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农药管理条例

更新时间:2023-01-26 22:01:46 阅读: 评论:0

励学国际教育官网-rt是什么意思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护花铃古龙)

农药管理条例

政策法规司2017-04-14

(1997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16号发布根据2001年11月29日《国务

院关于修改〈农药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2017年2月8日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修

订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农药登记

第三章农药生产

第四章农药经营

第五章农药使用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药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保护农业、

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

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

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前款规定的农药包括用于不同目的、场所的下列各类:

(一)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包括昆虫、蜱、螨)、草、鼠、软体动物和

其他有害生物;

(二)预防、控制仓储以及加工场所的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

(三)调节植物、昆虫生长;

(四)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者保鲜;

(五)预防、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

(六)预防、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码头、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农药监督管理

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保障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五条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经营的农药的安全性、有效性负责,自

觉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生产、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推进农药专业化使

用,促进农药产业升级。

对在农药研制、推广和监督管理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农药登记

第七条国家实行农药登记制度。农药生产企业、向中国出口农药的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的

规定申请农药登记,新农药研制者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农药登记。

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的负责农药检定工作的机构负责农药登记具体工作。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的负责农药检定工作的机构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的

农药登记具体工作。

第八条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组织成立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负责农药登记评审。

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一)国务院农业、林业、卫生、环境保护、粮食、工业行业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

有关部门和供销合作总社等单位推荐的农药产品化学、药效、毒理、残留、环境、质量标

准和检测等方面的专家;

(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有关专家;

(三)国务院农业、林业、卫生、环境保护、粮食、工业行业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

有关部门和供销合作总社等单位的代表。

农药登记评审规则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九条申请农药登记的,应当进行登记试验。

农药的登记试验应当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备案。

新农药的登记试验应当向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

申请之日起40个工作日内对试验的安全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准予登

记试验;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登记试验应当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认定的登记试验单位按照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

的规定进行。

与已取得中国农药登记的农药组成成分、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相同的农药,免予残留、环

境试验,但已取得中国农药登记的农药依照本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在登记资料保护期内

的,应当经农药登记证持有人授权同意。

登记试验单位应当对登记试验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一条登记试验结束后,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

门提出农药登记申请,并提交登记试验报告、标签样张和农药产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

等申请资料;申请新农药登记的,还应当提供农药标准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

意见,并报送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

向中国出口农药的企业申请农药登记的,应当持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资料、农药标准品以及

在有关国家(地区)登记、使用的证明材料,向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受理申请或者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

门报送的申请资料后,应当组织审查和登记评审,并自收到评审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

作出审批决定,符合条件的,核发农药登记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

由。

第十三条农药登记证应当载明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毒性、使用范围、使

用方法和剂量、登记证持有人、登记证号以及有效期等事项。

农药登记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农药或者向中国出口农药的,农药

登记证持有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90日前向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申请延续。

农药登记证载明事项发生变化的,农药登记证持有人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的规定

申请变更农药登记证。

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公告农药登记证核发、延续、变更情况以及有关的农药产品

质量标准号、残留限量规定、检验方法、经核准的标签等信息。

第十四条新农药研制者可以转让其已取得登记的新农药的登记资料;农药生产企业可以向

具有相应生产能力的农药生产企业转让其已取得登记的农药的登记资料。

第十五条国家对取得首次登记的、含有新化合物的农药的申请人提交的其自己所取得且未

披露的试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实施保护。

自登记之日起6年内,对其他申请人未经已取得登记的申请人同意,使用前款规定的数据

申请农药登记的,登记机关不予登记;但是,其他申请人提交其自己所取得的数据的除

外。

除下列情况外,登记机关不得披露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数据:

(一)公共利益需要;

(二)已采取措施确保该类信息不会被不正当地进行商业使用。

第三章农药生产

第十六条农药生产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鼓励和支持农药生产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

先进管理规范,提高农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农药生产许可制度。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按照国务院农

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申请农药生产许可证:

(一)有与所申请生产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

(二)有与所申请生产农药相适应的厂房、设施;

(三)有对所申请生产农药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的人员、仪器和设备;

