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师说》说课稿(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韩愈的《师说》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的第一板块“求
学之道”的第二篇文章。本专题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尊师重教、尊重知识、获得教养。《师说》
是一篇议论文,论证严谨,气势夺人,不仅扭转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而且对后
世的学风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学习这篇文章,一定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有关背景资
料,指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思想内涵,反复品味文本的论证技巧和语言特点,从而提高学
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
二、说学情
首先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部分文言文,具备了继续学习文言文的条件。同时,对韩愈
的文章也并不陌生,如同学们在初中已学过的《马说》。其次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
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所掌握的文言基础知识有限,阅读时会遇
到许多的语言障碍,对文言词语或句子常常会望文生义,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常常会出现偏
差或错误。据此,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特点,我将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本篇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学风。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思想,联系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本文第一
段的作用及其论证结构。难点:意动用法及“主谓短语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
用。
四、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基于此,再结合
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采取的教法是:
①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②归纳法: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
络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
学法:①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诵读法成
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
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
②圈点法: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我从两方面
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③提问法: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等方式解读课文,学
会向老师质疑。④练习法: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
“练”不求“多”,应求“精”。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理清思路,积累实虚词;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实、
虚词,分析论证结构。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及解题
1.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2.解题:“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
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给他的学生的。
环节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1.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
者从几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请列出对比关系并用课文原文回答作者通过每一组对比得出
的结论。
①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爱其子——于其身也
结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结论:“师道之不复,可知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怪也欤!”
【设计意图】这样设问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锻炼搜寻有效信息和归纳的能力。要
求学生将几方面的对比关系一一列出,并用课文原文回答作者通过每一组对比得出的结论。
从而在诵读与找寻中明确对比论证的使用效果,并鼓励学生在习作中使用。分析后,要求学
生进一步朗读并背诵名句。
2.第三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用文中原句回答。
明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设计意图】第三段,作者用了举例的手法论证“圣人无常师”。这样设问要求学生能够明
确所举例子背后所蕴含的道理,明确学习应该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分析后,要求学生进一
步朗读、背诵名句。
最后一段是作者阐述写作原因的段落。不做重点分析,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和韩愈写
作的原因即可。
环节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劝学》和《师说》都是和学习有关的论说文,说明古人很注重学习的问题。那么今天我
们的课堂上“学者”与“师”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家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将所学道理运用到实际的思考中,二是促进师生间
相互学习关系的发展。
环节四:总结全文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
有师”,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韩愈突破教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是也不起的进
步。
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也就是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
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
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思想闪耀着民主、进步的光芒,
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
作业:①课下整理积累到的名句;②就课堂讨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文章,阐述自己
的观点。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利于学生掌握。
为师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一段从师必要:“不从师,惑终不解”择师标准:“无贵贱、无长少,道所存,师所存”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二段对其子——于其身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医、师、工——士大夫“智不能及”三段:师生,师道关系四段:写作缘由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04:1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39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