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踮起脚尖

更新时间:2023-01-26 20:19:55 阅读: 评论:0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200题-才能造句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历史人物作文)

1

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

[解析]看到这个题目,我就突然想到必背名篇荀子《劝学》中有句话:吾尝跂而望

焉,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跂而望,应该就是踮起脚尖(好像又说是踮起脚后跟,这个并不影

响我来反弹琵琶立好意)来看,以便看到目标。但依靠人身体本身的高度和自身的先天禀赋

是有限的,踮起脚尖当然就不如“登高”更能望远,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就能比巨人看得更远。

文化的积累、思想的传承、科学的发展莫不如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拒绝踮起脚尖的小

家子气,而要有登高望远的博大胸怀。

我们甚至可以说之所以要踮起脚尖,是因为自身的高度不够或者自信不够!

记得中学时候因为家贫匮乏,自己不长个子,每次测身高都试图踮起脚尖增加一点

高度,甚至读大学的时候还在漂亮的女同学面前为自己165cm身高而自卑,内心里很羡慕

有长得高的男同学。现在想来何必!对于身高、相貌甚至残疾等身体天赋和缺陷要敢于正视,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思想的高贵,何必踮起脚尖呢!这是个中心主题,中间可添加若干材料,

如贝多芬的丑陋相貌与绝美音符、高贵的心灵,司马迁的宫刑与发奋修史等等。

网上热评2009年高考作文题之“最”,很多人认为最有挑战性的是湖南卷的《踮起

脚跟》,“踮起脚尖……”是人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平常用而又平常的动作。“踮起脚

尖”能做什么?最直接的作用是能克服一定的视线障碍,让人看到更宽更远的地方;能摘到

正常站着而不能摘到的果实;能借此攀上一个高一级的台阶!当然,“踮起脚尖”可以理解

为“人的一种力所能及的努力”。人的许多成功都在于“力所能及的努力”。这“踮起脚尖”

也是学生学习时摘到桃子的那“跳一跳”!“泰山不避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避细流,故

能成其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不期望所有年轻人均

一次“挟泰山以超北海”,但我们希望所有年轻人通过无数次的“力所能及的努力”成就事

业,攀上南天门,蹬上“玉皇顶”!

这“踮起脚尖”价值导向功能突出,又不乏一点含蓄,寓哲理于举手投足,以小见

大。也许有人不以为然:这不有些故弄玄虚?价值引导何不直截了当?然而,如果说对于这

样的念头也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推开说来,一切科学、人的思维就是多余的了!因为客观事

物本来就是这样隐晦和含蓄。这一分含蓄,正是一种天然!

小时候,我们为了看到更高的风景,常常踮起小小的脚尖,一双渴望的眼睛痴痴地

望向远处。脚尖提升了我们的高度,让我们的眼光延伸到了更远、更深的地方,于是我们收

获了满足、快乐、梦想和一切的期待。我们不是巨人,所以我们的眼睛会被峰峦遮掩,而看

不到行进的路;我们没有明察秋毫的智慧,所以我们的眼睛会被一些事物误导,而导致错误

的判断;梦想的果实,也总不会在伸手可触的地方……那么你是否想过,只要踮起脚尖,稍

稍地抬起我们的头,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就能看到行进的路--或蜿蜒,或宽窄,或陡峭……

提前做好行进的准备,而不至于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最终顺利到达远方;我们亦能看清事

物的本质,不至于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我们还能发现,脚尖提升后我们离梦想又近了,“星

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

归纳三点:

一、用语简捷,明确扼要。作文题是这样表述的:“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

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短短两句话,二十几个字,便规定了作文的内容、

标题、字数和文体,简捷而明确。相对于湖南作文命题的总体风格,显示出另外一种风貌。

自04年自行命题以来,除07年“诗意地生活”外,湖南的作文题均有较具体的“引导语”

或“阐释语”。这些围绕文题而设制的提示性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考生理解题旨,体

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但“形象大于思想”,这些提示有时会束缚考生的思维,有时则嫌

