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风格及影响
王维诗歌风格及影响
指导师:金国忠
组长:江伟洋
组员:王鹏飞、阮梦亨、夏昌勉、张雷、谢华楣、
余兴德、夏振凯
一、课题的提出:
古人云:“若夫玉水方流,璇源圆折,俊杰
应时,咸臻昭代。唐室开天隆治,史家号为升平。
多士挺生,乘风云之际会;才人辈出,表河岳之
英灵。奋迅智能,张扬晔采,许身各用擅长,命
世共趋冠绝。斯可谓群星闪耀,殆焕烂乎盛矣哉!
河东摩诘,事母孝闻,妙年解褐,早著科名。
弟兄友睦,衔花萼而相辉;标格逾伦,拟圭璋而
特达。练娴音律,精熟琵琶,雅善丹青,尤工草
隶。谈吐谐戏,贵主垂青钦瞩;器神韫藉,诸王
虚左召廷。又尝知选襄阳,犒师凉邑,敷陈德化,
润益鸿猷。诗思清越,寻陶、谢之先轨;文脉敞
朗,变崔、苏之余绪。故毋论图形塞漠,规摹宫
池,靡不氛围闳逸,神韵幽潜。置别墅在辋川,
卜新居依孟坳,泉溜堂前,松荫石上。宴坐深林,
观朝槿以习静;经行古渡,临夕照以听钟。虽归
白社,未厌青门,或去或来,亦官亦隐。兴吟山
泽游胜,造微入画;摄纳色声光景,缘境寄诠。
举凡芳涧啼鸟,空翠湿衣,悉皆印契真如,了明
本寂。甜彻中边,语无背触,兴象玲珑,宫商调
畅。最传秀句,争诵寰区;每出新词,旋被乐府。
遑称抗首岑、高,直足比肩李、杜,诗匠文宗,
固非虚美。”
非常偶然的机会,我们与王维结下了不解之
缘。
进入王维的天地,我们被强烈地震慑住了。
线装的王维,如水如月如烟如雾的王维,与山石
林泉冥化的王维,充满了我们旷寥而忙碌的空
间。万象纷涌如繁星的运动,让我们目不暇接而
惊诧唏嘘。我们这才发现,心灵竟然与王维有着
深刻而微妙的契合。王维给了我们创造的冲动和
灵感。
闻一多先生说过这样意思的话:诗人对诗的
贡献是次要的问题,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
托。从这一角度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
中国诗的传统,后代的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
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其长处短处
都在这里。①奠定中国诗的传统的是王维而不是
李白或杜甫,此论独到而深刻,也比较客观地概
括了中国人的精神特点,论者的深刻处,即在于
看到了王维诗风与中国农业文化背景和天人合
一哲学思想的高度融洽的表里关系,是民族趣尚
最为典型而传神的艺术反映。王维的影响,特别
是其山水诗的虚静空灵精神,强化了中国文化的
“尚静”精神,深入到民族的肌理和骨髓,内化
为中国美学稳定的艺术趣味和心理结构。
王维在山水诗的发展上有着极为特殊的贡
献和非常特殊的意义,他的美学理想、艺术成就
及深远影响也集中表现在他的山水诗上(包括田
园诗)。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十分欣赏王维充
满禅意的诗歌,他说:“如此天衣无缝而有哲理
深意,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趣盎然,写自然如此
之美,在古今中外所有诗作中,恐怕也数一数二
了。它优美、明朗、健康,同样是典型的盛唐之
音。”②王维在其生活的最后十年及其去世后的
二十年间,他被认为是当代最伟大的诗人,有“天
下文宗”的地位。清人吴乔《围炉诗话》中指出:
“唐人谓‘王维诗天子,杜甫诗宰相’,今看右
丞诗甚佳,而有边幅,子美浩然如海。”即便是
中唐以后,李白、杜甫的光辉掩盖了王维,然而
在大多情况下,王维还是被视为李白、杜甫而下
的第一人。在崇尚“唐音”的时代风气里,王维
的诗往往成为最典型的表徵,“唐之诗家称正宗
者,必推王右丞。”(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序》)
可是,建国以后,因为庸俗社会学的狭隘观念影
响,使王维不仅不能与李白、杜甫比肩,而且还
屈居白居易、高适、岑参之下,甚至还远不如李
商隐、孟郊、贾岛的研究那么热门。政治上的狭
