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及类型
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
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
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
“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
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
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
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
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
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
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
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
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
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
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
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
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列子·黄帝》一篇,见有列子“乘风而归”的说法。又有列子对尹生说
的一段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
干壳。意不知风乘我耶?我乘风乎?”这里的“心”与“神”相通,张湛注《列子》
即把“心凝形释”说成“神凝形废”了。
什么叫做“神凝”呢?《黄帝》篇里就有“用志不分,乃疑(通凝)于神”
的话。指用心专一。当然,这“神”与“凝”,都不是停滞的、枯死的,而是如
《周易·系辞·上》所说:“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也就是说,
“神”是可以超越空间而自由驰骋的。具体到文章写作,也就是如上文所说,
“神”是有趋向性的,富于动感的。
至于“形”的含义,《乐记》里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话。钱钟书
先生释为“‘形’者,完成之定状”。钱先生还引述亚里士多德论“自然”有五层
含义。其四,是“相形之下,尚未成形之原料”,也就是“有质而无形”的状态;
其五,是“止境宿归之形”。这种由“原质”,“原料”而“成形”的说法用之于
文章写作,也如钱先生所阐述的,“春来花鸟,具‘形’之天然物色也,而性癖耽
吟者反目为‘诗料’”。指明做为“诗料”的“形”,即包括着“题材”的内。
“吟安佳句,具‘形’之词章也”。指明做为诗文的“形”即指“词章”,包括语
言、结构等。我在上文所论“形”的概念,也具有同这里所引说法的一致性。
总起来看,论述散文创作的某种特色所惯常运用的提法“形散神不散”,
其“神”与“形”的含义许是取喻于《列子》“神凝形释”的。而运用“神凝形
散”或“神收形放”一类话来赞美散文的构思谋篇,在概念上虽属借喻,但是同
《列子》的提法具有相当的对应的类比性质,且用语简括,概念现成,有较强的表
现力。那么,散文研究领域里的“形神”说之所以被承认,被沿用,原因之一,正
在于此。
散文分类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
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
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
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
文。
偏重于记事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
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
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
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
与小说的区别。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
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
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
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
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
《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
花赞》。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
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
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
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
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
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
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
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
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例如:尼采的《我的灵魂》。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
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
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
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
2.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
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
进行了融合。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
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
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
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
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散文鉴赏问题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
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
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如《长城》(2000年)一文,从深秋
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
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
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
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
散文的一把钥匙。阅读《兽·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
析背景材料。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
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
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
写了这篇文章。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
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
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
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
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曲折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
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
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如《报秋》(1999年),这是一篇章法
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着生活的哲理。作者通过玉簪花这个载体,提醒人
们要多珍惜光阴,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簪花精神”。抓住这个
“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
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常见的有:①比喻。如
“兽”“鬼”各指什么(《人·兽·鬼》);②反衬。如《报秋》中用太阳花反衬玉
簪花生命力之强;③对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翘起的狗尾巴草”,
“自我炫耀的灯笼草”,“凌空悬挂的黄瓜”,与“紧紧依靠大地,朴素沉着的青
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④象征。如《门》(2001年)中的“门”;⑤排比。如“领
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报秋》),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
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⑥变换人称。用“我”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
情,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它”或“她”只是写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
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勾连。如《话说知音》(2002年),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
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
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
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这两部分,就回答了以上
问题。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
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
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
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
的歌声”。
猜你喜欢:
1.文学巨匠欧阳修词的特点介绍
2.历史人物徐渭作品特点是怎样的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9:2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16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