2

罗嗦繁冗。最典型的当属08年,阐释语的表述显得有些含混和晦涩,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

见的。联系当年上海卷的“他们”和山东卷的“春来草自青”简明文题的命制,今年湖南

卷作文表述风格的转变,应是命题组在比较辨析基础上自我反思、主动反拨的必然结果。

二、形象鲜活,饶有寓意。作文题“踮起脚尖”是一个动词短语,勾勒出一个富于

弹性和张力的喻义性动态意象,意蕴丰厚,耐人寻味。从立意的角度看,文题以“踮起”为

标志性词语和思维核心,围绕个体的人的“提升”“发展”这一中心,至少蕴含“励志”“认

知”和“践行”三个层面的寓意。主观上,可引申提炼“不满现状,争取更高”、“努力进取,

追求卓越”、“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等观点;客观上,可引申提炼“升高而致远”、“更高才

能更阔”、“挖掘潜力得发展”、“目标要有可行性”等观点。意象鲜活,含义丰富,可引发思

想、文化、学习、实践等方面的多极联想和思考,从不同角度提炼中心和观点。

三、契合实际,注意导向。这一作文题,由于“踮起”的“脚尖”一般只能是个体,

因而,在写作内容上,强调结合实际,联系自我,注重青年一代的成长和发展。这对于纠正

学生作文中动辄古人、伟人、名人的选材局限,防止宿写、套构,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在

命题形式上,既有一定的限制性,又有较大的开放性,即写作的内容要以“踮起脚尖”这一

动作性意象为起点,但又须在这一基础上由此及彼、由实而虚,自然引发延伸。这对于改变

近年一些高考作文题的“虚”而“空”的浮华文风,强调命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

生,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此外,继续限制文体,规范文章写作,对中学语文教学和指导,

无疑具有较好的引领效应。

------------------------------------------------------------------

例文:

1.踮起脚尖(记叙文)

从春到冬,母亲踮起脚尖迎接新的一天;从小到大,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

晴空。——题记

想起母亲,便想起她很多个画面。每一个画面里,母亲的姿势都是踮起脚尖。

她踮起脚尖卖力地踩着打禾机;她踮起脚尖把一筐筐的稻谷放进高高的谷仓里;她

踮起脚尖摘下树上的桃儿、桔子,挑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卖;在集市的人堆里,她高声叫卖,

那姿势仍是踮起脚尖……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

五岁那年秋天。四里外的赵村放电影。母亲说好要带我去看的,可等她把碗洗好,

把猪草剁好,装到大荷叶锅里后,我们匆匆赶到赵村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了。更重要的事:

晒谷坪上早就聚集了很多人,连两旁堆起的草垛上也是人。我们挤不到前面去,站在后面根

本看不见,我急得直嚷嚷。母亲迅速地把我架在脖子上,“哎,好!还差一点!看不完整。”

母亲又调整了一下身体,这下我能完全看见了。当时,也没有去想,只知去看并不看得太懂

的电影。许多年后,我回忆起童年来,便明白了那晚,我能看到电影的原因,是我一直骑在

母亲的脖子上,是母亲一直踮起脚尖,踮了一个晚上。而她看到的却只是别人的后背。

十五岁那年夏天,我中考。(那时,时兴考中专,特别是我这样的农村孩子,跳出农

门,有份工作,就是长辈最大的心愿。)

记得6月18号那天,考完语文,我走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的母亲。她正踮

起脚尖,探出半个身子,向这边张望呢!我跑过去,轻声责备说:“妈,你怎么来了,咱家

正在割麦子呢,忙都忙不过来!”母亲笑笑,从塑料袋里拿出两张鸡蛋饼,还有几个鸡蛋,

3

塞给我说,“我送这个来给你吃,你最喜欢吃的了!天太热,没弄太多,怕坏,饿了吧!快

吃”

我接过,低头看见母亲头上还粘着几根小小的麦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在心

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好!

