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2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
孔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教学亦然。一味的教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
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不得其解。因此,要使教学相长,反思必不
可少。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了高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一学期来的
工作,引发了不少的思绪。
一、学生在学习上的最大困难——如何提高语文能力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种不同的表现形
式,而语言技能(语文应用能力)位于首位,由此可见在教育家的眼里,学生的
语言智能的开展是多么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
是学校的师生天天用,天天练语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却是语文,没有
多少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没有多少语文教师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
究其原因在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根底的问题,一个长期积累语言
材料的问题。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思维的贫乏必然影响学
习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带的两个班(073班和075班)中,学生语言材料贫乏表
现得十分突出,特别是理科班073班。课堂上比拟活泼,课后却把大局部时间
放在了学习其他科目,因而语文知识积累不够,语文能力也不高,如何有效提
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成为学生在学习上的最大难题。
二、教师在教学上的最大困难——如何有效地加强积累
不管是思维还是语言,都要靠积累才能丰富;语言能力是由无数点点滴滴细
小琐碎的知识会聚而成。语文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因而如何有
效地加强积累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问题。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对
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认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积累字词嘛,有什么难的。
其实,我这里所说的积累并不是死记硬背一些名句和词语,真正的语文积累,
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有词语和古诗文名句,还应有学生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情
感体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感兴趣的内容在记忆里“自由出入〞时,才能活学
活用;只有做到活学活用,才能为阅读、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良性循
环,从而到达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第2页共32页
三、采取措施,迎难而上
针对以上教学中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夯实根底
字词句的抄写和写作素材的积累。本学期一开学,在目标定位和思想发动
课上,我就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根底明确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准备两个
作业本,一个用来抄写课本中出现过的生字词,一个用来抄写名句美文及写作
素材,每周要求学生交上来给老师捡查一次。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
学生的书写水平,二是夯实学生的语文根底。
其次,加强阅读。
语文新课标要求从学生有效的阅读课文起步,这是对阅读主体——学生的
尊重,也是对阅读规律的遵循。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
语言的本领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
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读〞,反复的“读〞,再从
“读〞中获得感悟和体会,提高阅读能力。这才是有效的阅读课文。只有这样
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阅读效果。因此,这一学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就特别
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地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
发〞,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
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及对
问题的独立思考。
再次,自我充电。
“一日不学那么落后,三日不学那么无知。〞在课程改革理念层出不穷的
今天,教师的自我学习显得优为重要。一位教师要会教书,首先要会学习,我
深知教师的自我学习在整个教学中的重性,因此,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我采取
了多种不同途径进行学习。如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及高考动态;积极向其他老师
学习,取长补短;充分利用“校视通〞里的优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等。特别是对
学校订购的“校视通〞学习资源,不敢说我是用得最好的一个,但可以肯定,
我是学得最多的一个。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继续为我们开通“校视通〞这一学
习资源,让我们老师能向高水平的教育看齐。
第3页共32页
四、今后的教学重心
学生的年龄在增长,知识也在不断积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是
培养他们阅读的好习惯、方法,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打下良好的根底,能使
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体验,真正感受的课文语言的魅力。因
此,如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感受和情感体
验方面的积累,让他们找到源头活水,给语文学习带来清泉溪流,成为今后教
学的工作重心。
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在教学中反
思,在反思中成长。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和同仁们不断的交流切磋。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2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表达了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
往。写了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境遇中仍不改善良淳朴的天性。笔者在处理
课文时,将“感受老王不幸的命运。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
作为知识分子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和关爱之情〞作为教学的重点,将“作者对
老王内心的复杂感情〞作为教学的难点。为此,笔者设计了四个环节:一、说
说老王的命运及老王的为人表现:二、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受感动的情节、印象
最深刻的片段。并说说感受;三、理解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愧怍之情:四、和自
己对话,关注自己身边的老王。原来准备用一节课来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后调
整为两课时。本课的教学,有三点值得笔者思考:
一、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引领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
教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以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细细
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高屋建瓴。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
