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通过课文学习,认识葛朗台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
和价值。
二、品味巴尔扎克在刻画“葛朗台”这一形象中所运用的夸张的漫画式手法。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作品中对人物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分析把握“葛朗台"这一形象的性格特
征。
难点:认识葛朗台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和价值。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儒林外史》中有个人物叫严监生,非常吝啬,在他临死时,只因为家里点着两盏
灯,总不瞑目,直到老婆将其中一盏灯吹灭了,他才放心死去.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
奴》中也有一个为富不仁的财主,叫贾弘义,一日想烤鸭吃,却舍不得花钱买,便趁机
揩一手油,回家来一顿饭舔一个手指头,已经舔了四个了,没想到睡觉时被狗舔了最后
一个手指头,结果心疼得一病不起。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四大吝啬鬼形象。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
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
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在这四个
吝啬鬼中最生动、最逼真,可以说是吝啬鬼中的吝啬鬼的,就是葛朗台。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课文《守财奴》。
二、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
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
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三、简介故事情节
1、了解《欧也妮葛朗台》中课文之前的故事梗概:
2、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
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
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
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
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
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
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
是从这里开始的.
四、梳理课文
我们解读一篇小说,一般总是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人物
和环境,所以,接下来,我们先来通读课文,复述故事,理清情节:
节选部分的主人公是谁?(葛朗台)
课文设置了几个主要情节?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4)临终言行
五、讲析第一个情节——抢夺梳妆匣
1、这段小说的主人公是葛朗台,关于这个人物的性格,题目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
(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关于这一点,课文的第一段给了我们更
多的交代,下面让我们来齐读第一段,在读的过程中,请找出一些关键性语句来概括
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
“执着”本是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
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
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
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2、“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
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
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3、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
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
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区时,他是
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
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
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
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4、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冷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
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的手,拿出金路易,拥
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
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
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葛朗台太太病倒这部分,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
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
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
法郎也行。”
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花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
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
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第二课时
一、讲析第二个情节-—诱骗继承权
1、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
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象,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
是实质.
2、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彩的表演”呢?
明确: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
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
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花许多钱",“按月100法朗";
最后是唯恐女儿反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
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
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
3、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明确: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
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
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
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二、讲析第三、四个情节——看守密室、临终言行
1、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明确: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
的性格:叫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
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
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
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2、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明确:“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
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
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
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
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三、讨论难点:
小说中写了两个人的死,一是葛朗台的死,一是葛朗台太太的死。写两个人的死
有许多相同之处。第一,两个人都有遗言,遗言都是对女儿说的,两个人的遗言都是
他们人生哲学的直白。第二,作者对两个人的死都有评价性的话。请你从他们遗言的
内容和作者的评价两个方面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提示:两个人的遗言内容不同。葛朗台要女儿到天国去“交账",表现了至死不变
的守财奴性格。葛朗台太太的遗言中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
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向往天国,她拿对天国的向往
作为摆脱现实的苦难的途径.对天上幸福的肯定,实际上是对人世间的否定。两人的遗
言反映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
作者对两个人的评价也不同.对葛朗台是讽刺、批判,而对葛朗台太太的评价是充
满同情和赞美的.作者对她是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
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
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
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
四、交流讨论:
根据课文中的有限线索,请你推断一下,欧也妮的结局会是怎样?
请同学们把你设想的葛朗台的结局作一下比较,探讨一下小说的结局是否合理?
五、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是个十足的拜金主义者。他不
仅对外人,即使对自己的亲人也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对金钱的追逐完全支配了了他的
心灵。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金钱的贪欲不仅为葛朗台所独有,而且普遍存在于当时的
社会之中。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
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作品启示我们,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追
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还需要有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千万不可沦为金
钱的奴隶。
六、布置作业
有人说,葛朗台为了金钱,逼死了妻子,葬送了女儿的一生,是可恶的;又有人说,
葛朗台一辈子做了金钱的奴隶,是可悲的。联系现实生活,写出你对葛朗台的看法。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03:55: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38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