二十五岁那年冬天,我失恋了,我觉得我的整个世界,都冻了,都塌了。一个人漫

无目的地走在冷冷的风里,万念俱灰!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米渣子(冰雹),我不管;又不

知过了多久,飘起了鹅毛般的雪花,我还是没管。后来,不知怎么的,走着走着,就回到了

家。母亲见到我从单位回来,又惊又喜,连忙帮我拍去身上的雪花,“头发上也有,别动,

妈妈帮你弄下来!”母亲边说着,就踮起脚尖,张开双臂,去弄我头上的雪。刹那间,我感

到一种巨大的温暖弥漫全身,这一刻,我明白:就算我失去了整个世界,我还拥有母亲,还

有母亲暖暖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地生活呢?

我正准备午睡的时候,听到客厅里窸窸窣窣的声音,过来一看,是母亲,她正踮起

脚尖,蹑手蹑脚的,“妈,什么事呀!”“呀,把你吵醒啦!”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没事,

我送点青菜过来!顺便看看,你们有没有要洗的衣服!……噢,快去睡!快去!”我没能拗

过母亲,她硬是把我儿子换下的脏衣服拿走了。

这一年,我三十四岁,母亲五十七岁。她在我所在的学校食堂做临时工,一份几百

块钱的工作,她却比谁都看重,都珍惜。空余时间,还在食堂后面的空地上,种了菜,时不

时地来帮我做做家务……

母亲拿着脏衣服的身影已经走远,灶台上,放着她刚刚从地里摘下的青菜,翠绿翠

绿的,还闪着光。往事一幕一幕,那踮起脚尖的身影在我的泪眼前交错浮现,告诉我许多,

也教会我许多,还提醒我许多……

【满分理由】文贵出新。读罢这篇满分作文,我们只觉得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而这“新”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立意别出心裁。小作者截取横断面的形式来写,确有不同凡响之处。更可称

道的是,文章能通过“踮起脚尖”这一个个细节凸现深刻的主旨——母爱。其立意深刻,寓

意之深广,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写法独到新颖。文章围绕“踮起脚尖”,运用总分总结构,以时间依次为经,

以细节为纬,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慈母爱子图画,以状写人物行动为开端,中间也

借助各个人物行动来突出人物性格,结尾重扣人物行动,而画龙点睛式的人物神态、人物语

言,为表现人物及主题增色不少。

三是组织能力新巧。全文谋篇布局,独出心裁。不说序词的运用,单说横断面的

截取,就匠心独具。作者截取“五岁”“十五岁”“三十五岁”“四十岁”等四个人生阶段,

表现从小到大,从读书到成家,“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的主旨。能达到如此

新巧的构思,实为难得。文中有《乡愁》的影子。

【档次及得分】(一类作文卷上)计分:内容25+表达25+发展等级10=60

--------------------------------------------------------------------

2.踮起脚尖(记叙文)

“今天又是中秋节,他已经50多年没回来了。”姥姥踮起脚尖站在门槛旁,又在重

复着她每年的今天都会说的话了。我听这句话也听了十多年了,看到她一步步从充满希望到

失望,如今,她显然已经绝望了,却仍然强迫自己相信,他还会回来。

他,指的是我姥爷。姥姥常对我们说姥爷个儿很大,皮肤很白,很有看相,只可惜

结婚第二年,他跟国民党军一起到台湾去了,之后一直没有音讯。听爷爷说,他也没见过姥

4

爷,所以姥爷对于我们家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几乎是位可有可无的人物。只有姥姥,每天把

他念在嘴里,挂在心上,想在梦中。这么多年来她踮起脚尖,日盼夜盼,结果却是希望越大

失望越大。

“每逢佳节倍思亲”,过节,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今天是中秋节,大家一起

围坐在餐桌边,一起吃团圆饭。姥姥突然感叹一句:“不知啥时候,我们一家人才能真正的

团圆。”于是大家又都陷入沉思中,爸爸安慰道:“放心吧,爷爷一定会回来的。”

记得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天,姥姥特高兴,坐在电视机旁的人,就只有她一个人激

动得流泪。她说:“回来了好,回来了好啊!”后来澳门回归祖国,这一次她没有哭,她开心

地笑了,并向我们全家人宣布:“澳门也回归了,接下来就是台湾了。我用不着踮起脚尖了。”