本,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用
儿童的眼光走进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
言文字,抵达文本解读的要义。要强调教师的引领作用,因为这需要教师去选
择意义、优化路径。教师深度解读文本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的解读与理解,
而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可能性。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与价值判断就
成为师生共同的心智体验过程。教学那么是师生一起探索文本的意义与价值并
第4页共32页
在此过程中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需要强调的是教材文本的意义与价值虽然
是开放的。却是有底线的。教师一方面是底线的守护者。另一方面是学生“前
行〞的促进者——所谓“平等者中的首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品味需要教
师点拨深化或纠偏时,需要教师有独到而深刻的文本理解。围绕着教学目标而
展开相应的教学内容。推进课堂的互动,生成更多的课堂现场资源。反之。教
学的预设目标有可能出现偏差。教学实施过程中就有可能因没有领悟文本精髓
而错失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二、学情评估是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点
学情评估,是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当时准备用一课时研习
《老王》。一课时下来,教师想了解课堂中围绕着教学目标所进行的研习效果,
于是,向一位根底较好的同学了解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位同学说,老王给她
的印象不是很深,只是觉得老王挺可怜的。人也好,但我还是对杨绛一家的善
良有着更深的印象。这一说法,让笔者大吃一惊,学生的理解重点不在感受老
王品质的善良淳朴,而在杨绛一家的善良。这一专题的两篇文章《品质》、《老
王》是反映社会底层劳动者品质的光辉的,尽管学生可以对文本作多角度的解
读,但教师在教学的预设中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感
悟。另外,尽管学生对课文中作者流露出的善良有了一些体会,但还是没有真
正理解作者多年来在善良行为的背后对自己灵魂深深的自责和内心的愧疚。
是的,杨绛一家是善良的。毋庸置疑。但在老实的老王面前,这种善良是
多么的渺小苍白。与老王至真至纯的人间真情相比。杨绛感到自己为老王所做
的这一切是多么的微小。甚至感到自己多少有些冷漠。尽管在当时来说。作者
对待老王算是比拟关心的一个,这也正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待苦难人们的悲
悯情怀,她的勇于反思,敢于自责。对自己内心的不宽容,对灵魂的拷问,是
她人性光辉的所在。也是这篇文章最富有内涵的一个亮点。探讨作者在文中表
现出来的情感,是教学难点。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可是。学生并
没有真正深入文本,重点解读出老王的高尚人格。并没有理解好作者对老王的
深厚感情只是一种衬托。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极大愧疚。于是。笔者调整了教学
方案,再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愧怍——尽管过
第5页共32页
去了几年,但我们可以想象,作者每当想起老王。这种感觉并没有随着时间的
流逝而淡忘,面对着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孤单老人——他能
在生命垂危之际带着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世界上最贵重的礼物来感谢自己,
而我却为他做了什么呢?作者内心的自责,更衬托出了老王的高大。
于是。笔者把重点放在如何把握作者这份独特的情感上。要求学生从课文
中细细体会,注重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
得心上不安〞,“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然后让学生来谈
谈理解。
学生一:从这句话中看出杨绛内心对老王的愧疚、自责。杨绛当时没能理
解老王这一行为的真实意义。老王朴实行为所散发出来的情是至真的。至纯
的。是毫无污秽的,是极其淳朴的善良。然而。杨绛在老王死后几年才渐渐明
白,所以杨绛感到对不住老王。
学生二:老王在病危之时,还拿着如此“贵重〞的礼物去送给作者,他只
是单纯地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想去谢谢这么久以来对他关心的作者一家。而
“我〞不仅用钱去亵渎了他的好意,而且并没尽“我〞的全力去帮助老王,因
此感到愧怍。
学生三:现实中,杨绛夫妇并没有给予老王太多的关心。只是在坐车的时
候“说着闲话〞,在老王生病期间。并没有去看他,但老王对他们心存感谢。
在临死的前一天竟然拿着自己平常节省下来的鸡蛋和香油送给杨绛,而杨绛夫
妇并没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善待他,所以历经几年,杨绛感至4自己很愧
怍。
学生四:作者对老王之死只是外表上的关心,文中“我也不懂。没多
问〞。就表达了老王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不是很高。正是因为这一点,作者感到
十分内疚。老王是真的用心待她,可以将自己珍贵的东西拿出来无私地给作
者,而作者自己又为他做了什么呢?仅仅只是觉得有这么一个可怜的人。同情
他。却没有付出真心的行动!故作者在内心深处有着恒久的愧疚。
学生五:幸运与不幸总是相对的,也许在我们看来。当时的杨绛夫妇也并
不幸运,但相比老王而言。作者又感到自己是如此幸运,所以她感到在老王有
第6页共32页
生之年。自己并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帮助。与这位淳朴、真诚、善良的老三轮车
夫相比,自己是如此惭愧。不免在内心涌现出不安和愧怍。所以作者呼吁那些
幸运的人们,在生活中,将自己更多的爱奉献给更多不幸的人。
学生的理解在相互碰撞中渐渐深入了,能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感悟,
从时间的跨度、表现的平淡到精神的呼吁等方面来探究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愧
怍。从学生的谈话中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理解更加细腻了,课堂也在学生的互
动中显现出生成的精彩。根据反应的学情,评估教学的效果。是教师处理教材
水平的表达。笔者觉得教师每教一篇课文。不能硬性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
务。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充满着变数,而且,教师的理想期望和学生对文本的
理解有可能存在差距。教师在时间的支配上应有更大的灵活的处理空间。充分
发挥教材的文本价值取向,让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后,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感受人物品质的同时净化和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通过学情评估,能更准确
地了解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的定位及达成的效果,帮助教师提高处理教材和落实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三、有效教学必须引发学生的探讨和内化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他们是用自己的思维、经验来参与文本的解读,需要用自己的心灵来和文
本对话。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研讨,让学生在自我理解与倾听他人中构建自
己的知识。
〔一〕激发学生的疑问并引发讨论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而不是让教师与作者对
话的结论去影响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营造出问
题探讨的背景和气氛。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欲望,让学生在研习中闪现思维的火
花。主动发问,在探讨中碰撞出更多的智慧。
在研习“老王病重时提着鸡蛋和香油来感谢作者〞这一情节时,学生就提
出了一个问题:老王病得这么严重了,为什么还要把鸡蛋和香油送给杨绛一家
而不留着自己吃呢
学生一:这是因为老王的善良。他认定杨绛一家是好人,作者一家对他
第7页共32页
好。他铭记在心。要知恩图报。在临死前。他提着自己身子也很需要的鸡蛋和
香油来看他们。是来表达自己对他们一家的感谢之情。
学生二:老王虽然身世可怜。由于残疾导致生活的艰辛,但老王是一个善
良、知恩图报的人。他对杨绎一家的恩惠至死前都无法忘记。可能那满满一篮
的大鸡蛋和好香油是老王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他自己在病危之际都不忘报
恩。可见老王心灵之纯美。
在研习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愧疚…情节后。学生又生成了新的问题:我
觉得刚刚讨论的重点是杨绛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尽管过去几年了。但内心的自
责一直伴随着。从而显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心灵的高贵,而这一内容和底层劳动
者品质的光辉有何关系?
