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知有儿童挑促织

更新时间:2023-01-26 23:15:07 阅读: 评论:0

中考历史题及答案-80毫米等于多少厘米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金沙湾)

夜书所见古诗阅读答案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

夜书所见古诗阅读答案,我们来看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深篱落②一灯明。

①促织:蟋蟀。挑促织:捉蟋蟀。②篱落:篱笆。

12.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任选一个

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13.这首诗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它

的妙处。

12.“送”有“送来”之意,秋风吹动梧桐叶子,送来

叶子飒飒作响的声音,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写出了游子

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动”有“打动”之意,秋风吹来,勾起了漂泊在外的

游子的孤寂之情。借秋风来表达漂泊的孤独凄凉之情。

13.示例一:衬托或对比。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

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

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

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更突出了诗人

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示例二:借景抒情。一、二两句写梧叶摇落,萧萧作响,

江上秋风寒气袭人,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烘托了诗

人客居异乡心境的凄凉愁苦,自然牵动了诗人羁旅思归之情。

作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

绝句。

而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

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

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

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

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

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

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

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

应为: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萧萧秋风吹动梧叶,

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

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

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

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23:15: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26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