隘性导致了学术上的偏见,导致了古典文学研究
上的失误和失衡。新时期的王维研究有了长足的
发展,有了几本评传,有了几种选本,也有了一
批研究文章,很值得一提的是陈铁民先生四卷本
的《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的出版。
然而,对王维研究的重视程度和所取得的成果与
王维的实际成就及其影响比也还是很不相称的。
所好者,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王维也愈发的具
有现代意义,具有国际性了。研究王维实在是中
国现代文化建设的需要。
王维的课题越是向纵深发展,而我们的自信
力则越是不足。在博大恍恍的王维面前,我们竟
是那样的贫乏和苍白!在我们与王维“厮磨”的
过程中,得到不少老师很大的奖掖和助持,给了
我们很大的心智启悟和勇气。所以我们亦能够不
断地与博大恍恍的王维“厮磨”。
二、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王维的贡献在于诗歌而不局限与诗歌,他对
前贤文化遗产兼收并蓄、取精用宏的博大和技
巧,他融儒、庄、禅而兼综化用的机智和圆通,
他引画艺和乐艺等于诗中的自觉和创意,他变宗
教精神为审美精神的艺术敏感,他师法自然而也
师法内心的创作自由,他消解仕隐两难而仕隐两
全的生存智慧,他在亲和山水中表现出来的林下
风流,以及他人性自我审判的灵魂向善的忏悔精
神,都给了我们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启发。
研究的目的就是研究的本身,我们在成为美
的消费者的同时,也就成为了美的发扬者和创造
者。审美读解,就是超越文本的诗意理解,其实
也就是为对象的重新命名。我们在遭遇王维时,
为他那历古弥新而生生不息的生命激情所激动,
因此,也在自我的人格里寻找到了生命的自由,
在我们个体的灵魂里倒映出对象美妙无比的幻
象。
三、研究方法:
主要为文献法。
(1).首先咨询导师,了解研究该课题的入手点以
及注意事项。并查阅资料对王维生平有所了解,
对课题的进行必有帮助。
(2).本研究小组中各组员根据王维所作之诗歌,
分别研究揣摩其风格特色,并按时把自己的研究
成果交于组长。
(3).组长组织进行小组讨论,由组长记录并整理
每次讨论的结果。
(4).查阅相关资料,和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
较,并作参考。如与之有出入,再查阅王维的资
料进行研究讨论。
(5).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以下研究子目来逐步
研究讨论:田园诗、边塞诗、留别诗、王诗之
影响。
四、研究过程:
1).
任
务
分
工
任务责任人任务责任人
查阅资
料
余兴德、夏
昌勉
制作
PPT
王鹏飞
整理资
料
江伟洋、王
鹏飞
联系导
师
谢华楣、张
雷
讨论风
格
各组员参与相关附
件
夏振凯、阮
梦亨
整理讨
论结果
江伟洋完成论
文
江伟洋
访问导师:金国忠
活动所需条件:计算机、打印机、纸张、资料费
用等
预期成果展示:论文、PPT、相关附件
2).阶段任务:
第一阶段(06.11.15—11月末)咨询导师,并
访谈。
第一阶段(至06年12月末)查阅资料、文
献。
第二阶段(至1月末完成)整理资料、文
献,选取重要信息。
第三阶段(至3月末完成)小组讨论,组
长整理。
第四阶段(至4.05完成)参考前人对王
维评价。
第五阶段(至4.20.完成)咨询导师,听取
论文撰写的建议。
第六阶段(至5月末完成)结题,完成论文,
制作PPT,相关附件。
3).研究内容分工:(每个分工组都可研究2个
月,至3月末完成)
组1:田园山水诗:余星德、夏昌勉(按
时完成)
组2:边塞诗:谢华楣、张雷(按
时完成)
组3:留别诗:江伟洋、王鹏飞、夏振凯(按
时完成)
组4:王诗影响:夏昌勉、阮梦亨、江伟洋(按
时完成)
4).访谈信息记录:
参加访谈的人员:金国宗、江伟洋及各组员
访谈方式:面谈
访谈的问题:1).王诗风格之形成与时代背景
有何联系?
2).生平的盛衰与风格又有何
联系?
3).研究王诗风格应注意什
么?