学生经过讨论,明白了文章的重点所在:正是杨绛内心深处的自责和内
疚。记忆越深。就越说明老王的品质对她深刻的影响。反衬出底层的、不幸的
老王心灵的高贵给作者带来的深深震撼。
〔二〕引发学生的心灵感受
在充分感受“老王〞人物形象的根底上。教师让学生由感受老王的人生拓
展到对自己内心的感悟,触发学生不同的生活体验。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情感。
学生一:老王。一个身患残疾的贫苦的老百姓,对杨绛一家掏心掏肺的报
恩。不觉让人心酸。在老王面前。自己是一个多么渺小的人啊。
学生二:《老王》一文,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也许在那样的社会里。杨
绛和钱钟书夫妇是善良的。他们对待别人的关心是难能可贵的。但相对于老
王。那是无法相比的。老王身心都受摧残。却仍抱着一颗善良、感恩图报的心
去待他人,总是为他人着想。
学生三:不仅仅是老王那高尚的品质感动了我。作者的情感也使我深受感
动。对一个不起眼的底层劳动者。作者不仅没有鄙视他。而且还关心他,文末
还感到对不起他。这种情感是一般人无法到达的。
学生四:老王这一窘迫、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起眼的三轮车夫。以他那种
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善良老实的生活作风。知恩图报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
了我。更让我明白。情与钱永远不可能画上等号。因为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一
第8页共32页
份真情。或许物质生活对人来说是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有时候精神的
帮助会给人以更大的鼓励,千万不要无视了一句话的作用。即使话语简短,也
缺乏修饰。但它却能表达对别人的关爱。
学生五:校门口经常坐着一个老奶奶。满头白发。手中拿着一个她自己的
饭碗。不时地向同学乞讨,可是我们毕竞是高中生。并没有多少钱。于是只能
视而不见。快步离开。我也只能从心底默默成认自己的关爱并不够,表示愧
怍。
学生六:我是一个幸运者。比老王幸运几百倍,所以在以后,我更应该尽
我所能去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帮助更重要。
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是对人情感的潜移默化、心灵的无声熏陶。而要实现
新课标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目标,教师必须要有课程意识,课堂要在
动态的过程中承当情感启迪和价值观指引的任务。充分引发学生的心灵对话。
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多角度感悟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珍贵财富,并让学生在分享
中完善自己的心智。唯有这样超越文本的心灵交流。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最好
表达。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3
《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句词别具一
格,语言新颖凝炼,可谓千古佳句。《醉花阴》词牌名为李清照首作《漱玉词》
而来。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醉花阴教学反
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缺乏,比方说教学设计上出现
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
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醉花阴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下吧!
昨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李清照的《醉花阴》,教完之后得在导入和诵读这两
个环节作了一点思考。
一、导入与新授环节要紧密结合
《醉花阴》是李清照南渡以前的作品,主要写对丈夫的思念,词的主旨不
难理解。我设计用邓丽君演唱的李清照词《一剪梅》导入,试图带动学生的情
感从而进入词作的赏析。随着音乐的响起,我把《一剪梅》词的内容通过幻灯
第9页共32页
片展示,学生对词的内容很感兴趣,甚至有个别学生跟着一起小声哼唱。学生
们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中,这个情境的设置应该说还是比拟成功的。接下
来我让学生说说她们了解的李清照,学生答复出李清照的词分前后期,两个时
期的词风是不一样的,应该说学生在她们知识的范围内能答道这些也是很不错
的,我于是对李清照的前后期词风进行了总结,围绕她的人生经历讲了很多,
等到进入本课学习时原本营造的相思气氛已经一扫而空了。回过头来看,我想
在导入之后就直接引入李清照爱情词及她早期的人生经历,进入本课的学习是
不是效果会更好?因为本课属于前期词作,内容上并不复杂,后期凄惨的人生经
历、背景不介绍对本课也没有影响,这些课后还可以再补充。导入的作用一般
是为了引入新课,好的导入能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一堂好课必然会有一个精彩的导入,有了好的导入还必须和后面的环节紧密联
系,不然就会失掉作用。
二、诵读的作用及策略
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诵读,诵读对学生在理解诗词感情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每堂课我都会留一定的实际让学生诵读,往往只是请一两位同学起来示范
或听名家朗诵,这样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今天课上我想能否尝试用诵读带动内
容的讲解呢?于是我让学生先自由朗读,学生不是很投入。于是我请一位同学范
读,读完之后我请其他同学点评,再让点评的同学自己示范,努力读出其中的
哀怨和悲伤。其中有学生点评的较好,如“半夜凉初透〞句,“凉〞字稍重一
些,后面“初透〞轻缓似轻轻带过却给人一种凉意。“佳节又重阳〞中的
“又〞字停顿时间要相对长一些,读出一种不忍面对的孤独,但又不得不面对
的.无奈之情。经过几个回合的点评和范读,学生对词的感情有了比拟好的把
握,齐读时有了情感,再也没有人笑了。我看到在互评互读的过程中学生参与
度比以往单个人读教师点评要高出许多。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一定要想方法让学
生多读,对作品读的多了,读出了自己的情感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古人说
“好书不厌百回读〞,此言得之。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4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
第10页共32页
本课教学力图表达“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
首先,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
对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
发现的。在课堂上,鉴赏主体拥有比拟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
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
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
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课外的分组、结合话
题指导材料搜集、筛选,对于改变学生原来被动的接受和教师教什么我听什么
的学习方式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
靠材料,依靠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利用现代
媒体,利用网络,利用发放的资料,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翻开了克服重
难点的大门。我觉得,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第四,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学中,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通过研究学习的
形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
活的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
趣。
值得探讨改良的地方:学生的课外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
掌握,毕竟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习惯很顽固。阅读大
量的资料,对于教学进度的完成是一个挑战。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5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年虽然是同样的内容,但是每一次讲解,都会有新
的收获,新的体会。
过去每次只是力求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教授给他们似乎就到达目的了,
然而现在发现灌输式的学习确实不再适应课堂,定然也不适应高考。模式化的
教学,绝对不是优秀的语文课堂。高考我们固然要让学生掌握必须具备的根底
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一类型题目的做题方法,但是对材料的解读也是必不可少
第11页共32页
的,需要学生去体会语文,感悟语文。
课堂之上语言应当简练,要相信学生,教师确实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
才应当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当由浅入深,设置一定的台阶让学生
去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最大限度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语
文是绝对学得好的。
学习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高三语言根底知识的量比拟多,需要教师制
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将一些根底的知识不断的循环往复,从而得到很好的掌
握,这时候老师的催促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找到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能够自觉
的对自己进行检测,积极的学习,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班主任的对班风的
把握必不可少,语文的课堂也可以发挥一些育人的功能。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看了高三很多的现代文阅读
后,我正在尝试一种能够连接现代文与作文的写作方式,还有许多的困惑,但
是我觉得最成功的是,我们班的学生已经愿意去写,愿意表达,虽然他们的语
言还是比拟的稚嫩的,但是我很快乐。愿意再接再厉,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
的喜欢的母语课堂。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6
爱岗敬业是从教者的职责,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和较高的技能才能胜任教
师这一工作。从教中,我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认真落
实课程方案,落实教学常规,现就将自己的进修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
