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六第四单元reading翻译-协同作用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祛斑产品排行榜)第284首[唐补131]《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写作背景]
在岳州短暂的停留后,继续南行。
大约在清明前后,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此时的杜甫,病情好像加重,“右臂偏枯半耳聋”,出自他的《清明二首》。
落破杜甫,没钱治病,好在下一站就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衡州(今湖南衡阳),一家人的脸上,稍露喜色。
衡山,五岳之一,也就是南岳,横亘在衡州北部大约100里,力不从心,只能过而望之,第3首《望岳》诞生。(第2首是华山。)
这首诗的最后1句:神其思降祥。(南岳的神灵啊,但愿普降吉祥。)
已经被战乱折腾得奄奄一息的杜甫,少了理性分析,祈求神灵保佑。这是诸多努力失败后的无奈,细数当时其他诗人,这种想法罕见。
衡州就要到了,诗人的祈祷,能应验吗?
真的到了,相信杜甫及其家人,一定紧张另加激动,也许更多的是不安,衡州刺史韦之晋能收留我们吗?
命运再次和杜甫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韦之晋刚刚调走,另任的地方恰恰是杜甫刚刚路过的潭州,2人是擦肩而过。
惊讶、失落。啥也不说了,命苦。
好在还没绝望,正在杜甫准备折返潭州继续追随的时候,又一个打击接踵而至,韦之晋死了。
这下,杜甫傻了。
唯心主义一定有它的生存土壤,这种连续的重大倒霉,铁石心肠也会骨软。想像着可能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不怀好意地紧随跟踪,内心定会升腾起无以名状的可怕。
该何去何从?
现在的杜甫无处可依,再往南,在那时的唐代,全是荒芜之地,还去回吧,至少,北方熟人多。
于是,在杜甫的带领下,一家人再次回到了潭州。病更重了,路上的心情就不说了,此时769年秋。
潭州杜甫,万念多灰,百无聊赖,期间《楼上》一诗的最后2句:“离乱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无力回天,怕是要老死湘潭了。
靠零星朋友们的零星救济,艰难度日。就这样,半年过去了,到了770年。
正月的某一天,当杜甫整理朋友信件时,一封信引起了他的注意,里面的一首诗,更是令他感慨万千,那就是高适在761年,任蜀州刺史时写给他的《人日寄杜二拾遗》。
由于高适对自己的不冷不热,诗人一直耿怀,当时的这首诗,可能并未引起杜甫的注意。现在不同了,彻底品尝了世间冷漠之后,才知道他的可贵。
流着泪,杜甫反复重读这首诗。
如果高适还在,面对自己的这等处境,一定会出手,因为他的冷热均有底线。
那
些对你不太热情的人,但很少让你空手而归的人,一定是对你还有感情的人。
没有计划,没有目标,一天一天地过着。
770年的春天来了,带着它固有的节奏,暖风拂面,冰雪消融,山花烂漫,万象更新,尽管杜甫依旧。
江南太美好。在一个暮春时节,在一个落英缤纷的时候,伤感的杜甫遇到了同样伤感的李龟年,早年相识,他乡相遇,沦落相同。万千感慨,一首著名七绝问世。
[本诗简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睿宗李旦共有6个儿子,他们是李宪、李撝、李隆基、李范、李业和李隆悌。李隆基做皇帝后,对兄弟们很照顾,这几位,如鱼得水。
岐王李范,常住洛阳,闲情好学,喜欢书法,广交文人雅士,不论贵贱,皆以礼相待。
崔九,即崔涤,幽默诙谐,机智善辩,李隆基激赏,成为宠臣。
少年杜甫,生活在二姑家,而二姑家的背景较深,得以经常出入王府豪门,也就有幸结识了李龟年。
李龟年,当时著名音乐家,皇家梨园的大乐师之一。受到同样是音乐家的李隆基厚待,列比公侯,经常受邀,游走权贵之间,显赫一时。
这2句,是诗人的少年回忆,可知那时的李龟年,是如何的风光。
“见”和“闻”,互文见义。也就是说,在岐王府经常见到李龟年,并听他演奏唱歌(闻),在崔九家,也是经常见到李龟年,也是经常听到他演奏唱歌。
绝句只有4句,讲究短小精炼,意味幽远。这2句看似无甚份量的介绍,就占了一半,剩下的2句,该如何把握,是个考验。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之春,风景何如,好在何处?
