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灰椋鸟

更新时间:2023-01-26 20:50:05 阅读: 评论:0

2019山西中考语文试题电子版-凡字组词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171中学)

《灰椋鸟》文本解读

作者:高盛军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6年第12期

《灰椋鸟》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是根据护鸟烈士徐秀娟的日记改编的。虽然

该篇课文不是出自名家,但其优美的文字、有序的段落结构以及生动流畅的句子形式同样是学

生学习语言的最好范本。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该篇课文进行解读。

一、有贯穿全文的线索结构

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结构的意识。因此,在很多阅读教学中,第

一课时教师往往都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文本的结构形式有很多,比如首尾呼应,事情

发展顺序,或者过渡段落,等等。对于这篇课文来说其结构很明显,是采用传统的散文写作技

巧,即一线串珠,顾名思义,就是用一根特殊的线索贯串整篇课文。这根“线”,可以是物,

可以是事情,也可以是思想感情,具体内容可以不一样,关键是要能够体现文本的主题,能够

反映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

对于这一课来说,其线索就是作者对灰椋鸟的情感变化。从一开始对灰椋鸟的排斥,到内

心对其的喜爱。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还穿插了对林间景色的渲染,还有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以及树林间的热闹,等等。虽然这些表面上看与线索无关,却是作者情感发生变化的催化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拟出每一自然段的小标题,然后尝试用“线”穿起来。而这“线”

就是文本主题,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变化过程,而且还对散文的传统写法有

了一定的了解,实现了读写迁移,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有层次分明的段落布局

阅读指向写作,最根本的就是能够引导学生借鉴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技巧。《灰椋鸟》中值

得练笔的点很多,如果全部练笔,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得不偿失。对此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

结合学段目标以及学期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恰当选择一些点让学生进行练笔。对于五年级的

学生来说,练习写段落,让段落句与句之间有层次,就是当下最主要的任务。本文则提供了很

好的范例,在段落思路、层次以及结构上,教师都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

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终提升他们习作水平。

如第4自然段描写归林场面一共用了5句话,前4句是描写灰椋鸟群飞的样子,属于视觉,

而第5句则是分层次描写灰椋鸟的声音,属于听觉。这里写作顺序就是从视觉到听觉。另外,

再从描写方式来看,前3句是整体描写,第4句则属于局部描写,而第5句则是抒情联想描写。

同样在第5自然段中也是这种结构,除了第1句是为了表示时间与做好铺垫外,其余都是按照

从视觉到听觉,从整体到局部的层次进行安排。这种写作结构为学生借鉴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三、有节奏和谐的句子形式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很多教师都喜欢扣住其关键词串联整个教学,其实对于读写结合来说,

不仅仅是词语,其句子更是学生值得仿写的重点。而对于该文来说,句子的形式结构则是其读

写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如“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与熟悉的伙伴会合”这样的句子,

是对灰椋鸟归林时的叫声进行了联想描写。这里重点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而且节奏整齐,音韵

和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样有助于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把握文本主题。

再如“树林内外……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这些句子,是对灰椋鸟闹林时鸣叫声音的描写。

按照道理,灰椋鸟很多,有上万只,其声音应该是嘈杂的,但是在作者笔下,却变得富有韵律。

在这些句子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不仅强化了句子的语气,而且还让句子的

感情色彩变得很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句式,并且通过朗读的方式

进行体会,再通过仿写等形式进行实践,这样学生在语境中就能够更好地掌握其写法、修辞知

识,有效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金湖县吕良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宋园娣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20:50: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20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三春
下一篇:世界地球日是
标签:灰椋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