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全新的素质
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开展〞
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
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
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第12页共32页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半
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
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
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
满堂灌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
3、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珍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本年度外出听课4节,在
校内听课70节。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
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
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泼了课堂气氛,相应提
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
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
1、用开展眼光看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
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
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
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真正做到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第13页共32页
三、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教师,对学生思想常抓不懈,经常与家长沟通联系,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
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今后我要进一步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素质,不断更新观念,发扬
创新精神,使教学工作开展得越来越好。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7
新学期伊始,在津南区“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下,我
校大刀阔斧的进行了课堂教育改革实践活动,推行“三六〞教学模式,努力构
建以“学案〞为载体的富有特色的高效课堂。
对于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起初我并非完全接纳,可以用这样一句话说明在
这一过程中自己心态的变化:在迟疑中不断尝试,在尝试中发现变化,在变化
中反思提高。
作为高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起初对“学案〞总有几分顾虑。学案该怎样
写?复习课的学案该怎样写?在紧张的复习中学案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诸多
疑惑存于心中。听过几堂课后,我也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尝试。从教学目标确实
立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教学方法的斟酌到反应练习的筛选,在设计学案、实
施学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和学生都有了新的变化。
变先讲后练为先学后讲,让学生体验从确实如此到原来如此的心理转变。
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交流多了,分组讨论发表各自观点,展示知识发
生、开展的思维过程的时机多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分享学习的过程,在主
动学习中提高了课堂效益。
在这一过程中我心里对学案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良现行的教学模式,
可以有效地改良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
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
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学案的落实主要
表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表达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
第14页共32页
身的价值那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
当然,对于语文教学我主张教学模式因文而定,因课而变,因时而改。
例如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
性化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
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
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
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学习、
善于学习。
“学案〞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
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效劳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
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
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
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8
一年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忆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酸
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年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
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根底,还是根底。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根底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
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
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方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
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
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
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拟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拟敏
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
第15页共32页
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根底知识的根底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
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
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根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
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
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
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
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
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
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
了。为了防止这些分数的丧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
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
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
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的标准性;
2、审题的准确性;
3、答题的程序性;
4、时间利用的方案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
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
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
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
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
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
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那么才是成功的。
第16页共32页
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到达这一目的,方
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鼓
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七、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
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
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
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拟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
意?
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
在手段的迷雾中?