(四)有保证所申请生产农药质量的规章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

决定,必要时应当进行实地核查。符合条件的,核发农药生产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书

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法律、行政法规对企业生产条件有其他规定的,农药生产企业还应

当遵守其规定。

第十八条农药生产许可证应当载明农药生产企业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生

产范围、生产地址以及有效期等事项。

农药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农药的,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在

有效期届满90日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申请延续。

农药生产许可证载明事项发生变化的,农药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的规定

申请变更农药生产许可证。

第十九条委托加工、分装农药的,委托人应当取得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受托人应当取得农

药生产许可证。

委托人应当对委托加工、分装的农药质量负责。

第二十条农药生产企业采购原材料,应当查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有关许可证明文件,

不得采购、使用未依法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未依法取得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的原材

料。

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材料进货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原材料的名称、有关许可证明文件

编号、规格、数量、供货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原材料进货记录应当保

存2年以上。

第二十一条农药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确保农药产品与登记农药

一致。农药出厂销售,应当经质量检验合格并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农药出厂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农药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

日期和批号、产品质量检验信息、购货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农药出厂

销售记录应当保存2年以上。

第二十二条农药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印制或者贴有标签。国家鼓励农药生产企

业使用可回收的农药包装材料。

农药标签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的规定,以中文标注农药的名称、剂型、有效成分

及其含量、毒性及其标识、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生产

日期、可追溯电子信息码等内容。

剧毒、高毒农药以及使用技术要求严格的其他农药等限制使用农药的标签还应当标注“限

制使用”字样,并注明使用的特别限制和特殊要求。用于食用农产品的农药的标签还应当

标注安全间隔期。

第二十三条农药生产企业不得擅自改变经核准的农药的标签内容,不得在农药的标签中标

注虚假、误导使用者的内容。

农药包装过小,标签不能标注全部内容的,应当同时附具说明书,说明书的内容应当与经

核准的标签内容一致。

第四章农药经营

第二十四条国家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但经营卫生用农药的除外。农药经营者应当具备

下列条件,并按照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申请

农药经营许可证:

(一)有具备农药和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熟悉农药管理规定,能够指导安全合理使用农

药的经营人员;

(二)有与其他商品以及饮用水水源、生活区域等有效隔离的营业场所和仓储场所,并配

备与所申请经营农药相适应的防护设施;

(三)有与所申请经营农药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台账记录、安全防护、应急处置、仓储管

理等制度。

经营限制使用农药的,还应当配备相应的用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并按照所

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实行定点经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符合条件的,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农药经营许可证应当载明农药经营者名称、住所、负责人、经营范围以及有效

期等事项。

农药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农药的,农药经营者应当在有

效期届满90日前向发证机关申请延续。

农药经营许可证载明事项发生变化的,农药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的规定申

请变更农药经营许可证。

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农药经营者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依法申请变更农药经营许可证,

并向分支机构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其分支机构免予办理农药

经营许可证。农药经营者应当对其分支机构的经营活动负责。

第二十六条农药经营者采购农药应当查验产品包装、标签、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以及有关

许可证明文件,不得向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农药生产企业或者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

的其他农药经营者采购农药。

农药经营者应当建立采购台账,如实记录农药的名称、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规格、数

量、生产企业和供货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采购台账应当保存2年以

上。

第二十七条农药经营者应当建立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销售农药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

企业、购买人、销售日期等内容。销售台账应当保存2年以上。

农药经营者应当向购买人询问病虫害发生情况并科学推荐农药,必要时应当实地查看病虫

害发生情况,并正确说明农药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不得误导购买人。

经营卫生用农药的,不适用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农药经营者不得加工、分装农药,不得在农药中添加任何物质,不得采购、销

售包装和标签不符合规定,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未取得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的农

药。

经营卫生用农药的,应当将卫生用农药与其他商品分柜销售;经营其他农药的,不得在农

药经营场所内经营食品、食用农产品、饲料等。

第二十九条境外企业不得直接在中国销售农药。境外企业在中国销售农药的,应当依法在

中国设立销售机构或者委托符合条件的中国代理机构销售。

向中国出口的农药应当附具中文标签、说明书,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并经出入境检验检疫