说完,就唱起了那首《七子之歌》,虽然音调有些不对,而且声音中夹杂些颤抖,但她还是

尽情地唱着。

接下来的几年,姥姥渐渐没以前硬朗了,对亲人的思念却与日俱增,像一块巨石,

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终于,她病倒了。

躺在病床上,她依旧和以前一样,看新闻,看天气预报,还时不时发出声音:“台湾

气温降低了,会不会冷?”有时却是愤怒的声音:“台湾要搞台独,不行!”

她的病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她不能看新闻,也不能听天气预报了。爸爸知道她关心

台湾问题,每天都把最新消息告诉她。她把期待当作信念,面对着病魔的折磨,她靠着这种

信念支撑着。看着她那样痛苦,我们全家人也跟着痛苦,可是却无法帮助她。

直到一天,我把关于台湾的最新消息告诉她:“台湾问题已经和平解决了,她已经回

到了祖国的怀抱,而且,我们也已经与姥爷取得了联系……”虽然这是假的,但她相信了,

她在欣慰中闭上了眼睛,看她安详地离去,我们感慨万端。

台湾,姥爷,快回来吧,实现我的谎言,也实现姥姥的心愿。

【满分理由】这是一篇典型的“主题先行”的文章,是考场上的流行色。但作者善于以

小见大,把难度较大的时势题材把握得很好。结构、情节,甚至还有细节,都给人以真实的

感觉。短短的900度揭示了国家不能统一给普通家庭带来的苦难,深刻地反映了海峡两岸人

民“踮起脚尖”盼家人团聚、祖国统一这一时代主题。文章结构完整,文笔流畅、自然。此

外,白描手法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档次及得分】(一类作文卷上)计分:内容25+表达25+发展等级10-=60

---------------------------------------------------------------

3.踮起脚尖(记叙文)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

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

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

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今年是高三二期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

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

晚的回来。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

的要求,上天也没有给过我一次答应。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

们如此劳累。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

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

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5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

“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

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目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

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柱(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

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

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水不忘,也不敢忘!

【评点】全文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表现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尖走路对

“我”的关爱和“我”对此的感悟,切合题意。文章整体思路清晰、情感丰沛,有感染力。

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也显示了考生相当不错的素养和能力。文章开笔很简洁地推出

一小具体情境,二、三自然段既是“生气”的注脚,也是后文的必要铺垫。父母回家“踞起

脚尖向我走来”部分的描写符合躺在床上的感受,表达真实,铺写已然充足,情感自然喷发,

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

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

6

命题作文“踮起脚尖”写作指导——写作素材的运用与扣

题、点题(教案设计)

【审题点拨】

踮:动词。即提起脚跟,用脚尖着地。踮起脚尖,即是一个引体向上提升的动作。大凡踮起

脚尖,都是有目的性的动作,比如露天看演出,比如树下摘果子,比如矮个测量身高,比如

雨后过烂泥路,比如留守儿童盼归……种种。但思维就此搁浅,文章也许会落入俗套。

“踮起脚尖”事实上是一个比喻性的命题。踮起脚尖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提升我们的眼光,

我们就能看到行进的“路”——或蜿蜒,或狭窄,或陡峭,或险滩……提前做好行进的准备,

而不至于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最终顺利到达远方。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

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要你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不

至于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从立意的角度看,文题以“踮起”为标志性词语和思维核心,

围绕个体的人的“提升”“发展”这一中心。通过发散思考,化实为虚:表达站得高,看得远的

思想内涵;可以传递“付出努力,超越自我”的美好情怀;可以刻画“踮起脚尖时的那份期待”;

可以讲述“踮起脚尖的细节给自己带来的感动”……总之,要紧扣“踮起脚尖”这一题旨,将命

题巧妙转化为自己熟悉的角度切入。但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生活体验、理性思考、文化内涵与