山清水秀,姹紫嫣红,微风习习,雨不湿衣,等等等等,这是自然景观。
男女老幼,攘攘熙熙,街头店铺,吆喝四起,等等等等,这是人文景观。
虽然战乱,但当时潭州相对安稳,影响不是太大,当地百姓的生活依旧。猜想这也是杜甫再次折返到潭州后,已经半年多而没走的原因之一。
说说杜甫诗中的几种写景。
1.在成都的几年,可以说是诗人最幸福的几年,情不自禁间,多首优美的写景诗问世。心情好,眼中的风景自然就好,那期间的作品,表里如一。
2.诗人的经历大多蹉跎,读他蹉跎诗中的写景,依然多有赞美,这是缘于诗人的胸怀,缘于对大自然的爱,暂时忘却了烦忧。当然,特别蹉跎的时候,快扛不住的时候,也有凄景。
3.读他南漂期间的作品,也就是离开江陵以后的作品,诗中写景,几乎全是悲凉。更多的是,干脆不写,而是直接抒怀,风格已明显不同。
那么,“正是江南好风景”,
这句赞美,属于前2种的哪一种?
是心情陡然开朗,表里如一式的真喜欢?还是重新唤醒了对大自然的爱,恢复到他江陵以前困顿时的胸怀?
江南的春天,在本地人眼里是美好的,在无忧无虑外地游客人的眼里,也是美好的。但是,在潦倒落破的杜甫眼里,这个美好已不属于自己,“亲朋无一字”的他,没有了这份心情。
突然想起了一句话: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为什么还要写出来?
“落花”2字,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
并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天开放,在一般人眼里,暮春时节的“落花”在整个比较漫长的花开季节里,也许不损“好风景”。因为此花落,还有彼花开,连续不断。南方花卉,种类更是尤其的多。
况且,在“落花”的时候,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以及兴高采烈的人文景观,继续依旧。所以,“落花”在整个“好风景”中,瑕不掩瑜。
美好是别人的,无心欣赏。在杜甫看来,只有“落花”,别人忽略的,自己则特别专注,“落花”这个瑕,在诗人眼里被放大。
正当这个瑕被放大的时候,相遇李龟年,或者说,正是因为相遇李龟年,引发了感慨,这个瑕才被放大。
总之,看到“落花”和李龟年后,他的心悲上加悲。
“江南好风景”是虚,“落花”是实,故意反衬,这才是诗人的着力所在。再看前句的“正”和后句的“又”,加剧了这个反衬。
所以,“正是江南好风景”这句赞美,不属于上述的1或2,应该是第3种,为了引出“落花”的悲凉。这种写法,比只写“落花”,只写悲凉,更具张力。
现在的李龟年如何?
