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雷鸣电闪波尔卡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雷鸣电闪波尔卡》欢快的情绪;能积极参与乐曲的声势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聆听音乐分辨乐曲的结构;通过声势参与体验波尔卡舞曲的节拍韵律及旋律由渐强的力
度带来的情绪感受。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三部曲式的结构,并能准确地听辨每个乐段;掌握为乐曲伴奏的
节奏型,并能用声势、打击乐器参与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
用声势参与感受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掌握为音乐伴奏的节奏型,并能用打击乐器或声势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一、听辨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波尔卡舞曲,名字叫《雷鸣电闪波尔卡》,
(出示课题)请你们仔细听一听,乐曲是用什么击乐器表现雷鸣电闪形象的。
教学提示:
1、教师播放第一主题。学生聆听回答。
2、学生答出用鼓表现雷声,用镲表现闪电,教师随机引导。
二、分段欣赏
(一)第一主题
1、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这首乐曲是由四个主题构成的。我们先来熟悉这几个主题。每个主
题我都会出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把这些问题答对了,你们就是今天的"音乐之星"。我们先来看看第
一个问题是什么?
教学提示:
1、师:与第一主题相比,第二主题在情绪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显得更加热烈了。第三个主
题与前两个主题相比可不一样了,节奏变得相对舒展一些,并且出现了明显的鼓和镲的声音,你们能
听出来吗?
教学提示:
(1)出示第三个问题:第三主题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鼓和镲的声音?
(2)提示学生听到鼓和镲的声音举手。为了区分这两种音响,听到镲声举右手,听到鼓举左手。
教师示范。
(3)教师播放第三主题,学生随音乐举手表示。并出示乐谱。
注:“×”拍手“●”拍腿
2、师:这个节奏有点难,反应要快,很多同学做得都很好。这次我们要请两名同学用鼓和镲来
演奏了。
教学提示:
(1)请两名同学分别用鼓和镲随音乐演奏。师生评价。
(2)提示学生找出规律(先出现镲后出现鼓),然后,再次播放第三主题,全体同学随音乐演奏。
(X:拍手表示镲,●:拍腿表示鼓)
(四)第四主题
师:音乐进入到了第四主题,这次又有什么不同呢?
教学提示:
(1)出示问题:第四主题运用了一些特殊的音,使音乐的情绪变得更加轻快了。
教学提示:
(1)播放第四主题,学生聆听并回答。师:这段主体运用了许多装饰音,使音乐的情绪变得了(轻
松)。你们能听出装饰音吗?
(2)引导学生听出装饰音(前倚音),如学生听不出来。教师可弹奏8小节旋律。通过没有装
饰音和加上装饰音旋律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第四主题轻快的感觉。
如果回答正确,可再听一遍,增强对装饰音的感受。
(4)运用三角铁随乐曲演奏。∧这个符号代表三角铁。学生可用右手食指代表三角铁先练习。
∧∧∣∧○∣∧∧∣∧○∣
∧∧∣∧○∣∧∧∣∧○∣
∧∧∣∧○∣∧∧∣∧○∣
∧∧∣∧○∣∧∧∣∧○∣
三、完整欣赏
1、师:四个主题我们听完了。这首乐曲就是由引子、四个主题加尾声组成的,但它们不是按1、
2、3、4的顺序出现的。它们是怎样出现的呢?
教学提示:
(1)教师出示乐曲结构:引子1234()()2尾声。
(2)教师提示,结构图式中有两个空缺的序号,请同学们仔细聆听音乐,填出空缺的主题序号。
聆听的时候,每当一个新的主题出现的时候就举起相应的手指数表示第几主题。
(3)播放全曲。学生举手指数表示结构。
(4)教师点出这首乐曲是复三部曲式。
2、师:同学们都听出来了,空缺的主题是3和1。这首乐曲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出示结构图):第一
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再现)引子1234312尾声
师:这么好听的乐曲是谁创作的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他,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
他一生创作了168首圆舞曲和200多首其他的舞曲,被称为“圆舞曲之王”。这首《雷鸣电闪波尔卡》
是他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多次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由巴伦博伊姆指挥的
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雷鸣电闪波尔卡》吧。(播放演奏视频)。
四、观看小结
师:音乐是表现生活的,风雨又是音乐家们经常表现的内容之一,通过今天的欣赏,可以使我们
感受到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好。最后,让我们也一起来参与演奏这首世界名曲,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
乐。(说明要求、安排)
师生共同用声势、打击乐器随音乐演奏。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01:5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33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