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
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外表的逻辑推理得出的
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
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
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
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
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
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珍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
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
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成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
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
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
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时机,使学生拥有知识储藏
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
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藏,怎能应
第17页共32页
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八、管理至上,指导为重。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根本策略;放弃盲
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
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开
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根本模式:
①大量讲述;
②大量训练;
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认;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
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表达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
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
征:
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
②旷日持久,“久那么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
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
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
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
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根本条件;
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
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
“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
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
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缺
乏——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
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
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到达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
第18页共32页
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
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
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时机。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
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
“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符合“大纲〞“考纲〞要求的
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防止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
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
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
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
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根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
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那么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
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表达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
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
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
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
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
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
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
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
“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那么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效劳员。
高考是一次检阅,高考是一位老师;它检阅着我们老师教学的思路和教学
的成果,它引导着我们走向更正确的教学之路。它让我看到许多教学的缺乏和
缺憾,同时以肯定了我的一些做法,“有那么改之,无那么加勉〞,对于未来
的教学,我心中似乎越发清楚。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9
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那么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
第19页共32页
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语文教学反思〔杨〕。具体从以
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
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
系,学生才有了平安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
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
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平安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
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
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
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
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
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
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
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开展的地位,要珍视学
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
使学生答复的幼稚,浅薄,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
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
巨大的。让学生开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
量。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0
长期以来,高三语文教学往往围绕各个专题,各个考点、各自为战,“头
痛医头,脚痛医脚〞,各个专题、考点、像一条条平行线永远不能相交。但效
第20页共32页
果甚微、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有些考点、专题又得返工。语文教学陷入
非常为难的境地。
从某某—某某年的考题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试题回归课本越来越突出,
从字音、字形到语言表达,甚至作文,都回到同学熟悉的大背景中。面对试题
的改变,我们打响了回归课本的旗帜。于是,理清教学思路,如何重新调整和
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如何寻求教学突破,寻找各个专题,考点的契合点、连
结点,使高三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摆在高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
个严峻的课题。
作文是高三语文教学的主线,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分数中,是天
