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冤案

更新时间:2023-01-26 22:38:56 阅读: 评论:0

大学智能手表作弊经验-超红巨星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杜康基因)

-1-

佘祥林冤案的侦查错误剖析

内容摘要:侦查的结论往往决定着起诉和审判的结果。因而,佘祥林冤

案的形成,归根究底还是在侦查阶段产生错误的认识和判断,折射出侦查理念、

体制、程序之弊。本文深刻剖析了佘祥林案的侦查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以及产生的

原因,提出了防范和纠正侦查错误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佘祥林;冤案;侦查错误;分析;防范纠正

侦查是刑事诉讼的一个基本的、独立的诉讼阶段,是诉讼案件的必经程序。

公诉案件只有经过侦查,才能决定是否进行起诉和审判。在我国,由于长期奉行

公、检、法三机关协作配合、流水作业的诉讼模式,导致“侦查中心主义”,侦

查的结论往往决定着起诉和审判的结果。因而,凡冤案之形成,无不可以追溯至

侦查阶段。正如李心鉴:“中外刑事诉讼的历史已经反复证明,错误的审判之恶

果从来都是结在错误的侦查之病枝上的”。①

佘祥林冤案的发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因“杀妻”被判处15年有期

徒刑、在狱中度过了11个春秋的佘祥林,被当庭宣判无罪。法律终于还佘祥林

一个清白。这起案件本身已没有什么悬念,之所以仍能受到广泛关注,原因在于

这起因“死者复活”而被发现的错案,唤起我们对刑事司法制度中的弊端进行深

刻反省,也警醒那些手执生杀予夺大权的办案人员纠正办案理念的偏差,避免类

似悲剧再度发生。

佘祥林最终获得清白,可是,对侦查而言,意味着侦查结论被完全推翻,出

现了根本性的错误,折射出侦查理念、体制、程序之弊。对佘祥林冤案的侦查错

误分析,寻找出提高防范和纠正侦查错误能力的办法就更为重要了。

一、佘祥林案的侦查过程

1994年1月20日佘祥林的妻子张在玉失踪后,张的亲属怀疑张被佘祥林杀

害。同年4月11日,雁门口镇吕冲村一个水塘发现一具女尸,公安机关立案侦

①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9页。

-2-

查。警方推测死者可能就是张在玉。经张的亲属辨认死者与张在玉特征相符,当

时张的亲属提出进一步确认尸体,但当地警方以没有办案经费为由让张家出两万

元做亲子鉴定,张的亲属说:“没有能力出钱,我们也就相信了”。在辨认无名女

尸是否为张在玉的过程中,佘祥林及其哥哥并未见到尸体。由于无名女尸高度腐

败、面目全非,辨认条件非常不好,因而,辨认时须注意核对尸体细微特征,必

要时必须进行DNA鉴定。但是,侦查人员未经深追细查,在女尸出现仅6个小时

就草率做出结论。加之,据张在玉亲属反映,佘祥林曾有外遇,二人夫妻关系紧

张,时有斗嘴、吵架之事发生。据此,公安机关将佘祥林确定为重点犯罪嫌疑人。

1994年4月12日佘祥林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京山县公安局监视居住,同年4月

22日被刑事拘留。当时京山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对佘祥林突审。11天后,由

京山县公安局法医出具的鉴定书显示,死者系佘祥林妻子张在玉,系被钝器击伤

后沉入水中溺水窒息而亡,并从腹内提取有硅藻之类。据佘祥林的叙述,他被拘

留后,经历了连续10天11夜的高强度“突审”,一天只吃两顿饭,不给喝水,

不让睡觉,连打带骂。如此“车轮战”最终迫使佘祥林在极度疲劳,困乏之下招

供,供出了四种作案方式。但他毕竟未作案,仍然说不清埋尸地点、作案工具等

现场情况。据佘祥林回忆,刑警大队民警对他审讯时,见他实在说不出死者的方

位,就将他拉到写字台旁,边讲解如何走边给他画一张“行走路线图”,之后,

还叫他仿画一张给刑警大队长看。1994年10月13日原荆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

