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农村丧葬习俗
“丧葬”是指一种为死去的人举办的仪式,有关汉族农村丧葬习
俗都是怎样的呢?中国民间农村丧葬习俗都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
吧!
常见的农村丧葬习俗
汉族农村丧葬习俗
1、汉族人亡后,首先立丧主(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无孙则以次子)、
丧妇(死者之妻,无者为丧主之妻)和司礼,置棺椁寿衣,棺椁用料以
松柏为上,桐木、杉木次之。棺木的板数须成双成对,厚2~3寸,4
寸为好,5寸更佳。外形一头大、一头小。薄棺俗称匣子,多用于幼丧。
外刷土漆,呈深黑色,有的黑中杂以红色,内外刷桐油。富有之家棺
内底部铺炼熟的糯米灰数寸厚,还有的熔入麻油、松香等。寿衣习惯
用单数,5件,7件不等,蓝、藏青、灰色均可,忌用黑色。不缀钮
扣,缀布带系着。衣外系一条白色棉线腰带,线的根数与死者的年龄
相同。脚穿棉鞋。、死者弥留之际,亲属静候身旁“送终”。气绝后,
烧落气纸,将尸体移至正屋,置于床板或草铺上,头向下方,脸盖黄
裱纸。板下点长明灯,设牢盆(即泥糊盆),烧纸及纸人,又扎纸台插
于门外树上,称“望乡台”。死者子女披麻戴孝,孝子手持哭丧棒,
长约3尺。父丧用竹,母丧用桐,取父节在外,母节在内之意,棒上
用白纸条缠绕。身系草绳或缠黑纱,穿草鞋或白面布鞋,有的地方赤
脚不穿鞋。光山、新县等地,男性死了,孝鞋口左边披脸子,女性死
了则为右边,父母双亡则为双边。接着给死者沐浴,前身7次,后身8
次,有的前后各擦3次,穿上寿衣后入殓。棺底铺香末,末上垫纸或
褥,有的还置5枚铜钱。抬尸时,丧主抱死者头部人棺,头朝棺木大
头,平直仰卧。头枕3块瓦,脚垫2块砖。口中含钱,或食物、珠玉。
2、盖棺后,用3枚大钉封口。光山县忌用钉,用木楔,棺口用糯
米粥糊纸密封。人殓后,棺立中堂为灵堂,亲人按尊卑长幼,男女有
序,肃立守灵。亲朋至吊,送以银钱、孝幛、祭牲(鸡、鱼、肉)、纸
钱等物,家人不论长幼均跪门迎接。吊丧期间禁忌颇多,非葬事不谈,
面污禁洗,女忌脂粉等。
3、出殡前,请道士做斋,和尚念经,超度亡魂,模拟阴间阎府种
种酷刑,请其一一破除,以拯救亡魂,免遭阴间之苦;将纸扎金银山、
楼宅亭阁、佣人仆役、车马服饰、望乡台等焚化,供亡人阴间使用;
做堂祭,由丧主或司礼哭诉祭文,追述亡人生平事迹和德行。官绅之
家为取吉祥,对此仪极为重视,往往设大型道场,搭祭坛、祭棚,念
经数日,小礼1日,大礼3、5、7日不等,奢费无数。1、3、5日的
不树幡,只挂各种神像;7日斋的要树大幡,道士采八卦和二十八宿,
意为上天进表。做斋最后一日,在一空地上铺一层柴草,将死者所用
衣物付之一炬。出殡通常在亡后3日,富者有“五七”、百日、三年
出殡的;拘忌风水者,有停数十年不葬的。出殡之际,亲友全体举哀,
助丧者将牢盆举起,让丧主头顶片刻后摔碎于地,即碎便起棺,鞭炮,
鼓乐齐鸣,孝匾、挽联、挽幛与执法器的道士、和尚、风水先生及吹
打乐班先导,丧主手持招魂幡或手捧亡人遗像“拽纤’(长约4丈的白
布一头束于丧主头上,另一头搭在棺头)随后而行。抬棺者8人,俗称
“八仙”。途中亲友设路祭,须停棺受祭,孝子陪拜叩谢。
4、坟地位置由阴阳先生确定,葬前打井坑,须一次挖成。棺至后,
先绕坟坑3周,再由丧主在坑内略躺片刻,谓之暖坑。坑内撤五谷,
将一定数量的陶、石器、钱币等随葬,俗称散财。棺落坑小头朝前(方
向一般为东南),大头朝后,由风水先生“分经调向”,定好棺位,然