下第一题。作文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语文科的成绩,真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
损〞。教师、学生都能认识到这一点,课外收集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作文专
项训练常抓不懈,这固然重要,但这是否能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是否有更切实
有效的途径?透过纷繁复杂的专题、考点,我找到了这个契合点、连结点,它
就是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根底,强化各专题训练的同时,实际上都在为
作文作准备。我们是否有必要舍近求远,另起炉灶,花大量时间来抓作文专项
训练呢?
〔一〕学习“虚词、实词、熟语的正确使用〞等专题,为作文储藏充足的
词汇。
批阅学生的作文,许多教师都感慨学生作文里词汇的贫乏,要么辞不达
义、望文生义,要么就出现很多生造词。一篇作文难得见到几个用得贴切、鲜
活的词。在复习这些专题考点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作文的角度多积累词
汇,然后学以致用,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运用一些词汇。
〔二〕学习“字形的识记、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
专题,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以往教学出现的情形是,做这类专题训练的时候,改错别字、改标点符
号、辨析和修改病句,都完成得较好,准确率挺高,但一到自已写作文,就不
当一回事了,无所顾忌,错别字连篇,标点“一逗到底〞,“创造〞了形形色
色的病句。为什么会出现这类咄咄怪事?原因就出在“学〞与“用〞严重脱节
第21页共32页
了,学习这些专题的时候,没有和作文连在一块了,未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
作习惯。
〔三〕学习“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专题,丰富作文素材
的储藏。
考场作文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快速成篇,学生平时假设没有充足的素材储
藏,即使有较好的写作技巧,较强写作能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
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阅读〞无疑是学生作文素材的聚宝盆。
在教学这些专题的时候,我就明确告诉学生,这些专题的高考分值是“X+60〞
分〔“X〞是该专题分值,“60〞就是作文的分值〕以引起学生重视,在写作训
练中、能现学现用、活学活用,起到不错的效果。
〔四〕学习“语言应用题〞专题,改造并锤炼学生作文的语言。
语言应用题历来被称作是高考的“实验田〞,题型新,短小精悍,灵活多
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那么语言应用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
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据一定的句式、一定的修辞手法,重点考查语言表
达能力,多用整句、对称句。很多学生很喜欢做这类题目,可谓驾轻就熟,得
心应手。可一写起作文就愁眉苦脸、根本找不到感觉了。在讲评语言应用题的
时候,我时常会这样感慨:“要是在作文里能出现这样精美的文字,那就太棒
了〞。把语言应用题和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
学生多讲究语言的改造和锤炼,每一句、每一段语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
语言自然就好起来。
此外,还有其他专题训练,也可以和作文串起来,譬如:现代文阅读训
练,我们阅读文本,不单单就为了解决那些题目,还应该把它们当作美文、范
文来品读、来学习、借鉴。为自已的作文的提高提供范本。因为对中学生来
说,学习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借鉴模仿的过程。
总之,在整个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作文。
让教师心中有作文,更要让学生心中有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根底的同
时,不忘彰显作文的特殊地位。
在教育领域,最热闹的就是语文教学,最容易教的是语文,最难教好的是
第22页共32页
语文。领略教坛风骚的是语文教师,误尽苍桑的也是语文教师。我仅就本月语
文教学实践说说自己的做法,希望大家共同借鉴,互通有无,彼此从中学到有
用的东西。
本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文言文教学,教学内容分两局部:一是古文的
根底知识,实词、虚词、句式等。一是古文翻译、文章赏析,名篇佳句的背
诵。课堂教学的模式主要如下:
1、改变以往教师主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把相关的知识用填鸭的方
式教给学生。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老师唱独角戏。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自己疏通文义,提出疑问,老师给予解决。当然,有些固定的知识,老师还要
传道指点。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2、采用师生同台的教学方法,老师充当主持的角色。具体做法是:把班级
分成假设干组,每个组有一名主管学习的组长。帮助讲课的学生组织材料,每
次讲课随机抽出几人讲解课文。学生事先知道讲哪篇文章,有准备的时间。在
讲一篇课文的时候,他们几人可以分工。比方有的讲情节,有的讲人物形象,
也可以讲全部内容。学生讲完后,他们会给我意外的惊喜,同样的话题,几个
人以不同的角度阐述。是多元的思辩,真正到达教学相长。
3、讲练结合法对文言文教学很有帮助。讲完每课后,学生稍做总结,进行
习题练习,从做题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纠正问题。
4、总结归纳法:学习了两单元的文言文,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归类,可分
成几个局部,比方字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重点句式,疑难句子
翻译,名句默写等。学生用心做了,效果很好。这样,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学到的是整体的系统的而非零散的知识。
5、落实是文言文知识得以扎实的重要的途径,可以利用自习或课上十几分
种抽查,一次不会,两次,三次,直到彻底掌握。
用心实践,真心体会,认真反思,尽快成长。语文如海,博大精深。语文
如宇宙,浩瀚无穷。真正把语文教好,真的不容易,能做的该做的只有继续努
力。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1
第23页共32页
《雨巷》教学反思
戴望舒的《雨巷》写于1927年,外表上言情,写思慕追求一位有着丁香般
美丽的姑娘而不可得,实那么是象征在生活的重压下一局部人的精神状态的诗
歌意境朦胧,耐人寻味。
在讲《雨巷》时,我搜集了戴望舒以及江南雨巷的有关资料,特意选用了
撑着油纸伞,身着紫色旗袍的女郎走在弯弯曲曲的江南小巷作为背景,并配之
以歌曲《雨巷》及《神秘园》的音乐衬托气氛。
果然如我所料,学生虽还未读《雨巷》,就已经被朦胧、宁静、凄美的情境
所感染,神情严肃而感伤。
此时,我话锋一转,对学生说,让我们走进《雨巷》,去探究诗人戴望舒的
真实心灵。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表达师生双向合作的精神,努力形成一种师
生互动的对话机制。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师生互动是
借助特定的课堂情境实现的,具有临时的生成性特点,课堂情境是引发师生互
动的先决条件,对师生互动产生现实的牵引作用。这节课较好地到达我预想中
的效果。
我先让学生在配乐中自由读,目的是先对文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尽管这
种印象可能是粗糙的、不完整的,但它所唤起的最初的审美体验却是真实的、
重要的。
在学生朗读、范读的根底上,我展示课件,抓住这首诗的学习重点,让学
生共同探究两个问题:“《雨巷》的多义性主题(朦胧诗的特征)是什么?大家可
以根据诗人背景、具体诗句尽情发挥〞“《雨巷》主要意象的象征义(包括
“我〞、“油纸伞〞、“雨巷〞、“丁香〞等)?〞
这两个问题,学生充分讨论、分析后得出不同意见,然后我叫事先准备好
的两个课外研究小组的学生上讲台将他们的研究结果进行课件演示,让学生们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这首诗,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对两组的小老师
很感兴趣,也很羡慕,纷纷表示以后也想试试这种研究活动,收到了很好的示
范效果。
我讲《雨巷》时一直在追求大量的学生自主活动,可能有时过于追求课堂
第24页共32页
活动的活泼性了,对个别学生的把握就会显得松散。
还有学生代表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到了两首古诗词,可是并没有对这两首诗
词进行分析,而是一带而过,使这两首古诗词没有真正的发挥好在这篇课文中
的作用,我也没有及时补充说明,也是我讲课的一个失误。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力图防止上述这些问题,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生动课
堂。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2
莎士比亚曾说:“必须符合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古代教育家孔
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好知〞
“乐知〞才会有无穷的学习劲头,才能激发无穷的学习潜力。这样的学习才充
满快乐,这样的学习能更有效率。翻开《教育心理学》,里面赫然写道:学习兴
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的成份。可是,“激发学习兴趣〞让我经
常陷入困境。
做为一个语文老师,尤其是高三的语文老师,很容易被同学们忽略。语文
虽然在高考中,甚至工作生活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学中,我发现,同学
们读书读得越久,对语文的热情就越低。到了高三,语文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了,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作业布置了就写,不布置从来不主动;写
日记是“我的一天〞,写作文是“我的老天〞,临考试了才背几句古诗。同学
抱这样的心理,往往也影响了老师的教学兴趣。为此,我在两年的高三教学过
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浅薄的经验。
一、学生认为语文是常用的学科,自己对语文已经非常了解,于是,我专
找他们的知识漏洞详讲。
例如在复习索然无味的字词根底时,我专挑同学们平时说错却不自觉的
点。如:血、削、供、穴等字的读音。我采取的方法是自己讲一句话,让同学
们挑读错的音。结果,一些让大家意想不到的误读出现了,这样的方式,让一
些同学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根底知识,也让他们乐于做题,乐于翻字典,敢于
质疑。对于似是而非的读音,也开始有了明确的答案。同时,在题目讲解时,
我尽量不讲,让同学们自己来公布答案。
第25页共32页
