏话。公务员应该提倡
使用、推广普通话。另外,使用中文普通话说不清楚的,也要慎用方言和外语。外语和方言是有时候能显
现出讲话者的某种能力,有时候能体现出幽默,但是假如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别用。不然会使他人感到
是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05:09: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42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