访谈记录:
当时的社会背景直接导致王诗风格形成和变
动;生平的盛衰没有使王诗风格发生很大变
动。王诗风格之形成还与陶、孟、谢等人有
直接联系,同时,王诗风格也借鉴了李白、
岑参等人。记录人:江伟洋、谢华楣
被访谈者的结论:
王维风格之形成,原因种种,尚可究其
家学渊源。——金国宗
访谈结果与打算:
初步了解研究课题的注意事项,知道了研究
该课题的入手点,但诗风没具体论述,需要
小组继续深一步地研究讨论。
访谈时间:06.11.15.19时至20时
5).课题研究时间统计
项目
活动
次数
总时间
(____小时
____分)
小组讨
论
91530
资料查
阅
92030
外出调
查
——
实——
验
项目设
计
3100
制
作
380
开题报
告
61430
结题报
告
92050
合
计
398920
课题开始时间:06年11月15日课题结束时
间:07年5月28日
统计日期:07年5月28日
五、研究成果(论文形式):
(1)简介
中国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
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开
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不久因
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
为右拾遗。二十五年,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
希逸幕,后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安史乱前,官
至给事中。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
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
安史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
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
右丞。
(2)田园诗
其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谢灵运及同代山水
田园诗人一样:具有质朴、自然、清新的风格,
但他的山水田园诗,在熔铸陶诗的意趣和谢诗细
腻逼肖的诗风的同时,继往开来,将山水田园诗
的艺术大大推进了一步,他的诗个性与自然契
合、情与景相融、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情调丰
富多彩、富有诗情画意。
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
适生活和山水风光。
其有如下特点:
讲究结构画图。如《渭川田家》,王维罗列
了农村中的种种景物:斜阳、牛羊、野老、麦苗、
蚕桑、田夫等,看上去零落散乱,但第九句“闲
逸”二字一点,就把零乱的景物一气贯穿,组成
一幅和谐生动的完美画面。
善以“光”“态”描摹人景合一的画图,突
现人物情绪。
如《青溪》“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
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这里青溪很美,是淡
素之美,蒹葭流光、松泉韵律、正投合诗人的心
态和情趣,那份美感在别人或许不浓,在他却很
强烈,因为与他内心向往共鸣。
结句含蓄。王维的田园诗,在描摹景物后,
结尾一句意蕴遥远或画龙点睛,从而使诗的境界
全出。如《柳浪》:“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
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最后一句才揭示出
所含蕴的主题。
王维与田园诗鼻祖陶渊明对比:
如果说陶潜是依赖于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的调和,那么,王维则是凭借着对客观世界的超
越乃至否定。虽然王维生活于儒学并不叫好而道
学、佛学鼎盛的大唐王朝,但其思想深处并非一
无现世功名的影响。很擅长审时度势的王维,毕
竟距儒、道遥远了一些。同样是“桃源”题材的
诗,尽管出自十九岁的王维之手,却远异于陶潜
笔下的逃避乱世的偏僻山乡,而完全是超越现实
的“灵境”、“仙源”:“渔舟逐水爱山春,两
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
人。山口潜行始隈奥,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
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诗意飘忽,
境界迷蒙,幻映出唐人的青春浪漫气质和盛唐四
海晏然的社会景象,仿佛也有一点“社会理想”
的意味。而王维的绝大多数的山水田园诗中,实
在是难以寻见出儒家用世精神的影迹来了,所表
现出来的唯有洽契禅宗色空寂灭思想和隐者闲
适渊泊心态的“适意”。
(3)边塞诗
王维的边塞诗大都创作于开元二十五到开
元二十七年这段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的时间
里。王维现存的诗歌有三百七十多首,其中涉及
边塞的有四十多首,约占其总量的十分之一,可
见王维的边塞诗从数量上来说还是不少的。王维
边塞诗从创作时间上看也可能比高适、岑参要早
些。
内容和题材:
⒈塑造了一些镇守边关的将领的形象,揭露了
军队中升迁制度的黑暗。
如:《赠裴旻将军》: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劫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俊伟神勇的边关将领
——裴旻将军。。“百战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些宝剑、弓箭曾在很多场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
作用。紧接着诗人又说出裴旻将军在他成名的那
场战斗中“云中擒劫虏”的英雄业绩,从而把裴
旻将军神勇无敌的形象写得十分的突出,把裴旻
将军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⒉借咏怀历史人物表达为国杀敌、建立功勋的愿
望。
如:《老将行》,这首诗主要写的是汉朝的飞将
军李广。诗中主要写李广将军年少时骁勇善战,
屡建战功,后因得不到重用而晚景凄凉。但是李
广将军不服老,在边关的战火重新燃起的时候,
他为国杀敌的壮志又被重新激起,想要重新回到
战场为国杀敌,建立功勋。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的是李广将军年少时骁勇善战,建立
了无数的赫赫战功;第二部分写李广将军由于得
不到重用,而使晚年过得十分的凄凉;最后一部
分写由于边关又重新燃起战火,李广老将军又重
新燃起了希望,时时想着上战场为国杀敌,重新
建立功勋。“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
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诗人虽然在咏怀
李广将军,但同时也流露出了自己想要为国杀敌
的愿望和决心。
⒊描写边塞特有的景象、景色.