后用石灰填筑,封土。
5、亡人安葬后,还要举行各种祭奠活动。3日内,每日夜晚亲眷
到坟上送火把。第三日孝眷到坟前摆祭,接土圆坟。
6、从亡人死亡之日起,每7日为一期(即“一七”),到灵前焚香
化纸。“五七”时,到坟前烧纸,并将纸制人、马、屋及生活用具烧
掉。孝子在“五七”之内(光山等县是百日内)不能理发剃须,不穿红
戴绿,不赴喜宴,名曰“囚七”,替亡人坐牢。下葬后,将亡人灵牌
按男左女右安置在供桌上,每日早晚一炉香,中午供饭;直至满周年。
周年时,焚香、化纸,亲友参加祭奠。孝子守父母之孝为3年,伯叔
兄弟和夫妻之丧为1年。男穿白鞋3年,女穿白鞋8个月。3年内,
头年春节不贴春联,只贴菱形白纸,子孙不外出拜年,近族人家不贴
红联,亲朋在正月十五前后为亡灵拜新年,烧新年纸;第二年贴黄或
蓝色春联,第三年贴紫或绿色联,3年后方可贴红联。满3周年时,
隆重祭奠后焚化灵牌,孝子除孝服,去掉白鞋。
中国民间农村丧葬习俗
一、过世
在农村,亡人为大,老人去世后一般都要经过严格和隆重的丧葬
仪式才能入土为安,否则被认为是对亡人的大不敬,会遭受到报应的。
老人在去世前,嫡系儿孙必须守在床前聆听遗言和教诲,称作
“送老”。在确认老人升天后,燃放鞭炮,将早就准备好的三斤四俩
草纸在屋内进行燃烧,称作“倒头纸”。所有儿孙子侄都应大放悲声,
以送老人上路。
老人升天后,不宜在床上久放,应立即将老人抬下床,停放在正
屋大厅的冰棺里。紧接着是布置灵堂,灵堂一般是设在大厅里。然后,
将老人床上的被子黄草等用品拿到一个近水的池塘边全部烧掉,称之
为“烧枯草”。老人去世后,其子女应披麻带孝,被称作“孝子”,
必须在灵前守孝,不宜随便串门走动。
二、把讯
通过将近半个钟头的悲泣之后,孝子儿孙们的情绪逐渐回归平静,
到了料理丧事的时候了。在农村红白喜事中,资历丰富的年老长者享
有最大的话语权。他们经验丰富见多识广,遇到这种事情,他们能沉
稳冷静,妥善处理好一切事情。
亡人尸休停放好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确定“封殓”、“出殡”
和“落葬”的日期和时辰,称作“打破水”。在农村有专职的“道士”
来从事这一行业。这些日期和时辰在农村人看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
日子没有看好的话,是没有人愿意来帮忙将死者抬出去安葬的。
为了表示对道士的尊重,东家应派一个中年人去道士那里“打破
水”。道士会根据死亡老人的生辰八字和死亡时辰推算出“封殓”、
“出殡”和“落葬”的日期和时辰。
“破水”打好以后,就要安排“把讯”了。“把讯”就等于“讣
告”,就是正式地将老人过世的消息告诉所有的亲戚。在过去,“把
讯”的人去到亲戚家,将老人过世的消息告诉亲戚家的主人,亲戚家
还要煮上一碗面条给把讯的人吃,面条里还要放上几个鸡蛋。把讯的
人必须吃掉它,亲戚才会放人,否则认为不吉利。现在“把讯”的程
序大大地简化了,出门在外的用电话通知一下,家里有人的还是要派
人去把讯,但吃面条这一关就免去了。
三、“封殓”、“出殡”和“落葬”
老人从过世到落葬一般要在家里停放三到五天或者更长的时间,
主要取决于日子吉不吉利。在这停放的时间里,所有邻居和亲朋好友
在接到讣告后,都会陆续前来灵堂吊唁,我们那边之为“上香”。凡
来上香者要带上一些草纸、鞭炮和花圈;进门时便将鞭炮燃放,来到
灵堂前点上一柱柴香,辈份和年龄比死者低的,必须对死者行三拜九
叩之大礼。所有上香仪式到封殓那天的白天达到了一个高潮,一般的
亲戚都会在这天赶来上香,然后在晚上参加“丧宴”。