与诗人一样,四处流浪,老气横秋,无依无靠,卖唱为生。
曾经共同的美好,如今共同的残酷,再次相遇,已是几十年后,人生巨大的落差,终于找到了倾诉的对象,找到了知音,在诗人眼里,李龟年变成了“君”。
这首诗,“落花”是理解的关键,而“君”最令我感动。
如果没有战争,如果一直盛唐,李龟年还会是那个耀眼的李龟年,杜甫也许还会是一个小吏的杜甫,但即使杜甫的官职不高,李龟年,一个弹奏唱歌的李龟年,在杜甫的眼里,未必高大,未必是“君”。
然而,现在变了,因为他和自己一样,潦倒落破,尊重他就是尊重自己。
人在无助的时候,需要人怜,而没有人怜的时候,那种突然产生的自怜,特别令人感动,因为我们大概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所以,表面上,李龟年是主角,隐藏在背后的,还是诗人自己,更加委婉,更具感染力。
这个“君”,我们读出了诗人孤苦寂寞的背后,一种深深的渴望。
前2句看
似重复,实际上是积蓄语感,为后面李龟年的出场做准备,而李龟年的出场却又轻描淡写,关键是用了“落花”陪衬,更关键的是用了一个“君”。
非常绵厚的一首诗,精品。诗人作品中,个人以为技法最高。
短短的28个字,千百年来,不知颤动过多少人的灵魂。
解析完毕。
故事继续。
正在杜甫举目无亲之际,突然有一位舅舅路过潭州,而且这位舅舅煞有来头,将去郴州(今湖南郴州)任刺史,诗人诉说苦楚,舅舅同情。
至于这位舅舅是哪路舅舅,不得而知,离开潭州时,杜甫写诗送行。
某天夜里,潭州突然发生叛乱,流箭横飞,火光冲天,杜甫携家人起身便跑,逃出城后,坐上小船,直奔衡州。
这是杜甫的第2次衡州之旅,此时大概770年4月。
暂居衡州,有了意外收获,舅舅来信了,诚邀前往。
有了新靠山的杜甫,喜上眉梢,打点行装,启程。
船行至耒阳县(今湖南省耒阳市)的方田驿时,洪水泛滥,不得不停下来,就这样,方田驿这个唐代比较普通的驿站,因杜甫而知名。
被困方田驿5天5夜,饥寒交迫,幸亏耒阳县令知道后,火速派人慰问,并带来了牛肉和酒,解了燃眉之急。
至此,不得不说说杜甫的死。
诗人到底死于何处,向来有2种观点,其一就是这个方田驿。
而在方田驿的死因,说法较多,比较典型的2种:
1.撑死。
久不进食,见了牛肉和酒,急不可耐,暴餐暴饮。这是《旧唐书》、《新唐书》的说法。
我不太信。
耒阳县令只是救急,一次不会送太多的食物,以杜甫对家人的爱,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他可能不抢。
2.食物中毒。
这是郭沫若的看法。因为牛肉和酒,两物相克。
食物之间,相克的很多,关键是相克的程度。现在的我们,不时地牛肉下酒,也没见咋地。
所以,也不太可信。
以上2种,貌似难于服众,比较服众的,是诗人之死的另一观点。即在方田驿时杜甫还没死,而是死在北归的船上。
这一观点的强有力支持,来自元稹为杜甫写的墓志铭,其中的“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九。”
继续。
洪水总有退的时候,令人奇怪的是,杜甫没有继续前行,而是回折。而耒阳距郴州,已经不远,大概150里。
这一前功尽弃的表现,肯定隐藏着重要原因,现在的这位舅舅,可是他唯一的依靠。
以下乱猜:
连续奔波,再加5天5夜的无食被困,病情加重了。
重到什么程度?
杜甫知中医。长安蹉跎时,就上山采药,然后集市出售,换币自救。成都和夔州,也是多植药材于庭
院,煎汤熬药,自给自足。
知中医的杜甫,可能知晓自己病重的程度,那就是快不行了。
也只有这个原因,在落叶归根的驱使下,才令他做了这个决定。
那么,以前一直说,杜甫在夔州时,急于湖北,是想自己做古之后,将家人托付亲朋,现在怎样突然想起了回家?
难道这位舅舅不够份量?
在杜甫眼里,与兄弟朋友相比,也许真的不够。
总之,既然无人可以依赖,还不如回洛阳,不但满足了落叶归根,也许洛阳亲朋还能出手相助,照顾家小。
再次折回衡州,然后潭州,而离开潭州后,舟中杜甫,抱病写了平生最后一首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奉呈湖南亲友》,诗中貌似对湖南亲友在自己困顿之际的不作为,略有愤慨。此时,已是冬季。
大概行至现在的湖南省平江县附近,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没有落叶归根。他就这样走了,带着对生命的不舍,带着对家人的无数担心。
享年59岁。
诗人死后,很可能就葬在平江县,然后一家人就此定居。现在平江县的杜姓,皆自称诗人后裔。
子随其父,继续贫困,无力将灵柩运回家乡。长子宗文史料无查,次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旧唐书)。
直至43年后,宗武的儿子杜嗣业,砸锅卖铁,一路乞讨,决定将诗人的灵柩落叶归根。行到荆州时,恳请在江陵的元稹代写墓志铭,这位杜甫的仰慕者,欣然接受。
墓志铭中,妻子杨氏终年49。由于杨氏小于杜甫10多岁,可知在诗人死后不久,追夫而去。
无论如何,一位令人无限敬仰的伟大女性。
=======================================
说说墓志铭中的2个问题:
1.“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九。”
此处的“岳阳”指唐代的岳阳县,不是现在的岳阳,现在的岳阳唐代叫岳州。当时的岳阳县很大,大概包括现在的汨罗市及平江县。
2.“襄祔事于偃师。”(襄:完成。祔:将死者葬于祖墓旁。)
从现有的资料,知道杜甫的远祖杜预、祖父杜审言均葬于洛阳偃师县(今偃师市)的首阳山。这1句的意思,就是说杜嗣业的目标是首阳山。
如愿以偿了吗?