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中的“直”、“长”、“圆”都用得十分的精
妙:一个“直”字给人以劲拔有力的印象;一个
“长”字把奔流不息的大河概括得很有纵横千
里之势;一个“圆”字恰好消除了夕阳往往会带
来的萧瑟之感,只令人感到无比的壮美。这两句
诗用字十分简洁,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画
面,成了描写沙漠景色的千古名句。
⒋描写塞外民族的风土人情。
如:《凉州郊外游望》: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
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分屡舞,罗袜自生尘。
诗中描写了村民祭祀赛神的场面,具有浓厚的民
俗色彩。后面几句,诗的格调一转,写了村民每
年祭神活动的宏观场面,为荒凉的边塞增添了不
少生机。
艺术特色:
善于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的画面来表现整个
事情。
如《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这首诗中,王维截取了军旅生活中递送军书
的片段。全诗只描写了军旅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的
片段,就把整个军旅生活的紧张、艰苦表现得十
分的突出。
善于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
如《伊周歌》: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这首诗通过描写思念远征的丈夫,从侧面表
现征人生活的艰苦。开始写秋夜里一个女子思念
出征丈夫的情景。后两句用倒叙手法回忆十多年
前丈夫出征时的一幕,虽然一再嘱咐丈夫要常
写信回家,但现在结果却是音讯全无。面对这种
情况,女子心中充满了悲伤,从侧面反映了征人
的艰苦、以及危险。
(4)留别诗
王维的送别诗,与他的山水田园诗、边塞诗一样
代表了盛唐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豪不夸张地说,
此前此后的送别诗作者少有望其项背者。这也是
他与李白、杜甫“三分鼎足”的整体实力的一部
分。
王维的留别诗一反悲愁哀怨传统,其格调之高而
迥非常人,而表现出乐观豪迈的精神风貌。江淹
《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他在
描述了各种离别的悲苦情状之后归纳出这样的
一般性结论:“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临歧分
手,再会难期,凶险不卜,“一去数千里,何当
还故处?”本来就是很容易引发悲愁的特定情
境,加上这种离别又往往发生在我或友或我友均
失意的时候,因为境况尴尬而凄然相别,这就更
是悲上加悲,愁中有愁了。然而,为历来比较多
的诗评家所确认为多愁善感的诗人王维,则一反
常态,高度的事功自信,热烈的政治情绪,使王
维把任何一种生活内容和形式都看成是一种机
遇,自然也包括自古而悲的离别。因此,以哀婉
凄怨为传统为正宗的送别诗,却让他写得踔扬风
发、意气慷慨。这类诗基本上是乐观情绪为主调
和基调的,即使也有些伤感情调的流露,其调子
也并不凄怆,比如《送杨少府贬郴州》、《齐州送
祖三》、《送孙二》和《送友人南归》等,创设的
是一种叹婉憾惜的情氛,越让人觉得交谊蔼然,
依依情笃,而不是陷人于酸楚黯然的伤感深渊,
实则上也是其生命处于尖锐状态时灿然迸发的
一种郁勃悲慨的力和美。《乐记·乐本篇》中认
为:“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
其声以缓;其喜心感者,以声发以散;其怒心感
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
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也就是说,以什么样
的“心”去“感”之,其诗便氲氤起什么样的情
绪色彩,而其思想境界和风格特色亦便大不一样
的。如果说这概括了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的话,