品德修养。

写议论文——踮起脚尖:1、谁“踮起脚尖”?2、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小而言之: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所以踮起脚尖。大而言之只要踮起脚尖,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就能看

到行进的“路”。3、怎样“踮起脚尖”?①要正确认清自我;②要有不怕艰苦的精神。

写记叙文:写我一次踮起脚尖的经历,可以与我的人生体悟精神追求联系起来。

【误区警示】

1、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体表现亲情、友情,不是通过“踮起脚尖”这一细节传达的。

只是将“踮起脚尖”这一动作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不能凸显题旨。或者叙事时前后矛盾,

不符合事理常情,如:“在床头,有一封给我的信,外婆认字不多,信上只有一句话:宝贝,

踮起脚尖,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2、排比点题开篇,简单机械,毫无美感;甚至出现病句。如:

踮起脚尖,从卧室轻轻地走出,那是对睡者的一种礼貌;踮起脚尖,从餐厅轻轻地走

出,那是对用餐人的一种礼貌;踮起脚尖,从教室轻轻地走出,那是对学生的一种礼貌。

3、滥用排比,排比句之间既不是同一个层面并列,也不是递进式的关系。几个句子毫

无联系,不知所云。如:“不要因为够不到书架上的书就放弃了对知识的渴求;不要因为听

不到树木上的鸟儿的鸣叫就放弃了对自然的追求;不要因为触不到妈妈的脸容就不体会不到

妈妈的辛劳。”(三个分句本身所表达的内容不完全符合逻辑;三个排比,缺少内在联系;跳

过逗号使用分号,不符合标点使用规则)

4、引述论据与“踮起脚尖”毫无关联,分析论据牵强附会,强行点题。

如“踮起脚尖,让你学会进取。车神査里派克第一次试车就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可他母亲对他说:‘你的前面不允许有任何人!’”査里从此就将第一作为自己的目标,勤奋

练取,才会有今日车坛的风云。(病句)踮起脚尖,査里学会了进取。”

5、分析材料不符合事实:李白踮起了脚尖,他看清了盛世下的危机,发出了“仰天大

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感叹。(其实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自负心理和踌躇满志的

形象)

7

6、分析问题,不经思考,观点错误: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面对机遇,我们没有

选择权,只能是被选择。

【佳作鉴赏】

踮起脚尖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一(2)班徐盈盈

沉甸甸的枝头硕果丰盛,只要你踮起脚尖去采撷,便可品味那诱人的香甜。

悠扬的乐曲令人跃跃欲试,只要你踮起脚尖,牵起裙边,便可舞出优雅不凡的舞姿。

湛蓝的天空尽管遥不可及,只要你踮起脚尖,勇于跳跃,便可触摸到理想的高度。

人生的道路,有坦途,亦有坎坷;人生的道路,长满迷人的鲜花与甜果,也有诱人的

邪花和毒草。只有踮起脚尖,我们才能跨越诱惑与坎坷,以一种崇高的姿态,仰望理想与信

念的天空。

失聪的贝多芬凭借卓越的天赋,踮起脚尖,扼住命运的咽喉,攀登音乐盛峰,演绎出

峰顶一朵朵瑰丽的奇葩。梵高,一生贫困交加,深受病痛折磨,在艺术创作上,受尽冷遇与

摧残;但对信念的执着给予了他踮起脚尖的力量:他笔下那绚烂无比的向日葵永远绽放于艺

术之巅——那是对生命的崇高讴歌,更是一种踮起脚尖的力量与灵魂相契合的境界。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凡功成名就者,都能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踮起脚尖,跨过坎

坷,超越命运的捉弄。勾践,原本是一国之君,却沦为吴王的阶下之囚,但他没有沉沦、绝

望。十年卧薪尝胆,将那积蓄的愤慨化为一朝勇不可挡的跨越,一雪前耻,成为春秋时代的

最后一位霸主。正是怀着一种永不屈服的信念,踮起脚尖,跨越往日的伤痛,才能重造一片

新的历史天空。

是的,纵然命运之途布满了丛生的荆棘,只要勇于踮起脚尖,脱离牵绊和阻碍,便更

接近那个梦想的国度。

而不愿踮起脚尖,听任命运的摆布,便意味着对理想和信念的放弃,其人生也只能以

悲戚的结局草草收场。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面对兵败垓下、四面楚歌的困局,不肯踮