一审判处佘祥林死刑,佘祥林提出上诉。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1995年1月6日

做出裁定,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1995年5月15日原荆州地区检察

分院将此案退回补充侦查。1998年6月15日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

林有期徒刑1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佘祥林不服提出上诉,同年9月22

日,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佘祥林案的主要侦查错误

侦破无名尸体案件,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查明死者身源,这是前提;二是

准确认定作案人,这是关键;三是依法收集、运用证据,这是保证。然而,佘祥

林案的侦查错误就是在这些环节出现。

-3-

(一)查明死者身源——侦查错误的起点

唯有准确认定死者身份,才能通过对死者的调查揭示因果关系,发现嫌疑线

索,进而确定侦查方向和侦查途径。佘祥林案的侦查错误,就是从确认死者开始

的。在案件侦查过程中,警方根据张在玉的亲属称张在玉失踪,并怀疑和佘祥林

有关,就推测无名女尸可能就是张在玉。由于无名女尸高度腐败,面目全非,因

而,知情人员也无法准确辨认出尸体身源,加之,侦查人员并没有对尸体进行指

纹、血型DNA等物证技术鉴定,也没有扩大排查范围,获取更多的失踪人员信息,

就草率认定死者是张在玉。由此,侦查员从头至尾都围绕张在玉之死来展开调查,

其恶果不仅仅是冤枉了佘祥林,还耽误解开无名女尸案谜团的时机,也导致了侦

查错误的开始。

(二)认定嫌疑人错误——侦查错误的诱因

在确认死者就是张在玉后,根据张的亲属反映的情况,和侦查人员调查得到

的一些信息,公安机关就把佘祥林确定为重点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拘留审查。在

当时的情况下,对于侦查人员而言,佘祥林之妻被害无疑是事实,但要认定佘祥

林为犯罪嫌疑人,至少应找到佘祥林杀人的动机、作案时间、作案工具和现场遗

留物,以及找到佘祥林是否具备犯罪痕迹物证条件。但事实上,佘祥林既未实施

作案,也未去过埋尸现场,并且佘祥林不具备作案时间。在侦查员提审时,佘祥

林反复交代在张在玉出走当晚,他从凌晨两点半到六点钟一直在寻找妻子,期间

曾经搭乘过两次路过的汽车。这一点,经警方调查,佘祥林搭车的司机也证实了

佘祥林的说法。警方仅凭佘祥林曾经有外遇、夫妻关系不和,就认定佘祥林有杀

人动机,并实施抓人、拘留,实属草率。

(三)侦查取证错误——侦查错误的形成关键

随着侦查阶段的深入,收集证据成为核心任务。按常理推断,佘祥林并没有

真正实施作案,所以并不存在他所供述出的现场和“行走路线图”。侦查人员只

要仔细寻找遗漏的地方,定能推翻佘祥林的供述。可就是因为取证的错误,使得

佘祥林越陷越深了。同时,冤案的另一元凶——指供、诱供的出现,也导致佘祥

林最终做出了与现场基本一致的虚假供述,除口供外侦查人员还炮制了其他证

据,如所谓的“行走路线图”及“指认现场记录”,无不是在侦查人员的诱导、

-4-

提示下形成的,是典型的虚假证据。

(四)运用证据错误——一错再错的悲哀

侦查到了最后的阶段,就是重点审查和判断证据,并运用证据来证明案件事

实,得出侦查结论后,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对于佘祥林案而言,运用证据存

在六大误区:1.把一般证据等同定案证据。佘祥林妻子出走的事实;与一个女青

年有特殊关系;发现一具面目全非的女尸,张家人一口咬定死者为张在玉。这些

是一般证据,只能证明某些案件情况,但它还不能作为认定佘祥林杀害其妻的定

案证据。2.把证据线索当作定案证据。在佘祥林妻子出走后发现的无名女尸,佘

祥林与某女子有特殊关系,这些事实与佘祥林杀妻之间没有直接因果联系。这仅

是证据线索而不是定案证据。3.证据印证想象。以证据印证想象,表明上似乎重

视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但其本质上是在搞有罪推定。4.举证责任不当转嫁。

5.非法取证,搞逼供信。6.认定证据环境不透明。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警方

如何认定尸体,认定理由一律不向被告人说明,被告人的合理参与要求也被拒绝,

整个认证程序封闭也是另一误区。

三、佘祥林案侦查错误的形成原因

侦查错误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包括生理性、心理性、感知性、思维

性(主体性);客观方面、客体方面(非主体性)。佘祥林案侦查错误主要形成原

因有:

(一)“有罪推定”观念根深蒂固

大量的冤狱,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还要对犯罪嫌疑人做出有罪的推断。佘

祥林案中,侦查人员用证据来印证想象,但不做深入的调查分析,这样就容易做

出错误的判断,使得佘祥林背上了本来就没有的罪名。

(二)刑讯逼供

刑讯逼供现象是我国刑事追诉程序中一项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它的普遍

存在,使其成为制造冤案的罪魁祸首。在追诉过程中倾向于“由供到证”而不是

“由证到供”,重口供,轻物证。过分追求口供体现到司法实践中,即出现了刑

-5-

讯逼供及诱供、指供等非法取证现象。

(三)侦查人员没有恰当应用科技侦查手段

忽视必要的科技手段以获取关键物证,成为当前造成冤案的一大肇因。或偶

有应用技术者,也未做深入全面分析,反为技术所误,得出错误结论。在佘祥林

案中,如果对涉案无名女尸进行DNA鉴定确认死者身份,即可避免酿成冤案。

(四)公、检、法三机关重配合轻制约

我国公检法三机关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分工、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其规