部门依法检验合格。禁止进口未取得农药登记证的农药。

办理农药进出口海关申报手续,应当按照海关总署的规定出示相关证明文件。

第五章农药使用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药使用指导、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农

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并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要求,组织推广农药科学使用技

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林业、粮食、卫生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林业、储粮、卫生用农药安

全、合理使用的技术指导,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药使用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污染

防治的技术指导。

第三十一条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植物保护、农业技术推广等机构向农药使

用者提供免费技术培训,提高农药安全、合理使用水平。

国家鼓励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和专业人员为农药使用者提供技术服务。

第三十二条国家通过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先进施药器械等措施,逐步减少农药使用

量。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农药减量计划;对实施农药减量计划、自

愿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农药使用者,给予鼓励和扶持。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扶持设立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并对专业化

病虫害防治和限制使用农药的配药、用药进行指导、规范和管理,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农药使用者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农药,减缓危害农业、

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抗药性。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开展农药使用指导、服务工作。

第三十三条农药使用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妥善保管农药,并在

配药、用药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农药使用事故。

限制使用农药的经营者应当为农药使用者提供用药指导,并逐步提供统一用药服务。

第三十四条农药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农药的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

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大用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

农药使用者不得使用禁用的农药。

标签标注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在农产品收获前应当按照安全间隔期的要求停止使用。

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的

生产,不得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第三十五条农药使用者应当保护环境,保护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种,不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河道内丢弃农药、农药包装物或者清洗施药器械。

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严禁使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

第三十六条农产品生产企业、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仓储企业、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和

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应当建立农药使用记录,如实记录使用农药的时间、

地点、对象以及农药名称、用量、生产企业等。农药使用记录应当保存2年以上。

国家鼓励其他农药使用者建立农药使用记录。

第三十七条国家鼓励农药使用者妥善收集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

者应当回收农药废弃物,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

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第三十八条发生农药使用事故,农药使用者、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和其他有关人员

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农业主管部门。

接到报告的农业主管部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同时通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

措施。造成农药中毒事故的,由农业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依照职责权限组织调查处理,卫

生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对受到伤害的人员组织医疗救治;造成环境污染事

故的,由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依法组织调查处理;造成储粮药剂使用事故和农作物药害事

故的,分别由粮食、农业等部门组织技术鉴定和调查处理。

第三十九条因防治突发重大病虫害等紧急需要,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可以决定临时生产、

使用规定数量的未取得登记或者禁用、限制使用的农药,必要时应当会同国务院对外贸易

主管部门决定临时限制出口或者临时进口规定数量、品种的农药。

前款规定的农药,应当在使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使用。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调查统计农药生产、销售、使用情况,

并及时通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农药生产、经营诚信档案并予以公布;发现

违法生产、经营农药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履行农药监督管理职责,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

施:

(一)进入农药生产、经营、使用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生产、经营、使用的农药实施抽查检测;

(三)向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四)查阅、复制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五)查封、扣押违法生产、经营、使用的农药,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使用农药的

工具、设备、原材料等;

(六)查封违法生产、经营、使用农药的场所。

第四十二条国家建立农药召回制度。农药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农药对农业、林业、人畜

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有严重危害或者较大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通

知有关经营者和使用者,向所在地农业主管部门报告,主动召回产品,并记录通知和召回

情况。

农药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农药有前款规定的情形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通知有关生产企

业、供货人和购买人,向所在地农业主管部门报告,并记录停止销售和通知情况。

农药使用者发现其使用的农药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通知经营

者,并向所在地农业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三条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负

责农药检定工作的机构、植物保护机构对已登记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

发现已登记农药对农业、林业、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有严重危害或者

较大风险的,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

撤销、变更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必要时应当决定禁用或者限制使用并予以公告。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假农药:

(一)以非农药冒充农药;

(二)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

(三)农药所含有效成分种类与农药的标签、说明书标注的有效成分不符。

禁用的农药,未依法取得农药登记证而生产、进口的农药,以及未附具标签的农药,按照

假农药处理。

第四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劣质农药:

