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10
百丈山记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看,他是承前启后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接过周敦颐、程
颐、程颢等儒学大家的接力棒,开拓了理学的新天地。他发端于孔孟学说,但
是并不拘泥于简单的仁爱道义说,从格物致知出发,他描绘了一种始终存在的
“天理”,人只有遵循这种“天理”,才能达到真、善、美。破坏真、善、美
的,就是“人欲”。他把二程的理学推向了一个最高峰。
(选自散文吧网)
美
字
体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赏美文
五夫:朱熹故里贤人荟萃
胡增官
再次走进五夫镇这片僻处武夷山东隅的古老土地时,已是21世纪阳光照临的灿烂
日子。历史在这里凝结了一段相当漫长、厚重而辉煌的记忆,时空留下了诸多素
富文化遗产价值的遗址、遗迹与独具武夷乡间特色的民居建筑,以至我每次踏上
这片土地,心中都汹涌着景仰与神圣的情感。
“群英荟萃”之邦“邹鲁渊源”之地
五夫镇,原名五夫里,距武夷山市区51公里。它始于晋代中期,原隶属建阳,宋
神宗元丰五年(1082)划归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管辖,迄今已历时1700余年。
“五夫里历代名人辈出,早在晋代就有一蒋姓官居五大夫,到中唐,五夫人池繁禧
任江州刺史;后唐,金吾上将军刘翔看中这块地方,携家眷迁居于此。”有武夷
山市“活历史”之称的市志办退休老编辑方留章兴致勃勃地介绍道。
宋代是五夫最为鼎盛时期,可谓“群英荟萃”,光照千秋,名人学者云集,工商
仕农昌盛繁荣。宋抗金名将刘子羽、吴王介两兄弟在此降生,婉约派词宗柳永以
4
2/10
及他家“柳氏三杰”在此诞生,一代大儒胡安国及其家族的胡氏五贤是五夫里
人,理学大师、影响中国文化达七百余年的朱熹在此度过了四十个春秋……他们点
缀着文化历史的天空,使五夫这处山高皇帝远的偏僻之所留名青史,遐迩闻名,
自古被称为“邹鲁渊源”。1997年8月18日,时任福建省副省长的王良考察五夫时
说,朱熹是一位影响极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要尽快将现有资源开发出来,同时
将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朱子文化旅游线路,形成与孔庙相媲美,北有曲
阜、南有五夫,双峰鼎立的格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令已夏暑,虽说热浪袭人,但坐落在群山环抱里的五夫十余平方公里的平川里
的浓翠林木,溪流潺潺,浓郁乡风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
五夫翠屏山下、潭溪旁的一溜老房前首,坐落着一幢白墙青瓦、古拙雅致,具有
浓郁闽北民居风格的新楼房,这是根据朱熹故居紫阳楼原样于1999年9月修复竣
工的,总投资70多万元,占地面积551平方米,内设展馆供游人瞻仰朱熹生平与
成就。
(摘自武夷山散文,有删改)
【课内挖掘】
朱熹劝学
相传朱熹年老时,散步到一所学校。当时正是秋天,当他看到梧桐黄叶随风飘
落,不禁感慨万千,想到自己头发已经白了,自言自语地说:“光阴似箭,岁
月如流啊!”这时忽然看见一群青少年离室在外打闹戏耍,他深深感到,年轻
人不懂得珍惜时间,只有过来人才知道时间宝贵,特别是白发苍苍的人更有惜
时如金之感,于是诗兴油然而生,低头思索片刻吟道: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4
3/10
吟完诗后,到学堂里将此诗写在书桌上,希望那些不知道珍惜时间的青少年看
到诗后,能够珍惜光阴。据传这些年轻人看到诗后,确实受到启发,又见是名
人朱熹所作,争相传抄,学习也更加勤奋了。
[选自《故事家(微型经典故事)》]
【课外运用】
渠清如许
你的精美八股,沿袭数朝,淘出精英无数,他们满腹经纶,妙笔生花。面对前
来朝拜的洋人,他们以“异类”相待;面对精良的炮舰,他们不屑一顾。终于
有一天,喷火的枪炮击落了他们的花翎,这才生出“洋务救国”的念头。近代
的耻辱,在无上的自信里拉开帷幕。作文近乎固执的坚持,近乎盲目的壅塞,
使你在近代落伍,所以,汲取教训的你广开言路,以海纳百川的大度接纳着各
式外来文化。
你粗暴地推倒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屋,粗大的柱子里露出鲜红的檀木。一位老人
颓然蹲下,用手抚摸着花纹精致的砖瓦,用哽咽的语调讲述着关于老屋的故
事,和历史一样绵长、和画檐一样精美的故事。你的勇气,是否来自一张有着
“现代化”标题的城市规划图呢?