定本身违背了司法中立应有之义。这种事先协调、先定后审,公、检、法一条流

水线强调配合而忽视制约的做法,使法庭审判沦为形式,使二审终审名存实亡,

最终不可避免地催生出了一桩冤案。

(五)非理性的民愤影响法庭公正裁判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常将“民愤”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之一。由于人们群众

法律意识淡薄,传统“杀人偿命”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刑事案件的“民愤”多倾

向于严刑峻法,致使“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一语,屡屡出现在死刑的判决书上。

在佘祥林案中,所谓的“被害方”要求从速判处并执行佘祥林死刑,鼓动了两百

多人签字、示威游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院的判决。

(六)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方面的因素外,还有许多因素对侦查错误的形成起着不同程度的催

化作用。如:“命案必破”、“限期破案”等违背司法规律的人为压力,不当的错

案追究和奖惩制度,都不当地影响着侦查人员的侦查行为。在佘祥林案中,侦查

人员关押迫害证人就体现出这一点。

四、侦查错误的防范与纠正建议

遏制侦查错误,一靠预防,即消除各种致错因素、减少侦查错误发生机会;

二靠纠正,即完善纠错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因而,防范和纠正侦查错误,

既要立足于侦查,又不仅局限于侦查。佘祥林案的侦查错误警示我们,必须提高

防范和纠正侦查错误的能力。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对侦查错误进行防范和纠正:

-6-

(一)必须加强执法监督,改善侦查工作

通过工作报告和述职等方式加强检察机关系统内部自上而下的监督;侦查监

督部门对侦查部门的侦查监督应贯穿于整个案件侦查全过程,实现及时监督;实

行案件线索跟踪制度,强化举报中心的监督作用,举报中心应专门从事对举报、

控告的受理,登记、审查、分流以及对举报线索的跟踪管理和监督。从事刑事侦

查工作一定要加强法学素养,关注法律要求的事实;侦查机关应严格依法办事,

树立起正确的司法理念;重视侦查环节:(1)改变侦审合一的现状,建立适合我

国国情的侦查体制;(2)建立稳定、具有专业侦查素质的侦查队伍;(3)建立科

学的刑事侦查工作机制;(4)抓好侦查的几个重要环节。

(二)增强科学、法治意识,提高侦查能力

在办案理念方面,侦查人员和侦查机关要树立发现真相、尊重人权的理念;

提高逻辑推理、取证、询问、非法证据排除、科技侦查手段的运用等能力;提高

实体法、程序法和证据法等方面的法律素养。在运用科学技术方面,要建立高素

质的刑事科学技术人才队伍;促进刑事科学技术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强

公检法之间刑事技术工作交流,使新技术得到合理运用;要慎用案件中的刑事技

术鉴定结论。

(三)完善证据制度,确保证据的合法性

合法性问题不单单是法律问题,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规范合法的程序来获得真

实、客观的证据。由于可能直接涉及人权保障,因而在侦查阶段应禁止刑讯逼供;

一些如传闻证据规则等应该在侦查阶段适当放宽,至少应允许将其作为证据线索

使用;更新侦查观念,淡化口供意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学取证能力;改善

证据收集调取规则;规范存疑证据的审查规则。

(四)完善公检法三机关的分工、合作办案流程

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加大侦查监督力度:制定完善投诉接待制度;向社会

公开投诉电话和网址,运用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公民意识;进一步加强完善侦查

机关和起诉程序;确立并细化警察制度原则;建立侦检一体化模式,从而确立新

型公检关系;实行侦查鉴定分离的原则;逮捕审批程序应贯彻执行法院审查制。

从古至今,侦查破案都是为打击犯罪、除暴安良、伸张正义。面对犯罪案件,

-7-

我们需要侦查人员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来收集证据、认定犯罪嫌疑人,从而侦破

案件,还社会一片安宁。但如果出现侦查错误,偏离了科学与法治的轨道,必然

伤及无辜。通过对佘祥林冤案侦查错误的分析,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科学与

法治是侦查工作的灵魂。

-8-

参考文献:

1.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张立:“愚人节这天,他无罪出狱”,载《南方周末》2005年4月7日。

3.贾云勇:”杀妻冤案与一群人的命运转折”,载《南方都市报》2005年4

月5日。

4.杨宗辉:《侦查学前沿问题研究》,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5.唐伟:“试论移送起诉前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弱化的原因及控制对策”,

载自中国法律信息网2008年3月26日。

6.刘炳路:“佘祥林有罪推定全记录”,载《新京报》2005年4月14日。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22:38: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25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来护儿
标签:冤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