(一)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

(二)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分。

超过农药质量保证期的农药,按照劣质农药处理。

第四十六条假农药、劣质农药和回收的农药废弃物等应当交由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单

位集中处置,处置费用由相应的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承担;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

营者不明确的,处置费用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财政列支。

第四十七条禁止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经营

许可证等许可证明文件。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负责农药检定工作的机构及其

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农药生产、经营活动。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

政府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负有责任的领导

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所辖行政区域的违法农药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重大损失或者

恶劣社会影响;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许可或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拒不准予许可;

(三)参与农药生产、经营活动;

(四)有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

第五十条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农药登记评审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由国务院农

业主管部门从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除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登记试验单位出具虚假登记试验报告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

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从登记

试验单位中除名,5年内不再受理其登记试验单位认定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第五十二条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农药或者生产假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

备、原材料等,违法生产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

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由发证机关吊销农

药生产许可证和相应的农药登记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农药生产企业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继续生产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拒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由

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

农药生产企业生产劣质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

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违法生产的产品

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

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和相应的

农药登记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委托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受托人加工、分装农药,或者委托加工、分装假农药、劣质

农药的,对委托人和受托人均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三款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三条农药生产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

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原材料等,违法生产的产品货值

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

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

和相应的农药登记证:

(一)采购、使用未依法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未依法取得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的原材

料;

(二)出厂销售未经质量检验合格并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农药;

(三)生产的农药包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规定;

(四)不召回依法应当召回的农药。

第五十四条农药生产企业不执行原材料进货、农药出厂销售记录制度,或者不履行农药废

弃物回收义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

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和相应的农药登记

证。

第五十五条农药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

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农药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违法经营的农

药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

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农药;

(二)经营假农药;

(三)在农药中添加物质。

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应当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

证。

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农药经营者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继续经营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拒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发

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六条农药经营者经营劣质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

经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农药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违法经营的农药

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

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农药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改

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农药,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

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

(一)设立分支机构未依法变更农药经营许可证,或者未向分支机构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备案;

(二)向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农药生产企业或者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其他农药经

营者采购农药;

(三)采购、销售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或者包装、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农药;

(四)不停止销售依法应当召回的农药。

第五十八条农药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改

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并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

营许可证:

(一)不执行农药采购台账、销售台账制度;

(二)在卫生用农药以外的农药经营场所内经营食品、食用农产品、饲料等;

(三)未将卫生用农药与其他商品分柜销售;

(四)不履行农药废弃物回收义务。

第五十九条境外企业直接在中国销售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

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农药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违法经营的

农药货值金额不足5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5万元以上的,

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登记证。

取得农药登记证的境外企业向中国出口劣质农药情节严重或者出口假农药的,由国务院农

业主管部门吊销相应的农药登记证。

第六十条农药使用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农药使

用者为农产品生产企业、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仓储企业、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和从事

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农药使用者为个

人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农药的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

(二)使用禁用的农药;

(三)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防治卫生害虫,用于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生

产或者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四)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

(五)使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

(六)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道内丢弃农药、农药包装物或者清洗施药器械。

有前款第二项规定的行为的,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还应当没收禁用的农药。

第六十一条农产品生产企业、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仓储企业、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和

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不执行农药使用记录制度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

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经营许可

证等许可证明文件的,由发证机关收缴或者予以吊销,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

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三条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农药,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农药,或者被吊

销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10年内不得

从事农药生产、经营活动。

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招用前款规定的人员从事农药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发证机关

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经营许可证。

被吊销农药登记证的,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5年内不再受理其农药登记申请。

第六十四条生产、经营的农药造成农药使用者人身、财产损害的,农药使用者可以向农药

生产企业要求赔偿,也可以向农药经营者要求赔偿。属于农药生产企业责任的,农药经营

者赔偿后有权向农药生产企业追偿;属于农药经营者责任的,农药生产企业赔偿后有权向

农药经营者追偿。

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五条申请农药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与登记试验单位协商确定

登记试验费用。

第六十六条本条例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22:01: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23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