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名人传读后感600字

更新时间:2023-01-27 02:46:52 阅读: 评论:0

2010年黔西南州中考数学-什么的歌声


2023年1月27日发(作者:危险期)

1

名人传读后感600字米开朗琪罗1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

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

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

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

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

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

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一个同样有着坚强毅力的人。

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

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

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

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难,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精神—

—永不向命运屈服!这不仅让我敬佩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作为21世纪的一名

中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

多,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

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坚

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名人传读后感600字米开朗琪罗2

只有经历过地狱炼造的人,才能创造出天堂的美好。

——题记

有一个人,他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第二个人,他直到临终

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还有一个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

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可想而知这三个人分别是音乐家、画家兼雕塑

家、作家。猜到了吗?是德国贝多芬、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和俄国的托尔斯泰。

他们尽管事业不同,国家不同,贡献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各自领

2

域的伟人。他们都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

作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报幻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搏斗,才能使人

经受残酷的命运。如果把苦难比作地狱,那成功与挫折只能怪后的无疑就是天堂

了。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奏出世间的绝唱。”面对人生的劫难和世间的苦难,

他们从来没有一丝的惶恐与颤抖,他们英雄的姿态是那么的桀骜不驯,有如怒涛,

有如飚风,不住的吹响欢乐的号角。

正如孟子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不能只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暴风雨中翩翩起舞。

名人传读后感600字米开朗琪罗3

打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

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

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

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

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

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

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

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

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

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

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

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

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

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

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

3

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

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

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

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名人传读后感600字米开朗琪罗4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说在《名人传》中,贝多芬是我最羡慕的,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音乐培养;

米开朗琪罗是我最同情的,他白白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年华;托尔斯泰是我最欣赏

的,他以笔代嘴高声批判者贵族人群和上流社会道德的败坏。他们都年纪轻轻却

承受着亲人离去的苦痛;他们都初出茅庐,但各自才华横溢;他们都是凡夫俗子,

却有着一般人少有的努力、耐心和顽强。他们的一切品质印证着这本书的又一个

名字“巨人三传”!

相比贝多芬,我是怯懦的。如果我耳朵聋了,我肯定会大哭大闹,终日抱怨

上天的不公,从此一蹶不振,丝毫不会考虑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缺陷,如何修正自

己的不足。而贝多芬不同,他能意志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能与人交谈,就把自己

的意愿写在纸上;不能谱曲,就用牙齿抵住一根固定在钢琴上的木棒铅笔来感受早

已烂熟于心的琴声的震动,从此完成了轰动世界的诸多交响曲。不得不说,此刻

我对贝多芬的一生不仅是羡慕,更多的是佩服,

米开朗琪罗,我心中的天才,居然能使自己的老师嫉妒自己的作品,可见其

功夫了得。而他却被征服,被囚禁在广阔而寂寞的皇宫之中,浓缩了自己的一生,

单调且痛苦不堪、终日按主人的命令制作各种艺术品,不愿反抗。也许在他看来,

放弃成功、坚持隐忍是精神升华的前提。

而托尔斯泰,就如同我景仰的鲁迅,都生存于复杂阴暗的社会,目睹着同为

犯人的人们被现实残酷的分成三六九等,心中郁闷,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领导反

抗,只能用文字,这杀人不见血的刀一样的文字刺向贵族的要害,表达自己心中

的愤懑,向人间传播光明的种子。由此,我自己给托尔斯泰起了一个别号“笔锋

刀手”。

《名人传》是一本意义深远的教育书,它使我对这个社会有了更深一层的认

识,对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亦成为我更加热爱生活的动力!

4

名人传读后感600字米开朗琪罗5

古话说得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法

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最真实的印证。在这本书里,罗曼·罗兰写了

三位伟人的故事: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

俄罗斯的著名作家托尔斯泰。

先来说说贝多芬,这位史上最伟大、最具天赋的音乐家的一生是悲惨的。从

声名鹊起、荣耀满身到刹那间坠入人生低谷,他贫困交加、孤立无援,在感情上

也是屡受挫折。最为毁灭性的打击是他还失聪了。但对音乐的热爱使他振作起来,

抓住了大自然的精华所在,创造出了美妙的音乐。

再来看米开朗琪罗,他是一个纯粹的天才,但他的人生并不潇洒,他的一生

都受人摆布,使他不能将头脑中最完美的构想予以真正的实践,这对一个艺术家

来说,无疑是失败的。忙碌了、痛苦了一生的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达到了自

己所期盼的目标:超越时间。

最后,再来看托尔斯泰,相比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他的困扰主要在精神层

面。他一直在思考着,社会上层和下层、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在哪里,

农民为何贫困,这是他思想上矛盾与痛苦的根源所在。

罗曼·罗兰大量地引用了他所写的这三个人的信件、日记、作品,还多次对

他们的外貌进行细致描写,让我们能看到他们真实的形象。在阅读的过程中,作

者细腻的语言让我如临其境,我感觉我就站在这几个伟人的身边,看着他们因为

一些事而困扰、痛苦、悲伤,我总是忍不住想去帮助他们,却无能为力。

作者描写的这三个人物看似不同,可仔细揣摩,又能发现其中的相同点,也

便明白了作者写这本书的用意。虽然这三个人所在的国家不同、领域不同,但他

们都受过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即使肉体受到了伤害,但他们在精神上不曾被

征服,他们一直在追求他们的真理。作者写这本书是想告诉我们:在不幸降临的

时候,只有不屈服的人,才是所谓的伟人。这使我悟出了些什么:如果我们只是

想着坐享其成或者一夜成名,那么我们是不可能成功的。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与

其怨天尤人,不如冷静下来思考解决的办法;当我们想要取得某些成功时,与其浮

躁和急功近利,不如去努力奋斗,去取得属于自己的胜利。

通过和这三位伟大的英雄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我们的头脑会清醒很多,心也

会沉静很多,灵魂得到了一种崇高的升华,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所具有的特殊

5

的价值也在于此了。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02:46: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35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翠鸟课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