二、古文可能是同学们比拟头痛的练习了。
同时,在高考中,也是一个必考题和高分题,它所占的分数有二十一分。
可是,同学们平时学古文已经很头痛了,而且大家也知道高考时一定不考书上
的,于是乎,很多同学认为这样的复习对高考做题无用。实际上,平时的古文
只是一个典范,一百二十个实词和十八虚词可能都包括在课文中,但实际运用
时又是另一回事,可大家认为现代人应该说现代话,古文过时了,怎样让同学
们觉得古文有用,学好古文有用呢。我教的是文科班,我发现同学们在做政治
尤其是历史的时候,经常有一大段的历史材料,而这些材料往往都以简单的古
文翻译,曾经有同学拿着历史题来问我材料,为使同学有兴趣,我在课堂上特
意挑了一篇历史材料来讲,将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实用词都挑出来一一解释,
字的问题突破了,那么文章的内容也懂了,因为材料题往往占十几分,有时看
懂一个材料便可提高分数。这样,让同学认为学好古文不仅仅是应对语文考
试,在应对别的科目中同样重要,对于古文,也渐渐生出了兴趣。
三、作文是语文的重中之中。
作文表达了同学们运用语文的能力,也是在考试中占分数最多的题目,可
是要让同学们对作文充满热情,那实在是太难了。一篇大作文,如果笼统的
讲,同学们往往一头雾水,根据我班学生的情况,我决定将作文分段讲,先给
段,再写篇,先审是,再给作文的结构。一这样的方式虽然有点繁琐,但是对
于写作水平不佳的同学来说很有用,一节课给一个知识点,将作文分解成几个
小块,最起码,大家开关会点题,结尾有照应,中间的段落会安排了,虽不敢
说时时出现佳作,但是对于写作水平中上的同学来讲,确实有了一个明确的方
向。
两年过去了,我也带了两届高三,对于复习课,要让同学们充满热情的来
学,着实有些困难,虽然曾用过一点点的小方法,但这远远不够,还不敢说是
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可是“学海无涯〞“教学相长〞,我将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徐行。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3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
第26页共32页
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
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
有一定语文根底与写作根底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
根底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内容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
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根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根底上,
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那么,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
育。
我认为,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当前的中学语文教
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
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无视对学生能力的培
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
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
学生获得实效。
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根底知识薄弱的现象,由于初三的
中考使许多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的束缚中,热衷于大量的词、句、篇的所谓
“根本知识训练〞,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
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
生的语文能力。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
号乱用等,有的甚至连最根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这样,对学生阅读理解和
写作训练就有明显影响。
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就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
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
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标准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
品位,开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及口语交
际能力。这就明确地指明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开展〞。因此就要求我们,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能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
第27页共32页
根底,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
围绕一个核心、两个根本点,也就是围绕“能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
根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
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
课堂教学气氛就比拟活泼,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前提。
其次,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语
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接受,而无视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认识和
实践,完全是处于一种浅薄的认识状态,有时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但一到实践
中,就缩手缩脚,担忧打破原来的定势模式,引起课堂混乱,不可收拾。这样
学生根本无法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
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
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方每节课在课堂上我
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
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
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泼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
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
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
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穿,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4
自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实施以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改革正如火如荼地
进行着。广阔高中语文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
第28页共32页
践行新课标的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在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教师之间存在素质差异,有些教师没
能真正领会新课程标准,盲目追求形式主义,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收效甚
微。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病〞得不轻,主要有以下
几种病症。
一、教学内容重人文性,轻工具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
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过度关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上课时强调语文知识
的传授,无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碰撞、情感
的熏陶,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新课程实施以后,广阔教师充分
认识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这是可喜的现象。
然而,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曲解了语文课程标准的
精神,高举“人文〞教育的大旗,把语文课上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政
治课〞,淡化了语文根本知识的传授和根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上听不到琅琅的
读书声,看不到对文本字斟句酌,欣赏不到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悟。这种“重
人文性、轻工具性〞的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学科最本质的功能,导致学生读
起课文断断续续,写起文章空洞无物,说起话来吞吞吐吐,何谈语文素养的提
升,更谈不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了。
二、教学方式重活动,轻训练
活动化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但有些语文教师不是从根本上去转变教学观念,而是过分放大
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过度在活动的多样性和新奇性上下功夫。于是课堂上就
出现了各种各样热闹的活动,滥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议一
议,这样似乎是丰富了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泼了课堂气氛,但课
文却被放到了一边,大量的活动挤占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挤去了对学生字
词句篇的训练,挤去了学生对课文谋篇布局的揣摩,语文课程的语文味丧失殆
尽,这样的语文课还能算是语文课吗?