在为死者封殓之前,还要举行隆重的超度仪式,称作“破狱”。
如果死者是女性,仪式会更加隆重,称作“大破狱”。意在为死者洗
清冤孽和罪恶,避免在面见阎君后受到更严厉的责罚。
做完大破狱之后,封殓仪式正式开始了。封殓时为死者洗拭用的
水要经过仪式从池塘里面去取,称作“买水”。由孝子中的长子身披
死者寿衣,手捧饭碗,在众人手持火把,敲打锣鼓的拥簇下,前往池
塘盛取。
买好水后,封殓正式开始,由死者长女给死者梳头。给死者穿衣
服是专业的人士操作,他们把事前准备好的棉子为死者卷上,然后穿
上寿衣,在农村有上七层下八层之说,意为“上七下八,走路不挞
(跌倒的意思)”。
穿好衣服后,由孝子抬死者的头和上身,穿衣服的人抬死者的下
肢,将死者抬进棺木,死者抬起后的一霎那,应立即将停放死者的床
板掀翻。
死者入棺后,孝子儿孙应大声啼哭,但不能将眼泪滴入棺材内。
在儿孙啼哭的同时,主持封殓的人开始将包好的石灰包一包包地衬放
在死者的左右。死者生前用过的日常用品也要放在棺木里面陪葬。当
棺木里面被塞得满满的之后,就开始将棺材盖盖上,用铁钉钉死。孝
子还得跪在棺材的左侧说“××好走”。封殓至此全部完成。
“出殡”一般是在封殓后次日的上午吃完早饭后开始进行,参加
抬棺木的人叫“丧下”,一般由八人组成,也叫“八仙”,出殡前的
一天早上八仙必须由孝子亲自上门跪请。在出殡的那天早上,东家必
须竭尽全力用最丰盛的饭菜款待他们,所有的好菜都必须是双份,称
作“双出头”。棺木由八仙结结实实地捆绑在三横两直的木杠上,抬
棺木用的木杠称为“喜杠”。
送殡开始了,送殡的队伍浩浩荡荡,途经过的农户都要出来燃放
鞭炮,孝子要亲自上前跪谢。中途还要将棺木停放一下,叫做“撇
灵”。撇灵过后,所有参加送葬的女眷们都必须回去。回去的时候,
女眷们必须一边哭一边喊着“某某跟我回家哟......”,意为招魂。
棺木抬到了墓地后,八仙开始挖掘墓穴。墓穴一般是在挖掘完后,
八仙才回家吃午饭。吃完饭,休息一下,专等时晨一到便开始落葬。
在棺木落葬的时晨快要到的时候,孝子和八仙一同来到了墓地。
将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完以后,时晨一到,八仙们一个个如狼似虎,气
吞山河,将棺木抬起来放到挖好的墓穴里。据说这样可以吓倒阴气,
如果阳气不足,棺木会更沉。棺材放到墓穴之后,八仙们还要连抖三
下,俗称连升三级,意在将棺木放稳当。
落葬完毕,八仙们开始把准备好的石灰将棺材包裹起来,然后用
泥土将石灰封盖起来。经过下雨之后,石灰就会形成一个坚固的保护
层,将棺土保护起来,保护好的几百年都不会腐烂。
四、关山
在落葬后的第三天被称作“关山”。这一天也要看吉时将墓碑立
起来,立好墓碑后,所有的女儿可以上山祭拜了,去的时候要带上做
好的祭奠用的米粑。至此死者埋葬入土的所有程序都彻底完成了。
人总是经过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能不断地成熟起来,年轻的时候以
为自己读了一点书,简单地认为一些民俗是迷信行为,其实这也是一
种无知。活着的人之所以为死者举行这些活动,在笔者看来,一方面
是对生命的敬畏,另一方面是表达对逝者的无限哀思。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22:3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24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