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雕栏通:阑)
译文
这年的时间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
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当还在,只是所思念的人已年轻。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解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
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
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旧”。
朱颜改:指所思念的人已年轻。
君: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鉴赏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
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
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
叉比照,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
更替,人生多么美妙。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
花秋月何时了”说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
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很多多的事究竟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日这
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尽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
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
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懊悔之意。“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
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
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
能寐。一个“又”字,说明此情此景已屡次消失,这精神上的苦痛真让人
难以忍受。“又”点明白“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
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
不“回首”。这两句就是详细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美的宫
殿也许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
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当然详细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
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妙事物、美妙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尽
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比照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
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剧烈比照,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懊悔曲折有致
地倾泻出来,凝成最终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
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方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
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表
达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词以明净、凝练、美丽、清爽
的语言,运用比方、比照、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
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
一珠”。全词虚设答复,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
一气流注,最终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地,使词显得阔大宏伟。
本文发布于:2023-01-27 00:40: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30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