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公开课课件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
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
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
娥的夫君早死。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窦娥冤公开课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
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暗和统治者的残暴,
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
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
识。
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一.介绍关汉卿和元杂剧: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
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
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
《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
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
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
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
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
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
名人之列。
介绍元杂剧:1、《窦娥冤》教案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
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
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
“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
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
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
“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
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
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
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
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
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
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关于宫调。隋唐以来,音乐的调子是用“燕乐
二十八调”,在宫、商、角、羽四声上各分配七调而成的。宫声七调
如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等叫“宫”,其余二十一调如越调、
双调、般涉调等叫“调”,所以称调子为“宫调”。“燕乐二十八
调’,是宋词、元曲的依据,但实用的调子并不多,元曲中仅用十二
调,而传奇中常用的只有九种。这九种宫调及其表现的情趣如下:
正宫-惆怅、黄钟宫-缠绵、仙吕宫-清新、中吕宫-跌宕、南吕高-
感叹、双调-健朗、商调-凄惶、越调-谐趣、大石调-蕴藉
每一宫调各有它所属的曲牌,常用曲牌就有五百只以上。传奇继
承了南北曲的传统,很少有另外创作的曲牌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
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
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二、理清本文戏剧情节: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
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写窦娥告别婆婆。1、《窦娥冤》教案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
娥发下三大誓愿。
三、指导学生赏析《窦娥冤》
1.讨论: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
什么?
明确: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
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
而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
甘情愿担当死罪。
矛盾冲突的第①点,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第
②点,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第③点,表
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2.讨论:窦嫩口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明确:如
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
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
以牺牲自己来救助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的,因为制造
冤案的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腐朽昏聩。
这样,我们就会深刻地体会出窦娥所唱的《滚绣球》这曲子对当
时社会*暗现实的揭露是那样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窦娥对黑
暗现实彻底失望而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是那样的震撼心灵。
3、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
地鬼神,却又在最后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
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
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
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开始也受神权思想影响,
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
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
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
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
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
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
的反抗精神。
至于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正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一种反映。
一方面关汉卿关心民情,洞察现实,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桩誓
愿应验等情节表明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
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毕
竟是封建时代的剧作家,他尽管关心人民的疾苦,却不能意识到人民
自身的力量;他虽然憎恶封建统治,却又找不到变革现实的出路,所
以最终还是让天地动容清官平冤来解决问题,这也反映了作家的阶级
局限和历史局限。当然,上天被窦娥感动,也说明窦娥冤大恨深。
第二课时
1.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在《滚绣球》中为何
要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猛烈的谴责呢?
在封建社会里,人民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要受到神权的
严重束缚。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间是非,主持人间公道
的。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受封建神权思想的
严重影响,窦娥一直认为天地鬼神能为她主持公道;当张驴儿把谋害
人命的罪名强加于其身时,她仍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只
是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步觉醒起来,并终于看清了“衙
门自古向南开,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本来面目。在《滚绣球》一
曲中,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清浊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横遭杀戮,
恶人得以横行。她对神权的大胆怀疑与谴责,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
府、对现实社会的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在当时的社会中,
天地鬼神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窦娥敢于怒目青天,顿斥大地,
对之进行愤怒斥责。从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激烈言辞中,
我们可以看到窦娥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
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窦娥的反抗性格
中正闪烁着关汉卿思想的光辉。
2.补充材料
“苌弘化碧”“六月*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①.“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
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②.“六月*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
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③.“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
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
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
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
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
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
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A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1、《窦娥冤》教案
B这三桩誓愿有桩即时应验,还有一桩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验证。
同学们,请想一下,这是否可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雪、三年亢旱的音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
实现的。
窦娥的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她发下三
愿,为的是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动苍天,让人们知道“这都是
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
愦、吏制腐*、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女主人公至
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样安排情节也是关汉卿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学理
想的形象体现。他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
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现
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
3学习重点:要深入理解本文本色的戏曲语言。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
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
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在课文中,指斥天地的场面高亢激越,冤气冲
天,紧张急促;诀别婆婆的场面如泣如诉,哀婉凄惨,徐缓低回;三
桩誓愿的场面感情如人.激荡如潮。慷慨激昂;这三个场面的描写,
以质朴无华而富于韵味的浯言,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逐层
深人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
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例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
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
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
的悲痛心情;[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
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都表
述得十分生动。课文中的说白,如窦京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
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
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课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三桩
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
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得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
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曲白相生,语言朴素
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而感人。关汉
卿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自然朴实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
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被称道为“字字本色”,尊为“本色派”之
首。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
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
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
然、生动。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9:3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17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