你坚决地将发黄的古籍投入烈火,似乎要焚烧掉这百年的耻辱。你取下黑山白
水的丹青,换成印刷考究的广告;你合上沉重的史书,转而品玩通俗易懂的白
话文,所以,孩子们不知“孔融让梨”的典故,愈加骄纵,愈加顽劣。你的取
舍,是否源于一张有着“现代化”标题的参考说明?
你仍然错了。
4
4/10
先贤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种文化若要有长
久的生命力,就必得吐故纳新;一种文化若要延绵不绝,更需要坚守自己。
过分相信自我使你腐朽,盲目追随他人使你迷失。渠清如许,我深爱的华夏文
化,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你能否清澈如许,流淌依旧呢?
(选自百度文库高考满分作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控
.
垂崖控:临
B.然前瞰
.
涧水瞰:俯视
C.水旱祷焉
.
焉:语气词
D.不可殚
.
数殚:尽
解析:C项,焉:兼词,在这里。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日光烛
.
之
B.旦起下
.
视,白云满川
C.石梁跨于其上
.
,皆苍藤古木
D.天下云
.
集响
.
应
解析:A项,“烛”,名词活用为动词,照。B项,“下”,名词作状语,向
下。D项,“云”“响”,都是名词作状语,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
答案:C
4
5/10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
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
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
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
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讫
.
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
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
.
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
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
.
徒从,所至人不
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
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有短
.
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
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节)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讫
.
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讫:终了,完毕
4
6/10
B.为《学规》俾
.
守之俾:并且
C.单车屏
.
徒从屏:使……退避
D.有短
.
熹者,谓其疏于为政短:诋毁,指摘
解析:B项,俾:使。
答案:B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熹“善于处理政务”的一项是()
①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②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③宰相
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
④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⑤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⑥随事处画,
必为经久之计
A.①③④B.②④⑥
C.①⑤⑥D.②③⑤
解析:②表明朱熹重视教育,③为王淮奏请让朱熹改任他职,④表明朱熹的耿
直、倔强性格。
答案:C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
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
志趣
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
己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
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4
7/10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
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继
祖的职务,取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继祖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解析:D项,被免职的是朱熹,蔡元定是朱熹的学生。
答案:D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
问。
(2)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
盐公事,并要他轻车简从马上赴任。
(3)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
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
参考译文:
4
8/10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朱熹从小就聪
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
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
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
和一群孩童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
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
兴十八年的进士。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
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
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
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
姓很多。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他
一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
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定《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
生们遵守。
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
事,并要他轻车简从马上赴任。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
有给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
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招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等他到任时,
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
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
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
4
9/10
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凡是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政事,
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每次在救济灾荒之
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
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
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
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
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
一岁。
三、创新语用
7.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0个字)
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
作用。它们能将这些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和树枝,再分解成
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供植
物吸收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内而不能参与到植物循环中去。由于
细菌的这种作用,整片森林乃至整个地球才能保持盎然的绿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细菌能分解枯枝败叶,并释放出二氧化碳,维持地球的盎然绿意。
内容总结
(1)百丈山记
4
10/10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看,他是承前启后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接过周敦
颐、程颐、程颢等儒学大家的接力棒,开拓了理学的新天地
(2)当时正是秋天,当他看到梧桐黄叶随风飘落,不禁感慨万千,想
到自己头发已经白了,自言自语地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流啊
(3)你合上沉重的史书,转而品玩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所以,孩子们
不知“孔融让梨”的典故,愈加骄纵,愈加顽劣
(4)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00:54: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30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