不得而知。
这样,就涉及到一个严重问题,即杜甫最终葬在何处?
说法众多,罗列如下:
1.湖北襄阳杜墓。
2.湖南耒阳杜墓。
3.岳阳杜墓。
4.平江杜墓。
5.四川成都浣花溪杜墓。
6.鄜州杜墓。
7.陕西华州杜墓
8.巩县杜墓。
9.河南偃师杜墓。
诗人生前也许1亿个没想到,自己死后,竟如此受欢迎,争先恐后,捕风
捉影,以己为荣。
那么,孰真孰伪?
最后,认可度比较高的只有2处:巩县和偃师。
巩县是杜甫的出生地,偃师有他的祖坟,此事争论,各有所据,难分伯仲。
以下个人看法:
窍以为2处均不是,诗人灵柩可能遗失,下落不明,无处可寻。
理由:
1.巩县墓、偃师墓都不见刻有元稹所写的墓志铭。如果是因为穷,买不起碑,刻不起字,那么,世世代代都永远穷吗?
如果普通人家,节衣缩食,攒下几年,难道就不能攒下一座刻字的碑?况且后来的杜甫,与李白齐名,于情于理,后人难辞其咎。
即使从俗的角度,如果运作得当,此事促成,定当名利双收。
何乐而不为?
杜甫后人,就没有一家普通日子?
2.如果真的迁葬巩县或偃师,现场会请来一些杜甫的亲戚和朋友,如果这些亲戚和朋友中有文人,这些文人可能就会留下笔墨,可惜我们看不到这方面的记载。更奇怪的是,即使现场没有文人,那么这次迁葬,肯定新闻轰动,之后,应该有当时的文人凭吊,但我们仍然看不到。
所以,猜测诗人灵柩可能根本就没运到目的地,不论巩县还是偃师。
也许路上杜嗣业出了故障,遭遇劫匪,以身殉职。也许实在缺币,难以为继,半途而废。
也许还有想不到的其它原因。
如果不幸言中,很无奈,诗人就变成了孤魂野鬼,继续漂泊。
这个迷,会永远无解吗?
======================================
鼓吹杜甫的始作俑者,是元稹,而且态度明确,就是扬杜抑白。紧跟其后的是韩愈,他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则是为2人同时喝彩。
但是,即使有这2位领袖级人物为其摇旗呐喊,杜甫的口碑在整个唐代还是不够响亮,直至到了宋代,才声名鹤起,鹤起的原因大概2点,律诗的精妙和忧国忧国的高尚情怀。
然而,“诗圣”桂冠却始自明代,经过几百年诗人们的层层认可,最后无可争议。
=====================================
例举诗人作品中字句的“硬”: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
…………………等等等等。
“硬”得有棱有角,被后来的韩愈、贾岛、孟郊消化吸收,在中唐独树一帜。
缺圆滑、少玲珑,直来直去,真是字如其人!
=======================================
杜甫继承了儒家的“仁”,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自顾不暇时,他仍然“仁”。这种精神虽然在他之前也不乏其人,但象他这样,在自己的作品中大面积铺展,的确罕见。
所有的社会底层,都应该感谢杜甫。
=======================================
诗人是浪漫的,杜甫不浪漫,写出的尽是敦厚。
诗人是灵秀的,杜甫不灵秀,字句间充满沉重。
诗人是多情的,杜甫不多情,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唯一的妻子。
呜呼!杜君不朽,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