如在教学《欧也妮·葛朗台》时,有一位教师想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葛朗
第29页共32页
台语言的特点和神态的变化,但事先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学生还
没能体会葛朗台语言的特点,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就匆匆上台表演,结果
导致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使得表演无法进行下去。这样的表演效果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生动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更需要的是
让学生动静结合,静心思考,潜心会文,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使
之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三、学习方式重形式,轻效果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因具有能充分表达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发学习动
机、激活学生思维的优点,已经逐渐得到广阔教师的认可。于是有些教师就错
误地以为合作学习使用得越多越好,课堂上合作学习到处可见。只要教师一提
出问题,就让学生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讨论声、争吵声此起彼伏,课堂
气氛热闹非凡。
可是嘈杂的背后,学生究竟有多少收获呢?其一,这样的分组学习缺少合
理、明确的分工,没有建立小组合作机制,真正参与其中的只有少数优秀的学
生,而其他学生那么作壁上观,要么一言不发,要么闲话家常;其二,教师在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前,没有事先布置学生进行充足的准备,如对文本的阅读
体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等,因此学生的讨论浮于外表,不够深刻,学生的个
性得不到张扬;其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袖手旁观,
放任自流,缺少过程性的指导,学生的讨论往往脱离了文本的中心和重点;最
后,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缺乏思考性的问题只能是
浪费时间。
如在教授《宽容序言》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
是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主要内容;二是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感受
其形象特点,理解深层的含义。由于第一个问题比拟浅显,学生完全可以通过
阅读独立解决,根本不需要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反而是浪费了珍贵的时间。
第二个问题学生大多能参与讨论,但在大组交流时只有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
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可见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讨论的质量也不高,这
第30页共32页
样的合作学习不要也罢。
其实,真正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以,讨论前必须让学生明确本小组的“共同
任务〞,以及自己担任的角色和承当的任务。只有这样,小组内的成员才能人
人参与讨论,真正表达合作学习的内涵。否那么,合作学习只能是流于形式。
总之,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广阔语文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
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正确解读和践行新课程标准,
把准语文教学的“脉〞,对症下药,才能使语文教学健健康康地走进新课程。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
古典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丰厚
的人文内涵,对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春江花月夜》的作者
张假设虚被后人评价为“孤绝横篇,竟为大家〞,这首诗也被闻一多誉为“诗
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用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环环交错,
妙趣自生,给我们展开了一副澄澈空明、清丽自然、色泽柔和的春江月夜图,
同时以月为寄托,又给我们铺写了月下分隔两地的思人相思之情,情韵悠悠,
也不乏哲思隐隐。
作为千古名篇,如何能上出诗情韵味,如何让学生自己体悟诗情画意,在
上课之前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最终设计如下的教学思路:美读——美写——美
悟。
“美读〞:拿到一首诗歌,对于我们来说,不是懂了才去读,而是读了才
会懂,因此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慢慢体会诗的意境,才会领会诗的情感,正是
“七分诵读,三分鉴赏〞。苏轼曾经说过“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
知〞,朱熹也说“大抵读书,先须熟读,继之精思,然后可以有得耳〞。这都
是在说理解之前的读的重要性。而我也一直认为:一个诵读好的学生,一定对
诗歌本身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体悟。反复诵读后,别林斯基所说的“美都是从灵
魂深处发出的〞的“美〞也就顺然流出。具体操作,先让学生齐读,之后找学
生评价齐读的感受,然后由他所在的那个小组再读,再找学生评价,中间讲解
诵读诗词的技巧,包括情感、语调、表情、动作、音乐,最后由这位学生自己
第31页共32页
试读,同时教师给他配乐。教师点评完之后,教师配乐范读。很多老师认为自
己读得不好,便找名家视频听读,其实我认为,名家范读和老师范读其实有很
大的教学效果的不同。名家范读,读的固然好,但是好是他们的,因为他们是
名家,读得好是应该的,他们高高在上,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仰望的姿态,因此
学生除了佩服赞叹之外,没有更多的切身体会,名家距离我们太遥远,就像影
视明星在荧幕中表演出色,但是很难让我们有也去演的冲动,同样名家诵读让
学生产生不了诵读的冲动,激发不出学生诵读的潜在欲望。而教师自己范读那
么大大不同,对于学生而言,老师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存在,是处于学生
身边的存在,距离学生近而没有任何疏远感,因此教师的诵读是学生的一个范
例,一个典范。教师本身如果读得好,那么学生会认为这是真实的,是可以模
仿的,学生会有“老师是普通人,他能诵读,我也能诵读〞的想法,因此他们
会有一种诵读的欲望和诵读期待。在我以往的教学中,每每我诵读完后,很多
学生都会争着去试读,他们甚至还要求配乐。屡次诵读,再加之老师适当的点
拨。学生根本已把握了诗歌的内在情感。因此诗歌诵读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是知识的内化过程。
“美写〞:鉴赏诗歌,不能简单的翻译诗句,是通过诗句的理解,加之想
象和联想再现诗的意境,或复原画面,或再现场景,再用优美的文字表述出
来。因为诗歌不像散文那样,可以用丰盈的语言给我们描绘整个画面,诗歌囿
于文体限制,只能通过假设干个意象,粗略的勾勒意境,而那些诗人眼睛看
到、心里萦绕但没有诉诸笔端写出的景情,就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去补充、去复原,这是一个手、脑等多方面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虽然师生之
间的讨论和思考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但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了练,就会给
人一种不完美的感觉,而“练笔〞就是知识的外化过程,也是语文学习的最终
追求。语文教师的目标是让学生感受语文,而不是教懂语文。(置身诗境)那么
“以文解诗〞就是很好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具体过程是让学生根据文本改写
“春江潮水连海平.......皎皎空中孤月轮〞一段,要求学生复原画面,再现情
景。因为有原文为依托,学生想象丰富,用词也大胆,改写的文段非常优美,
效果很好。然后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展示成果,或读出或用投影展示,教师可以
第32页共32页
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加以点评。如果教师自己也改写一段展示,效果会更
好。当然学生改写可以在课前就布置好。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02:2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34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