起脚尖,踏上渡船,重返江东,最终落得一个自刎乌江,东城分尸的悲惨结局。倘若他不纠

结于自己的执念,倘若他能踮起脚尖,跨越一步,也许历史就会重新演绎,也许就不会留下

后人“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惋惜与喟叹。

人生的道路上,不仅有丛生的荆棘,还长满了外表光鲜、诱人入胜的邪花毒草,倘若

不能踮起脚尖,便可能被引入欲望的泥潭。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这些大权在握的国家

高级干部,在私欲的沼泽地里,便不能踮起脚尖,而是被熏迷心智,背叛了当初的信仰,最

终走向黑暗的深渊。如果他们拥有踮起脚尖的毅力和坚韧,如果他们能秉怀踮起脚尖、脱离

污秽的信念,自能保持一份节操,成为躬耕于人民事业的孺子牛。

踮起脚尖,跨越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诱惑,你就能以高尚的姿态俯瞰脚下的尘埃。

【亮点启示】

文章审题准确,观点鲜明: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要踮起脚尖,坚守信念和理想。

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先运用艺术家贝多芬、梵高和历史人物勾践的事

例作正面论证;接着运用项羽和成克杰等人从反面论证。反面论证又分为两小层:第一层是

反面论证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逆境,需要踮起脚尖,跨越坎坷;第二层则是面对人生的顺境,

需要踮起脚尖,跨越私欲的泥潭。文章正反对照,思路清晰,主题鲜明。

应该说作者选用的论据本身并不新颖。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巧妙地将自己熟悉的素材,

转化为切合命题要求的角度展开论证,这便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之效。由此可见,

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驾驭素材,转化素材的能力。作者通过

8

比喻、虚实的转化、叙事、假设分析等多种方式在材料和命题之间找到契合点,点题自然,

扣题巧妙。(评点:张飞)

踮起脚尖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一(12)班杨佳男

一想起妈妈,脑海里便浮现起她踮起脚尖,身体向前微倾的动作。她踮起脚尖,去拿

壁橱里的调料,只因为今天早上我的早饭是蛋炒饭;她踮起脚尖,去找柜顶上的毛绒球,只

因为床上摆着一件尚未完成的毛衣——那是我急着要穿的;她踮起脚尖,帮我去取藏在衣橱

里的雨鞋,只因为今天我要穿上它去上学。(镜头展现,细节传神。)

踮起脚尖,妈妈撑起了我童年的甜蜜时光。(抒情点题;承上启下;独立成段,彰显思

路)

“妈妈,我想吃棉花糖!”小小的我的眼里满是惹人怜爱的神色。妈妈看了一眼卖棉花

糖的小车前拥挤的人群,眉头微微皱起,但一转身,又是一脸的笑容。“好,妈妈马上帮你

去买,你要乖乖的在这里等妈妈回来,不要乱动,知道吗?”妈妈走到人群外延,只见她将

一只攥着几张零钱的手高高举起,然后踮起脚尖,身体极力地向前倾着,脸涨得通红,额上

覆着一层密密的汗珠。转眼间,手里的钱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棉花糖。“妈妈,你真厉害!棉

花糖好甜呢,妈妈也吃……”(细节描写,叙事点题,彰显题旨)

棉花糖甜蜜了我整个童年!(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踮起脚尖,妈妈为我遮挡住那一夏的烈日。

走出考场,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三年了,整整三年的努力终于伴着交卷的铃声画上

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烈日依旧在头顶上燃烧。六月的阳光不仅煎熬着欲欲待发的考生,也

同样考验着苦苦守候的家长。看着眼前不断涌动的人流,我急切地寻找着那张熟悉的面孔。

视线里的每个脸孔都挂满着焦虑和期待,但每个脸孔又都不是我的妈妈。“**,我在这里!”

