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
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
意义。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
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
有多样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
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
【拼音】cǐdìwúyínsānbǎiliǎng
【解释】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出处】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
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
曾偷”。
【事例】他们做贼心虚,所以总是发表~的声明。《人民文学》
1976年第9期
【用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比喻打出的幌子正好暴露出来
【近义词】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英文】no300taelsofsilverburied.
【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
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
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
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
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的方法。
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
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
终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
两”七个大字。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
了,便回屋睡觉了。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
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
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
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白了。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
来后,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
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
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
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角上。〔注〕:后
来人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这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
曾偷”当作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干的事
情,结果反而更加暴露明显了。现在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
了。“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
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底暴
露。
【故事】:
从前有个精于算计而又自作聪明的张三,辛辛苦苦攒了三百两银
子,放在家里怕别人偷,就趁夜色在自家院中挖坑埋好,并在埋银处
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字牌。隔壁的小偷王二将银子偷走,并留
下“隔壁王二不曾偷”的字牌。
【典故】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
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
曾偷”。
【释义】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近义词】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成语造句】
◎他们做贼心虚,所以总是发表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声明。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就是反向机制的写照。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21:47: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22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