我们则可以反过来推测而得知王维感于离别的
是一种什么样“心”了。
王维大量写作送别诗,除了他确实有着比较多的
社会交往和生活内容外。更主要的是他还是比较
看重这种题材处理上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的。诗人
直面现实人生,寄慨于送别,在表现人我之间的
关系的过程中,乘机咏吟性情,抒陈心志,使题
旨超出了一般性的私我格调而得以充分的开拓
和升华。他的这些送别诗,表现出很强的记实意
味,生动而真实地展示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和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诗中临别执手、行旅途中、
别后相思等等场景极为生活化,也极有动画感。
这些都成为我们研究诗人社交活动的年谱性材
料,自然也具有颇高的了解盛唐风俗人情的认识
价值。
王夫之评论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诗云:“右
丞工于用意,尤工于达意,景亦景,事亦意,前
无古人,后无嗣响,文外独绝,不许有两”(《船
山遗书·唐诗评选》)。而如此诗中“万壑树参
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的
状物体性之妙言秀句,在王维的送别诗中俯拾皆
是: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齐州送祖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
乡》)
樯带城乌去,江连暮雨愁。(《送贺遂员外外甥》)
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别弟缙后登青龙寺
望蓝田山》)
野花开古戍,行客响空林。(《送李太守赴上洛》)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出邮。(《送徐郎中》)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
从王维送别诗中我们可鲜明地看出,诗人已
不是纯然而表层地感知外物,而且全然不是一种
客观的写实态度和作法,这是他俨然区别于陶潜
和谢灵运写景的。诗人以物观物,十分注重审美
主体的心理感受,其内在情绪在寻找对应物的过
程中表现出相当积极的状态而外射,同化景物,
使之成为其特定心态的艺术符号。
比如,送别场景自古黯伤凄怨,而王维笔下
则时多“英雄气象”。即便是为历来诗人谈之色
变的边塞,“冰雪截肌肤,风飘夫止期。百里不
见人,草木谁当迟。”(王粲《七哀诗》)“凝
冰结重涧,积雪被长峦,阴雪兴岩侧,悲风鸣树
端。”(陆机《苦寒行》)然而,却让王维表现
出浑雄奇瑰的另一番景象:“沙平连白雪,蓬卷
入黄云”(《送张判官赴河西》);“黄云断行色,
画角起边愁”(《送平淡然判官》);“苍茫秦川
尽,日落桃林塞”(《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诗人潜在的用世情绪顽执地规范着他的审
美取向和意象创制,外显为具有强烈个我色彩的
审美形态。根据某种精神情感的需要,诗人凭借
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内心理想模式,“站在绝对自
由的心境上”,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种
“客观”的情境,这是一种能动地创制的一种新
境,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送杨长史赴果州》
和《送张五諲归宣城》便相当典型。以送杨长史
为例,全诗八句,王维用前六句虚拟入蜀之路的
险阻、荒漠和漫长的虚境,巧妙地避开了最易流
于一般化写法的送别现场实境旧局。“鸟道一千
里,猿啼十二时。”设身处地地拟境,而不是一
般性的泛泛抒情,愈见其对于远宦之故人的关切
牵挂之情的至深至真,似乎也要比“随风直到夜
郎西”的情辞更易于媒触读者的想象。此诗的末
两句:“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亦以景结,
寓意深籍,黄生说评论云:“说两地别情,凄楚
已极,却只以景语出之,寓意俱在言外,笔意高
人十倍。”(《增订唐诗摘抄》卷一)诚哉斯言!