我循声望去,真的是她,她踮起脚尖,手不停地挥动。她看到我,充满汗渍的脸在瞬间绽放,

如同雨后的荷花,清新美丽,稀释了我满心的焦躁与不安。

妈妈的笑容,让夏日变得不再炎炎!

踮起脚尖,妈妈等待着她人生的希望。

下车,踏着这条陌生而又熟悉的蜿蜒小路,激动与喜悦之情将一颗游子之心涨得满满

的、沉甸甸的。快到了,我隐约看见那红色的屋顶了;快到了,我似乎听到村里孩子们的嬉

闹声了;快到了,我仿佛闻到儿时伴我成长的槐香了;快到了,我恍惚尝到了母亲为我亲手

做的香喷喷的饭菜了。蓦然,眼前有一个人影在晃动。那是谁?看那姿势:踮起脚尖,身体

微微前倾,目光急切又坚定的朝着路的尽头……

妈妈的等待,为我撑起一盏爱的明灯!

踮起脚尖,更接近爱的阳光!

【亮点启示】

文章的灵魂是什么?就是蕴含在其间的真挚情感。这种情感源于对生活的细致体味。

对于文章而言,真挚的情感绝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通过具体的写景、叙事巧妙地展示出来的。

这正是本文的亮点。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细致体验。

文章构思巧妙,采用镜头组合的方式谋篇布局。三个片段以时间为序进行排列,以“踮

起脚尖”的中心细节为叙事线索,以感怀妈妈对“我”的爱为抒情线索,思路清晰,结构严

谨。尤其是作者能通过叙事扣题、抒情扣题的方式,将“踮起脚尖”的题旨贯穿全文,切合

命题要求。(评点:张飞)

9

【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在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小五渴望富贵而富贵难求,老四渴望别墅而险为别墅奴

隶,老三为了升官而差点惹官司上身,老二的巨额财富则在一瞬间蒸发的无影无踪,只有老

大,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境遇顺逆,幸福,如他所说,有生以来从未离开过他。

老大的幸福观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说,老大的幸福其实就是随遇而安,麻木消极,

不思进取;有人说,老大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他质朴踏实,自足常乐、不为物欲所祸,

追求精神的充盈。

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幸福呢?你又是如何看待幸福的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

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推敲词句法:

踮起脚尖,是对希望的追求,是对未来的渴望,是梦想,是永不言弃,是更上一层楼,

是为了看得更高更远!当踮起脚尖时,我们的内心就是对更高的一种追求,不管比人高还是

矮,只要努力过,即使如烟花般绚丽绽放然后归于沉寂又有何妨?

二、化虚为实法:

家长踮起脚尖,盼望子女金榜题名;朋友踮起脚尖,祝每一位奋战在高考一线的同学高考

大捷;作为有一个妹妹在高考的我踮起脚尖,希望她能够考好;作为一名医生,踮起脚尖能

更好的给病人进行心脏按压。踮起脚尖是希望,是自信,是奋斗,是祝福。

当我们等车时,我们踮起脚尖,翘首期盼;当我们等待家人归家时,我们踮起脚尖,遥

望归途;当我们等待高考结果出来时,我们是不是也踮起脚尖,去迎接理想的成绩单?踮起

脚尖本身没有什么,但是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候,它却是一种期盼,一份惦记,一颗对未

来充满憧憬的心灵......

踮起脚尖,那是爱,是关怀,是温馨,是希望的体现,同时,它又是奋斗,采摘果实的垫脚石。

三、因果联系法:

在现实浮躁的社会潮流之下,这样的题目旨在呼唤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争取目标的实

现,鼓励之中有劝勉,1、不是什么样的目标,你都可以实现。2、你可以实现较为实际的目

标。前提就是努力的踮起脚尖。

四、反弹琵琶法:

★踮起脚尖给别人留出一个位置。

★人生,不止于踮起脚尖......

★踮起脚尖往高处爬。

★踮起脚尖不如登高博见。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20:1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18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人生信条
标签:踮起脚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