王维的送别诗属于上乘品级的艺术。其留别
诗有其不可他代的美学意义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是十分典型的盛唐气象,其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风
度、雅量、情怀及侠义精神,具有深刻而久远的
艺术感染力。
(5)王诗之影响
王维属于他的那个时代,属于全盛的开元天
宝,他是那个时代的馈赠,他也代表了那个时代
的精神和气象。王维在他的那个时代,受到了最
为崇高的礼遇和推崇,这不仅仅表现在享有代宗
皇帝为他“跋”诗的殊荣,不仅仅得到像杜甫这
样的诗圣的热情赞美,从唐人选唐诗中,我们还
深刻感到,对王维诗歌的审美接受是全社会的一
种阅读时尚,当时最有代表性的诗歌选本《河岳
英灵集》和《中兴间气集》都把王维尊为盛唐之
第一诗人其诗歌入选的比例也远远超过了其他
诗人的作品。这些都是由王维诗歌的成就所决定
的,同时也反映了盛唐的审美趣味,反映了审美
的价值取向。
可以这么说,盛唐的诗歌美学的价值取向,
就是中国诗歌的审美价值取向,或者说是中国审
美价值取向的主流。尽管盛唐自安史之乱以后,
就一直很难见有国家的强盛和安定,而一直是国
家危机和民生艰难的忧患,盛唐的慷慨抗壮之音
从此而一变为以忧愁哀怨之声为主旋律的诗风。
闲适心情的失落,王维诗美崇尚退而居其次,杜
甫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关怀的沉郁敦厚赢
得了更多的社会认可,使孔子的诗教思想得到强
化性的实践。而且,有这么一个基本规律,越是
战乱的社会不安定时期,诗歌的济用精神就越会
被充分张扬,而诗歌也就越得去担负主要不应是
诗歌来担负的责任。然而,非常有意味的是,即
便是沉郁敦厚的诗美趣味占得上风时,人们对于
艺术在精神享受上满足的需求,在骨子里仍然表
现出对王维趣味的内在呼应。
中国的美学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就集中表现
在山水诗上。诗歌从诗教的“比德”怨刺中摆脱
出来,摆脱了经学和政治的附庸地位,而真正进
入审美的视域,在王维身上表现最自觉,最彻底,
也最成熟。而王维之前的山水诗,比如魏晋人,
注重的还是自然山水之形,关注的是自然山水形
下所蕴涵的玄理,山水也之是玄理的外现和承
载。关注的是人是人生的自在化和人生的审美
化。或者说,他们也重“意”了,是玄理之意,
因此,形还是形,意也只是意,形意不能交融。
具有山水诗之开山之声价的谢灵运使山水自然
真正显示出美的面目,显示了山水的审美属性。
但是,他的注意力还是主要在山水之“形”上,
其作品穷形极貌,很注重营造清丽的意趣和境
氛,追求一种天生丽质的原生态,其山水多呈自
然通脱而新奇富艳的美学气象,而又正是因为他
太看重“形”了,也因为他不能解决好形与意的
关系,他的诗大多数拖着一条玄学的尾巴,形意
不相融,甚至形意不相干。山水诗的形意问题到
了王维才得到真正的解决,得到十分圆满的解
决。
王维对诗歌美学的最重大贡献,就是在“意境”
的创造上。而“意境”上的成熟,使中国古代诗
歌进入到艺术哲学的层面。
王维是盛唐诗歌的代表,是中国古代诗史乃
至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特异存在,他在艺术上深
刻而无所不在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
的。
六、主要参考文献:
《纵横论王维》王志清著
《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纲纪著,安徽文
艺出版社1999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卷之末;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春风文
艺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诗学》,陆侃如、冯沅君著,百花文
艺出版社1999年版;
七、后记:
对王维的诗风研究终于在全体组员的共同
努力下完成,我们不禁为这份成果感到自豪。或
许研究成果微不足道,但我们却已陶醉于这份我
们自己的作品。
研究中的每个细节都将被记录在我们的记
忆中。记得第二次活动中,我们在讨论是否要把
王维和李白进行比较,或者说二人有无联系的话
题的时候出现了歧义,组员夏昌勉是李白的
“FANS”,因而非要把和李白的比较放入研究范
畴内。但组内其他成员一致认为其与李白关系不
大,故不采纳夏昌勉同学的意见。可令我们没想
到的是他一下扔了笔和纸,说:“你们研究吧,
我的建议反正都是‘无用’的,那我倒不如去休
息。”好不容易我们劝住了他,不至于少了一分
子。
虽然,组员有时候会固执己见,但这也表明了我
们都各有研究的主见,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想
法,都对研究工作抱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不是马
马虎虎地草率研究。
通过这次长达六个月的研究,我们研究的目的达
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激发了我们对语文学习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提高了我们的文化素质。
增强了我们的研究探索的能力。
创建了我们合作交流、共同研讨的大环境。
增强了我们的合作意识和友谊。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20:10: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18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